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重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模式优化

|来源:网友投稿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被人们普遍认为是21世纪能较好地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正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内涵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其思想早就出现了,国内外的专家与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及其相关内容提出了个人见解。1916年美国颁布了关于资源保护和公共利用的法律;很多学者(如Sorensen,1974;Gunn,1978)也提出在旅游规划中要用到生态学原则。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家们提出,生态旅游活动要在全球范围内尝试和发展。1988年(Ceballon-Lascwrain)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方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迤俪的原始风光和野生动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1993年生态旅游协会(Ecotourism Society)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这时期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即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

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国内人士也有不同看法: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理论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另一种看法认为:人们为了解观赏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环境、该区的文化风貌以及娱乐修养探险科研等目的而到具有较完整生态系统或未被干扰污染的自然区域的旅行。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现代生态资源和旅游业相结合为发展的基调,注重生态和环保建设。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旅游景观设计和项目开发,以此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实现生态旅游高效持续发展,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良性循环。如谢彦君指出的结构型生态旅游项目,包括平面结构、立体结构、时序结构和链式结构生态旅游景观(谢彦君,1999)等,旅游者在观赏生态农业景观的同时,可了解农业系统内部结构的依存关系。总之,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1、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生态旅游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2、近来旅游业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

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有所不同。从20世纪初到21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有很大发展空间,生态旅游客源有充分保证。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支出都是逐年递增,尤其近年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又有大幅增长,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

3、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已陆续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形成三区联动、滚动发展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主要是利用富集的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市场推荐的方式,建设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示范项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重在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高水平生态旅游产品,培育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续产品。国家已将生态旅游列为我国旅游业主要发展方向。

4、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有着众多有利条件

(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农业大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生态空间,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

(2)生态旅游富有特色化,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生态农业极具特色,为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三、生态旅游的开发及优化模式——以重庆为例

生态旅游具有多种开发模式。不同地区应用不同的开发模式,以适应地区发展优势。重庆自然条件优越,景观生态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富集,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根据重庆的地域优势可大力开发自然生态资源和景观生态资源,构建丘陵山地森林立体生态旅游模式、聚落景观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旅游农业模式。

1、丘陵山地森林立体生态旅游模式

重庆是一个多山与丘陵的城市,山地和丘陵几乎占了全市土地面积的90%以上;重庆的主体性、多样性气候明显,是多种山地森林植物生长的适宜区,山、水开发颇具潜力。为此构建丘陵山地森林立体旅游模式。

(1)模式说明

山地丘陵这类景观生态资源具有特殊性,它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生态环境综合体,受自然分异规律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双重影响和干预。在同一座山地或丘陵上应遵循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以可持续发展准则为指导,稳定提高土地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和保持良好的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山地丘陵立体景观生态旅游模式。该模式要求在山地丘陵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设计山地丘陵合理的农业耕种,配合旅游活动的开展进行山区建设。它以合理利用山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活动。山地丘陵类景观生态资源作为发展旅游业的旅游资源,合理的山区建设和较好的山区生态环境是其长期发展的保障。

它不同于平原和平坝地区,受山地地形地貌的影响,根据土地单元所处的垂直带、地形、地貌等条件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确定不同的发展类别,实行农、林、草、牧等综合发展,形成随高度、坡度的变化而不同的立体耕种方式。在丘陵山地地区开展旅游活动,是重庆市的一个大趋势。丘陵山区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景观格局建设等呈现在旅游者面前的是一个安全、欣欣向荣的山区环境,以一定的项目集中地吸引旅游者,配合良好的山区丘陵农村环境,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

(2)山地资源利用情况

该类型根据山地不同的垂直高度,因地制宜地进行山地立体建设,发展不同的农林业种植方式,农林牧综合利用。根据重庆山地丘陵的实况,各地带的综合利用为:

中山地带——防护-开发型。以专营防护林、林木特产、涵养水源林相协调,松、柏木、杉、药材、食用菌为主,灌木从辅以中草药和高山草土地生态系统利用。

低山地带——产业-防护型。重视水保型。以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前提,产业发展以栎类、马尾松、猕猴桃、核桃、薯类经果业和旱作种植为主。

丘陵台地带——防护-产业型。陡坡改田,发展生态防护型林牧业,在缓坡台地、侧柏林、竹林样地适当发展农作物,以米、玉米、麦、油、柚、茶、桃等种植为主。

河川沟谷带——开发-防护型。河川地以集约高效农业“稻+麦、稻+油”土地生态系统为主,沟谷地适度发展麦、玉米,沟坡草苗圃、畜牧业与经济林灌、桑、苹果、板栗、柿子、柑桔等果业为主。

几种具体的经济开发类型如下:

一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在中低山等,农业种植临界适宜或已不适宜的地区。主要为森林土地类型,多幼林、次生林,受人类影响相对较少。森林资源及其林中动物资源利用的潜力大。

二是森林与草地资源恢复利用。主要是低山丘陵区的森林被砍伐后,土地发生退化而形成疏林、灌木林和灌从草地等地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且临近贫困人口集中区,土地被垦殖的可能性很大。若不及时对植被采取养育与恢复措施,生态环境将渐遭破坏,直至土地难以利用。但靠自然恢复是不行的,针对贫困的现状,应结合人工培育的方式,可考虑山林承包,限定用途,鼓励发展经济林木。

