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边境地区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

|来源:网友投稿

李涵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19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凸显了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难题,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
要素聚集困难,产业融合度低;
新型经营主体单一,且竞争力较弱;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条件受限;
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少数民族集聚,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人才引进政策等多重路径来探索推进西南边境地区的产业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 边境地区 产业振兴

一、引言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兼及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以及与四川西南部地区,边境地区主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边境为主。从地理环境上看,西南边境地区高山、森林、高原交错,地貌崎岖,山多地少,与越南、缅甸等国家接壤,生活边民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受地理、民族、文化等因素影响,西南边境地区有其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贸易优势、广阔的市场优势等能助力产业振兴的客观条件,但同时又存在经济水平发展落后、产业结构问题突出、三产融合难等诸多阻碍产业发展的难题。

进入新时代,国家对边疆治理、边境安全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政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边疆治理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作出“强边富民”等一系列重大部署,这更凸显出边境地区在国家改革发展战略中重要地位。对于边境地区而言,敏感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政治目标,繁重的改革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迫切需要根据边境地区特殊的“边情”,因地制宜地作出战略部署,来推动实现西南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

二、西南边境地区产业振兴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西南边境地区受地理条件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像中东平原地区可以大规模地开展农业机械化等生产活动,加上边民习惯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导致西南边境地区的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高效率的生产,进而严重制约市场化的发展,而三产服务行业又急需依赖市场的需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着西南边境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西南边境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纵深推进。2020年,L县生产总值实现89.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运行时,L县第一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高,全县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一二”型。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三产产业结构分布应该是“三二一”型,但在L县却表现出相反的发展趋势。其次,通过比对近五年L县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知,2016年—2018年,L县工业和旅游业发展迅猛,二产三产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在2019年,三产对经济的动力甚至接近70%。到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路不畅,市场需求紧缩,對二产影响较大。L县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第三产业,2016年至2020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率为44%,比第二产业高12%。可见,L县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而一产主导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二产中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严重不足;
三产旅游资源缺乏进一步有效地规划和利用,则成为三产协调发展中的主要困难。

(二)要素聚集困难,产业融合度低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解决,农业的主要问题在于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走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来提高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增收。自此,“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特色小镇”等三产融合模式发展迅猛。三产融合是指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以农业为中心,延长产业链,实现产销一体化,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使农业具备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进而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交叉融合,推动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并让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分享农村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共同富裕。脱贫攻坚以来,L县在促进产业融合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经营者主体与工业加工企业融合成“产包销”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负责一产种植,到种植收获季节,直接由工厂负责收购加工销售;
“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五位一体的生产购销模式基本建成,由公司企业带动,农户共同集资在村里成立“种养殖合作社”,由企业负责市场售卖,到年底农户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取得收益。但同时,L县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一,各要素聚集困难。农田水利建设、人才、教育、科研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其二,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产品主要是以小规模、分散型生产经营模式为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主要以村或者合作社为单位,虽然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的农产品仍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要。其三,农产品没有真正实现“走出去”,没有创响“土字号”“乡字号”乡土品牌。其四,新业态模式还处于摸索状态,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在技术、资金、宣传等方面还存在壁垒。

(三)新型经营主体单一,且竞争力较弱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到,要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分布较广,村民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土地制度的限制,思想封闭,消息闭塞,不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能吃饱穿暖足以,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其他的经营主体很难进入农村产业经营中。据数据显示,L县经营主体主要以合作社、私营企业为主,现建立边民合作社39家,全县共有15家乡村旅游区、农家乐,致富带头人285名,科技特派员21名。L县正在引导部分生猪散户进行整合,抱团发展,合股建成规模养殖场与企业公司合作,并积极探索“企业+农户”有效合作养牛模式。但是L县新型主体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收益不高,例如L县在脱贫攻坚时期成立的养鸽合作社,每年入股村民能分到红利约500元左右。另外,新型经营主体的竞争力也不强,抗风险能力脆弱,特别是去年因受疫情影响,当地的合作社、加工厂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村民更是无法分到红利。因此,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辐射和带动能力比较有限,还需探索多元化的新型主体经营模式,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E424324A-90C5-4D43-84C9-FA7B04F2E1CE

