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2023年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二)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篇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二)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口算除法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了除数是一位,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简单口算。下面我们共同练习一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30÷3 20÷2 36÷3

  60÷3 600÷6 84÷4

  80÷2 48÷4 900÷3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36÷3的口算过程。(30÷3=10,6÷3=2,10+2=12)

  2.填空。(投影出示)读题、口答。

  (1)2是由( )个1组成的。

  (2)40是由( )个10组成的。

  (3)42是由( )个10和( )个1组成的。

  (4) 420是由( )个 100和( )个 10组成的。

  (二)学习新课

  一位数除两位数

  例1:口算 42÷3。(板书)

  指名读算式:(42除以3)(3除4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42*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小棒4捆又2根)想一想,自己动手把42根小棒*均分成3份,怎样分,也可以两个同学商量一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老师逐行巡视,个别指导,做到心中有数,一会儿请同学到投影仪给大家摆。

  请一个同学在投影仪上给大家分分看,学生边分,老师边提问:先分哪部分?为什么先分3捆?而不把4捆一起分呢?

  实际操作的同学回答:把3捆*均分成3份,每份得到1整捆。剩下的1捆*均分成3份,不能得到整捆。(怎么办呢?)要把这1整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是12根)*均分成3份,每份分到4根。

  师:请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请不同分法的同学,也到投影仪上给大家演示。

  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分法,进行争论,各抒己见,最后统一到第一种为最佳分法。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种分法简单地用语言概括一下?

  (把 42根分两次,先分30根,再分 12根)

  师:现在我们来看口算 42÷3,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请同学回答,老师写在黑板上:

  42÷3=14 想:30÷3=10

  12÷3=4

  10+4=14

  (三)巩固反馈

  做一做:(投影出示)

  32÷2= 48÷3= 60÷5=

  学生独立完成,(给几个小黑板或投影胶片,订正时用)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再说得数。

  32÷2=16 48÷3=16 60÷5=12

  请检查一下口算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

  (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例2:口算:420÷3=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做这道题,怎样想?可以和例1(42÷3)联系起来思考。(被除数420,也就是42个十,除以3,商是14个十,也就是140)(板书:例2:口算 420÷3=140)

  想:420是42个十

  42÷3=14

  14个十是140

  做一做:

  450÷3=150 560÷4=140 900÷6=150

  说出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说一说口算过程。

  38÷2=19 75÷5=15 54÷3=18

  380÷2=190 750÷5=150 540÷3=180

  2.投影出示,课本练习八,第2题。

  请同学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3.口算抢答:

  口算卡片发给学生(小老师),由小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可以抢答(不必举手,得到允许)。

  81÷3 840÷7 780÷3 38÷2 96÷8

  68÷4 65÷5 64÷4 87÷3 650÷5

  640÷4 920÷2 96÷4 70÷5 960÷4

  4.读题、列式、口答。(投影出示)

  (1)被除数是84,除数是6,商是多少?

  84÷6=14

  (2)7除910等于多少?

  910÷7=130

  (3)把75*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75÷5=15

  (4)810里面有几个3?

  810÷3=270

  (5)一个数的4倍是520,这个数是多少?

  520÷4=130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这些口算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加强这部分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作业:看书第 36页。练习八第4, 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在教案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的,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使新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教学中教师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8~79页例1(1)、(2)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2、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并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除法的估算。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的口算能力都很棒吧。今天就请大家来挑战吧。

  二、创设情景与探究新知

  (1)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算理。

  师:、教学例1(1)军庄小学要开庆祝元旦联欢会了,同学们都在忙着布置会场,为了把会场装点得更漂亮,学校特意买了一些气球,准备分发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例1的图片1)请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跟同学说一说。

  师:

  ①怎样列式?

  ②问:为什么用除法?

  ③这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④你会算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里的伙伴说一说。(学生活动)

  生总结方法:(1)80÷20=4,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把8后面的一个0和2后面的一个0同时遮住不看,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就等于4。(师:把这种方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因为20×(4 )=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师:还有谁是这样想的?你说说看)

  练一练:60÷20= 90÷30= 80÷40= 40÷20=

  师:在我们装扮教室的时候气球很容易破,所以老师多买了3个。(出示:如果有83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①怎样列式?(83÷20≈)

  ②问:为什么用除法?

