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宋代蒙学中的历史教育初探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蒙学”一词最早见于宋朝,并在宋代得到发展和兴盛,产生了丰富的教学理念、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及学校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从宋代蒙学教育中历史教育的基本内容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它对我国当今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启示,以期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所裨益,对改善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种种不足有所帮助。

关键词 蒙学 历史教育 启示

蒙学在古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古代社会基础教育的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今天,人们缺乏对蒙学教育中历史教育的关注,没能重视古代蒙学中的历史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盛行,国内教育者更加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抛之脑后,忽略了蒙学对现今教育改革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应当加强对蒙学教育的关注。

1何为蒙学

蒙学,即启蒙之学,也就是对封建社会的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是有不同划分阶段的,虽不像现今教育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详细的层次划分,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分层,而蒙学即古代教育中最低程度的教育,也就是儿童打基础的教育阶段。教育的对象一般为八到十五岁。如今学术界对蒙学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对象、办学形式、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地方的一些书馆、乡学、村学、家塾、舍馆、冬学、社学、义学中进行的,私塾是最主要的一种办学形式。狭义上,蒙学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一般称为“蒙养书”或者“小儿书”。蒙学读本经历了历朝历代的发展也是十分丰富的。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教育,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教育,最早出现有关蒙学教育的论述出自《周易》,《易经·蒙卦》中有这么一句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实际上是主张在儿童教学方法上语言要尽量浅显易懂、简明扼要。《说文解字》上说,“庠,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而由于西周时期“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又有《汉书·艺文志》记载:《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这是最早的有关蒙学教材的记载,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蒙学教育属于官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学术下移”的现象,一些原本从事官学教育的士人开始流落民间开始私人讲学;而自由民只有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够成为更高阶层的士人,这样就促进了私学的产生。从此,蒙学也就成为了私学的一部分。如果说秦汉以前是蒙学的孕育期,那么秦汉以后就是蒙学的萌发期。秦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蒙学教材和蒙学的教学场所。根据王国维的考证:“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仓颉》、《凡将》、《急就》、《元尚》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可见秦汉时期的教育场所被称为书馆,蒙童的老师称为“书师”,蒙学教材主要以《仓颉》、《凡将》、《急就》、《元尚》最为著名。另外还有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的《千字文》,这些教材主要都是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而唐代现出了一批以《蒙求》《太公家教》《兔园册府》为代表的高质量蒙学教材。这些教材突破了以往单一的编写模式,在注重识字练字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训教、天文、地理、历史、战争等。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蒙学读物的创新时期。

宋代是蒙学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蒙学的普遍化趋势逐渐加强,一方面表现为:出现了大量新的蒙学教材,并且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如《三字经》、《百家姓》、《名物蒙求》、《训蒙绝句》、《蒙童须知》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新蒙养场所的出现,如乡校、舍馆、家塾等。在农村甚至还出现了为适应农时而设立的“冬学”。可以说所宋代是蒙学发展的繁荣时期。

2宋代蒙学中历史教育的概况

宋朝重视历史教育是有不同以往的原因的。教育总是与一定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北宋的统治者意识到“以史为鉴”的重要性,汲取了唐末五代十国分裂割据、道德败坏的经验,因此更加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力图用历代先贤的名言警句、道德故事、优良品行来熏陶教化儿童,将历史中的价值判断渗透到儿童的意识当中。

北宋实行崇文政策,但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之后才转移到兴学育才上面。在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之后,蒙学教育受到了大力扶持,朝廷兴建了许多蒙学。此时的蒙学的办学形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官办的学校,主要是针对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创办的;另一类是私学,只要是在一些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创办的,如私塾、义塾、家塾、冬塾、村塾等。

蒙学教材作为蒙学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必然体现了当时的教育状况。蒙学教材十分丰富,包括识字练字类、综合类、伦理道德类、历史知识类、诗歌类、名物制度類、生活常识类、故事图画类等等,其中历史教育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三字经》、《千字文》、陈栎的《历代蒙求》、许衡的《编年歌括》、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赵南星的《史韵》、翁三山的《史咏》都是当时较有代表性的侧重历史教育的教材。《十七史蒙求》中:“宋璟第一,李广无双。燕许手笔,李杜文章……洪武讽帝,方庆误君”。此外还有《编年歌括》中:“秦人灭周自昭襄,孝文后曰庄襄王。三传九载嬴秦王,吕政继主号始皇。胡亥子婴俱不昌,三世都经四十霜”。这些教材大多描写为历史故事和人物,讲授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对偶,语言短小简洁,便于诵读记忆。

