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创业教育内涵的共性及启示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创业教育是具有高度争议性和高度模糊性的概念,这导致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大相径庭。经梳理,创业教育呈现出从功利性到非功利性、技能型到素质型、培养创业者到创业型人才的发展脉络,体现了教育工具性价值追求所隐含的人的全面发展内蕴。创业教育的概念“高度统一”既不现实也不可取,但所有概念在动因、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共性。因此,创业教育实践必须合理兼顾企业家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建构“强素质”与“精技能”的知识结构、深化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创业根基等。

[关键词]创业教育 功利性 素质型 创业型人才 共性

[作者简介]黄超(1982- ),男,四川遂宁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研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创业教育、创业管理;于建华(1965- ),男,甘肃张掖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 成都 6112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4XJA88000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2-0100-04

和创业活动混沌中有序一样,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在混沌中有序地推进。即使今时今日,创业教育仍然是高度争议性和高度模糊性的概念。诚如克兹所言,“作为一个学科,创业教育长期以来声名狼藉”,因为给大家的印象是主要在“反复研究定义”。

当前,各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隐含着各自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这些理解“五花八门”,导致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大相径庭。挖掘创业教育本质,形成理性、科学的概念性认知,既是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为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又是创业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前置性问题。

一、混沌的创业教育内涵

1.理念上的混乱。“Enterprise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虽然在国内均译为“创业教育”,并且经常互换通用,但两者所体现的理念相差甚远。梅伟惠指出“Enterprise Educatio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提出的,更强调理念上的转变,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是哈佛大学商学院1947年2月提出的,更强调创业机会的把握。深入分析可知,“Enterprise Education”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创办和经营企业或组织,更是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就业创业胜任能力;“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强调的是商业性创业,是面向少数商业化精英的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企业家。

2.目标上的混乱。创业教育目标与创业教育内涵直接相连、一脉相承。当前创业教育内涵“五花八门”,这导致创业教育目标也千差万别。美国考夫曼基金认为,创业教育是传授一种概念与技能,“以识别那些被别人忽视了的机会,以及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有足够洞察力与自信心付诸行动”。1991年东京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狭义的创业教育与增收培训紧密联系。罗天虎认为,创业学是“培养企业家的科学”。谭福河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创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自主创业人”,创业教育是仅仅“为特定群体而存在的教育形式”。张项民认为,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创业型人才”,包括岗位型创业人才、实业型创业人才和社会型创业人才三类 。王占仁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理性的行动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

二、创业教育内涵的发展脉络

各类创业教育的理解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与视角,“高度统一”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只有梳理创业教育内涵发展脉络,辨清形势,顺应趋势,取精华去糟粕,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创业教育改革。

1.功利性向非功利性转化。创业教育的兴起与经济发展和就业状况密切相关。从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到1968年,美国仅有4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处于大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生产占主导;在1969—1970年,美国新增12所大学开设创业课程,之后美国创业教育迅猛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结构转型,小企业日趋活跃,并成为新增岗位的主要提供者。

初期的创业教育都是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以商业经营与管理培训为主要内容,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和缓解就业压力,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但教育者逐渐认识到“功利性”的职业训练是片面的、缺乏发展后劲的,因此,创业教育逐渐演进为“非功利”的教育活动。“非功利”的创业教育,改变了狭隘的创业教育就是“创办新企业的培训”的认知,超越职业训练层面,更关注被教育者内在的创业素质。

2.技能型向素质型转化。在功利性导向下,创业教育为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以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受教育者能够快速地自我雇佣。在技能型创业教育的驱导下,创办企业成为风潮,虽然迅速提高了社会的创业率和就业率,但创业成功率却始终很低。

技能型创业教育在目标定位上与教育本质不符,是一种短期的、低层次的培训,在对象上限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和具有较强创业意愿的学生等群体,受众少,因此很难融入传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体系中,“创业即失业”,让很多人对创业教育产生了质疑。

