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2023年《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1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刀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让人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1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刀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让人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取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在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尔族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筷子,原名“箸”。在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仍将筷子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王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⑤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⑥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是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 第②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3个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有人说”表消息来源,若删除,则变为孩子学习使用筷子一定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与原意不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2. 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3种说明方法。

  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3. 根据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得出“*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了”。请说明理由。

  不能。从古书知道商代已使用筷子,但始于何年,尚待考证。

  4. 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用筷子更文明。今日西餐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仍摆脱不了它原始、野性的痕迹。而筷子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1)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历史教案3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历史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认识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秦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等方面的史实,现在就请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复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用多媒体演示画面“鸡蛋里面挑骨头”:

  东汉早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书中的许多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先进的;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著作;西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知识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中找出错误之处。

  二、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我们在前面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那么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8课。

  三、自学指导要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本,用铅笔圈出要点,若有疑难学习小组相互讨论,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准确。

  四、自学指导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教师:河南洛阳白马寺有一副对联,写的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那么那位同学知道这副对联写的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吧,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他永远还是逃不出一个人的掌心,是谁呢?(学生回答)

  教师:对,是如来佛祖。那么这副对联写的就是他。同学们,我们*从来都没有什么佛,为什么这个时候出现了佛呢?那么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的呢?又有哪些基本的教义呢?

  学生: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分别自由发言:

  ①佛教的基本教义。

  ②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102页,回答:

  (1)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我国,东汉)

  (2)道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生回答: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过渡讲解:

  统治者扶植佛教和道教,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主张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其实,在这些主张中,关于“来世转生”、“长生不老”等说法,宣传的是迷信思想,造成的危害性不小。于是,出现了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王充(学生看红字部分了解)。

  五、自学指导二:“司马迁和《史记》”

  小小主持人(让学生表演)

  学生: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我们的现场是位于文化历史名城韩城的司马迁祠,在这里让我们追寻的人曾经或者应该说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么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是我们的“史祖宗”。现在我去采访现场嘉宾,请他们给我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回答采访者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和补充

  ①介绍司马迁的生*。

  ②《史记》首创的体例和内容简介。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活动与探究:

  教师:想一想,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指导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首先,司马迁有远大的志向,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次,为实现他的志向作了大量艰苦的努力,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遍历祖国南北,实地考查、访问、收集大量资料。即使在受了“腐刑”后,也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启示:我们也要像司马迁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不能小有挫折就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就会取得成功。

  思维拓展: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应如何多角度认识《史记》是“史家之绝唱”之说呢?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做补充。

  (指《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纪传体,这种体例一直被历代的史学家所沿用。同时《史记》还反映了司马迁全面的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好了,这个时候我国还有一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宝物,有那位同学知道吗?

  六、自学指导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对了,在秦汉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有了重大发展,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和世界地位,感受秦汉时期强盛的国力和秦的统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七、小结

  采用多媒体分步显示图表,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造纸术数学地理医学宗教史学雕塑思想

  秦

  西汉

  东汉

  八、达标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若要了解汉武帝的历史,可查阅

  A、《史记》B、《汉书》C、《论语》D、《论衡》

  2、下列表述适合于华佗的是:①最早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②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③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④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③

  3、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②地动仪③麻沸散④水排⑤指南针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

  5、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6、《九章算术》成书于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7、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孙思邈

  8、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出地震方向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9、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B、简化制作过程

  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到而又便宜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10、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认为当时的最高成就有:①蔡侯纸②“麻沸散”③《九章算术》④四疹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特色的是

  A.史学巨著《史记》B.张衡发明地动仪

  C.蔡伦改进造纸术D.秦兵马俑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

  老师把五禽戏传授了他的弟子吴普,对他说:“人体应该经常活动,血脉才能流通,不会生病。你身体若有不适,就叫做五禽戏,自然就会增加食欲,身体也就轻便了。”吴普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的老师指的是谁?

  (2)材料中提到的五禽戏指的什么?

  (3)此人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什么?