  ③你们会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教学反思《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生:把83看作80,83÷20≈4。)

  师生总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它看作和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试一试:80÷19≈ 62÷20≈ 93÷30≈ 80÷38≈

  (学生说答案,并说说法)

  (2)探讨整十数除几十几百数的算理

  师:光用气球装饰我们的教室不够美观,所以学校又买来许多彩旗。(出示例1(2))你从图中看见了那些信息?全班一起读一读。

  ①怎样列式?

  ②问:为什么用除法?

  ③自己试着算一算。

  ④讲解

  并说怎样算的。

  做一做:150÷30= 240÷80= 350÷50= 540÷90=

  师:刚才我们算了被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现在是三位数,你们还会吗?试一试。(出示:想一想: 120÷28≈)

  对答案并讲解

  三、巩固练习

  1.争夺智慧星。课本79页做一做

  在口算第一组式题的基础上,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熟悉用乘算除的口算过程,掌握“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有179人,每辆车限坐30人,大约需要多少辆车?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估算。)

  3.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小红的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她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设计意图:本题是需要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巩固相应的口算,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谈体会,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80页1、2、3、4题

  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了演化而来,是本单元知识的前提,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很容易。下面是我上这一节课的一些感悟。

  1.重视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3.一堂课引起我的再次思考: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设计练习更实效?怎样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一堂课下来,如何轻松的让学生接收新知识。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8~79页例1(1)、(2)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2、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口算算理。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材分析:

  (一)内容解读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我执教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的探究--例1中的(1)、(2)及做一做。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学习完前几册的之后学习的,是继学习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的一个新的学习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五上小数除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相关研究

  教材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块内容的安排是在第六册,其中口算除法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用整十数除(60÷10、150÷50)。与课标相比,课标教材把这内容编排在四上,比教材晚了一个学期,内容编排上,删除了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的口算,因为整体计算要求降低,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不太大。保留了用整十数除(60÷10、150÷50)的内容,并把估算内容与口算内容结合起来一并教学,这样,既减少了课时量,又加强了口算、估算之间的联系。口算除法这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

  教材对用整十数除(60÷10、150÷50)的安排是先复习铺垫,然后教学新知,接着尝试练习,再是巩固练习。通过查阅资料,教学设计的大致流程是复习铺垫、教学新知,尝试练习、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复习铺垫安排了前几节的相关口算内容和几十里面有几个十的填空练习,既复习了前几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新知作个伏笔;在教学新知时,通过摆、分小棒来探究算理,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来理解算理,我思索,第六册的学生,还有这个分小棒的必要吗?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何培养?相关的教学设计也与教材编排相差无几。除法估算则另起一例,安排在笔算、商不变的性质之后。

  与之相比,课标教材则把用整十数除与估算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旨在能过用口算来解决估算,重点还是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口算方法的掌握。对于新知教学则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算理于情境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三)教学设想

  在设计本课时时,对于目标的定位,我把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探究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及掌握口算方法上。由此,我设计了:引入、探究、转化、、巩固五个环节。

  引入:通过丰富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置计算于现实的情境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

  控究:探究算理、掌握算法这一环节中,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解决整十数除两位数、整十数除三位数这两个式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观察情境中,让学生产生知识冲突,把整十数除两、三位数转化成表内除法,明白为什么这么算,这么算的简便之处,既理解算理。接着通过比较,找两式的相同之处,加强联系,形成方法。再通过一组乘除对比的练习,进一步形成口算方法。

  转化:用口算解决估算,在学生基本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通过情境信息的变换,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白为什么要估算。对于估算方法的处理上,则重在转化,把估算方法转化到口算方法上来,体现了用口算算是作用。

  、巩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口算方法,体现一种成功感,再通过一定量、趣味性的练习,加强技能的训练。

  在设计时,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内容是比较简单的,教师则如何挖掘教材资源、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有就是学生信息反馈的处理。在设计时,我一直困惑、思考两个“转化”:一、在算理的探究上,如何让学生算理转化的自然、明白;二、在口算、估算的含接上,如何转化的紧密。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阅读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1)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5篇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算理,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准备60根(6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4=

  93=

  355=

  427=

  142=

  246=

  2.口答

  (1)60里面有( )个十,400里面有( )个十。

  (2)240里面有( )个百和( )个十。

  (3)84里有( )个十,( )个一。

  3.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根据你的观察,看看从这幅图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把这些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

  学生回答:603

  师:那603等于多少呢?

