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利用网络传播创新党的思想建设探析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传播空间。但它却消解了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冲击了意识形态传播体制、手段,增加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党要加强网络先进文化传播阵地的建设,创新网络传播体制和手段,强化网络舆论调控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高党运用网络进行思想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关 键 词:网络传播;党的思想建设;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1)12-0053-04

收稿日期:2011-08-15

作者简介:张怀重(1968—),男,河南固始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3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人类文化的交流突破了时空边界。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多元化、超时空、隐蔽性等特点,所以,网络传播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传播空间,使党的思想教育手段多样化,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显著增强。根据2010年7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4.2亿人。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也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推销其文化价值观念,与我党争夺群众基础,特别是青年网民,并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深受网络文化影响的一代网民身上。网络也使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变化。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p109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现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

一、网络传播对党的思想建设带来的挑战

⒈党的整体意识形态受到多元化冲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各种传统的传播工具都在党和政府的牢牢控制下,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对传播党的意识形态、维护政治稳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民族、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打破,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他们大肆传播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各种种族主义、宗教仇恨等。他们肆意诋毁和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我国进行所谓“民主”、“人权”的讨伐,歪曲炒作新闻事件,实现其“西化”与“分化”、“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图谋。[3]他们与国内的敌对分子在舆论上相互呼应,鼓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和多党制度,歪曲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邪教组织也利用互联网大肆宣传歪理邪说,散布腐朽思想。德国社会民主党副主席托马斯·迈尔说:“现代媒体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党的最大竞争对手,它们和政党争夺受众(成员),争夺对社会主流意见的主宰权。政党的一些传统政治功能,如宣传功能、教育功能等,已在媒体的冲击下丧失殆尽”。[4]

⒉党对思想政治的控制能力面临挑战。网络传播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使信息的传递、交流具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因而增加了政府管理和控制舆论传播的难度。过去依靠组织的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了冲击,党的意识形态说服教育功能、民众对教育的接受功能相应减退,党的信息舆论主导权、传统的以新闻为中心单向的传播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被削弱。其一,国外敌对势力对网络宣传阵地的争夺。我们正在面临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信息优势和网络霸权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产业与雄厚的技术人才队伍,为抢占信息空间、争夺信息资源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发动了一场毫无硝烟的“信息战”。其二,国内敌对势力争夺网络宣传阵地。目前,网络传播大大突破了党和政府的控制范围,国内少数敌对分子利用网络传播工具在最大范围内发布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如近年来“法轮功”组织就长期利用因特网散布其歪理邪说,破坏社会稳定。其三,新闻宣传媒体舆论导向控制能力面临挑战。信息全球化致使网络充斥着各种虚假新闻、跟帖炒作、剽窃侵权、色情影音读物、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等,使一些对重大理论问题认识模糊、党性原则不强、思想作风不纯的党员蜕化变质。

⒊党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制、手段受到冲击。网络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通道、参政议政的平台是对传统的沟通方式提出的挑战。党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书报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动员集体学习、面对面地辅导讲授,还有针对个人进行单独谈话的思想教育手段等。这种传播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单向式的,由于党是信息的控制者、传播者,民众是信息的接受者,由此形成了具有强制性的、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体制。网络传播不仅使人们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同时还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跟贴”、“拍砖”、“灌水”等方式,非常方便地进行交流讨论、传播信息、发表看法和提出建议。所以,很难对在网络上传播的社会信息进行完全的管制。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网络监督是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重要形式。在新媒体条件下,要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得起网络监督,经得起群众评说,必须以更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来取信于民。

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技术层面上的挑战。首先,面临的是信息安全的挑战。西方国家牢牢掌握着网络控制权,如美国已和澳大利亚等国合作建设全球性的网络监视系统,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另外,美国等国家在向我国出口计算机时,往往还在其中为自己留下一个"解密钥"芯片,以便随时进行窃听和监控。其次,面临的是信息过滤、选择与真实性的挑战。我国目前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信息屏蔽能力还比较薄弱,还缺乏事先干预和滤除这些网上精神垃圾的技术手段。第三,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对象自主性增强,思想呈现多变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网络时代人的自主性空前提高,网络世界互动关系的虚拟性逐步改变了人的工作、生活、社交及思想交流方式。网络信息交换和共享显示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弱化了广大党员和网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的认同感,减弱了人们的集体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二、网络传播给党的思想建设带来的机遇

⒈扩大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首先,网络为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拓展了一块崭新的阵地,扩大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覆盖面。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党的意识形态将冲破时空和发行量等因素的限制。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全球性特征,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实现舆论突防,在国际舆论界占领一席之地。其次,通过网络可以一改以往意识形态教育简单说教的方式,增强了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网络可以融文字、图片、影音、动画等多媒体于一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更加形象、生动、逼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的滚动传播与及时传播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率,强化民众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识,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⒉加强了党员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更新了思想教育观念。首先,网络交流的交互性。网民可以与传播者进行互动讨论与交流,让受众在思想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播者的思想观点。其次。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可以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满足不同的群体和个体思想教育需求。第三,网络传播的多元化,使党的宣传教育的手段多样化。第四,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网络信息可以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社会发展的热点,突破消息传播的时空限制,让偏远地域的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大事和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与时俱进,有利于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最后,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网民在交流讨论时没有顾虑,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上通过传统媒体进行的舆论监督跟进所形成的放大效应,能够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的监督效能。实现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可以提高党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能力。如每年“两会”前人大政协都要征求网民最关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都要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了解民生。

