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2022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研究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目录

 1 、研究背景

 ................................ ................................ ..........

 1 2 、研究目的

 ................................ ................................ ..........

 2 3 、研究方法体系

 ................................ ................................ ......

 2 3.1 研究对象 .................................................................... 2 3.2 评价体系 .................................................................... 3 3.3 研究方法 .................................................................... 3 3.4 数据来源 .................................................................... 4 4 、主要研究成果

 ................................ ................................ ......

 5 4.1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整体特征分析 ......................................... 6 4.1.1 区位分布:长三角为新地标样本项目最集中的区域,二线城市新地标项目数量占据优势 6 4.1.2 发展特征:规模和高度有所提升,智能健康建筑推动高质量发展 ................. 8 4.1.3 地标建筑趋势探索:区域发展战略逐步落地,地标建筑助力城市形象提升 ........ 14 4.2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研究成果 ............................................ 18 4.2.1 2020 中国建筑新地标 .................................................... 18 4.2.2 2020 中国综合体新地标 .................................................. 20 4.2.3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 ................................................ 20 5 、结语

 ................................ ................................ .............

 23

  研究主办:中指研究院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主要研究成员:

 莫天全 黄瑜 曹晶晶 付源 姚卓 李云鹤 陈文静 李雪娇 程威 方肖 马琛 冯孟乾 辛芸娜 周巍 魏云静 李璠璠 陈丽娜 杜咏咏 胡国华 葛海峰 赵丽一 高静 张曼 张志杰 蒋云峰 李建桥 牛晓娟 吴建钦 陈茜 李清兰李秀英 张丽丽 汪勇 黄秀青 李力 张化学 丁晓 樊鹏飞 赵玉国 温戴婉蘭 杨红侠 薛建行 薛琳 黄雪 姚一维 王玲 袁彬彬 黄艳 王永斌 高院生 李宁 胡佳娜 梁波涛 石蕊 唐懿 唐爽 薛晴 童晓玲 谢俊云 田文刚李益峰 张梦圆 方颃 刘莉芬 苏宇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稳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持续得到提升。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产业支撑至关重

  要。纵观世界,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些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标建筑出现,

  地标建筑作为城市变迁的标记,持续对外展示城市形象,其不仅在外观上独具特色,更在

  促进人口集聚以及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断引导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

  城市竞争力。

 2020 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商业地产行业也受 到较大冲击。不同城市、不同业态、不同项目受地理位置、调控政策、服务功能以及资源

  禀赋各异等因素影响,市场表现持续分化,而地标建筑的价值再次得到印证。人们对地标

  建筑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外观、建筑高度等外在特征,建筑地标的安全化、人性

  化服务以及技术创新等要素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客观反映当前中国城市建筑的整体发展水平,凸显百城建筑新地标的视觉价值、功能特征与文化内涵,推动中国建筑向国际化、多元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自 2004 年开始, 中指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持续开展“中国建筑新地标研究”,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成为评判我国建筑整体状况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2020 年,中指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在总结过去 16 年“中国建筑新地标”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研究成果,通过分析项目在“功能性”、“标识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全面凸显百城建筑新地标的功能特征、文化内涵和收益水平,继续加大对地标建筑内部服务、创新技术等内涵因素的分析,最终形成“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研究成果。

  2 、研究目的

 (1)

 建立“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评价体系”,通过量化中国城市新建筑在“功能性”、 “标识性”两个方面十余项指标的表现,客观反映当前中国城市建筑的整体状况、发展水平以及部分地标建筑在国际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2)

 通过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对城市经济以及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新地标,

 全面彰显地标建筑在外在形象、服务功能、智能科技、节能环保、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时代特征,持续推动我国建筑向国际化、多元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3)

 搭建百城建筑新地标的国际展示平台,帮助全社会深入认知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提升地标建筑的国际影响力与品牌高度,为国内外投资置业者选择中国地标性建筑提

  供决策参考。

 3 、研究方法体系

 3.1 研究对象

 结合当前中国新建筑的发展状况和时代特征,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研究对象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因建筑内部或外部因素能够成为城市或区域的中心或副中心,对城市或所在区域的经济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

