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中央苏区科普工作特点及其启示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中央苏区科普工作体现明显特点:领导高度重视;苏区军民全民参与科普工作,普及率高;围绕反“围剿“和反经济封锁等中心工作展开,目的明确;贴近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总结中央苏区科普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科普工作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科普工作 启示 中央苏区

193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诞生。苏维埃政府致力于提高苏区的生产力,建立了科普工作组织,科普工作者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科普工作方法和经验,培育了一种“刻苦钻研、不怕牺牲、奋斗不息、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苏区科普精神。中央苏区科普工作为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拉开了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序幕。

一、中央苏区科普工作特点

1、苏区领导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中央苏区鼎盛时期辖4省60个县,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在人民委员会教育部下设立社会教育局,负责管理科普工作。省、县、区教育部均设立社会教育科,乡教育委员会下设工作站,负责科普指导和调查、统计工作,由此,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中央苏区科普组织系统;二是重视科学思想的传播。中央苏区创立伊始,党的组织就十分重视科学思想的传播,着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理论的宣传工作,反对封建思想与迷信活动。1933年9月,中共中央局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闻天在《论苏维埃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一文中指出:“不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上来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程度与政治水平,使他们能够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及管理的工具,苏维埃社会的建设是不可能的。”[1];三是领导重视。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二苏大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为着促进农业的目的,而在每乡每区组织一个小范围的苏维埃农事试验场,并且设立农业研究学校与农产品展览所,则是迫切的需要。”[2]

2、苏区军民全民参与科普工作,普及率高。中央苏区科普工作的方针是:全民动员,发展生产,提高效率,培养人才,服务战争。当时,儿童少年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习来学习科普知识。城市小学普遍建立了儿童工场、儿童菜园,农村学校建立了儿童园地,作为实习的场所;工农积极分子和青壮年主要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科普知识,是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苏区妇女是科普工作的生力军。对妇女的科技普及,一般都是通过职业学校的培训教育进行的。当时,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党组织,特别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县都创造条件举办女子职业学校,以提高妇女的文化程度,并掌握相当的职业技能和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3、科普围绕反军事“围剿”和反经济封锁等中心工作展开,目的明确。一是科普工作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生产足够的军需物资,中央苏区创办了中央军委兵工厂、中央被服厂等军需工业,这些工业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研究委员会负责技术研发,设置工会俱乐部进行生产技术推广。据统计,到1934年3月,苏区各工业工会俱乐部成员达3万余人,他们成了工业科普战线的一支强大的力量;二是科普工作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央苏区的农业生产是传统的劳作方式,劳动工具落后,农田水利设施滞后,严重影响农业的收成。农民得到土地以后,通过改良农具、选播种子、改良栽培方法、消灭害虫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增加了收入。毛泽东在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现在农民的生活比较国民党时代至少改良了一倍。农民大多数,过去一年中有许多时候吃不饱饭,困难的时候有些竟要吃树皮、吃糠秕,现在则一般没有饥饿的事,而且生活一年比一年丰足了。” [3]P322科技普及,同样也带动了苏区工业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三是科普工作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当时,中央苏区群众文化水平很低,有的村子没有几个人识字,因此做好科普工作首先必须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1933年,中央教育部《消灭文盲决议案》规定,从乡到中央均成立消灭文盲协会。据兴国县1933年统计,全县已建立乡识字运动总会130个,村识字运动分会561个,识字小组3387个,参加识字小组22519人,全县35岁以下的文盲差不多都上了夜校。[4]P796在夜校,扫盲运动与科技普及紧密结合,编印了大量的科普教材,如《劳动课本》、《工农兵三字经》等。

4、科普贴近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苏区时期,群众的文化水平低,战事频繁,反经济封锁压力大,苏区政府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一是各级学校普及科普知识。列宁小学成为当地的文化宣传与科普活动中心。中央农业学校设立了本科、预科和教员研究班,开设了政治常识、科学常识、农业知识等课程,附设了农事试验场和农产品展览所,其任务是指导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推广良种良法、报告农业试验结果、编制苏区农事日历等。中央苏区还创办了100多所职业学校,涵盖了棉业、纺织、缝纫、印染、造纸、采矿、救护等30多个专业类型;二是戏剧演出,创作了《科技进我家》、《破除迷信》、《不学不知道》、《不识字的害处》等一大批的戏剧作品,深受群众欢迎;三是出版科普书刊。中央出版局等出版有科普内容的书籍有一百余种,苏区各大报刊大都开辟了科普专栏,所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包括工业、农业、军事、医药卫生等,是群众接受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四是举行科普展览。中央农产品展览所定期举行大规模农产品展览会,各级苏维埃政府部门每逢重大纪念活动和集会,就以照片、图画、实物等形式进行专题展览,包括卫生常识展览、工业科技展览、防空防毒知识咨询等;五是设立俱乐部和阅览室。中央苏区群众性科普活动的中心,是遍布城乡各地的俱乐部。据统计,到1934年3月,中央苏区有1970个俱乐部,固定会员9万3千余人。在农村,成立俱乐部的地方,就设有阅览室,组织群众阅读报纸。