  2、阅读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谁说的话?他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人物?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此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略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历史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学家班固和《汉书》。乐府和乐府诗。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乐舞的发展。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

  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wù)》等等。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一、司马迁和班固(板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板书)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请同学们先看课本上的《司马迁像》。再请一位同学朗读司马迁生*的一段小字。司马迁编写《史记》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使司马迁能够到很多地方去游历。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是个史学家,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司马迁做史官后,有机会阅读大量皇家的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知识,为司马迁编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到汉武帝时期将近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000多字。本纪是以朝代或帝王为主,记其大事;表是把重要的历史大事或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期列成表格;书是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世家专记诸侯名人活动;列传是记载帝王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所以称之为纪传体。用本纪、列传这种体载编写历史,是司马迁的一种独创。自从纪传体《史记》出现以后,历代不少史家都沿用这种体载编写历史,并用把用这种体载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二十四史”都是如此,可见《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从内容方面看,《史记》记事是从远古到西汉,贯通古今(今指作者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所以称为通史。《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也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叙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肯定了这次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作用;歌颂了伟大诗人屈原,说屈原的诗可“与日月争光”。对暴君酷吏,如夏桀、商纣、周厉王、秦始皇等,作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许多篇章脍炙人口,文笔生动,语言简洁,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史记》把国家兴亡归于“天命”,说明司马迁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的,这是《史记》的主要缺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竖写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在写给友人信中谈到自己编写《史记》动机时说过的话,表明了司马迁决心在史学方面干一番事业,写出一部历史著作留给后人。司马迁忍受重刑之苦,以惊人的毅力,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为我国的史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司马迁的这句话对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2.《汉书》(东汉班固)(板书)

  继西汉的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固也写了一部历史著作——《汉书》。班固用20多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写作,对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共100篇,80万字,记载了西汉一朝(包括王莽的新朝)230年的史事。《汉书》同《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但是《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这又是它与《史记》不同的地方。《汉书》的最大特点是记事系统而详尽。这部组织严密、体例完整的断代史的出现、在史学界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汉书》被后世看作和《史记》具有同等价值的“正史”的典范。

  二、汉赋和乐府主诗(板书)

  1.汉赋(板书)

  秦汉时期的文化在文学方面也有新的成就。汉朝流行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载,叫做赋。赋是一种长篇的韵文。前面我们提到的《论衡》、《史记》、《汉书》等著作,按其文学体载来说,属于散文;而《诗经》是诗歌。那么,散文与诗歌有什么不同?(学生答:散文不用押韵,诗歌要押韵。)赋也是要押韵的,这一点与诗是相同的。但是赋在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这一点又与诗不同。所以赋是一种新文体,其性质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汉赋辞藻华丽,笔法铺张,有些汉赋作品在描绘田猎歌舞的壮观、宫殿苑囿的宏伟以及山水奇景方面,都超出前代文学的成就。但是汉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宫廷文学”,反映的是汉帝国的表面现象,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和真挚的思想感情。西汉的贾谊、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等都是汉赋的著名作者。其中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等作品都很有名。

  2.乐府和乐府诗(板书)

  乐府是指西汉时汉武帝设立的乐府官署,它的任务是专门搜集歌辞,一方面供统治者观察风俗、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加工配乐,供宫廷娱乐。所用歌辞,一部分是由文人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采集来的这些民歌以及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文人写的诗歌,后来就被称为乐府诗。流传至今的汉乐府诗有100多篇,由于其中以民歌居多,所以人们提到汉乐府诗,往往是指这部分民歌。讲到民歌,谁还记得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提到的民歌《硕鼠》出自哪部书?(学生答后,教师讲述)对!是《诗经》,更具体一点说,应该是《诗经》中的国风部分。《诗经》中的民歌以抒情为主,而乐府诗着重叙事。汉乐府民歌同样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但在艺术上更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增加了文学的表现力。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形式自由活泼,格调清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摘录的《十五从军征》的一段诗,结合注释和画意插图,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80岁的老兵服了65年兵役之后回到家乡,目睹亲故凋零,家园破败的情景。同学们看这幅插图:墓冢累累,乌鸦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一、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写《史记》

  2、《史记》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乐府诗

  1、乐府

  2、乐府诗及其名篇

  三、秦后马俑

  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2)

——汉文化作文 (荟萃2篇)

汉文化作文1

  “我们中华汉字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从哪来传来了对中华汉字的赞叹声,原来是我们笕新五(3)班举行了汉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每一位同学都是老师。