创业除需要创办与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和人格修养。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传授,但创业所需的精神品质并不能轻易习得。因此,教育者们开始正确认识和处理创业教育功利性价值和非功利性价值的辩证关系,从创业技能培训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社会责任,逐步从“拔苗助长”“速成式”的技能型教育转型为“施肥沃士”“播撒种子”的素质型教育。

3.培养创业者向创业型人才转化。从各国实践来看,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几乎都是开设创业类课程、开办创业培训、举办创业竞赛、资助和支持创业活动等。似乎创业教育就是创办企业的教育,与专业教育关联性不大。这是功利性理念主导下的技能型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速成老板”,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速成老板”的创业教育,导致创业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打击大众的创业热情。

创业教育既不该“速成”,也不该是少数人的“专利”。不能把创业片面地理解为创办企业,创业的本质更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行为非常普遍,广泛存在,既能体现在营利性活动中,又能体现在非营利性活动中。“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应该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因此,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能力应植入给所有受教育者,创业教育应成为适用于各行各业各类人才的通识与必修教育。创业教育的目标也应该从培养商业型创业者扩展为培养具有创业素质、适合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创业型人才。

教育必然带有工具性和功利性的价值,是意识形态的载体,与阶级统治、社会管理具有密切联系,也具有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但要审视在工具性价值追求中所隐含的促进人发展的内蕴,这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创业教育从功利性到非功利性、从技能型到素质型、从培养创业者到创业型人才的三大转化,实现了创业教育从具体创业培训到精神品质、思维逻辑培养的升华,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规律,是创业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创业教育内涵的共性

创业教育三大转化的论述,似乎能够给创业教育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但是,创业教育有不同的背景、基础、资源和需求,不能用一个定义框住所有形式。创业教育也需要像创业一样,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运作。创业教育内涵的研究不是去描绘一个教育模式,而是推动设计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而且,创业教育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技能型和素质型、培养创业者和创业型人才,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也有内在联系、相互统一的方面。转化只是在目标和资源约束下,结合不同背景和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最优平衡点。从实施角度来说,挖掘“公理”“婆理”的深层原因和合理成分,探寻不同平衡点所构织的不同形式创业教育的内在“共通之处”,比单纯的定义显得更为重要。

1.创业素质是理性、自觉的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人类历史是一部创造性思维的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人类既改造和把握了物质世界,又改造了自己、发展了自己的社会关系。人之所以取得如此绚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源于自身的创业素质——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创业素质是人类的本质力量,一旦停止或被扼杀,人类的发展也就停止了。人类只有不断地开发创业素质,才能改造既存的现在,获得人类社会不断接力发展。

教育本身既是人类创业素质所缔造和推动的,又是培养和造就创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1947年才出现,1989年才广泛推行,远远落后于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现代教育能够理性认知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极、主动地根据客观情况进行教育改革和实践。培养创业素质,是理性、自觉的现代教育的核心追求,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教育是21世纪最具意义的教育改革。

2.培养“企业家”和“创业型人才”具有递进关系。创业教育的初衷似乎都是培养企业家,但教育界逐渐意识到企业家不是靠培养商业技能和技巧就能够速成的,而且,仅针对少数人的创业教育收益小。同时,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竞争的白热化,催生了对富有成就欲望、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和社交与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渐由培养“企业家”转向培养适应于各行各业的“创业型人才”。

虽然从创业教育的历史来看,培养目标是从“培养企业家”过渡到“培养创业型人才”,但从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来看,这两个目标并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具有递进关系。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创业型人才,依靠“施肥沃土”“播撒种子”的方式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胜任力,并在此基础上,借力商业性创业培训,达到培养创业家的目标。因此,创业教育的正确思路应该首先是“广谱式”地培养所有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进行更高深度、更有层次的创业教育,最后才是对有强烈创业欲望的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这种由大众到小众形成的创业人才梯队,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满足各层次的创业教育需求,适应社会多样性的人才需要。

