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基于新媒体技术构建档案馆公共服务新阵地

|来源:网友投稿

陈絮 赵建平

一、序言

档案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推进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作为开展档案公共服务工作的重点机构,档案馆需努力提高档案服务质量,积极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新媒体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21世纪前10年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也随之在我国应运而生并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发展至今。新媒体技术涵括了信息管理、信息安全、数据分析、信息传播等各类新兴技术。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平台,依托于各项新媒体技术而构建并且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媒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冲击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变化,为企业机构开展线上工作提供阵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档案公共服务新窗口,对公众和档案馆都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具体实施方法和服务体系尚未明确。

二、档案馆公共服务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的研究热点回顾

新媒体技术应用在档案公共服务工作中的研究方向也在持续拓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其一,新媒体技术参与档案公共服务基建工作:2014年,张占武、史慧研讨了数字化时代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路径,提出以新媒体技术作为管理工具,推动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1]。2017年,胡郑丽提出借助新媒体技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形成“档案式保护”手段,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力度[2]。2019年,龙家庆以“数字记忆构建”为思路,提出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个性化档案创意文化服务,并增强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聚合程度,展示数字化记忆[3]。其二,新媒体技术参与档案服务宣传工作:2014年,张艳侠论述了新媒体技术环境中档案宣传工作的多元化途径,为扩大档案的知名度、宣传档案文化提供了新思路[4]。2015年,张姬雯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利用“融媒体”,着力打造档案宣传的舆论热点和话题力度,提升档案宣传效果[5]。2020年,周峰提出借助新媒体打造档案宣传的线上主流媒体矩阵,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模式[6]。其三:档案公共服务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建设:2011年,周彩英提出,数字时代新兴的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区块链等)为档案在线服务提供了便利[7]。2016年,黄霄羽等从政策、技术与可借鉴案例等方面对新媒体参与档案服务等可行性进行论述[8],并从档案部门的发展需要、社会公众的创新需求、社交媒体的内容需求等角度阐述利用新媒体创新档案服务形式的必要性[9]。2015年,郝伟斌梳理了社交媒体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明确定位、媒体融合、认证机制、信息安全等多维度对策[10]。2016年,李颖,史辉从主体、内容、过程等方面分析利用新媒体提供档案服务等,并提出了发展策略[11]。

综合而言,学者关于新媒体技术和档案公共服务的研究始终没有脱离档案公共服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线上服务平台建设这一大方向,但是研究不够深入。本文续接这一研究视角,进一步探究新媒体技术在档案公共服务领域的适用性及基于新媒体技术构建档案馆公共服务新阵地的实际应用,为档案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三、档案馆公共服务构建引入新媒体技术的环境研判

(一)政策环境

新媒体作为数字信息技术的产物,在“数字中国”的政策背景下,经不断升级调整,可以发展作为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新载体。2021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成为数字时代的重点发展方向[12]。同时,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始终是国家和政府工作的关注热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1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中,档案机构作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成员,档案机构可以顺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步伐,积极开展档案公共服务活动,努力提高档案公共服务效益,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地位与公共服务能力。

(二)技术环境

各类新媒体技术为档案馆公共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环境。档案馆可以主要基于信息管理、信息安全、数据分析、信息传播等各类新媒体技术,同时也可以结合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代化价值。磁存储、光盘存储、网络存储等信息存储技术为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新媒体服务阵地保障了电子档案资源储备。信息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视听技术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型记忆重现成为档案公共服务新形式[14]。病毒防护、安全扫描、数字密码、数字认证等信息安全技术为新媒体技术参与档案公共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大数据算法逐渐被推广运用,数据爬虫、数据监测、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技术趋向成熟。针对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的数据分析平台也越来越多,如清博大数据(清博智能)、铀媒、西瓜数据等,指数化的传播效果分析技术也明晰了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效益反馈途径与工作重点调整导向,也更加有利于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精准化建设。

(三)受众环境

迄今为止,我国已有近十亿网民,且网民规模在持续扩大,手机移动端是用户最普遍的上网途径。特别是近几年,短视频的碎片化信息传播特征,吸引了众多移动端上网用户的关注并得到了用户的青睐,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达到近九亿的用户规模。以新媒体为依托的信息平台的可服务对象数量庞大,其对应可产出的社会影响力也较大,与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受众群体要求不谋而合,更利于档案馆公共服务工作的展开和落实。

