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培养新型农民的策略研究
李春蕊 岳霄霄 戚金娜 张晓英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开展,在该战略的作用下,在中职学校的积极参与下,逐渐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农民掌握更加先进的农耕和养殖技术,同样也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新型的电子设备,对推动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现如今,我国的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国家积极应当这些问題并做好合理的规划,加大扶持的力度,创新培育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培训
伴随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开展,在该会议中也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 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该思想的作用下,将普通的农民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开发工作,扶持培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够最终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1.1 .培训对象
目前,我国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需要根据培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推动该工作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主要是农村居住的农民,由于他们的收入比不上城市劳动人口,而且还具备学历低等特点,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变得稀缺。在农村的孩子中,许多孩子从学校毕业之后并不会选择留在农村工作,这也使得农村的劳动人口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有关部门出面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年轻劳动人口回乡工作,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另外,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且年龄较大,他们在学习新东西时常常会比较缓慢。而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紧密的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知识接受能力,最终使该工作得不到有效推动。据2019年有关报告统计,在农村人口中,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仅仅占据13%,尽管国家提倡年轻人在农村工作,但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等方面不如城市,最终也无法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最后,尽管有关部门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工作,但由于部分农民并不重视培训工作,使他们的参与度得不到提高。大多数农民不能接收这种新知识,尽管相关部门组织了培训工作并给予一些政策扶持,许多农民也仅仅抱着较差即可的态度参加,出现了凑人数、混礼品等情况,导致培训工作的效果不能得到保障。
2 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2.1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保障体系与管理制度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培育工作的体系与管理制度,这样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才能够加强整个培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一些农民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需要进行重点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整个培育工作的质量。其次,在培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全体培育对象进行全面的评估,将根据他们的实际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培育措施,并与国家政策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方案。对于培育当中所使用到的一些文件进行审核,确保培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相关质量的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培育工作等效果。除此之外,在新型农民的培育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来建立质量管理小组,这样小组成员就能够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对于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更加充分地去对农民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质量的标准,按照目标完成培育工作。
2.2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宣讲工作
为了能够有效的去提高培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可以定期的组织宣讲活动,让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培训,这样能够在培训过程当中,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且全面的理解,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也需要设置相关的宣传栏,这样农民就能够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提升自身的参与意识,最终才能够提高培训工作效果。在培训过程当中,也需要对培训过程当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参与培训的农民能够清楚的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对于一些技术难点和重要的环节,也需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和分析,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能够灵活的处理培训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项问题,对于整个培训工作当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记录,最终才能保障培训工作质量。所以,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地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进行培训工作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各项工作,对于一些特殊的培育对象,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在培训过程当中出现严重问题。
2.3将短期课程与长期规划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包括学历教育在内的长期教育过程,不等于一般培训。但是,一步到位地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短期课程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初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教师协调乡镇工作人员进行拉网调查,并根据当地情况开设短期课程,以满足农民的实际生产需要。此外,着眼于“三农”长远布局和新型专业农民的前景,制定区域长远培育规划。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做法,学习德国、日本,将农民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结合起来,进行长远规划,形成衔接沟通的教育体系,构建农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同时,在长期规划中,学习英国和德国的资格证书制度,并将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作为毕业的条件。长期规划应与短期课程相结合,结合当地情况,将短期课程融入到长期规划中,做到灵活,尽量满足农民在学时和学分方面的特殊要求。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发展在实际的社会发展过程得到有效提高,这也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中职学校的有效参与,农民的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但是相关培训也需要有关部门对这项培训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去建立出更加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和体系,这样能够有效的去提高乡村振兴工作的效果,确保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丽,李丽,李冰.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 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J].成人教育,2018(2):68.
[2]马建富,吕莉敏,陈春霞.职业教育视阈下的新型 职业农民培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2):127.
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批准号:JZY21286
猜你喜欢新型职业农民中职学校乡村振兴激活参与主体积极性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丝路视野(2020年9期)2020-11-02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分析农业与技术(2020年18期)2020-10-29抓好乡村职业培训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神州·中旬刊(2020年10期)2020-10-26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23期)2020-10-20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的分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18期)2019-10-08中职学校针对数学校本教材内容的探讨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29期)2019-10-08职业院校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教学模式研究教育界·下旬(2017年1期)2017-04-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17期)2016-07-1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3期)2016-05-11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与突破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28期)2015-01-27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