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马丁.路德教育思想探析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与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德国和欧美许多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首先分析路德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因信称义”和“人人皆僧侣”的科学性,进而阐述其教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主张国家主管教育并实行普及教育,设想全面的教育体制、丰富的教学内容,由优秀的教师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等。

关键词:马丁·路德 教育思想 启迪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与教育家,在西方历史上,路德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发动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并创立了新教路德宗。但是,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对近代德国乃至整个欧美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西方教育史家奉为“最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世界性的伟大教育家”。

1517年11月,为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推销赎罪券,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开始了宗教改革的事业。同年8~10月间,路德先后发表了史称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基督教的自由》,来猛烈抨击罗马教皇和教廷的统治,同时初步提出了关于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改革的见解。

一、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管理权。德意志在马丁·路德生活的时期,其内部政治统治是四分五裂,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条件使国内缺少应有的民族凝聚力;其外部国际环境则是许多邻邦国家对其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1526年,路德上书萨克森选侯,提出选侯应负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政府应该像“修筑桥梁、道路”那样负担起学生的费用。发表于1530年的《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一文中,路德提出国家应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问题:“我认为,世俗政权有责任迫使老百姓送其子女入学,这是有益的。我们的统治者理应完成教俗任务和天职,这样才能始终有讲道师、律师、牧师、书记员、医生等类似的人物”。①所以,路德主张的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教会的利益,更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路德还主张对拒不承担这种义务的父母,政府应予以必要的惩罚,而且这种教育“不是夺走父母亲的孩子,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和公共的利益必须受教育”。②

2.教育体制与教育内容。西方一些教育家曾指出在宗教改革时的德意志“不仅急需一种适合市民的和政治的首领与牧师的教育,而且急需一种适于一般民众的教育”。③当时路德所设想的新教育就是国家学校教育制度,这种教育体制包括家庭教育、小学教育、拉丁学校和大学四个教育阶段。

(1)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路德认为家庭是建立教会和国家的基础,家庭教育亦是学校教育的必要前提,路德所主张的该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资产阶级新教教育和道德教育。路德主张当儿童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就应将其送入国家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在他看来“绝大多数父母没有教育儿童的资格,他们不懂应当怎样管教子女,因为他们只知道为儿童提供身体方面的需要,却不知道要使儿童受到彻底的教育和训练,还必须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课堂”④。

(2)拉丁学校和大学。路德出于培养不同职业人员的需要,更关注拉丁学校和大学的教育,他主张从初等学校的学生中,选拔出有培养前途、有才华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在拉丁学校继续深造。他痛斥当时的“受过大学和修道院教育的人,除了成为蠢人和笨蛋之外”⑤,其他则一无所知,所以他宁愿青年无知和愚昧,“也不愿让这样的大学和修道院成为他们唯一受教育的场所”。⑥

3.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和路德的双轨教育体制相一致的是他的教育目的的二重性。在《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一文中,他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目的在于使灵魂得到拯救,这也是他所主张的教育目的。路德认为教育是通往天堂的最直接、最容易的途径。但他通过教育使灵魂得救的教育观已不同于中世纪正统的宗教观,因为它的“引信称义”理论撤除了上帝和信徒之间的种种中介,信仰的产生和灵魂的拯救是建立在信徒独立阅读圣经的基础之上,这样借助宗教的旗号就将诸多的基督教徒从当时的蒙昧教育中解放出来。在说到教育的宗教目的的同时,路德也强调教育的世俗化目的,根据政教分离、君权独立的政治观点,他主张教育应当为世俗政权服务,必须为造就市民服务,“公民职务比教士职务更需要智慧,更需要聪明的儿童”。⑦他同时指出古罗马的儿童通过受教育可成为“聪明、智慧、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卓越人才”,而“德国所有主教、神父和僧侣合起来,还抵不上一个罗马士兵”。⑧

二、评价与启示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以直接和深入的方式直捣“黑暗中世纪的巢穴”——教会神权。抛开路德教育思想中的宗教色彩,就会发现他不愧为“最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他的诸多教育思想对今天的中国教育亦有许多启迪。

1.中世纪德国的文化教育与基督教混为一谈,各门学科都是神学的附庸,教育被教会控制。为了保持基督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其教会组织还竭力推行蒙昧主义,因而,当时受教育的权利仅局限于上层贵族,尤其是“精神贵族”僧侣阶层的圈子中。路德则依照“人人皆僧侣”的原则,首先从人人可直接阅读理解《圣经》开始,再到学习《圣经》之外的语言、历史、天文等其他知识,无疑,他以宗教为发端扩展了教育的内容。

2.路德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德国和后来的欧美教育产生深深影响,是因为其教育思想的提出是针对当时德国教育的现状和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正由于其针对性,它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宗教神学家,路德并不排斥人文主义的教育内容,他虽猛烈抨击当时不合理的教育机构,但他也同样反对一些人所提出的拆毁大学的激进主张。从他的这些思想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冷静的、理性的教育家风范。

3.就路德对教育体制的构想来说,剔除其内容的一些缺憾,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教育这棵大树,其并非只有大学一条枝干,而是应根据个人能力及社会需求,发展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所以,任何时候教育只要不离开关乎“人”的发展土壤,任何教育方式都会造就不同的人才,中国的职业教育要长足的发展,首先要得到国人真正的认可,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应是有所帮助的。

注 释:

①马丁·路德著作集[M].第2卷.1915年费城版.314页.

②德意志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238页.

③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M].三千年教育贤哲.第248页.

④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M].三千年教育贤哲.第249页.

⑤[英]博伊德等.西方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6页.

⑥⑦吴元训.给市长和市政官员的书[M].中世纪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⑧吴元训.我们有责任送儿童入学[M].中世纪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文献:

[1]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2]吴元训.中世纪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李露.略论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作者简介:栗玲(1979- ),女,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

推荐访问:路德 马丁 探析 思想 教育

热门推荐
  • 2022年主题党日方案

    2021年主题党日方案  各支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主题党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力

  • 2023年度团日主题活动

    团日主题活动方案为了保障活动可以按计划举办,大家需要提前准备明确的活动方案,我们在写活动方案之前,都是要先确定好活动目的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团日主题活动方

  • 重大主题宣传的“党报

    陈婉婉【摘  要】我国传媒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样性,党报、行业报、都市报等多种报业形态并存。党报

  • 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

    【摘要】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政校关系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通过对相关内容

  • 2023年度国际宪法日主

    国际宪法日主题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和谐校园》。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

  • 鹤壁教育信息

    鹤壁教育信息 第5期鹤壁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5年6月2日 55月份教育大事记 领导关怀 【市人大调

  • 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

    摘要:研究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推进主题教育常

  •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学主题班会教案一、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1 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