5、科普成效显著。首先,破除了封建陋习,逐步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苏维埃政府明令禁止赌博、嫖娼、抽鸦片、妇女缠足、束胸、穿耳等有害身心健康的习俗。农村广大妇女冲破“妇娘学犁,要遭雷劈”的禁锢,纷纷下田劳作,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群众卫生防疫运动,规定卫生运动日,动员大家勤洗澡、洗衣、开窗、晒被,各级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检查评比,苏区军民的信仰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质得到了增强;其次,工农业大幅增产增收。由于推广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中央苏区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地增加。如兴国县粮食产量增加10%,会昌县粮食产量连续两年递增20%以上。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根本的好转,忍饥挨饿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中央苏区建立前,主要是手工业,建立后,发展了大型工业30多家;第三,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中央苏区科普工作的开展,激发了群众学文化、学科技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工农业的生产,缓解了物资供应的困难,使苏区得以巩固发展壮大。

二、中央苏区科普工作的启示

1、强化对科普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切实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學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普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发挥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和科协及各个部门的作用,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普能力建设。不断加大科普工作投入,按照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标准确定最低人均科普经费标准,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领域,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建立一支多层次、多专业、专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科普工作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部门在科普政策实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科普工作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大局。科普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才具有生命力。中央苏区时期,科普工作主要是围绕反“围剿”和反经济封锁来开展的。新时期的科普工作必须与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科普工作必须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结合起来,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引导公民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并具备科学地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普工作必须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文化武装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普工作必须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科普兴农工程,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进一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合理建设各级科技场馆,使之成为公众科普的主要场所。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科技场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创建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形成以省市科普基地为中心,县(区)科普场所为骨干,乡镇(街道)、厂矿科普阵地为基础的科普场所体系。制定完善科普长廊、科普教育基地等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条例。建好农村科普长廊、图书室、科普活动室和社区科普学校。力争全国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图书室、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在城镇,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在文化广场及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兴建科普画廊或商业科普橱窗,安排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展出内容。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已经投资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气象站、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文化宫、动物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场所的科普资源,鼓励高等院校、各社会机构的具有科普功能的场所向公众开放。

4、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科普工作效率。苏区时期,科普书刊、文艺作品比较丰富。当前,要通过机制创新,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到科普创作中来,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根据时代特征的不同,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影视作品、动漫作品、科普歌曲、科普戏曲、科普话剧等,对优秀科普作品进行评比奖励。利用现代传媒,加大科普宣传工作播力度。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作用,开辟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专网或科教频道,将科普宣传寓于娱乐之中,创办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科普栏目,增加科普知识的播出时间、刊登版面和刊播强度,提高刊播效果。坚持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继续做好每年“五月科技活动月”、“十月科普大行动”活动,结合“全国科普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人口日”等特定的纪念日,开展专题科普宣传。坚持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定期开展职工技能比赛、科技论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科技大篷车、科技集市、科普一条街等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活动。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如围绕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海啸、矿难、地震等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集中进行相应的专题科普知识宣传。

5、加强科普教育工作,提高科普工作覆盖面。对广大青少年及儿童来说,应不断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把学生從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摒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公务员而言,要将现代科技知识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上增加现代科技知识方面的内容。针对广大农民群众,主要应大力推广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本领。对于城镇职工,科普教育重点要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发挥各级劳动部门、工会和企业的作用,围绕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科学管理等,组织开展以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瑞金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央苏区的科普工作》.

[2] 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

[3]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4] 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梅 宏

热门推荐
  • 2022年发展党员工作实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文件类型doc文件大小23 86kb一、手机下载办法安卓手机立即下载,苹果手机可以打开但不支持下载二、电脑下载办法1 浏览器登录官方网站w

  • 2022年基层党建特色亮

    一、近年来党建工作总体情况(一)突出“三个注重”,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注重教育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邀请专家开设讲座、班子成员下基层讲党课、播放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对“两委”干部、议事会、

  •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汇报6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汇报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珍贵经历,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五园

  • 2022河长制工作述职报

    XX镇境内现有主要江河6条,总流长101公里,流域面积158平方公里,共有小一型水库1个、小二型水库30个。一直以来,我镇始终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

  • 2022年度市税务局关于

    2021年,XX市税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严格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21年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 审计局巡察工作汇报材

    审计局巡察工作汇报材料3篇 审计局巡察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2020年3月15日至5月15

  • 如何开展好新时代人大

    如何开展好新时代人大工作5篇如何开展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新时代人大工作要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职责这就要求作为一名人大干部必须具有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的政治品格切实加强

  • 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汇报

    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汇报材料15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汇报材料  xx社区2020年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一、xx社区基本情况  xx市xx镇xx社区辖区面积xxxxx平方公里、是一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