但是,现在部分党员干部对互联网迅猛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缺乏正确判断,因此对运用网络加强党的建设的主动性不够,对新媒体对个人言行的监督不适应,导致在个别问题上的扩大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占领网上舆论阵地。

三、利用网络创新党的思想建设的途径

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网络先进文化传播阵地建设。当前,互联网作为“第四大媒体” 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尼克松就说过:“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交流将毫无意义。[5](p114)党的十六大提出,“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6](p39)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确立党管网络的原则,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思想阵地上的指导地位。李长春同志在2006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因此,我们要扶植和鼓励更多的新闻媒体、宣传文化机构进入网络,各级党政部门建立权威官方网站,扶持名牌网站。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深厚理论修养、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经营和监管等方面的立法,不断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其次,党的主流和官方网站要丰富宣传内容,突出实用性与娱乐性,增强吸引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要从广大网民特别是草根阶层的需求出发,通过丰富党建网站的内容,增强党建网站的功能。嵌入各种与时代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借助手机、互联网、网络电视等多种新媒体终端,随时地学习、及时地获取知识。注意信息更新,理论宣传要形成“明快犀利的网络文风”。[7]

⒉创新思想教育网络传播体制和手段。在网络传播体制方面,我们要改变过去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式的信息管制的体制和手段为开放、规范、双向互动、民众积极参与的意识形态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在传播手段上,充分利用电子邮件、静态网页、BBS论坛、聊天室、QQ、视频和音频、微博、手机终端以及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等方式来创新党的思想传播手段,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网络党支部”、“党员e家”、“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虚拟组织和平台。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网络新闻传播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

⒊强势引导网络正面的舆论监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8]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坚持党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管理工作的领导,着力提高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占领互联网舆论传播制高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首先,在互联网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网络舆论调控,发挥传统政治优势,合理运用行政引导、法律引导、技术监控等手段,关注新兴媒体舆情,运用新兴媒体舆论传播的规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在弘扬正义、鞭挞腐败、威慑犯罪、曝光丑闻等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充分利用广大网民的信息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通过开设门户网站或开办专题网页、开通电子信箱,拓展党的声音的传播渠道。公开发布需要向社会公布的党务信息。澄清涉及党的工作的各种误解和疑虑,消除歪曲事实报道的影响。第三,加强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引导和应对。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积极利用网络渠道及时主动说明情况,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积极做好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第四,不断巩固壮大网络等新兴媒体主流舆论阵地。如打造主流品牌网站,提高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重视BBS中的舆论引导,建立一批官方“水军”,有效控制民间“水军”等。在网络管理上,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建立专家评议考核制度,定期对网络文化传播效果、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状况进行评定,对网络文化传播行为和经营行为进行监控和考核。

⒋改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转变工作观念。由单一封闭型向双向开放型转变,由单纯地“灌输”方式向艺术地渗透方式转变。其次,创新工作内容。如开发有较强感染力、反映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游戏、电子教材,建立适合我国道德规范的网络道德体系,加强网络伦理教育。第三,创新工作形式。通过举办各种网络文化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开辟网上图书馆、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开展网络红歌创作歌唱大赛、具有红色内容或社会文明内容的手机短信比赛,利用重大节日或重要事件,如香港回归、建党90周年等纪念日,在QQ群、BBS、手机终端上进行讨论、“拍砖”。广东省委宣传部与广东移动公司合作推出的“网络学习天地”等就是成功的尝试。

⒌提高党员干部利用网络进行执政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互联网迅猛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主动运用新兴媒体加强党的建设。要主动利用网络做好宣传,要适应网络对个人言行的监督。要正确认识网络媒体事件,掌握媒体的舆论应对策略,重视网络晕轮效应的后果,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善于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懂得运用新媒体的舆论特征及引导策略,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及时公布事实真相,与网络民意形成良性互动。其次,培养网络干部。培养造就一批既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较高网络技术水平的新型干部队伍。一是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二是从计算机专业人才、社会草根网络人才和海外网络专家中选拔培养一批为党建服务的人才团队,把他们培养成为党务工作者。

网络技术作为至今最具革命性的科学技术之一,必然会推动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利用网络执政,使党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推动了思想的更新。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利用网络这一新技术成果促进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指出:“一个现代化中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一个强大的政党能够使群众的支持制度化。政党的力量反映了大众支持的范围和制度化的水平。凡达到目前和预料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发展中国家,莫不至少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9](p396)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8]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R].人民日报,2008-06-21(04).

[3]刘军,张俊山.对党建工作网络化问题的思考[J].求实,2002,(05).

[4](德)托马斯·迈尔等.关于媒体社会中政党政治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04).

[5](美)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

[6]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02.

[7]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加强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增强网上理论阵地宣传的新引力、战斗力[J].探索,2005,(02):126-131.

[9](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华夏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牟春野)

On the CPC's Thought Construction Creativity by Making Use of Internet

Zhang Huaizhong

Abstract:Internet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have supplied enough information source and broad room,but it weakens the CPC's consciousness、destroys the CPC's consciousness spreading way and makes mor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harder than ever.In order to guarantee that the Party play a guiding role all along,we have to increase the forcefulness of network station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put emphasis on the control of net information timely,strengthen the public opinion on net,train the cadres staff to make use of net,and make Internet to extend toward the benefit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Key words:internet spread;the Party's thought Construction;ideology

推荐访问:思想建设 探析 网络传播 利用 创新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