(四)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条件受限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着重提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奠基石,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产业振兴的“先行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性基础设施、发展性基础设施和享受性基础设施。其一,生产性基础设施方面,在脱贫攻坚时期,随着“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落实,西南边境地区的水利、电力、交通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边民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其二,发展性基础设施方面,致力于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包括农业示范区或生态区的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方面。其三,享受性基础设施方面,享受性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改变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的精神文明提高,包括网络、物流运输等等。L县地处花山风景区、花山岩画世界遗产区、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合地带,受相关法律法规制约,边境地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触碰生态保护的红线,所以导致近两年来正着力修建二级公路和高铁路项目的工期难以推进,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受阻。另外,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实施难度大,农业现代化机械水平低,灌溉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现代化机械欠缺;
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以致口岸通关能力不足,通关效率低下;
物流运输体系和冷链技术落后,现代化信息水平普及较慢,易与城市脱节;
政府投入资金供给不足,政府投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来源,但边境地区本身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其乡村振兴任务繁重,有限的财政资金无法支撑发展支出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五)人才流失严重,培养机制不健全

人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源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因为城市的虹吸效应,在就业、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致能学成归来、返乡创业的人少之又少。加上西南边境地区的年轻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渴望不强,乡土情怀严重缺失,导致大部分人宁愿外出务工赚钱摆脱贫困,也不愿扎根乡村建设家乡,所以,西南边境地区人口基本是净流出,家里留下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另外,由于乡镇条件比较艰苦,乡镇设备条件、奖励机制等方面的限制,网络信息方面的闭塞,缺少人才培训机会,不能更好地去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其次,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当地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限,导致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学环境破旧,难以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队伍的流失,不利于当地人才的培养。

(六)少数民族集聚,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产业振兴也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科学统筹、协调推进,不能单打独斗,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影响产业振兴的效果和质量。西南边境地区深居内陆,少数民族聚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上离城中心较远,所享受的社会资源少,边民生活质量不高。另外,西南边境地区人口分布以少数民族为主。L县有壮、汉、瑶、苗、回、侗等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95%。在西南边境一带生活的边民,常年与跨境市民交流沟通为主,他们之间有相同的语言、宗教信仰、文化和思想观念,而获取外界信息渠道狭窄,信息相对闭塞,與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活不相适应,长期的保守生活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潮流的推动下,边民一时难以接受醒新鲜的事物、观念和劳作方式。其次,边民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L县2020年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34年提高至8.77年,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高中(包括中专、高专)以上学历的人为40190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7.3%,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735人,文盲率3.33%。现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9所,在校生39492人;
其中幼儿园54所(公办幼儿园18所,民办幼儿园36所;
县城24所、乡镇30所),普通高中1所,到校353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日制在校生425人,2020年高中毛入学率90.16%。由此可见,L县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着实很低,想要增强边民内生发展动力实属不易。所以,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边境地区传统思想的禁锢以及边民文化水平偏低的所致。

三、西南边境地区产业振兴的路径探析

(一)产业振兴需遵循的原则

1.遵循“五因制宜”原则。产业振兴要结合乡村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土壤结构、土质肥力、气候等自然条件为基调,充分考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等人的素质和劳动能力,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国家战略方针政策等大趋势,因势、因地、因人、因市、因时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也就是要遵循“五因制宜”产业发展原则。乡村产业振兴有共同的特性,但在西南边境地区更要注意个性,找到适合边境乡村自身发展的模式,不断总结脱贫攻坚成果经验,发挥优势产业。产业发展若不起来,要找到具体原因,是资金问题还是说政策问题,然后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在政策上做出适当调整,以此实现产业振兴的目标。

