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以国际公共产品的创新传播推进全球治理变革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提要】当前,国际社会有关物质、理念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均难以为继,全球治理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而全球治理的关键在于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世界呼唤新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国正立足于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向国际公共产品积极供给者转变,以推动全球治理走出困境、转型发展。对中国而言,积极研发并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国际传播的创新。为更有效发挥国际公共产品的全球治理效能,中国各国际传播主体要有强烈的国际公共产品意识,不断完善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布局,确保有效供给。同时,要确保中国可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共情共享,拓宽其覆盖范围。要强化汉语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努力构建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话语体系。加强和创新中国供给公共产品的国际传播,应坚持中国的基本国际战略定位,供给既具有国际融通性、又具有中国价值理念的国际公共产品,推进全球治理向公平、公正方向演进。

【关键词】国际公共产品 国际传播 全球治理变革

当前,美国“一超独强”周期性衰落,新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新的国际公共产品需求持续增加,全球治理观念创新滞后,这些因素已造成国际社会在物质、理念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均难以为继。而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全球治理正处于变革的关键之际。此前,英美等国通过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提升自己软实力的实践表明,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是建构软实力的重要国际权力资源。随着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正在从国际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和参与者向倡议者和供给者转变。如何供给并创新国际公共产品,并进一步做好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传播,直接关系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关涉到建构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更广泛国际认同。

一、全球治理变革呼唤国际公共产品供给

由德国前总理威利·勃兰特(Willy Brandt)倡议、瑞典前首相英瓦尔·卡尔森(Ingvar Carlsson)等国际知名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在1995 年發布了《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报告。该报告较早对“全球治理”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治理是个人、制度、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共同管理事务的持续过程。通过该过程,各种相互冲突和拥有不同利益的各方相互协调,进而合作。全球治理既包括被授权的正式组织机构和机制,也包括被人们和相应机构认可并认为可以满足其利益的非正式安排。①但其实,全球治理的实践开始得更早,从全球化进程开启即已存在。而今天国际社会所说的全球治理,则是指各国各方通过协商的方式形成一套制度和执行机制,去解决彼此以及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建立国际规制是全球治理的主要手段

包括国际组织或机构、国际机制、国际规则和国际规范等在内的国际规制,是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形态。这些规制不仅需要有关国家独自或通过国家间合作持续提供,更需要有关国家和国家合作予以保障并顺利实施。世界银行相关文件指出,国际公共产品是一种通过各个国家集体合作供给的、具有实际的跨国界外部性的、促进全球各国的发展和解决贫困问题的产品、资源、服务、规则系统或政策体制等。②正是由于国际规制对全球治理至关重要,各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一直或明或暗争夺着国际规制的创建权。

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全球或区域大国才能推动创建国际规制并保障其顺利实施,借此来获得其他国家对由自己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认同。可以说,大国是全球治理的核心。例如,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二十国集团(Group of 20,G20)、七国集团(Group of Seven,G7)和金砖国家(BRICS)等国际机制,实际上都是全球大国或区域大国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传统的全球治理深受霸权政治的周期性困扰,随着霸权国综合实力的周期性衰减,致使霸权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难以为继,进而引发全球治理变革。当下的全球治理呼唤大国之间通过平等协作来提供公共产品。

(二)传统大国周期性衰弱导致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空白

近年来,随着传统西方大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与意愿不断弱化,贸易保护主义加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多种力量和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社会公共产品供给进入不稳定期。现存全球治理体系表现出严重的碎片化、低效率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和处理全球性问题,亟须新的大国或国家间合作来参与供给并创新全球治理。

面对因传统大国周期性衰弱而造成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空白,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加积极参与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创新,以此推动全球治理从传统大国治理,向全球各国平等协商、分担责任、合作解决全球性或区域性问题转变。与之相应的是,少数大国主导的不平等、不公平的国际传播秩序,是一种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秩序。全球各国平等协商治理,则是全球各治理主体借助全球化网络,构建的多中心、多平台的全球传播秩序,是一种多中心、扁平式的结构秩序。

(三)国际权力格局决定全球治理格局的未来走向

全球治理的变局和变革源于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当前,国际权力格局中权力变化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国际权力加速由西向东转移;
二是国际权力由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分散,尤其是向跨国平台型企业或媒体机构分散。非西方国家崛起是当前国际权力转移的显著特征。以中国为代表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及西方传统大国的相对衰弱,引发全球治理变革。

国际权力转型中的不确定性对全球治理变革形成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对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挑战则更加明显。但也应该看到,这给世界各国合作提供了机遇。全球多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混乱无序,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协调无力,再次表明现有由西方大国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亟须变革,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现今国际秩序转型要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应加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并进一步做好对所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传播。97F55C8E-96FE-4889-ABCE-291E981564C3

