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评估

|来源:网友投稿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科技“走出去”战略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持续的关注。近十余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关注主要表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评论、报告、报道数量逐年增长,且视角越来越宽、分析越来越深;二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关注度各有差异,国际科技界、西方主流媒体、世界知名智库、各国政府政要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态度也有显著不同。在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下,中国科技事业正在逐渐形成多维立体、总体正面的国际形象。与此同时,近年来国际上“中国科技威胁论”和“中国科技怀疑论”甚嚣尘上,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国际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客观评估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并深入分析其成因,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在与中国当前所处相似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善中国科技发展国际形象的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发展

的主要评价

第一,中国科技发展近年取得巨大成就,多种因素合力推动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外界普遍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在不少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科技论文数量、专利申请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有力的政策引导,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和创新,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科技发展规划,为中国科技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强大的市场驱动,中国企业迅速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商业应用,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三是充足的人才储备,中国培养了数量庞大、素质较高的科技人员队伍,且近年越来越多的“海归”高科技人才回国,为中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四是积极的技术引进,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向中方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转让,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赶超路径。

第二,中国科技发展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但“中国科技威胁论”在国际上也颇有市场。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世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承认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科技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一些国家也把中国科技发展与本国的情况相对比,一方面呼吁本国要加大投入,巩固优势或是奋起直追;另一方面也提出要与中国加强科技合作,谋求互利双赢、共同进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科技发展心存疑虑,不少人担心中国成为“技术超级大国”对西方的领先地位形成挑战,在国际上制造并散布“中国科技威胁论”:一是担心中国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规模庞大的科技队伍消解西方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二是担心中国高科技企业加速发展导致其对华贸易逆差上升并造成高技能就业岗位流失;三是担心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迫使西方企业转让技术进而削弱西方的科技竞争力;四是担心中国军事技术发展威胁美国及其盟国的国家安全。“中国科技威胁论”恶意夸大并渲染中国科技发展对西方的“竞争性”和“挑战性”,西方国家以此作为对华实施科技孤立和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政策的依据,试图遏制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势头并维持西方在科技领域的“独大”地位。

第三,中国科技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中国科技质疑论”在国际上被借机渲染。外界认为,中国科技论文总量巨大但人均产出仍然相对较低,科研经费总额巨大但经济效益仍然相对较低,工业品产量和出口量巨大但科技附加值较低,因此虽然近些年中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科技大国但远未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除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科技发展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等历史原因外,与当前中国科技事业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密不可分,如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科技评审机制机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导致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还不成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中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此外,也有一些人过分低估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发展成就、夸大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病和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渲染中国科技界学术道德普遍败坏以及中国科技成果存在大量剽窃等,在国际上产生了对中国科研的不信任之声,“中国科技质疑论”逐渐形成,对中国科技事业和科研人员的国际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科技发展

国际形象的主要特点

第一,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表现出附生性的特点。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外界对中国科技发展国际形象的认知往往寓于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整体认知之中,很多学术专著和媒体报道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分析评论往往混杂于关于中国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著作和报道中。“中国科技威胁论”和“中国科技质疑论”就其本质而言其实是“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在科技领域的特殊表现。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常常会被“政治化”,与政治、经济利益挂钩,特别是在西方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一是在对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总体评价上,国际社会的主流看法越来越客观、持中,但“中国科技威胁论”和“中国科技质疑论”仍然同时并存。二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在不同国家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印象多于正面评价,发展中国家则相反。三是即使在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不同个人对中国科技发展国际形象的认知也并非铁板一块,仍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第三,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表现出成长性的特点。近十余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已逐步从比较模糊发展到基本成型,但基本成型并不意味着就此定型,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从外界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评价来看,以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为标志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5年,外界认为中国科技虽然发展较快,但研究经费不足、技术能力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很远,还处于科技崛起的早期阶段;2006年至今,外界对中国研发投入、科技论文数量、专利申请等大幅增长感到震惊,认为中国成为“技术饥渴型”国家,近几年来,国外智库学者高度关注中国科技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认为中国将会发展成为“技术超级大国”。

第四,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表现出自发性的特点。到目前为止,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主要是在中国的外部世界自发形成的,一些外部势力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对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一些不完全切合实际的评价。但就中国自身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引导外界客观认识中国科技发展的作用,对外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败坏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未能做出及时、有效地回应,也是重要原因。