3.创业教育是创业技能与创业素质的教育。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商业性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更深层次、更普遍适用的创业素质。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认为人的素质就像海洋中的冰山,上面部分清晰可见,很大部分却深藏水中。上面部分是容易观察和测量的知识和技能,而冰山以下是那些内在的、难以观测的价值观、自我认识、品质和动机等。冰山以下的部分对人的行为和表现起着关键性作用。易玉梅、彭志明通过对美国心理学家L.Terman、E.Torrance等的研究分析认为,一个人创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取决于他的精神及人格品质;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及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与精髓。创业技能与创业素质就如同“冰山以上”的“形式”与“冰山以下”的“内容”,一方面作为内容的创业素质决定作为形式的创业技能;另一方面,作为形式的创业技能又反作用于作为内容的创业素质,或促进、或阻碍个人创业素质的发展。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共同支配着创业行为,进而决定创业成败。

4.创业教育必须植根于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从表面来看,创业教育几乎都是关于创办与经营企业的课程和活动,似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文化教育各行其道,关联性不大。如果仅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文化教育确实有目标、内容和重点上的差异,但从创业素质的深层次来看,创业教育不仅离不开专业教育、文化教育,相反还必须更加深入地依赖专业教育、文化教育。

专业教育是人类在某一领域长期探索的智慧结晶。专业领域的探索、钻研过程,本身就是极富感染力的创业过程。而且,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专业教育下所形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累积的行业经验和积攒的人脉资源,可以作为学生创业行业选择的依据和基础。

人文教育着眼于人的灵魂和精神,旨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强调自我感悟和心灵觉解。人文教育追求心灵的感悟与认同,是创业意识、创业动机的深层基础;人文教育对批判精神形成、人性提升与人格塑造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富有创新性、挑战性的创业素质与人格是人文素质的精华和核心。以培养创业素质和创业人格为目标、以创业为导向的人文教育改革,凝练和深化了人文教育,避免了人文教育的泛化、模糊、混乱与低效。

“创业素质是人的本质力量”解决了“教的原因”;“培养企业家和创业型人才”解决了“教的目标”;“创业技能与创业素质”解决了“教的内容”;“植根于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解决了“教的形式”。“原因”决定“目标”,“目标”决定“内容”和“形式”。只有正确认知“原因”“目标”“内容”“形式”四个方面的共性及其关系,创业教育才能在各种“土壤”中生根发芽、健康成长。

四、创业教育内涵共性的启示

创业教育内涵共性是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规律指导下,从创业教育发展脉络中理出的不同形式的内在“共通之处”,对于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促使高校积极、主动地开展创业教育。我国创业教育的起因是扩招所致的就业压力,具有非常明显的被动性。创业素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理性的现代教育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开展创业教育,而不该是受外界压力所强制。创业教育是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受外界强制的思想认识下,不仅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完全走样,而且连“搞不搞”都成为高校内部纠结的问题。国务院、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和督查机制,能够解决的只是创业教育推行的“广度”,而不能解决创业教育推行的“深度”。创业极具挑战性,没有“深度”的创业教育难以达到效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规定不可谓不严、不可谓不细,但从项目组的调研情况来看,“校长牵个头、工作靠吹牛”的敷衍式执行还不是个案。因此,“积极、主动”对于开展创业教育而言尤为重要。

为此,首先,要让高校正确认识到,缓解就业压力是创业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目标。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是学校追求发展的本职工作。其次,要消除教育改革的惰性,加强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情况的专项督查与评估,并建立有实质性约束力的督评制度。最后,在制度上和管理上,对勇于进行创业教育探索和实践的行政人员和教师在评优、评职、待遇、项目等方面给予较强力度的倾斜。