 在建筑设计、功能特征、节能环保、文化内涵、智能科技、历史意义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能够代表所在城市或区域的时代形象; ( 3 )

 2020

 年建成或部分建成(在建);

  (4)物业类型为综合体、写字楼、住宅、商用物业、产业园区等。

  3.2 评价体系

 在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研究中,研究组从建筑规模、市场表现、技术创新、服务功能、显性标识、隐性标识对样本项目进行评价,将六项指标中的得分按照一定的权重值(权重来自于六项得分的“方差 - 协方差分析”)进行加总,最终评价得出“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

  3.3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为提高研究的严谨性,采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方法对研究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因子分析是一种从变量方差——协方差结构入手,在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信息的基础上,用少数新变量解释原始变量方差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将原始变量分解为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之和,并通过因子旋转,得到符合现实意义的公共因子,然后用这些公共因子去解释原始变量的方差。

 设 x 1 , …, x p 是初始变量, F 1 ,…, F m

  表示因子变量,使用统计软件 SPSS 可以计算

 出每个研究对象的各个因子的得分,然后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

 A

 

 ( 1

 F 1

   ...

   m

 F m

 )

 /   i

  ,

 i 1,...,m ;其中  表示各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

  率。

 3.4 数据来源

 (1)

 房地产开发企业填报、中指研究院确认的项目相关数据;

 (2)

 CREIS 中指数据;

 (3)

 房地产企业对外公布信息(包括网站公开信息、对外宣传资料、企业年报等);

  (4)2004-2020 年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研究数据库。

  4 、主要研究成果

 2020 年,中指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在总结过去 16 年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

 据当前中国建筑的发展特点,对全国七大区域 100 个城市的样本项目进行筛选,初步选出

 1500 余个符合要求的样本项目,分别从功能性、标识性两大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评价产生了“2020 中国建筑新地标”、“2020 中国综合体新地标”及“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

 根据中指研究院对建筑新地标样本调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 、地标建筑区域分布:

 长三角为新地标样本项目最集中的区域,二线城市新地标项目数量占据优势

 2 、地标建筑发展特征:

 

 地标建筑规模和平均高度有所提升,绿化率保持较高水平

 

 百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占比小幅提升,平均建筑规模有所回升

 

 100 米以上项目占比回升,新地标建筑平均高度持续提升

 

 平均容积率下降,绿化率保持较高水平

 

 智能健康建筑推动高质量发展,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建筑价值

 

 健康建筑价值获得关注,智能系统维护环境安全

 

 物业服务保障用户健康安全,物业管理驱动建筑价值提升

 3 、地标建筑趋势探索:

 

 国家层面:

 区域发展格局更加明确,地标建筑有望加速落地

  

 城市层面: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地标建筑促进城市繁荣

  

 企业层面: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多功能建筑空间

  4.1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整体特征分析

 本部分主要针对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的区位分布以及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剖析, 系统阐述当前中国建筑新地标的发展特征,以探究地标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4.1.1 区位分布 1 :长三角为新地标样本项目最集中的区域,二线城市新地标项目数量占据优势

 受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中,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新地标样本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环渤海、西南及中部地区样本项目数量占比略有下降,长三角、珠三角、西北及东北地区新地标布局加速。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主要集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

 新地标样本项目合计占比为 56.4%,较 2019 年上升 1.8 个百分点。从各区域占比变化情况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西北和东北地区新地标样本项目数量占比提升。2019 年末,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占据全国经济总量 1/4 的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落地,高度开放的区域经济将吸引更多企业将珠三角地区作为区域布局重点。随着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亦加快了相应布局,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新地标样本项目占比较上年小幅提升。

  1

 本项研究在国家统计局“四大区域”和 2005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特点, 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将东部按照东、南、北部沿海划分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将西部分为西北和西南两个区域,全国共分为七个区域,其中长三角地区包含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地区包含广东、海南、福建,环渤海地区包含北京、天 津、河北、山东,中部地区包含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山西,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内蒙古、西藏,西南地区包含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图: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总体分布情况

