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浅析高考地理的试题命题趋势

|来源:网友投稿

黄琼

摘要:
2020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取消后,地理备考范围扩大,试题灵活度增大,给师生高考备考带来不小的挑战,但也不是毫无思路和备考导向。至于高考命题导向,最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该评价体系集中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核心问题,这将成为未来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将成为师生备考的重要依据。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分析了高考地理的试题命题趋势与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中地理;高考;命题趋势;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132

引言

今后高考地理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命制的地方卷,都将全面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科学高效地备考是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探究高考命题趋势十分有必要。因此,本文通过对典型地理试题整合梳理,分析其命题趋势,为探究高考地理复习备考思路提供参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考地理的试题命题趋势与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命题趋势

1.材料从宏观走向微观

近年来,高考的材料区域选择较之以往有了些许变化,具体表现为选取的区域越来越小,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大尺度转向小尺度,由之前的国家、城市为主转向乡镇,更加关注某一地区的具体地理问题,地理的区域性体现得更加显著。如2019年文综全国卷Ⅰ第1-3题就以长江三角洲某县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借助该县“抱团飞地”的工业发展模式考查了学生工业空间布局的知识,通过具体的区域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更加注重实用性

随着地理核心素养越发受到重视,高考的考查方向也从以往的重视地理知识的考查变为注重素养的考查。如2017年文综全国卷Ⅰ第1-3题,图片明显是在城市中拍摄,内容是城市内的绿化带,两侧绿化带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三道题分别考查了自然植被带、城市规划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的知识,以生活化的素材切入,需要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还要有充足的生活实践经验。

二、备考策略

1.强化基础,重视地理规律

纵观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尽管侧重点不同,但考查的内容主干是基本不变的。地理研究的主体为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无论考查方式如何变化,其中的规律是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考的过程中,重视基础地理规律的教学,并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架构。

如在讲述青藏地区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综合思维讲述该区域,可知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点(自然地理)为: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多条大河发源,水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水文);主要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土层薄(土壤);主要为高原和山地地形(地貌);植被垂直带性显著(植物);拥有雪豹、牦牛等高原特色物种(动物)等。人文特点为:人口密度低,主要集中在南部河谷地带(人口);城市化率低(聚落);农业作物为青稞(农业);工业设施落后(工业)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探究各种地理因素的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如高原山地气候形成原因主要为海拔高(地貌),高原地形的形成为板块碰撞(地质),该地种植青稞的主要原因为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等。教师还可以选取某一要素,如雅鲁藏布江的形成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样,通过对青藏高寒区这一区域的讲述,教师用严整的地理知识结构详细而有序地向学生传授了关于青藏高原的区位知识,而通过对区域之间各个要素关系的讲述和某要素的进一步讲解,教师也向学生渗透了地理规律的知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2.教学内容突出区域地理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之一。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决定了任何地理问题都不能脱离所在的区域考虑,而近年来的高考地理命题趋势也考虑了这一点,考查区域更加细致,更加重视学生对区域地理的了解。

如在讲述我国的农业区划时,教师可以将每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表现在地图上,让学生能通过地图直观地了解我国各农作物的分布区域,并了解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在之后特别讲述东北地区的农业时,教师可以将它与南方地区的农业相比较,突出其优点和缺点。如东北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南方地區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劣势);东北地区为黑土和黑钙土,土壤肥沃,南方为红壤、砖红壤等,且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优势);东北地区多为机械化种植,而南方地区机械化种植比率小于东北(优势)等。这样,通过画图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各地理要素的区域分布特点和各区域地理要素的特点,不断提高自身区域认知的素养。

3.关注社会,结合热点问题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趋势更加注重实用性,重视解决区域地理问题而非仅仅是考查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关注社会,在讲述地理知识时,结合社会上的热点地理问题,通过热门地理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磨炼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述河北省这一区域时,教师可以结合选修六“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知识,拓展近年来河北地区的热点环境问题。教师可以先讲述河北地区的气候(温带季风季候)和地形(北高南低)等相关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人口密集)和工业(重工业发达)等人文地理因素。然后引入近期河北省各城市的污染指数,让学生分析该地区主要污染源和冬季污染严重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通过分析,学生得知PM2.5与PM10以及SO2、NO2等关联度较高,判断河北省主要污染源为工地扬尘、汽车尾气和冬季燃煤等。而河北省冬季污染严重的原因和当地气候有关,即河北南部冬季大气静稳,且气温低,大气摩擦层薄,污染物容易累积难以扩散。解决措施主要为控制车辆、控制燃煤等。这样,通过实际的大气污染问题,学生既了解了河北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还通过思考,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形势的改变,高考的命题趋势呈现材料趋向于微观,考查内容从能力到素养的改变。教师备课时也需要重视地理规律和区域地理基础,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强化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更好地应对高考。

参考文献

[1]孟淑华.高考地理选择题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J].神州,2013(14):216.

[2]孟寒冬. 2009年-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人文地理试题的“能力立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杨涛,贺永刚.区域地理非选择题命题趋势预测与高考备考策略——以2010年和2011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为例[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1(12):84-90.

猜你喜欢 高考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考试周刊(2019年71期)2019-10-19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文教资料(2019年22期)2019-10-15基于学情资源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7期)2019-10-08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恢复高考至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变迁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年3期)2016-12-29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关于法语成为高考可选科目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6期)2016-03-11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