  前一个周末,我们队的成员集结到学校里,打开电脑,两只眼睛就像青蛙一样,死死地盯住电脑,生怕放走了任何一条“漏网之鱼”。等到我们查找了大堆完整、真实的资料。组长胡畅把这些资料汇总起来,用聪明的脑袋和熟练的电脑技术,很快地完成了PPt的制作,要求我们背熟,准备的更加充分一些。

  终于迎来了振奋人心的时刻,但是我的心情却有些紧张,恨不得最后一个才上台。

  随着一声“谢谢大家”,主持人不紧不慢地走上台去,有请胡畅组上台,掌声欢迎。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但没有了退路,只能勇敢去面对。我这样思考着,不知不觉轮到我为大家介绍甲骨文了。我生硬地讲述着甲骨文的字体特点、来历、还有书法欣赏……我自认为讲得一点儿也不生动,就像机器人背书。别怕,只要勇敢地去尝试,一定会成功!我心中默念。脸色舒展了许多,声音也变的柔和了许多。

  终于结束了,我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逃跑似的跑到队员一起去,组长胡畅真诚地对我夸赞说:“讲的不错,很生动,你不再是那个上台就害羞的李延了。”

  我十分感谢胡畅,他给我不仅是一句话,而是对我的鼓励帮助。在这次活动中,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害怕,都是自己联想而出的效果,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或许你就会成功。不要害怕失败,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

汉文化作文2

  汉文化是什么?什么是汉文化?我不禁疑惑道。就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开启桐庐之旅,跟着我去了解汉文化吧!

  刚下大巴,就看见了一位“老夫子”,穿着汉服,带着冠帽,腰上系着佩戴,俨然是个古代私塾的老师。“老夫子”带着我们换上了古代学子的.衣服,“穿越了时空”,去亲身体验成为古代学子的生活。

  “老夫子”说古代书生都有点朱砂的习俗,于是我们一个个排队等着点朱砂,轮到我的时候,我兴奋极了,向箭一样冲上台,站立未稳,还踹了气呢,就嚷着“快给我点朱砂”。当朱砂点到我的额头上时,感觉冰冰的,凉凉的,似乎有一片洁白的小雪花飘到了我的额头上,融化成水。霎那间,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古代学子,在私塾的课堂上,闭着眼,摇着头,背诵着诗经中的诗句。点完朱砂后,要在台上喊出自己的愿望,我正沉浸在对汉文化的向往中,就大声地喊出:“我要当个老师!”。

  接下来是称体重,这也是古代的入学仪式之一。这个古代的称,有一根长长的木棍,叫称杆,上面有着几斤的标记。秤盘是个大大的竹篮子,还有一个钩子,勾住竹篮子上的绳子就可以称重了。我一坐到那个竹篮里,就来了个四脚朝天,腰带儿都掉下来了,两位大哥哥抬起了称杆,我坐在竹篮里晃来晃去,像是在“荡秋千”,啊,真舒服。旁边的同学看着我这个样子,都笑得弯下了腰。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汉文化之旅就要结束了,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汉文化的历史,体会了汉文化的礼仪,脱下汉服,心里真有点儿不舍。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3)

——汉文化活动策划书

汉文化活动策划书1

  一、策划书名称:

  弘扬汉文化之汉服大典策划书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

  加强中外思想交流,弘扬优秀古典文化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四、活动内容与开展形式:

  1、汉服汉礼展示:

  ①婚丧礼表演

  ②传统*礼表演

  ③诗歌吟诵(《三字经》、《诗经》、《弟子规》、《论语》,表演者身穿汉服,席地而坐,营造私塾氛围)

  2、*传统知识问答环节(观众互动):由主持人直接提问,回答者举手示意,答对者送上次活动的书画作品。

  3、传统艺术表演环节:

  ①汉舞表演

  ②传统乐器合奏(古琴、琵琶、古筝、葫芦丝、二胡等)

  ③现场书画表演(邀请赭麓书画社进行现场软笔书法和山水画的创作,一两人即可)

  ④传统武术表演(功夫扇、太极、舞剑,各一人)

  4、游戏环节(观众互动):

  ①成语接龙(两组接龙,每组邀请5个观众即可,学生与留学生交叉,最后胜利者送*传统小饰品,如:*结)

  ②诗句接吟(两组接吟,每组三人即可,胜利者奖励同上)

  五、活动开展:

  1、活动准备阶段:

  ①活动宣传(由宣传部负责拉横幅,自制宣传海报)