 从城市类别来看,二线城市新地标项目数量持续占据优势。二线城市新地标样本项目占比为 50.2%,较上年上升约 1.9 个百分点;一线城市较去年上升 1.1 个百分点至 9.4%; 三四线城市较上年下降 3.0 个百分点至 40.5%。

 图: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区域分布情况

 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新兴区,次级中心区占比提升 。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分布在城市中心区、次级中心区以及城市新兴区的占比分别为30.7%、28.1%和 34.6%,城市中心区占比较 2019 年下降 0.6 个百分点,次级中心区占比 提升 0.8 个百分点,城市新兴区占比与 2019 年持平;其他区域的占比为 6.6%,较去年下

 降 0.1 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2020 年城市中心区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占比持续下降,但占比依旧较高; 而次级中心区占比继续提升。近年来,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逐渐稀缺,这使得城市中心区样本项目占比进一步下降。而产业聚集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区域配套设施逐渐完备的次级中心区和城市新兴区则受到开发商更多关注。

 图: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区位分布情况

 4.1.2 发展特征:规模和高度有所提升,智能健康建筑推动高质量发展

 城市地标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建筑规模、建筑高度、建筑形态等外在标识性形 象塑造;同时,其也注重智能、健康的建筑理念,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下面我们将结

  合地标建筑特征来对 2020 年中国建筑新地标典型特征进行剖析。

   地标建筑规模和平均高度有所提升

 ( (1 )百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占比小幅提升,平均建筑规模有所回升

 调查显示,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平均建筑规模为 65.4 万㎡ ,较 2019 年上升 2 万㎡ 。

 图:2015-2020 年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平均建筑面积及同比增速

 具体来看,建筑规模在 100 万㎡ 以上的新地标建筑样本项目占比小幅提升,较 2019

 年占比提升 0.6 个百分点至 14.0%。不足百万平方米的新地标建筑样本项目中,10-40 万

 ㎡ 的项目占比仍保持最高,较去年下降 3.4 个百分点至 51.7%;40-70 万㎡ 的项目占比较去年上升 1.7 个百分点至 21.4%;70-100 万㎡ 的新地标样本项目占比较去年上升 0.7 个百分点至 9.2%。

  图:2015-2020 年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建筑规模分布

 ( (2 )100 米以上项目占比回升,新地标建筑平均高度持续提升

 调查显示,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平均高度为 234.5 米,较 2019 年提升

 3.3 米。具体来看,100-200 米样本及 200-300 米样本项目占比较去年均有所提升,分别上升 4.8 和 2.3 个百分点,至 34.1%和 26.8%;300 米以上样本项目占比较去年下降 3.1 个百分点至 29.0%;100 米以下样本项目占比较去年下降 4.0 个百分点至 10.1%。

 图:2015-2020 年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建筑高度分布

 (3 3 )

 平均容积率下降,绿化率保持较高水平

 平均容积率下降。调查显示,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平均容积率为 3.5, 较 2019 年下降 0.3,低容积率发展趋势未改。

 绿化率保持较高水平。

 绿化率逐渐成为衡量项目品质的重要标准,调查显示, 2020

  年新地标样本项目平均绿化率为 37.8%,持续保持在 35.0%以上,企业更加注重项目环境的打造,提升居住以及办公品质,持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

 图:2015-2020 年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平均容积率和绿化率情况

 毛坯占比小幅提升。调查显示,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的毛坯占比小幅提升,较去年提升 1.7 个百分点至 50.9%,而精装修样本项目占比则较去年下降 1.7 个百分点至 42.7%,简单装修样本项目占比与去年持平,仍为 6.4%。随着业主生活理念的变化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更具个性化装修条件的毛坯项目占比超五成,但由于精装修项目在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等环节具有统一化、标准化、环保化等优点,并能够为业主节省资金及时间成本,仍受到一部分民众的喜爱。

  图: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装修情况

 