2.遵循“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建立“造血”细胞,必须把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仍然要坚持“智志”双扶的原则,为产业振兴注入长久内生动力。不能说群众实现了脱贫,就止步于此,不能有劳动能力但在家躺着不干事等着政府救济的人,不能只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实现真正的富起来。对此,村干部要不断对农户加强教育和思想引领,破除以贫为荣的惰性思想,另外要帮助和指导群众提升致富的综合素质,传授种植知识、技术和经验,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带动群众更有信心有效率地投入生产中,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二)西南边境地区产业振兴的路径

1.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三产融合。产业结构优化与三产融合相容贯通,相互促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途径。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可通过转变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来促进三产融合,另一方面,通过三产融合,可以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推进更多新型主体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西南边境最重要的是重视一产和三产之间的融合,做优一产,按照高标准上市要求制定产品,推动生产要素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融合,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对此,L县可围绕县级“5”和村级“3”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南亚热带资源和气候优势,积极发展“糖料蔗、澳洲坚果、牛、中药材、鸡”等5个县级特色产业,同时通过企业的带动,大力发展“牛”“猪”产业,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格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利用L县独特的天气环境,加强优势特色水果产业区域发展布局,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强镇。E424324A-90C5-4D43-84C9-FA7B04F2E1CE

2.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发挥多主体龙头带动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单一的“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已经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都是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经营主体。要培育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坚持鼓励兴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服务领域,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要将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鼓励各种企业来乡考察,免费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等。同时要精心筛选培育品牌,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从而带动村民致富。L县要因地制宜推广“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利益联结模式、积极引导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3.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质,产业转型升级反过来又促进特色产业的壮大发展。究其本质来说,产业转型升级就是对资源要素重新组合、配置的过程,从而提高生产力。西南边境地区因政治地理位置特性,在特色宣传推广方面相比一般乡村来说会更有优势,但同时西南边境也要以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情况、市场需求等因素为基准,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因地制宜推动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同步改善、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乡村,加快形成新型特色乡村产业。2020年L县狠抓“种养贸游工”和“5+2”特色产业(即糖料蔗、澳洲坚果、食用菌黑皮果蔗、香料和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养鸡等),不断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果。L縣“5+2”特色产业覆盖总户数13517户,覆盖率达95%,47个脱贫村“3+1”特色产业覆盖均全部超过90%以上,产业以奖代补已发放4906.39万元,实现47个脱贫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均超过30%以上。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5个,县级示范区8个,乡级示范园39个,村级示范点127个,现正将L县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区按照4A级景区和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的标准来打造,以促进文化旅游和边民增收。

4.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要整合社会上所有的有效资源,例如:资本、服务型优秀人才、资本等等,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保数量、提质量、促多样的要求,把资源整合到农业生产上来,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经营者收入和效益。L县的特色产业是糖料蔗的种植,现正依托糖料蔗、食用菌、肉牛养殖、澳洲坚果等4大产业打造4条全产业链,一是“原料蔗种植一制糖-酒精-有机肥”为一体的蔗糖全产业链,二是“种植一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食用菌全产业链,三是“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有机肥生产”等于一体的肉牛(生猪)生态循环产业链,四是“育苗—种植—加工—种植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澳洲坚果全产业链。除外,L县还可以融合种植、加工、养老、健康等全产业链,进一步推进产业提质生效。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产业振兴的物质基础。脱贫攻坚刚刚过去,很多在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企业都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还很薄弱,需要大量可持续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边境地区公路、交通、水利、包括通用高铁站等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内部资源快速走出去。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最大的难题,而“粥少僧多”又是西南边境地区的普遍特点。对此,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要继续下移真正延伸到农村基础设施上,地方上也要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探索多元化、多主体的涉农投入机制,嫁接好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解决好乡村振兴中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可推动西南边境地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打造有中国特色村容村貌的边境村庄,吸引县域内居民前往边境地区定居守边,优化村民居住环境,彰显中国特色边境风貌。对此,L县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灌溉和防汛抗旱能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对8.53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管理;
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立市、县两级冷链物流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网点,尽快推动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
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配套建设;
持续推进旅游厕所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发展,以项目聚集优化服务,带动全县服务业水平整体提升。