  ②留学生联系(由留教中心负责联系中校区的留学生)

  ③赞助经费及媒体支持(由外联部负责联系赞助商,联系外部媒体)

  ④场地申请及布置

  ⑤嘉宾邀请(办公室联系校领导及各学院领导)

  2、活动举办阶段:

  ①观众签到(由认证部负责签到)

  ②接待汉服社参演人员

  ③节目衔接(办公室负责)

  ④留学生的接待(由留教中心负责)

  ⑤演出人员(文艺部负责交流)

  ⑥现场秩序维护(由组织部负责)

  ⑦嘉宾接待(财务部负责倒茶)

  3、活动后续阶段:

  ①现场卫生打扫与场地整理(全体参加)

  ②活动总结大会(全体理事参加,总结活动经验与不足,口头表彰活动积极人员)

  ③经费结算(由财务做财务汇报)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4)

——“网络文化”阅读答案3篇

“网络文化”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9分)

  书刊时代造就了阅读者线性的思维模式,人们可以沉浸到一本书中,按照书本的页码和文字顺序,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而到了网络时代,“即时性”高于一切,传统阅读演变成“快餐式”阅读。正如发生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所说:“我们不仅由阅读的内容决定,而且由阅读的方式决定。”“鼠标轻松点,内容蜂拥至”,猎奇心理下的点击过程很难有深入思考,“点击文化”下的非线性思考,行程以某条信息为起点向外延伸分散型的思维结构,培养出网民一心二用乃至多用的思维习惯,很多人在上网的时候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在不同的网络窗口中搜索信息。

  网络文化的高度综合性,打破了图片和文字的桎梏。形象化倾向诱导人们用“看”去了解世界,而排斥“想”。“速食”文化下的产物,大都以短小精悍的碎片化形式出现,而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更多是“内容翻译者”,缺少了对问题的反思过程,长久发展只会弱化人的思维能力。

  “人们通过网络了解非常多的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结果所了解的东西迅即成为过眼云烟。人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生活也更加‘碎片化’,思维方式更加感性,理性思维能力下降,对个人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某种不利影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董天策教授对此表示担忧。《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认为,“(网络时代,在)丢掉了《战争与和*》,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托尔斯泰心灵的同时,人类正在丢掉的是大脑。”

  从网上获取一切所需要的信息,这甚至变成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来源,症状比较严重的人,对网络的依赖会导致他们丧失基本的沟通能力。“互联网时代降低了我们对一个问题深思熟虑的程度。”*传媒大学教授哈艳秋认为,“思维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由于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使人们很容易产生思维惰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创新能力;同时网络上信息比较多,舆论复杂,使得人们很容易产生盲目从众的心理,缺乏个人的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提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理性面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点击文化”下的非线性思考,培养出网民一心二用乃至多用的思维习惯。

  B. 提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理性面对社会问题的能力,是消除网络对个人创新能力影响的根本。

  C.“内容翻译者”习惯用“看”去了解世界,而排斥“想”,只能复制所“看”内容,而缺少了对问题的反思过程。

  D.网民很容易产生盲目从众的心理,缺乏个人的思考,是由于网络信息多,舆论复杂造成的。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综合性,阅读者缺 少了对问题的反思过程,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些“ 内容翻译者”。

  B.人们通过网络了解了非常多的信息,结果所了解的东西迅即会成为过眼云烟而被遗忘。

  C. 由于一些网民丧失基本的沟通能力,从而导致他们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从网上获取一切所需要的信息,变成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来源。。

  D. 书刊时代 ,人们可以沉浸到书中,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它造就了阅读者线性的思维模式。

  13.网络文化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1.B(绝对化)

  12.D(A、只能是一些“内容翻译者”错。B、“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重要信息遗漏。C、强加因果。)

  13.(3分,1点1分,任意答出3点给满分)

  即时性、非线性(分散)、高度综合、形象化、碎片化(短小精悍)、信息多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5)

——《细菌与安全》阅读答案3篇

《细菌与安全》阅读答案1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

  [参考答案]

  1.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

  2.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

  3.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

  4.说明加热是杀死细菌、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方式。

  5.经常清洁厨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6)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3篇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1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常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是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阅读题目

  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3分)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3分)

  参考答案

  1.(3分)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3分)比喻论证(l分)生动形象(1分)的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做人的道理(l分)。