 智能健康建筑推动高质量发展,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建筑价值

 后疫情时代,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开发企业也开始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倡导绿色、生态、健康建筑的理念,将安全健康的新技术充分融入到建筑中。

  同时,高效科学、智能化的物业管理和服务同样关键,物业管理在楼宇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提升。

 (1 1 )

 健康建筑价值获得关注,智能系统维护环境安全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对建筑产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除了需要其实现基本功能,用户越来越关注其室内环境的健康与舒适性。2015 年 3 月,关注建筑环境中人的健康和福祉的WELL 建筑标准正式引入中国。2017 年 1 月,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在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的绿色建筑发 展要以人为本、以适应人民群众对建筑健康环境不断提高的要求为目标,倡导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建筑空间。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环境的安全健康,“健康”成为建筑

  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健康的人居环境关注使用者本身,强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阳光、

  水、空气、湿度、温度、舒适度等更高的环境要求。居住和办公作为人们最重要的两大活

  动空间,其建筑的健康价值或将被重新审视。

 图:国际健康建筑

 WELL 标准以及国内健康建筑标识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系统在健康建筑运行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疫情期间,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智能门禁、云防疫平台等应用在助力疫情防控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苏宁广场采用了室内微气候监测系统,能够准确测量广场内部温度和

  湿度,并根据输入指数进行自动调节,打造降低病毒活性的温湿度环境。实地集团推出智

  能安防平台,支持人脸识别、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和人员轨迹分析,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找

  出潜在被感染对象,实现智能安防服务。

 在后疫情时代下,人们从健康、智能等角度对建筑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智能健康的住

 宅和办公产品设计会成为更多城市建设者的选择。

  (2 2 )

 物业服务保障用户健康安全,物业管理驱动建筑价值提升

 在疫情防控期间,物业管理成为了保证业主正常生活和获取基本民生保障的关键,充

 分发挥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价值,为业主提供必要且关键的社区管理服务。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相继迎来复工复产,建筑物业管理通过严密的部署、高效的行动、统筹的安排,为用户复工创造安全舒心的购物、办公 环境。如不断完善“无触碰通行”,关注电梯按钮、门禁、门把手等公共区域接触型开关的 卫生安全问题;将智慧科技和商场、办公区规划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借助智能安防监控云

  平台、智能门岗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新应用,做好建筑物内外防疫防控工作,实现购

  物环境和办公环境的安全、智能和高效。未来伴随着 5G、物联网、AI 等科技与建筑设计的深入融合,物业管理在楼宇经济中的作用将不断提升。

 4.1.3 地标建筑趋势探索:区域发展战略逐步落地,地标建筑助力城市形象提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作为城市标志性的空间节点,地标建筑不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也

  成为城市竞争力与发展实力的缩影。同时,通过与城市的有机相融、和谐共生,地标建筑

  也不断释放影响力,持续提升城市形象。以下我们将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筑新

  地标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 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格局更加明确,地标建筑有望加速落地

 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成为支撑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层

  面的发展规划不断落地,区域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地标建筑也有望加速涌现。

  区域发展战略不断落实,推动地标建筑涌现。2019 年初,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文章,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

 ”城市发展趋势日

  渐清晰。

 进入 2020 年,1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4 月江苏省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地区出台并

  落地区域发展规划,且会更加注重区域间的协同一体,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等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城市间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城市群内重点城市吸引力也将显著提升,并不断催生出符合不同城市特征的地标建筑。调查显示,在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样本项目中,三大城市群的新地标建筑数量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且呈现逐渐增加态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家战略加速推进,企业向中心城市布局意向更加明确,因此这些区域地标性建筑出现较为频繁。

   城市层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地标建筑促进城市繁荣

 图:2018 年中国城市城区人口超

 100 万人分布情况

 注:气泡越大,代表该城市城区人口越多。

 资料来源:《2018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破除户籍制度壁垒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2020 年 4 月 3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 《2020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其中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 制,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当前,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城

  市间流动人口在适宜的城市实现落户,对于疫情之后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增强经济社会

  发展的韧劲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来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打破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