2.形成培养体系,合理兼顾“企业家”“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的目标无论是定位于培养“企业家”还是培养“创业型人才”,都有失偏颇。定位于“企业家”的话,创业教育受众少、收益小;定位于“创业型人才”的话,创业教育链条不完整,缺少示范表率。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各层次形成的人才梯队,“企业家”“创业型人才”都不能缺。而且,现代教育也应该培养各行各业各类人才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知识。因此,创业教育要形成体系,既要“广谱式”适用于所有人才,又要合理兼顾“企业家”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在理论上,已基本形成共识,创业教育不是“创办企业”的教育,但在实践中,创业教育基本还是“创办企业”的教育,所授课程和开展的实践始终围绕着创办和经营企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是“创业型人才”的概念比较空洞、模糊,而理论界对此的研究又非常少。艾伦·吉布认为创业教育包括“为了创业的教育”“经由创业的教育”“关于创业的教育”:“为了创业的教育”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个人创建企业或事业,强调的是职业生涯选择;“经由创业的教育” 指通过传授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的事业开拓能力;“关于创业的教育”指普及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知识、繁荣创业文化。从艾伦·吉布的理论来看,“经由创业的教育”和“关于创业的教育”是通过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知识和文化来熏陶和锻炼“创业型人才”。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和资源找到培养“企业家”和“创业型人才”两个目标的平衡点,并进行动态调整,在“为了创业”“经由创业”“关于创业”三类内容上合理分配。

3.建构“强素质、精技能”的知识结构。创业素质与创业技能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决定了两者缺一不可。搞好创业教育,必须遵循两者的关系,以创业素质为支撑、以创业技能为重点,涉及创业全过程。必须重视创业素质(人格)的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将其独立成课,将抽象的创业人格品质通过文字、案例、演讲、视频等方式进行具像的表达与展现。以创业素质为内容的课程应该成为所有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在创业素质课程基础之上,可以从纵向的创业过程和横向的创业管理两个维度搭建起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横向上应涉及创业全过程,如创业计划书、创业准备、企业注册、初创管理、成功考验、再创业等内容;纵向上应涉及创业的所有管理活动,如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品牌管理、法律运用等内容。

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实践磨炼,使创业所需的内在素质被教育对象所体验和接受,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修正原有素质结构,建构适合创业的素质新结构。实践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方式。因此,无论是创业素质必修课,还是纵横向的创业知识体系,都应该鼓励和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素质修正与重组。

4.深化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创业根基。创业教育不是独立于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之外的教育,而是对传统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继承与发扬。为了适应新教育理念和模式,传统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要进行改革和重整,与创业教育深度地有机融合。这就要求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要从传授具体知识为主转化为培养能力为主,注重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锻造;从重视知识机械学习向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转化;从注重考试分数、适应就业形势的被动适应型教育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拓精神转化;从崇尚自然科学向注重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方向转化。

[参考文摘]

[1]邓汉慧,刘帆,赵纹纹.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2]金慧芳.教育的文化本质及其当代使命[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罗天虎.创业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6]牛长松.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7]谭福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功能定位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7).

[8]武世兴,杨亚鸿.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考夫曼创业基金会关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9]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谢志远,吕一军,邹良影.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1]易玉梅,彭志明.创业教育重在创业人格培养[J].湖湘论坛,2011(1).

[12]张项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3]张玉利,李乾文,李剑力.创业管理研究新观点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5).

[14]Gibb,A.A.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Education-Understanding 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its Links with Small Business,Entrepreneurship and Wider Educational Goals[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3,11(3).

[15]Jerome A.Katz.Fully Mature but Not Fully Legitimate: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Stat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Small Bussiness Management,2008.

推荐访问:性及 内涵 启示 创业 教育

热门推荐
  • 2022年主题党日方案

    2021年主题党日方案  各支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主题党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力

  • 2023年度团日主题活动

    团日主题活动方案为了保障活动可以按计划举办,大家需要提前准备明确的活动方案,我们在写活动方案之前,都是要先确定好活动目的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团日主题活动方

  • 重大主题宣传的“党报

    陈婉婉【摘  要】我国传媒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样性,党报、行业报、都市报等多种报业形态并存。党报

  • 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

    【摘要】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政校关系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通过对相关内容

  • 2023年度国际宪法日主

    国际宪法日主题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和谐校园》。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

  • 鹤壁教育信息

    鹤壁教育信息 第5期鹤壁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5年6月2日 55月份教育大事记 领导关怀 【市人大调

  • 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

    摘要:研究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推进主题教育常

  •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学主题班会教案一、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1 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