  3.(3分)他没有为一时利益(1分)放弃尊严与人格(2分)。(意思对即可)

  4.(3分)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不起别人。(意思对即可)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2

  昂首与低头的智慧(胡安运)

  人处世间,总免不了两种行动姿态:昂首与低头。昂首,给自己希望;低头,让自己思想;昂首,是向上的激情;低头,则是谦卑的风度。

  为人处世,首先要学会昂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昂首,彰显的是人生的自信,抒写的是生命的豪迈。也许你身无半文,但也不妨心忧天下;也许你身处陋室,但同样可以激扬文字;让灵魂飞离俗尘,心游万仞,笑对天外云卷云舒。

  在思想上的昂首,就是精神上的独立,就是心灵上的自由,就是人格上的尊严。自古就有“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箴言,就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就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言。严峻的生活,有时就需要挺胸昂首,就需要“横眉冷对”,就需要不屈不挠。

  世界有风雨,人生有坎坷,昂首,就是无论何时你都要给自己一个希望,经受风雨才能看见彩虹,踏过坎坷你才能迎接成功。你需要把痛苦的种子埋在心底,昂首向前幸福地活着。海伦?凯勒、邰丽华、史铁生……他们的名字已经幻化成神圣的星辰,永远在你我的心底闪亮。须知,任何坎坷和磨难都是上天对一个生命和心灵的考验。所以,我们都应当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毅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从而感动别人,让满世界的风雨,把自己磨炼成一棵执著昂首的向日葵,一棵“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泰山松。

  然而,在你昂首向上的同时,也要学会适时保持生命的另一种姿态:低头。

  在印度,据说凡是报考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低头。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富兰克林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一进门,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是的,谦卑处世同样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处处是康庄大道、阳光明媚,肯定有很多泥泞和阴霾,会遭遇挫折和困难。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小门,横冲直撞只会落得头破血流。这时你不妨弯个腰,侧个身,低个头,说不定,一个华丽的转身,前面就是“柳暗花明”的美好境界。

  低头,就是大智若愚的养晦之术;低头,就是修炼自己的黄金法则;低头,就是为人处世的*和心态;低头,就是容纳世界的宽广胸怀。当你高调做事的时候,不妨低调做人;当你昂首前进的时候,何妨低头看路;当你登上事业的峰巅,不要忘记低头看清身后的大地。

  记住,你不是太阳,你不是超人,人生于世都离不开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只有懂得低头让步,才能赢得他人的亲睐与资助,才能让你的理想生长飞翔的翅膀。

  所以说,昂首与低头,是人生金币的两面,是人生大树的两枚闪光的金果。为人做事,掌握了二者的尺度,也就掌握了人生的`金钥匙。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旬刊》20xx年第12期)

  小题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小题2:“然而,在你昂首向上的同时,也要学会适时保持生命的另一种姿态:低头”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3分)

  小题3:文中提到了海伦?凯勒、邰丽华、史铁生等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4: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老前辈,进门时额头被撞在门框上,老前辈却说富兰克林有大收获。想想,富兰克林有什么收获?(4分)

  小题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人处世间,既要昂头,也要低头(2分),这是人生的两枚金币。(2分)(意思对,用了肯定句回答即给分。)

  小题1: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承接上文论述的为人处世要学会昂首(1分),启示下文为人处世要学会低头(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这里采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1分),目的是证明人生只有“经受风雨才能看见彩虹,踏过坎坷才能迎接成功” (1分),从而论证“人生要学会昂首”的正确性(1分)。(意思对,表述清楚即可。)

  小题1:他悟出了“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的道理(2分),从此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略(联系实际1分,结合文章1分,谈感受2分)

  小题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小题1: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题1:了解议论文中论据的类型以及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分析时,结合具体语境来阐述论据所起的具体作用。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小题1: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3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常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是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阅读题目

  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3分)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3分)

  参考答案

  1.(3分)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3分)比喻论证(l分)生动形象(1分)的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做人的道理(l分)。

  3.(3分)他没有为一时利益(1分)放弃尊严与人格(2分)。(意思对即可)

  4.(3分)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不起别人。(意思对即可)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7)

——初一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练习题及答案3篇

初一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练习题及答案1

  1. 佛教在我国民间开始流传是在 (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2.道教兴起于 (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 D.东汉

  3.被道教尊为教主的是 (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4.下列哪些史实可以从《史记》中查阅到 ( )

  ①山顶洞人的"氏族生活 ②武王伐纣 ③陈胜、吴广起义 ④商鞅变法

  ⑤焚书坑儒 ⑥班超出使西域 ⑦文景之治 ⑧城濮之战

  A.①②⑤⑦ B.②③④⑤⑧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③⑤⑥⑦

  5.下列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司马迁 ②扁鹊 ③华佗 ④仓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6.佛教在西汉时传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是怎样传入*的?