(四)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基本方向。中国回应国际需求,积极提供更多物质性、理念性和制度性的国际公共产品,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③中国正抓住契机大力推进国家战略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国际战略思想创新,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面加强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全球治理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未来,中国如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关键在于能否提供国际社会认可的公共产品,并确保有效供给。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
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正在完善全球治理

就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元化,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不断加入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的行列。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正由国际公共产品的参与者向提供者转变。这是中国按国际惯例创新国际传播的重要举措,因为供给公共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国际传播。中国已经意识到,21世纪的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和集体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相应国际责任、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是走向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与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不完全匹配,国际社会也期待中国作为利益攸关者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构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不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在中华文化传播、维护国际经济稳定繁荣与创新发展模式、维持国际公共领域开放和世界新秩序建设等方面,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提升自身软实力。④

当前,现有全球治理理念和规则严重滞后于全球化的发展现实,国际社会呼唤新的治理理念和規则,期待新的国际合作理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新型国际关系范式的理念和规则,可谓顺天应时。在2015年3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原则: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⑥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向世界提供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是中国在价值理念层面向世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是中国破解“金德尔伯格陷阱”的系列组合拳。这些理念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需要国际传播工作者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针对全球治理问题,全面地向世界各国予以系统阐释和有效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辅助“一带一路”实现资金融通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定期召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都是中国立足自身实力和世界需求,研发供给的系列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的专属,也不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颠覆,而是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平台和重要补充。它开创了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实现了向世界提供互联互通、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全球治理等物质和理念上的公共产品。它以“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为基石,以“共商共建共享”为行动原则,推动建立跨区域的新型全球治理框架。⑥

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金融产品。丝路基金是中国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专门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机构,是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行动。亚投行作为亚洲区域政府间多边开发机构,于2016年1月正式成立,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跨境互联互通等。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具有新特点。两大金融机构均以务实的态度制定了新的治理规则和标准,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金融需求。两大金融机构用实际行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增加国际金融领域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优质国际公共产品,也是中国国际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与非洲、与拉美、与阿拉伯国家、与东盟分别建立的合作论坛,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思维超越旧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塑造新型国际关系范式,积极提供国际援助,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向国际社会提供新冠疫苗等,这是中国已经提供并将继续提供的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以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为核心目标,以伙伴关系网络为全球视野,以东亚和中国周边为重点地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抓手的系列公共产品,深刻把握了中国崛起与世界转型相辅相成造就的新格局,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为开辟新全球化时代贡献了中国智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更美好世界的密钥。⑦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供给的国际公共产品,频频遭到传统西方大国部分政客或媒体的恶意诋毁或抹黑,甚至遭到国际公共产品消费国的猜忌和怀疑。但总的来讲,中国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整体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认可,尤其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看到,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同时,中国也面临供应成本和需求匹配困难等不利因素,未来发展任重道远。这些质疑和阻碍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西方大国对中国主导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动机和目的的质疑,误认为或故意认为中国是要颠覆当下全球治理秩序,污蔑中国试图用自身的价值理念改造世界;
二是国际公共产品的消费国对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忠诚度并不高,抱有一定的功利主义目的。因此,中国亟须下大力气创新做好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传播,阐明真相澄清误解。97F55C8E-96FE-4889-ABCE-291E981564C3

三、创新国际公共产品传播,积极塑造真实、立体、全面中国形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⑧为让中国供给的国际公共产品获得更多世界认同,中国在国际传播工作中需要把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纳入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战略传播体系之中,深入思考国际公共产品、国际合作平台、与国际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如何相互转化途径来创新国际传播举措,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

(一)中国各国际传播主体要有强烈的国际公共产品意识

在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时,要明白什么是国际公共产品,当今全球治理变革需要哪些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公共产品,美国作为传统大国弱化了哪些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影响到全球治理,中国基于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已经供给了哪些公共产品、未来需要供给哪些公共产品。要明白中国向国际社会供给的公共产品,尤其是制度性、理念性的公共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國际传播行为,它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只有各传播主体具有强烈的国际公共产品意识、强烈的自信和责任,才能有意识地讲好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要完善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布局,确保有效供给

做当今全球治理变革的理念引领者、智慧贡献者、方案提供者和积极行动者,这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改革走出困境、转型发展的基本定位。基于这一全球战略定位,中国应大力优化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布局,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领域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是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主动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具体实践。中国通过供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国际援助和国际维和、加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等,已经成为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中坚力量。

未来,中国还应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气候、公共卫生、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尤其是要参与并引领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新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如此有助于增强中国崛起的正当性,增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正当性,增加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切实保障自身利益,更有利于在倡导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国际制度和规则中增加合理性和正当性,才能更好塑造可亲、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确保中国可供国际公共产品共情共享,拓宽覆盖范围