  (1)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其用小棒摆一摆。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中反馈本小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四中算法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 63=2 603=20

  ②203=60 603=20

  ③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即就是20

  ④通过摆小棒看出,把60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对,那我们看看图片中的这位小女孩是怎样想的?师生一起看大屏幕。这位同学的做题方法跟我们同学的第几种算法相同呢?

  生:第四种算法。

  师:那603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60除以3.

  师:同学们读得很对,那现在老师在给大家教另一种读法,它还可以读作3除60.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30一3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教学。

  教具学具:

  师生均准备小棒,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8÷46÷26÷335÷518÷2

  9÷38÷24÷424÷649÷7

  2.口答。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把6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根?

  [说明: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除法的*均分法,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新课

  1.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请看下面的题,你能用一句乘法求出商吗?

  2.教学例1。

  (1)出示例1:60÷3

  (2)让我们来动手分一分小棒。

  说明:放手让学生分小棒的过程中,有的可能一捆一捆地分,而有的则可能一根一根地分。

  比较:哪种分法最简便?

  (3)如果不用分小棒的方法,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吗?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让学生充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比较:谁的想法最合理,最简便?

  归纳出:60÷2=30

  6个10÷2=3个10

  (4)想一想:600÷36000÷3

  40÷2500÷58000÷2

  这些题分别怎样想?

  (5)小结: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多少个百、多少个千……

  3.教学例2。

  (1)出示例2:69÷3

  (2)学生尝试:你能说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说明:很多学生能说出得数,但计算方法不一定对,所以教师在此暂不问学生的想法。对有困难的学生也不作任何提示。]

  (3)分小棒:把68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根?

  [说明:大多数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已会分。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示:69就是几捆几根?]

  问:你是怎样分的?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4)再来说一说刚才你算出69÷3的思考过程。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6个十÷3=2个十=20

  9个一÷3=3个一=3

  20+3=23

  (5)做一做:

  28÷236÷355÷5这些题怎样想?

  (6)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一、分别除以除数,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

  4.教学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1)你会用两种方法读算式3×2吗?

  (2)用类似的方法试读:60÷3

  说明:学生即刻会读:60除以3,还可读作3除60。教师还可指出黑板上的一些算式让学生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80÷4可以这样想:8个()÷4=2个()=()

  900÷3可以这样想:9个()÷3=3个()=()

  6000÷2可以这样想:6个()÷2=3个()=()

  48÷4可以这样想:4个()÷4=1个()=()

  8个()÷4=2个()=()

  ()+()=()

  (2)64÷2可读作(),也可读作()。

  2.列式并写得数。

  (1)3除900得多少?

  (2)84除以2得多少?

  (3)把36*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4)4000里面有多少个2?

  3.夺红旗: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8÷230÷240÷480÷464÷2

  80÷239÷348÷284÷463÷3

  800÷260÷3500÷56000÷288÷8

  8000÷282÷296÷377÷769÷3

  四、总结全课,揭示课题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

  (3)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过摆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师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2)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过摆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来就是22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熟练口算技巧。

  3、完成练习三第4题。

  4、完成练习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握了以下两点:

  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学时特意对学生说明,计算时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4

  设计说明

  1、重视实践探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摆一摆并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明确每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口算60÷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名想说的学生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60根小棒

  教学过程

  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1、导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印刷厂的工人师傅正在分装彩色手工纸,从这个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彩色手工纸每沓10张,每盒100张)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是60张彩色手工纸,工人师傅要把这60张彩色手工纸*均分给3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

  3、引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出示教材11页例1)

  (1)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每人得到多少张,该怎么列式?(60÷3)

  (2)小组内交流讨论,怎样口算60÷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小棒代替60张彩色手工纸来分一分。

  (学生汇报不同的口算方法,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所以60÷3=20。

  ②想乘法算除法:因为20×3=60,所以60÷3=20。

  ③利用数的组成口算: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所以60÷3=20。

  (3)想一想600÷3=(),让学生交流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口算。

  (4)小结:在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用想口诀的方法口算,也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口算,还可以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从图中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12页例2)

  (1)理解题意并列式。(120÷3)

  (2)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不同的算法。

  ①想口诀:三四十二,3×4=12,12÷3=4,所以120÷3=40。

  ②想乘法算除法:因为3×40=120,所以120÷3=40。

  ③利用数的组成口算:120里面有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所以120÷3=40。

  (4)小结: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几百几十数看成几个十,再用几个十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5

  教材解析:

  例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通过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后呈现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两种口算方法。例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重点是迁移例1掌握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给小动物找家,快速口算

  【设计意图: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帮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老师手里有80个气球,每个同学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提问:谁能列式,并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80÷2=40(个)

  因为2×40=80

  所以80÷2=40

  提问:谁还有不同方法?