(四)媒介环境

各类基于新媒体技术构建的新媒体信息媒介,在参与档案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各类新媒体平台各具特色,功能多样。以几个主流的新媒体平台为例,微信以构建熟人网络为主要特色,档案馆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展档案服务和宣传工作,其服务和宣传对象一般都是用户的主观选择,用户获取信息的意向性更加明确,其工作的效益更加准确有效。官网是实现资源管理、信息更新、反馈整合的综合平台。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动话题反馈平台,是各类重大新闻热点事件的先行报道中心,信息传播效应明显。用户通过转发、点赞、评论以及私信等多种方式与档案机构沟通交流。档案馆还可以发布博文、视频、直播等来吸引社会公众关注档案工作。移动APP在档案公共服务中可以提供专业、全面的档案服务,服务群体清晰明确。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利用碎片化的传播信息方式来发布信息,吸引用户视线,信息传播实时快速,操作简单、原创性强。且各大新媒体平台推行创建帐号零成本的零准入门槛,且账号管理及运营难度较低,为档案馆的新媒体公共服务阵地打好了建设地基。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四、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档案馆公共服务阵地建设思路

新时代的数字环境下,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也驱动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创新升级,媒体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仅凭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已然无法满足提供多元化途径,为政企工作模式转型升级提供空间。从单媒体到多媒体到全媒体,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持续更新,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改变,信息结构随之不断调整。档案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媒体融合战略工作部署,利用新媒体技术,完善档案服务体系,加大档案工作的媒体融合力度,构建融合共建型的新媒体公共服务阵地。笔者通过结合基建工作、现实工作、拓展工作、提升工作四类档案馆公共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并针对各类工作在技术方面的需求偏向性,基于各类新媒体技术,为档案公共服务工作的新媒体服务阵地建设做出更加清晰的运营规划。

(一)档案馆公共服务基建工作——基于新媒体信息管理技术

档案馆公共服务工作需要基于真实、有序、可靠的档案信息作为其工作内容保障。换言之,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可以正常开展需要做好公共服务的基建工作——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了档案资源管理、档案资料编研、档案安全保护等多项工作。首先,档案公共服务工作的内容建设以丰富的档案资源为基础,主要包括图像、文字、音频、录像等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料。在新媒体电子信息储存等技术的支撑下,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为开拓新媒体平台的档案公共服务资源内容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迄今为止,我国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已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档案馆应继续加快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为新媒体公共服务阵地的建设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内容支持。而且档案馆可以利用新媒体电子存储技术,构建可以独立运作的档案资源数据库系统,以供档案馆工作人员便捷快速地搜寻用户需要的档案信息。其次,档案馆数字化资源的构建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档案资源中有传播价值或有趣味的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形象,创造AR/VR等虚构视听环境,从而将档案信息及其中蕴含的档案文化以别出心裁的形式重建。最后,数字化建设中档案信息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档案馆应积极引入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档案馆公共服务工作的安全开展。档案馆可以利用数字密码、生物识别等技术对工作人员的登陆身份进行认证识别,利用防火墙技术以防范档案数据资源的丢失、错乱。

(二)档案馆公共服务实际工作——基于新媒体信息服务技术

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实际工作主要是针对档案馆的现实用户开展的被动性较强的服务工作。该类工作主要形式是为主动寻求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用户提供档案检索、档案利用等服务。纵观各类新媒体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产物,与档案馆公共服务实际工作较为吻合的是依托信息服务技术构建的具备信息传播和服务功能的新媒体信息媒介。而各类新媒体媒介的功能各有偏向,档案馆的实际工作对于服务功能的要求更高,其中服务功能最为全面的是官网和移动APP。官网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发布更新、反馈评价整合的多功能综合平台。而移动APP表现出专业性强、服务群体明确、服务内容最全面的特征。因此,档案馆可以档案馆门户官网和移动App为主要阵地建设档案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当然,檔案馆门户官网和移动APP作为相对服务性能最强的两个新媒体平台,建设要求相较其他新媒体平台更加严谨,更需具备专业性、功能性、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在提供档案公共服务的同时更需结合信息安全技术,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以防机密档案的信息泄漏或信息丢失问题,做好机密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档案馆在提供档案公共服务的同时,应在档案馆门户官网、服务型档案APP及其他新媒体服务平台的页面设计阶段就需考虑如何突出体现其服务流程,给用户提供明确的在线服务的获取流程,减少用户获取服务的阻碍,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效益。