要创新传播方式,构建关于中国可供国际公共产品的立体化传播格局。各种国际传播主体要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各大媒体平台,加强对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传播。借助中国外宣主流媒体主动发声,构建更多自由传播平台。借助海外华文媒体与本土化媒体,顺应国际传播视频化的趋势,借助短视频这一载体传播感人的“小而美”的故事。通过与国际友人和机构开展合作,巧妙借助“外嘴”说话,提升有关公共产品国际传播的引导力。同时,要看到,二战以来,全球治理主要由美国主导,但美国在当下逆全球化潮流而动,拒绝继续承担相应国际责任与义务,一味强调“本国优先”,甚至擎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中国应加强对美国不再有效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全球化报道和批评。建立和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可信度,破除世界各国对美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迷信,并对两者进行对比性国际传播。要破立结合,建构中国崛起、走向世界以及用中国价值观念引领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和认同性,提升中国重返国际舞台中央的国际认同性和合法性。

(四)强化汉语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

英国曾经将英语推广到世界各地,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汉语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语言资源和外在表现,日益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当前,发展国际汉语教育,推动汉语进一步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对于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汉语不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认知和理解中国所提供的各类国际公共产品的途径,其自身也因进入多国国民教育体系和国际交往需求,日益成为一种国际公共产品,而且只有学习汉语,才能更深入理解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而供给的系列公共产品。⑨因此,向国际社会供给汉语公共产品,有助于世界各国了解并分享中国智慧,进而有效提升全球治理体系效能。这就需要精准把握全球中文学习需求并提供有效供给,完善全球中文教育发展体系和机制,培养服务中国供给的国际公共产品的中文专业人才。

(五)努力构建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话语体系

全球治理实践证明,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无法有效论证或证明这些国际公共产品是自己的主张和行为,也就谈不上对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支配力,更谈不上建立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合法性和认同性。国际话语权的有无来自于话语的界定力、阐释力和影响力,这取决于能否创造出具有自己思想内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全球化趋势,同时又具有感召力和普遍感召效应的话语体系。换言之,取决于能否创造出让世界接受和认同的思想体系。中国发展到今天,供给世界的不应该仅是各种物质商品,更应该包括思想理论、文明成果、国际制度、国际机制等国际公共产品,而且需要不断强化对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传播。中国虽然在积极承担与自己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力所能及地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但也面临着严重的关于国际公共产品的话语缺失和“话语逆差”问题。这就要求中国尽快构建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话语体系,提供更多国际认同性和合法性的阐释和支持。

四、结语

当前,要清醒地认识到,提供国际公共产品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公共产品种类繁多,基础设施型、环境型国际公共产品成本巨大,维持稳定的供给尤为不易;
社会型、经济型国际公共产品需要获得各使用者的认可,通常众口难调;
涉及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公共产品政治敏感度高,接受难度极大。97F55C8E-96FE-4889-ABCE-291E981564C3

因此,在加强中国供给公共产品的国际传播时,应坚持中国基本的国际战略定位,努力把握好“两个结合”:一是国际社会需求与中国供给实力相结合。不能因为要超越“金德尔伯格陷阱”而陷入另一个“打肿脸来充胖子”的陷阱。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中国特色价值相结合。中国不接受西方强加于人的“普世价值”,但并不否认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十分鲜明地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⑩中国应供给既具有国际融通性、又具有中国价值理念的国际公共产品。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创新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ZDA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龙小农系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长,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释」

①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o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2.

②World Bank,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Washington,DC:
World Bank,2001.

③《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4日,第1版。

④王雙:《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软实力》,《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4期,第28页。

⑤《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5-03/28/c_1114794507.htm,2015年3月28日。

⑥张茉楠:《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人民论坛》2018年4月下,第51页。

⑦门洪华:《应对全球治理危机与变革的中国方略》,《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第41页。

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2021年11月16日。

⑨焦思盈:《中文何以进一步称为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 theory.people.com.cn/n1/2021/0812/c148980-32190356.html,2022年4月2日。

⑩习近平:《携手共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 9月29日,第2版。

责编:荆江97F55C8E-96FE-4889-ABCE-291E981564C3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 武术国际传播的三重形式及其发展路径对外传播(2021年1期)2021-02-21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叙事策略研究中国广播(2020年10期)2020-12-11中医典籍译介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模式新探外国语文研究(2020年3期)2020-09-17试析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今传媒(2020年2期)2020-03-17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25期)2019-11-21加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 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年5期)2019-06-19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思考新媒体研究(2018年14期)2018-09-18纪录电影内生传播力刍议今传媒(2018年3期)2018-04-25“一带一路”格局下影视文化传播影响探究今传媒(2018年11期)2018-01-11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英译现状及实践路径研究武术研究(2017年7期)2017-10-11

推荐访问:变革 治理 推进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