  预设:8÷2=4

  80÷2=40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8里面有4个2,所以80里面有4个20。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读题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能列式?

  预设:80÷20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预设:因为80里有几个20,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提问:看着道题与80÷2有什么不同?

  预设:除数是整十数

  谈话:这道题又该怎么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2.活动:80÷20怎么口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3.指明汇报:

  预设1:因为20×4=80,所以80÷20=4

  预设2:因为4个20是80,所以所以80÷20=4

  谈话:我们可以借助小棒图来理解,这里有80根小棒,代表80面彩旗,20根为一份,80里面有4个20,所以80除以20等于4.

  4.指明说一说,同桌再说一说。

  提问:还有不同方法吗?

  预设:因为8÷2=4,所以80÷20=4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把80看作几个十?那20呢?

  预设: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

  指名再说

  总结:在解决这道口算时,有的同学用到了相乘法算除法,有的同学结合除法的意义来口算,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口算。由于这道题是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写上答。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自主总结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归纳的能力。】

  5.同学们利用了以前学习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就叫学以致用,那这两道估算题目你能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估算吗?自己试一试,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预设: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

  2.83÷20≈ 80÷19≈

  预设:83看成80 ,19看成20

  6.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能总结一下这类题的估算方法吗?

  预设: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求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

  谈话: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如果把数据增大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你还会算吗?请你尝试解决学习单上的题目。

  1. 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板书

  3. 集体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

  问题,了不起,这句话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借助所学的知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书中做一做,计算接龙

  2.书后72页第1题

  3.书后72页第3题

  4. .书后72页第7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五、总结

  数学小史

  板书:

  口算除法

  80÷2=4 80÷20=4 (个) 150÷30=5(个)

  83÷20≈4 122 ÷30 ≈4

  80 ÷19≈4 120÷28≈4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2)

——数学教案:除法3篇

数学教案:除法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乘除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探索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培养估算意识,学会估算策略,体会估算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第一课时长颈鹿和小鸟1课时

  第二课时小兔安家1课时

  第三课时游乐场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

  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在动手活动、探究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生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列出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说出用哪句口诀求商,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手段

  用吹塑纸做42只小鸟和6个小房子。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故事引入新课:森林中的长颈鹿和小鸟是好朋友,小鸟来长颈鹿家做客,每群4只,先后来了5群,问:一共来了多少只小鸟?

  2、继续引导:这20只小鸟要长颈鹿帮助它们做房子,每所房子住4只小鸟,你们知道长颈鹿要做多少栋房子吗?

  3、继续引导提问:长颈鹿家又来了22只小鸟,现在,长颈鹿家一共有42只小鸟,它们都要长颈鹿帮助建房子,每栋房子住6只小鸟,同学们知道长颈鹿要建多少栋房子吗?

  二、长颈鹿和小鸟。

  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42只小鸟,每栋住6只,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板书课题:长颈鹿和小鸟)

  2、在讲台上演示42只小鸟分在6个小房子里。并请学生思考:每个房子里有几只小鸟?

  3、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42个小圆片分别放在6个小纸盒里。

  4、请学生回顾:积是42的乘法口诀。

  5、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时介绍除法书写,引导学生认识各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6、出示“想一想”,请学生作练习。

  三、练一练。

  1、把第一题抄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上来做。

  2、纠正学生有错误的答案并讲解答案。

  3、请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哪句口诀。

  4、出示“小动物回家”的第3题。请学生说题意,并连线。

  5、引导学生计算64÷8时,启发学生:我们为小动物再建造一个家吧。

  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猫捉老鼠”,并连线。

  7、引导学生讲这个数学故事。

  8、演示图画“*均每人吃几个”并列出算式。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虽然数字大了,但除法与乘法是联系在一起的。

数学教案:除法2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四舍”法试商及调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关键: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演与笔算练习。

  70÷9 69÷20 510÷60 720÷60 1560÷20

  让学生讲述用整十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92 70×( )<425 30×( )<68 25×( )<98

  3、在下面○里填上>或<。

  32×4○120 43×6○260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会计算用整十数除多位数,例如67÷20很快知道在个位上商3。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是任意的两位数,例如67÷22,想一想:怎么办?能不能把它看成整十数来求商。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数不是整十数而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3。69÷23

  (1)把复习题中的69÷20改为69÷23,让学生试算,然后提问试商的方法。

  (2)教师小结:要想求69里面有几个23,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如果被除数、除数数目较大,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比较方便。提问:

  ①除数23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23的上面用虚线写出20。)

  ②用20试商,商几?为什么?(用虚线写出商“3”)

  ③怎样验证试商的“3”是不是正确?(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描清晰。)

  (3)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两题:96÷32、85÷41。

  试算之前指名提问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4)引导学生讨论。

  ①例3和“做一做”中的两道题,除数个位分别是几?