6.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强化人才支撑。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带动的方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村务工人员技能提升,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交流和培养,引导县城医生、教师、农技人员定期到乡村服务,激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成长,引导农民工、大学生等回乡创业就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残联等群团组织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从而不断壮大西南边境地区的“三农”工作队伍。边境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而在工业生产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较少,正因为如此,高层次人才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更好的发展机遇。L市就采用柔性引进人才策略,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契约管理等方式将非本地户籍人才引进,成功破解了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为当地引进各类人才2000多人次,大大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边境地区可因地制宜地从医疗、教育、住房、保险等方面下功夫,建立一支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E424324A-90C5-4D43-84C9-FA7B04F2E1CE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浦永.新时代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的三重逻辑[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36(05):59-63+90.

[3]萧子扬.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0(02):
129-138.

[4]郝玉松.后脱贫攻坚时期西南边境乡村振兴路径——以J市D村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1(02):91-95.

[5]方天建.乡村振兴视野下的西南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研究——基于滇桂交界地区的实证考察[J].民族学刊,2018,9(06):34-43+106-109.

[6]宁加畯.边境地区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6):34-35.

[7]杨啸.“城归”兴村:村寨人口流失背景下我国边境乡村振兴构想[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2):114-120.

[8]曾福生,蔡保忠.农村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J].农业经济问题,2018(07):88-95.

[9]周立,李彦岩,王彩虹,放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3);
16-24.

[10]张亚军.恩施州产业结构问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1):148-151.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2-22(01).

[12]魏后凯,谭秋成,罗万纯,卢宪英.《中国农村发展70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42页.

[13]钟家慧,何玲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以广西大新县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 2021,23(01):29-34.

[14]覃小華,黄武,徐少癸.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0):
1-6.

[15]刘欢欢.乡村振兴战略下增强农村内生动力的策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03):41-43.

[16]胡海,庄天慧.共生理论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共生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20(08):68-76.

[17]吴春来.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2):180-189.

[18]邓祥征,宋马林.《乡村振兴与产业富民——路径、技术与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35页.

[19]刘海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优化升级与三产融合[J].经济纵横,2018(11):111-11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李政E424324A-90C5-4D43-84C9-FA7B04F2E1CE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边境地区引言 村社统筹:贫困地区农村产业振兴的路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2期)2021-05-25对天水农村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商业经济(2020年10期)2020-11-30抓好重要抓手 推动乡村振兴青年与社会(2020年5期)2020-05-03“稻田+”导向下的乡村振兴产业模式探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18期)2019-11-01严阵以待环球时报(2019-09-12)2019-09-12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及成本分担研究的反思高教探索(2014年1期)2014-02-11
热门推荐
  • 2022年乡镇人大工作总

    20XX年,XX镇的人大工作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X大和X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

  •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边

    李涵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19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凸显了我国对“三农”问

  • 2022年乡镇机关干部管

    总则为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及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工作责任,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实效,在全镇形成团结、奋进、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结合全镇工作实

  • 2022年度关于强化党建

    各村党(总)支部、镇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

  •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

    李岁科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为乡村汇聚人才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新乡贤作为近

  • 乡村振兴局2022年上半

    —1—乡村振兴局0年上半年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报告根据《XX区0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结合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现就区乡村振兴局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一、总体情况今年以来

  •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安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 2022乡镇党委书记党管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人武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践行党管武装第一责任人,强化党管武装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党管武装的重要性,时刻站在国家安全利益大局上,主动关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