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菩萨蛮》说课稿3篇(全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菩萨蛮》说课稿1  说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二专题是:“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自读篇目,一篇是教学篇目。  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菩萨蛮》说课稿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菩萨蛮》说课稿3篇(全文完整)

《菩萨蛮》说课稿1

  说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二专题是:“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自读篇目,一篇是教学篇目。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说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

  2、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苏轼、辛弃疾词的杰出成就、不同风貌。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4、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5、能够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

  本文目标:初步了解辛弃疾的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

  说过程:

  一、导入

  南宋还有一位大文学家,就是辛弃疾,前人曾有人称他为“词中之龙”,说他的词是“龙腾虎掷”。辛弃疾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词的境界:在内容上,包罗万象,如万花竞春,尤以气入词,充满狂放精神;表现方式上以文入词,用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说理,进一步*了词体;语言上熔铸百家,为我所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风格上亦刚亦柔,亦庄亦谐,其繁富多样为两宋其他词人无法比拟。今天我们学他的两首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二、教学《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1、朗读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2、看注解,补充了解作者和背景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辛弃疾在政治上,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一生郁郁寡欢,不得志。所以,他用诗词来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的词充满一股豪放的阳刚之气,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写这首词时,作者驻节赣州,常来往于皂口,这是一次在皂口一墙壁上的题字。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郁孤台下赣江的水清澈呀,有谁知这里面落入了多少背井离乡人的泪。面向西北眺望故都,可惜有无数座山遮挡。

  青山再高,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傍晚行于江边,正让我惆怅,岂知又闻深山里传来了鹧鸪的啼声。)

  4、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前人评价这首词的手法是“借水怨山”,试加评说词中的山和水这两个意象和情感。

  (上片寓情于景。前两句以虚笔写“清水”,带出一个“泪”,表现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故都的眺望,引出山的遮挡,表现对旧都故国的无限思念,以上,在情感上是抑。下片前两句借山说水,渗透出出一股豪放之气,在情感上是扬;后两句又借眼前之景,一边是江,一边是山,一像一声,渲染出内心深处的“愁”,又是抑。)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现在常常被引用,说说这句在本词中的含义和现在引用的含义。

  (本词中的含义:青山再高,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残破,但我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不变。现在引用的含义: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表达一种哲理。)

  5、背诵。


《菩萨蛮》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菩萨蛮》说课稿3篇(扩展1)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3篇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1

  1、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2、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3、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4、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乐》

  5、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6、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8、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9、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10、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1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1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13、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14、寒城一以眺,*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楚:*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1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6、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17、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18、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19、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0、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2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2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24、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25、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6、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27、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28、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29、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3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2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三.花草虫鸟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3

  【七夕歌】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云衣香薄妆态新,

  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人间不见因谁知,

  万家闺艳求此时。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迢迢牵牛星(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

  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菩萨蛮》说课稿3篇(扩展2)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 (菁选3篇)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1

  说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通过传神的神态、容貌、动作的描写来曲折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

  2、把握全词反衬手法的运用。

  3、了解温词的语言风格,正确评价其思想价值。

  说教学重点:

  1、鉴赏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

  2、鉴赏词中关键字词。

  说教学难点:

  学习把握反衬手法的运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作者简介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鉴赏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明确:反衬。

  看似*常之笔,实是绝妙的反衬手法。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追求的是“成双成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规律总结:

  衬托的概念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

  1、正衬;

  2、反衬。

  方法指导:

  如何解答衬托类题目?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可谓一绝,用的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却下得紧了”,这是从正面入手,直接突出雪大风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是从侧面入手,通过写草屋的摇振、倒塌,火种的浸灭来间接突出风雪之猛烈。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使风雪的特点更为突出了。

  知识迁移:

  对比和反衬的区别: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课堂训练

  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韦”。

  3、拓展阅读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五、小结。

  六、布置课后作业。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2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说教时安排:

  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5、赏析“度”字的妙处。

  俞*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6、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你能从“约文微词”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吗?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四、作业:背诵全词。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3

  说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通过传神的"神态、容貌、动作的描写来曲折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

  2、把握全词反衬手法的运用。

  3、了解温词的语言风格,正确评价其思想价值。

  说教学重点:

  1、鉴赏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

  2、鉴赏词中关键字词。

  说教学难点:

  学习把握反衬手法的运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作者简介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鉴赏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明确:反衬。

  看似*常之笔,实是绝妙的反衬手法。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追求的是“成双成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规律总结:

  衬托的概念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

  1、正衬;

  2、反衬。

  方法指导:

  如何解答衬托类题目?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可谓一绝,用的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却下得紧了”,这是从正面入手,直接突出雪大风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是从侧面入手,通过写草屋的摇振、倒塌,火种的浸灭来间接突出风雪之猛烈。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使风雪的特点更为突出了。

  知识迁移:

  对比和反衬的区别: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课堂训练

  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韦”。

  3、拓展阅读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五、小结。

  六、布置课后作业。


《菩萨蛮》说课稿3篇(扩展3)

——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 温庭筠1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菩萨蛮》说课稿3篇(扩展4)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 (菁选2篇)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1

  菩萨蛮

  作者:韦庄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拼音:略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2

  (其二)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说江南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卧在画舫之中听着雨声入睡。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字词解释:

  (其二)

  菩萨蛮:词牌名。

  ①只合:应当。

  ②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③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其五

  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说课稿3篇(扩展5)

——菩萨蛮教学设计温庭筠

菩萨蛮教学设计温庭筠1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作者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三)切入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结合导学案二—2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鉴赏第一步,参见导学案三—1),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导学案三—2(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导学案三—3,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菩萨蛮》说课稿3篇(扩展6)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

  注释

  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④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推荐访问:菩萨 说课稿 《菩萨蛮》说课稿3篇 《菩萨蛮》说课稿1 菩萨蛮其二说课稿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