  不合理壁垒,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带动中心城市产业及就业需求的不断增加,同时明

  确未来中心城市在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地标建筑不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也承载着所在城市的经济成就。城市不断提升的竞争力将成为打造地标建筑的坚实基础,而地标建筑作为诠释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

  也驱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繁荣。如杭州 2019 年常住人口突破千万,新增常住人口数量全国领先,尤其是在杭州人才政策放宽后,杭州城区人口仍有进一步扩容的空 间。同时随着近年来的互联网发展大潮,杭州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带动城市活力不断提升、

  实力稳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地标建筑将成为展示杭州繁荣发展的重要名片。

  企业层面: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多功能建筑空间

 绿色健康,深化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升级,地标建筑更注重“以人为本”,其运行与管理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舒适、低碳的理 念,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及福祉。如针对照明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等机电系统进行的调试,使得建筑的能源效率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 绿色建筑运营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地标建筑具有领先的榜样力量,将对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对建筑系统标准的提升有重大的意义,还将支持生态城市建设, 助力提升城市绿色内涵。

 完善配套,丰富建筑复合功能。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地标建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标志性建筑,而是需要成为真正的多功能综合体,解决当今城市人口对于多种功能建筑空间的需求。企业在进行项目运营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超高层建筑需要配备的复合功能空间、较低的能源消耗、安全的疏散性能以及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让地标建筑像一座微型城市一样实现高效、有序的运转,提升其规模的伸展力与拓展性。此外企业应注重实现地标建筑对服务客户以及城市发展需求的满足,并保持互相间的紧密联系和呼应,不仅提升进驻客户的全新体验,同时也助力实现建设与城市和谐的发展环境。

  4.2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研究成果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的研究对象首先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其一,因建筑内部或外部因素能够成为城市或区域的中心或副中心,对城市或所在区域经济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其二,在建筑设计、功能特征、节能环保、文化内涵、智能科技、历史意义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能够代表所在城市或区域的时代形象;其三,2020 年建成或部分建成(在建);其四,物业类型为综合体、写字楼、住宅、商用物业、产业园等。

 根据上述条件,中指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基于建筑规模、市场表现、技术创新、服务功能等功能性指标,以及显性、隐性等标识性指标的深入分析研究,按照样本项目在建筑形象的标识性、功能的复合性以及对所处区域的价值提升等方面进行归类分析, 评价产生了“2020 中国建筑新地标”、“2020 中国综合体新地标”及“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

 4.2.1 2020 中国建筑新地标

 地标建筑作为城市文化内涵的象征,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不仅是城市的独特风景,更成为城市经济实力的缩影。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地标建筑也不断刷新城市建筑高度,

  见证着城市繁荣发展的历程,持续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和商业商务环境的重要窗口。

 表:2020 中国建筑新地标

 新地标建筑名称 所在城市 企业名称 SUNAC A-ONE 重庆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苏州国际金融中心 苏州 苏州高龙房产发展有限公司 杭州富力中心 杭州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世茂天誉 南京 南京世茂新领航置业有限公司

 “2020 中国建筑新地标”建筑高度均在 300 米及以上,其从艺术美感、功能特性以及服务功能等方面集中反映和折射出当前中国城市建筑领先的建筑水平,充分展现了城市

  的标识性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中国建筑新地标激活城市经济活力,高度不再成为追求唯一目标

 地标建筑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其中高度是地标建筑的重要标识,地标建筑通过不断刷新建筑高度来提高一个城市的都市感和气势感,提升城市形象。

 调查显示,“ 2020

 中国建筑新地标”平均高度达

 380

 米。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度作为 重要标识的同时,建筑新地标开始更加注重建筑功能、服务的提升,持续提升地标建筑吸引力。与此同时,2020 年 4 月 29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进一 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明确,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 一般不得新建 500 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 250 米以上建筑。未来,城市或将逐渐改变观念,不再将超高层建筑定义为城市风貌特色中的首要因素。