  (2)佛教的传入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班固

  (1)材料说的是哪部著作?

  (2)著作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人?

  (3)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著作是什么体裁?为什么叫这个体裁?

  (5)如何评价这部著作?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8)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菁选3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学家班固和《汉书》。乐府和乐府诗。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乐舞的发展。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

  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wù)》等等。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一、司马迁和班固(板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板书)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请同学们先看课本上的《司马迁像》。再请一位同学朗读司马迁生*的一段小字。司马迁编写《史记》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使司马迁能够到很多地方去游历。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是个史学家,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司马迁做史官后,有机会阅读大量皇家的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知识,为司马迁编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到汉武帝时期将近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000多字。本纪是以朝代或帝王为主,记其大事;表是把重要的历史大事或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期列成表格;书是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世家专记诸侯名人活动;列传是记载帝王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所以称之为纪传体。用本纪、列传这种体载编写历史,是司马迁的一种独创。自从纪传体《史记》出现以后,历代不少史家都沿用这种体载编写历史,并用把用这种体载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二十四史”都是如此,可见《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从内容方面看,《史记》记事是从远古到西汉,贯通古今(今指作者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所以称为通史。《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也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叙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肯定了这次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作用;歌颂了伟大诗人屈原,说屈原的诗可“与日月争光”。对暴君酷吏,如夏桀、商纣、周厉王、秦始皇等,作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许多篇章脍炙人口,文笔生动,语言简洁,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史记》把国家兴亡归于“天命”,说明司马迁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的,这是《史记》的主要缺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竖写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在写给友人信中谈到自己编写《史记》动机时说过的话,表明了司马迁决心在史学方面干一番事业,写出一部历史著作留给后人。司马迁忍受重刑之苦,以惊人的毅力,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为我国的史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司马迁的这句话对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2.《汉书》(东汉班固)(板书)

  继西汉的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固也写了一部历史著作——《汉书》。班固用20多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写作,对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共100篇,80万字,记载了西汉一朝(包括王莽的新朝)230年的史事。《汉书》同《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但是《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这又是它与《史记》不同的地方。《汉书》的最大特点是记事系统而详尽。这部组织严密、体例完整的断代史的出现、在史学界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汉书》被后世看作和《史记》具有同等价值的“正史”的典范。

  二、汉赋和乐府主诗(板书)

  1.汉赋(板书)

  秦汉时期的文化在文学方面也有新的成就。汉朝流行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载,叫做赋。赋是一种长篇的韵文。前面我们提到的《论衡》、《史记》、《汉书》等著作,按其文学体载来说,属于散文;而《诗经》是诗歌。那么,散文与诗歌有什么不同?(学生答:散文不用押韵,诗歌要押韵。)赋也是要押韵的,这一点与诗是相同的。但是赋在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这一点又与诗不同。所以赋是一种新文体,其性质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汉赋辞藻华丽,笔法铺张,有些汉赋作品在描绘田猎歌舞的壮观、宫殿苑囿的宏伟以及山水奇景方面,都超出前代文学的成就。但是汉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宫廷文学”,反映的是汉帝国的表面现象,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和真挚的思想感情。西汉的贾谊、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等都是汉赋的著名作者。其中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等作品都很有名。

  2.乐府和乐府诗(板书)