提升中国科技发展

国际形象的对策

中国应切实提高对树立良好国际科技形象重要性的认识,科学谋划布局、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努力消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偏差,通过自觉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为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一要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评审和奖励机制。二要建立顺畅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机制。三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参加各种双边和多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接轨。四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科技管理机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按照国际惯例对有关科技决策、统计数据和科技活动进行公开,积极引进海外科技人力资源以多种形式参与科技决策与科技活动,搭建国内外科技界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五要客观认识和宣传中国科技发展成果。在对外宣传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时,既要防止低估、更要防止高估自身成就,更好地引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发展作出客观评价。

第二,切实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构建树立科技形象的国家系统工程。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的看法和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其对华总体看法和政策的一部分,要改变西方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防范遏制心态,必须首先要改变西方对中国虽然发展的总体防范遏制心态。只有不断化解外界一些人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才能不断消除“中国科技威胁论”。因此有必要把树立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纳入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整体战略规划。一要制定中国科技外交的总体战略和树立国际科技形象的工作规划,确定中国国际科技形象的定位和工作分工,扎实推进树立良好科技形象的国家系统工程。二要努力消除西方一些人炒作的“中国科技威胁论”和“中国科技质疑论”等负面论调,积极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不时采取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滥用知识产权保护、打压中国技术标准等重大现实问题。三要推动中国科技进一步“走出去”。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应对科技难题将使外界感受到中国科技进步对其产生的利益。四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科技外交人力资源开发,扩大科技外交人员队伍,鼓励科技外交人员在多边科技组织担任职务,不断提高中国在科技外交舞台的能见度和话语权。

第三,有效利用多元主体,进一步开发树立科技形象的对外宣传渠道。一是国内科技界要勇当先锋。要鼓励国内科学家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综述性文章,培养和激励科技传播工作者善于利用国际宣传阵地塑造中国的国家科技形象;要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传播能力培训,推进本土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和宣传平台的建设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要依托有关研究机构或科技期刊成立独立的研究平台,定期跟踪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二是“走出去”的国内企业要做好“窗口”。中国在海外的高科技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中国科技发展在当地的科技形象,要鼓励更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出去”并在当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当地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使海外企业成为展现中国良好科技形象的一个窗口。三是国内媒体要主动发声。国内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要进行全方位科技宣传,更主动地向国际社会描述中国科技发展的真实情况,要主动设置相关议题,努力避开一些西方媒体预设的议题陷阱,同时对突发科技事件和敏感性问题不回避,力争占据舆论主导权,引导国外媒体对中国科技发展进行正面报道。四是国内民间组织要积极配合。鼓励中国民间科技组织积极、有序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一方面通过民间组织把中国科技发展的信息传递给国际社会,另一方面通过民间组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非政府组织开展互惠互利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五是国际科技友人发挥助力。中国科技事业和国际合作的发展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科技人员建立友好关系提供了很多机会,中国应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善用这种资源,使国际科技友人成为树立中国科技形象的有益补充。

第四,合理分类工作对象,进一步增强树立科技形象的效率和针对性。一要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不同态度以及不同发达国家在对华科技合作上的利益差异。发达国家多以疑虑戒备心态来看待中国科技发展,发展中国家多以羡慕和学习的心态来看待中国科技发展,要通过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和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通过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推动中国科技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在发达国家内部各国对华科技发展态度也有所区别,一些国家在对华科技政策上表现出遏制与借重的两面性,正确认识这些区别并有相对性地开展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改变西方对中国科技的偏见,还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西方加强与中国科技交流。二要对研究中国科技发展的外国学者“主动喂料”,积极引导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客观判断。三要对西方媒体区别对待。对西方媒体的涉华科技报道和倾向要作精细化研究,对恶意中伤中国科技发展的西方媒体必须作出有力回击,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科技发展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第五,灵活运用多种手段,进一步创新树立科技形象的工作方式方法。一要转变科技宣传的基本策略。要从宣传中国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实力壮大为主,转变为宣传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发展进步的贡献为主。大力宣传中国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除贫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科技援助等领域的成绩,以树立中国负责任的科技大国形象。二要积极利用重大国际活动树立中国科技形象。要把树立科技形象纳入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计划之中,更充分地发挥大型国际活动对中国科技形象的展示作用。三要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科技组织,利用国际科技组织为中国树立科技形象服务,争取重要国际科技组织在中国建立总部或设立分部。

第六,积极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形象塑造之路。二战结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树立良好的国际科技形象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国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遇到这些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深入分析和借鉴这些国家的应对之策,有助于降低中国科技发展可能面对的国际负面影响,为中国科技发展实现成功跨越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是中国科协课题“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形象研究”的最终成果)

(第一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第二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办公厅)

(责任编辑:徐海娜)

推荐访问:科技发展 中国 评估 形象 国际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