(三)档案馆公共服务拓展工作——基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

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公共性”要求档案馆不仅要做好现实用户的服务工作,还应该不断拓展现实用户群体。档案馆需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更多社会公众主动了解档案价值、关注档案文化、明确服务需求并主动寻求档案服务的档案信息素养教育,从而实现潜在用户向现实用户的转换。档案馆可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为主要阵地建设档案信息素养知识普及和活动宣传体系,借助这些主流社交媒体现有的庞大用户群体,通过在社交平台的宣传活动,将档案工作、档案文化等推送给社交媒体用户群体。首先,档案馆应该以档案馆藏的资源中图书、视频、音频资源等为主要原料开发加工,推陈出新,整合档案领域最新动态资讯,生成有个性、有特征、有识别度的新媒体运营推送内容资源库,为优化档案馆公共服务工作提供内容保障。其次,档案馆可以利用当前市场盛行的碎片化传播模式,拓展档案信息素养教育形式。结合可视化技术,图文、视频相结合,同步各大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推送,提升传播效益,助力档案馆公共宣传工作的推广。最后,新媒体运营应该有节奏性,档案馆需要将发布内容精细化管理,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专栏,分享档案故事并定时更新专栏动态,保持档案馆新媒体运营的活跃度,增强用户黏性[15]。

(四)档案馆公共服务提升工作——基于新媒体信息分析技术

档案公共服务应该以“以用户为中心”为出发点,注重用户的体验,围绕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因此,档案馆必须要关注用户的服务体验感,加强用户反馈机制的建设。档案馆应以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实际工作和拓展工作所构建的两个体系为基础,完善档案馆信息服务质量反馈评价体系。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收集用户对其信息服务质量反馈评价,并整合用户反馈中的问题以及建议。档案馆需定期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开展档案馆公共服务反馈意见调查,及时调整信息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除了比较常见的反馈意见调查表的传统方式,档案馆还可以在各平台发布宣传信息,向用户普及与档案馆交流反馈的渠道,如档案馆的门户官网留言板、短视频和微博的私信以及博文下面的评论留言、微信公众号的留言等,呼吁用户积极与档案馆主动沟通交流,共同推动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在用户的反馈评价收集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档案馆可以借助爬虫等新媒体信息分析技术,利用内容分析法、数据分析等理论或方法,或者可以借助铀媒、清博等现有的新媒体分析工具,对用户的反馈评价信息汇总和归纳,并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策略,针对建议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并落实到下一阶段的服务工作中。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五、结语

新媒体在档案馆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档案馆应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档案公共服务中的积极推动作用,让新媒体成为社会公众了解档案部门、档案服务、档案文化等新的连接点。文章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及档案馆新媒体公共服务阵地建设的环境研判,提出了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档案馆公共服务阵地建设思路,为档案馆公共服务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意见,以期帮助档案馆提升其公共服務能力,加快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此外,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馆还要不断建立健全档案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档案馆智库协同发展意识,与同类型机构合作,在保护产权拥有者权益的前提下,共建共享多方档案资源信息库,积极推进机构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交流融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占武,史慧.档案数字化、媒体化建设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1):29-31.

[2]胡郑丽.“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重构与阐释[J].浙江档案,2017(1):22-24.

[3]龙家庆.档案创意文化服务在数字记忆建构中的功能与实现方法[J].档案与建设,2019(9):22-26.

[4]张艳侠.新媒体背景下档案宣传工作及其方式拓展[J].黑龙江史志,2014(15):127.

[5]张姬雯.“互联网+”新媒体下的档案宣传[J].中国档案,2015(9):34-35.

[6]周峰.中央企业档案宣传工作“云”矩阵实践[J].中国档案,2020(7):66-67.

[7]周彩英.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在线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1(3):108-110, 120.

[8]黄霄羽,冯磊,郭煜晗,等.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可行性[J].北京档案,2016(10):12-15.

[9]黄霄羽,王丹,冯磊,等.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必要性[J].北京档案,2016(8):15-17.

[10]郝伟斌.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研究[J].北京档案,2015(12):36-37.

[11]李颖,史辉.我国移动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 (5):149-15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划纲要草案: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EB/OL].[2021-03-05].http://www.gov.cn/xinwen/2022-02/05/content_5590619.htm.

[1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14]陈絮.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档案文化影响力提升策略[J].黑龙江档案,2021(4):10-12.

[15]周丽霞,陈絮.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档案微博服务优化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1(2):14-19.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猜你喜欢 档案馆公共服务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知音·下半月(2022年5期)2022-05-23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3期)2022-04-25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电子乐园·上旬刊(2022年5期)2022-04-09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知识文库(2020年15期)2020-08-14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10期)2017-12-01信用卡资深用户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35期)2017-09-22“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21期)2017-08-01when与while档案馆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14年9期)2015-03-30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北京档案(2011年9期)2011-11-23

推荐访问:档案馆 阵地 公共服务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