  乐府是指西汉时汉武帝设立的乐府官署,它的任务是专门搜集歌辞,一方面供统治者观察风俗、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加工配乐,供宫廷娱乐。所用歌辞,一部分是由文人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采集来的这些民歌以及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文人写的诗歌,后来就被称为乐府诗。流传至今的汉乐府诗有100多篇,由于其中以民歌居多,所以人们提到汉乐府诗,往往是指这部分民歌。讲到民歌,谁还记得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提到的民歌《硕鼠》出自哪部书?(学生答后,教师讲述)对!是《诗经》,更具体一点说,应该是《诗经》中的国风部分。《诗经》中的民歌以抒情为主,而乐府诗着重叙事。汉乐府民歌同样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但在艺术上更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增加了文学的表现力。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形式自由活泼,格调清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摘录的《十五从军征》的一段诗,结合注释和画意插图,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80岁的老兵服了65年兵役之后回到家乡,目睹亲故凋零,家园破败的情景。同学们看这幅插图:墓冢累累,乌鸦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认识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秦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等方面的史实,现在就请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复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用多媒体演示画面“鸡蛋里面挑骨头”:

  东汉早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书中的许多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先进的;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著作;西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知识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中找出错误之处。

  二、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我们在前面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那么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8课。

  三、自学指导要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本,用铅笔圈出要点,若有疑难学习小组相互讨论,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准确。

  四、自学指导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教师:河南洛阳白马寺有一副对联,写的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那么那位同学知道这副对联写的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吧,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他永远还是逃不出一个人的掌心,是谁呢?(学生回答)

  教师:对,是如来佛祖。那么这副对联写的就是他。同学们,我们中国从来都没有什么佛,为什么这个时候出现了佛呢?那么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又有哪些基本的教义呢?

  学生: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分别自由发言:

  ①佛教的基本教义。

  ②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102页,回答:

  (1)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我国,东汉)

  (2)道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生回答: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过渡讲解:

  统治者扶植佛教和道教,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主张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其实,在这些主张中,关于“来世转生”、“长生不老”等说法,宣传的是迷信思想,造成的危害性不小。于是,出现了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王充(学生看红字部分了解)。

  五、自学指导二:“司马迁和《史记》”

  小小主持人(让学生表演)

  学生: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我们的现场是位于文化历史名城韩城的司马迁祠,在这里让我们追寻的人曾经或者应该说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么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是我们的“史祖宗”。现在我去采访现场嘉宾,请他们给我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回答采访者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和补充

  ①介绍司马迁的生*。

  ②《史记》首创的体例和内容简介。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活动与探究:

  教师:想一想,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指导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首先,司马迁有远大的志向,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次,为实现他的志向作了大量艰苦的努力,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遍历祖国南北,实地考查、访问、收集大量资料。即使在受了“腐刑”后,也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启示:我们也要像司马迁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不能小有挫折就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就会取得成功。

  思维拓展: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应如何多角度认识《史记》是“史家之绝唱”之说呢?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做补充。

  (指《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纪传体,这种体例一直被历代的史学家所沿用。同时《史记》还反映了司马迁全面的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好了,这个时候我国还有一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宝物,有那位同学知道吗?

  六、自学指导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对了,在秦汉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有了重大发展,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和世界地位,感受秦汉时期强盛的国力和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七、小结

  采用多媒体分步显示图表,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造纸术数学地理医学宗教史学雕塑思想

  秦

  西汉

  东汉

  八、达标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若要了解汉武帝的历史,可查阅

  A、《史记》B、《汉书》C、《论语》D、《论衡》

  2、下列表述适合于华佗的是:①最早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②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③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④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③

  3、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②地动仪③麻沸散④水排⑤指南针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

  5、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6、《九章算术》成书于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7、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孙思邈

  8、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出地震方向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9、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B、简化制作过程

  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到而又便宜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10、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认为当时的最高成就有:①蔡侯纸②“麻沸散”③《九章算术》④四疹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特色的是

  A.史学巨著《史记》B.张衡发明地动仪

  C.蔡伦改进造纸术D.秦兵马俑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

  老师把五禽戏传授了他的弟子吴普,对他说:“人体应该经常活动,血脉才能流通,不会生病。你身体若有不适,就叫做五禽戏,自然就会增加食欲,身体也就轻便了。”吴普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的老师指的是谁?

  (2)材料中提到的五禽戏指的什么?

  (3)此人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什么?

  2、阅读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谁说的话?他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人物?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此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略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一、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写《史记》

  2、《史记》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乐府诗

  1、乐府

  2、乐府诗及其名篇

  三、秦后马俑

  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扩展9)

——眼界与读书阅读答案

眼界与读书阅读答案1

赵 畅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阅读全文,说说作对知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2.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分)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推荐访问:汉文 筷子 化与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3篇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1 《汉文化与筷子》阅读答案100字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