3宋代蒙学中历史教育的功能

很显然,掌握历史知识是历史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对于儿童来说,蒙学教材多采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形式多对偶,这适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儿童的诵读和记忆,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历史教育可以丰富儿童的历史知识,扩展儿童的对外界的认知和视野,丰富儿童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培育儿童探索历史兴衰变化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它还能还传授了一定价值判断和世界观、人生观,对建立起儿童对世界的一些初步的看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伦理道德教育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历史教育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时代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蒙学中的历史教育对儿童的道德教化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道德批判,或者是对古代先贤的赞美,为儿童树立道德典范和道德标准的。比如在《十七史蒙求》中讲述了有关气节的典故:“苏武持节,郑众不拜”,即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流放十九年,他不畏艰险始终保持汉朝使者的节杖;郑众出使匈奴,被要求下跪,他拔出刀立死誓不拜。诸如此类的书籍和典故比比皆是。儿童可以从这些典故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不断建构自己意识形态当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育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对儿童的为人处世教育。理学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处世接物看做儿童教育的基本要求。朱熹就提出以“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以“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世之要;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儿童掌握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形成了自己对外界的看法和对他人的判断,就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与社会打交道。从而更好地为之后入仕打好基础。可以说蒙学教育还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其主要目的之一还是为了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巩固统治。

4宋代蒙学的现代启示

对儿童的历史教育,最基本的就是传授历史知识了,蒙学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大多都是文字简练、句式整洁对偶,甚至使用图画的方式记述历史故事,极富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这些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而十几岁的小孩非常喜欢听故事,看故事,而且此时的记忆力很强,这种教材很符合十几岁儿童的认知水平,适合了儿童的记忆和兴趣。历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应当从古代教育中获取经验,编写教材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这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儿童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应当具备一定的的历史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指语言上的,而更侧重思维上的,历史教师要能一改过去单纯灌输式的讲授,运用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一个思维框架,让儿童在自由轻松愉快地课堂环境中主动的思考,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思维框架。

历史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应该培养人独立自由之精神,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而蒙学教育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是基于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做出的,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价值要求。这种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不公正的,而儿童则必须接受老师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教师处于绝对控制者的地位,儿童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儿童的思维已被模式化和教条化,随着他们不断成长,在头脑中自主建构出的价值标准也只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产物,儿童的独立自由之精神已经丧失了,历史教育本质上应该与政治相背离,历史是基于事实和真相进行教育的,而政治是以社会需求为目的进行教育的,体现的是那个时代的需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意识和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保护好学生健全的人格。

历史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历史教育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公民教育,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虽然在蒙学中的历史教育下不乏有封建礼教和伦理纲常的说教等弊端,但其对于当时的现实意义依旧是无法抹去的,他对于维护当时的封建统治和人才需要发挥了促进作用的。如果说古代的历史教育是为了让统治阶级“以史为鉴”,选拔统治人才,为维系社会稳定而进行伦理教化的话,现今社会的历史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人的解放和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有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但实际上,现今的基础教育却忽视了这一点,儿童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普遍问题。近年来中小学儿童屡屡出现道德问题。在启蒙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并没有发挥它道德教育的职能或者说是并没有达到儿童道德教育的目标,过分强调应试教育而忽略儿童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儿童逐渐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教育应当是儿童通过历史事实来了解事理,用历史来说话,讲道理,从而使儿童“明智”;学校的历史教育应当给学生以指导,消除儿童思维上的偏激,培养儿童具备多元的、多角度的、跨文明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畸形的价值观。在这方面,我们应当从古代蒙学教育中吸取经验,选择当今社会缺失掉的那部分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古人用经验教训警示人、启发人的道德教育方法和理念就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并发展创新,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说文解字校订本[M].班吉庆,王剑,王华宝点校.凤凰出版社,2004:264.

[2] 邓秉元.孟子章句讲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92.

[3] (东汉)班固.汉书译注[M].陈朴,徐峰译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85.

[4] 王定华.田玉敏,中外教育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 王德胜、宋洁.蒙学与四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7-370.

[6] 朱熹.童蒙须知·序[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3.

[7]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序[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 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88.

[9]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学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71.

[10] 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1-184.

[11] 徐梓.中华蒙学读物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2] 谈儒强.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2):32-35.

[13] 孙泽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问题与发展方向[J].基础教育,2013(03):22-28.

[14] 袁文斌.中国古代榜样教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河北学刊,2010(04):70-72.

[15] 王有亮、于东新.儒学与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02):1-7.

[16] 秦海霞.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2):147-148.

[17] 吴彦霞.試论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推荐访问:宋代 初探 学中 历史 教育

热门推荐
  • 2022年主题党日方案

    2021年主题党日方案  各支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主题党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力

  • 2023年度团日主题活动

    团日主题活动方案为了保障活动可以按计划举办,大家需要提前准备明确的活动方案,我们在写活动方案之前,都是要先确定好活动目的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团日主题活动方

  • 重大主题宣传的“党报

    陈婉婉【摘  要】我国传媒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样性,党报、行业报、都市报等多种报业形态并存。党报

  • 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

    【摘要】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政校关系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通过对相关内容

  • 2023年度国际宪法日主

    国际宪法日主题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和谐校园》。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

  • 鹤壁教育信息

    鹤壁教育信息 第5期鹤壁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5年6月2日 55月份教育大事记 领导关怀 【市人大调

  • 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

    摘要:研究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推进主题教育常

  •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学主题班会教案一、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1 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