三是草地畜牧。在无水的岗坡及高地上,可适度发展畜牧业,旱作农业不宜过大,以防止土壤风蚀沙化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及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结合环境整治与保护,推动畜牧业高效发展的生态经济型农业发展。在中高山地区保护草场资源,保护高山草甸,发展中高山畜牧业。

四是综合资源调和利用。主要是低山丘陵沟坡相对平缓地,长期以来,农林牧用地混杂。主要存在农业旱作种植与发展林木,经济果林及畜牧草场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区。近年来,水土流失、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针对土地多宜性的特点,应以生产结构与布局的优化调整为突破口,辅以生物技术与工程措施。

2、聚落景观生态旅游模式

重庆市景观生态资源另一重要类型是聚落景观,以及包含其中的单个农居景观。它是农村地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市农村人口聚居的地区,同时是农村地区的重要观景内容、休闲基地、人文内涵丰富区。它不仅具有生活功能,还具有生产功能。它包含了农、林、牧、副、渔、建筑、风俗、文化、伦理等十分丰富的社会经济活动内容,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定的自然景观,多产业的经济活动,以及颇具个性的文化形式。它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该模式强调重庆市乡村聚落的旅游功能,使其具有美观、文化深厚的特点。思考村落的分布、结构、集聚程度、规模类型等以及庭院内部结构、外观风貌、文化内容、生态经济生产功能等方面的建设,使乡村地区的聚落具有观光功能、文化体验功能。

(1)旅游开发与项目

为更好地增加旅游功能,突出地建设整体聚落景观和单体庭院景观,使之外观具有形态性、可观性、分布合理性、文化性等。如在农业垦殖区多形成农田与相应村落类别两大生态系统的镶嵌分布,而非农垦区多形成渔业、牧业与相应村落生态系统的适应分布。全市因多山与丘陵,住宅一般宜分布在低洼地的高处或丘陵岗地上,即村落位于耕地之上的较高位置。

外观风貌。在前面提到的已有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合理地考虑生态因素以及生产功能和旅游观光功能而完善乡村聚落景观的水平结构与垂直分布结构。注意各地聚落景观的特色差异。近郊与都市中的农村地区以现代农园建筑风貌为主;草原地区以牧文化包装建筑体;山区以体现山乡文化为主;黔江-乌江少数民族地区以突出少数民族特色为主,以少数民居建筑设计思想构思整个聚落的结构、外观,形成统一的少数民族聚落风貌,特色突出,如苗寨、土家建筑等。

内部生态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庭院内部形成有机的生态循环,建筑体要实现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互补,因此居住建筑和生产建筑要求合理设计。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建造生物与居栖空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建筑组合。

周围环境的配置。在庭院周围、房前屋后美化环境,栽种果树、景观树或花卉。与大农田景观一起构成美丽的乡村风景。

在项目设计上,可以设计民宿农庄等。即在已有一定特色的聚落环境中,以农户庭院或另建庭院两种形式来吸引向往农村风光的城里人租住房屋、休闲疗养。

(2)旅游功能及活动

特色外观、乡民生活习俗内容、休闲或具民族特色的项目,以周围农田风貌为背景将形成农村地区鲜活的、文化深厚的一大景观,对城市人们产生吸引力。聚落景观将具有很强的旅游观光功能和文化体验功能。还可以配合周边的农业生产园区,对都市人产生短期度假功能和休闲功能,为一些中老年人提供长期的农村度假、疗养服务。

3、生态旅游农业模式

(1)模式说明

以现代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强调景观生态资源的生态属性和生产属性,注重生态和环保建设,立足重庆市市情,保护重庆市一些生态脆弱地区。

科技含量、自然特征、文化素质和经济条件等影响该模式的具体运用。在重庆地区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和贫穷的地区,应强调这种保护环境的农业模式。

(2)生态建设内容

模式构建的切入点之一就是生态农业,所以模式重点阐述农业生态建设的两个方面,即结构设计和发展类型。

①结构设计

首先是平面结构设计,在一定生态区域内,确定各种群所占面积比例和分布区域。区域适合什么作物种植以及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怎样确立其各级系统等都是平面结构设计的内容。其次是立体结构设计,形态上、生理上和生态上不同的动植物群体组成合理的复合体,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增强抗逆性,克服传统农业的资源浪费现象。包括种植业垂直结构和养殖业垂直结构。再次是时间结构设计,就是根据各物种的时间节律设计出能有效地利用资源的合理格局或机能节律,使资源转化率最高。以及食物链结构设计,以多层次营养结构为基础的物质转化、分解、蓄积与再生效益的高低,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兴衰。

②发展类型

生态农业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模拟对光能多层次利用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立体开发;二是模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建立农业资源多级循环(时空多层次)利用模式。其主要代表有: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转化型、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有机农业、物理农业等。

(3)旅游功能分析

通过以上各种生态旅游的发展,使整个重庆市逐渐的进入现代的生态时代,生产洁净的食品和形成清爽、干净而具有朝气的农村环境,使都市人们更愿意到农村地区观光、放松,沐浴在现代生态环境中,体会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在适当的地区,通过市场调查,确定生态项目的建设,集中地为人们提供增长知识、休闲娱乐的天然农业公园。人们可在此休闲、学习、商务谈判等。循环园区将以更加朴实的身份面向旅游者,对于一般大众旅游者来说,对生命循环都十分感兴趣,生态园区将充分展现这一思想。游客可以在此享受生命、体会生命、体会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推荐访问:重庆 资源开发 生态旅游 优化 模式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