  4.2.2 2020 中国综合体新地标

 不同于建筑新地标,综合体新地标更多的是通过业态的多元化以及功能的综合化,凸显其商业价值与优势。作为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缩影,综合体新地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见证了城市崛起,引领着城市的商业活力提升、消费水平升级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2020 中国综合体新地标”从建筑规模、硬件设施、管理服务、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展现了城市先进的发展理念以及商业前沿的管理水平。

 表:2020 中国综合体新地标

 新地标建筑名称 所在城市 企业名称 万科世博汇 广州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置地广场 济南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仙林苏宁广场 南京 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恒大未来城 重庆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热点城市持续涌现出大型城市综合体,如万科世博

 汇、华润置地广场等,这些项目凭借宏大的规模、多维度综合业态、多元化服务功能等特

  点成为 2020 中国综合体新地标项目的典型代表。

 4.2.3 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更加关注建筑配套设施的丰富、居住品质的升级、服务功能的完善,在外观、规

  模、材料、技术等方面持续提升,服务功能智能化发展,项目品质全面升级。

 表:2020 中国百城建筑新地标

 新地标建筑名称 所在城市 企业名称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 富力悦禧城 武汉 广州 远洋集团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合景新鸿基·泷景 佛山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西派城 重庆 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正荣·紫阙台 西安 正荣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虹桥金茂悦 上海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鸿荣源·壹成中心璞誉府 深圳 鸿荣源置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融创·海逸长洲 大连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保利和光尘樾 太原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 圆中·润达丰 滨江郦城 成都 润达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品质不断提升,精细化设计打造舒适人居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亦更加注重居住、工作环境的品质, 购房者对房屋的建筑设计、内部设施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百城建筑新地标着力改善建

  筑品质,从建筑设计、软硬件设施、室内装修等方面持续提升项目品质,以精细化设计打

  造舒适人居,满足购房者个性化需求。

 西安正荣 · 紫阙台为全国第五座紫阙台,是正荣集团深耕城北的代表作。项目秉持正荣“改善大师”的匠心理念,择址大西安政经轴线、大明宫品质居住板块,以“东方世界观,生活进阶式”为蓝本,打造大西安纯改善低密标杆之作。

 中国铁建 · 西派城位于江北嘴高端居住区,作为江北嘴首席精装豪宅,项目邀请三位国际设计大师,主要从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室内精装三个维度,以及物业、圈层、智能化等多方面产品细节打造城市豪宅地标。设计团队历经多达 23 版总图方案打磨调整,在 263 亩稀缺的土地上,呈现出纯粹,私密,具辨识度的近百万方豪宅地标大盘。匠心凝聚文化内涵,项目人文建设持续增强

 一个项目,一座城。百城建筑新地标从项目选址、建筑设计、产品体系等多个方面增

 强项目人文建设,中国历史文化与西方时尚文化共融,以中国建筑精髓结合先进工程技术,

  展现项目生活美学,赋予项目更多文化内涵;在提升居住品质和舒适度的同时,让业主充

  分感受一座城市深沉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

 远洋 · 东方境世界观择址千年古城文脉,武汉地理中心的大归元文化区,在历史与当代、人文与商业交织的土地上,复始一处 240 万方全球时尚目的地,以“街区、商旅、住宅”三大产品系,为武汉呈现一融合历史、艺术、人文、生活的全球时尚坐标,深度参与武汉的世界化进程。

  5 、结语

 在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地标建筑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发展内涵的重要体现,不仅对于树立城市

  形象、促进城市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播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构成。

 2020 年研究结果显示,地标建筑规模较去年提升,平均高度保持增长态势;绿色健康的标准已成为地标建筑发展趋势,功能化与人性化设计将持续提升人居满意度。此外,在区域分布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新地标样本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二线城市新地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 50%,优势仍然突出。随着国家城镇化及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地标建筑的区域分布特征将更加明显。

 随着绿色、健康、智能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以及办公空间标准的不断升级,地标建筑作为城市的名片与展示城市综合实力的窗口,将更加注重将智能健康、

  文化内涵与建筑功能相联合。未来,地标建筑将朝着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