  ②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小结: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2、4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试得的商要和原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3、教学例4、430÷62

  (1)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两位比除数小怎么办?

  (2)除数是几?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商几?

  教师指出:除数是整十数,对于商的每一位上的数,只要利用乘法口诀,一次就能确定,而现在除数不是整十数,对于商的每一位上的数,有时不能一下就确定,需要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

  (3)怎样检查商7是不是正确?

  (4)用7乘62得434,比被除数430大,说明什么?怎么办?

  (5)改商多少合适?

  结合讨论教师板书:

  小结:用“四舍”的方法试商时,除数被看小了,商可能偏大,因此试得的商不合适时要把商改小。调商的过程不用写出来。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5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四、总结。组织学生讨论:

  ①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除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试商?

  ②试商为什么可能偏大?怎样调商?

  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除数不是整十数,个位上是1、2、3、4的用“四舍法”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如例4除数62接近于60,试商时把除数看作60来除,初商后,必须用原来的除数(62)与商相乘,而不能用60与商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初商偏大,应该调小,调到初商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说明初商的大小合适。

数学教案:除法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第99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科书第98页上3筒奶粉桶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作必要的提示。学生回答后,再要求学生举出简单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3个奶粉筒的挂图或用投影片映出,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三道整数应用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把题里奶粉的克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小数,对着左边的三个算式,在右边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5003=1500(克)0.53=1.5(千克)

  15003=500(克)1.53=0.5(千克)

  1500500=3(筒)1.50.5=3(筒)

  教师先让学生将上面每一横行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含义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说明右边的两个小数除法算式与小数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巳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最后,让学生对照前面的整数、小数的乘法、除法算式再次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2.做第9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按照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对照算式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例1。

  (1)复习。

  教师让学生做一道整数除法题;225018。做完后,让学生说明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每次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以及除得的每一位商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教师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做:

  ①被除数的整数部分21够不够除?商几余几?

  ②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能不能仿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把6个一看作用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再与下一位上原有的数合在一起,同15除用15除64个十分之一商多少?

  ③求出的这一位商表示多少?(4个十分之一)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

  ④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被除数的十分位还余4,应该怎么办?

  ⑤用15除45个百分之一,商多少?应该把这一个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让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以下问题:

  ①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部分),除数悬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4.做第99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要个别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一横行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算理。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回答;题目的含义表示什么?(就是小数除法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2横行的3道小题、第3题。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3)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菁选3篇)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七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位数除几十几和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思维能力。

  3、培养发散、创新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6捆带4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一起来看图,图上有几个小男孩儿?(三个)

  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三个买了60枝铅笔)

  60枝铅笔如果10枝一捆,就是几捆呢?(六捆)

  再看看豆荚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均每个男孩儿买了几枝?)

  2、集体讨论,明确算理。

  (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板书算式:60÷3)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求*均每个男孩买了几枝,就是

  把60*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集体讨论,明确算理

  60÷3等于多少,你知道吗?(指名4、5人说)

  他们算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一分。(电脑演示)

  对不对?那么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各抒己见。不论学

  生怎么说,只要计算正确都算对。师注意转换学生语言,并最后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但不论是……还是……最终的意思都是“6个十除以3得2个十,2个十是20”。(师边说边板书想)

  学生齐读想。所以……(师引导齐读算式)

  3、教学除法的两种读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定教的时间)

  说明:除法算式有两种读法。(指算式)这道算式,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读作“3除60”。(师板书:“60除以3”“3除60”。)

  用两种读法齐读算式。

  4、教学“试一试”。

  学会了60÷3,600÷3、6000÷3你们会吗?(师板书)

  完成34页的“试一试”。

  指名回答后提问想。

  齐说想,师板书得数。

  5、总结方法。

  师:几十、几百或者几千除以几,可以想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

  几个千除以几,算出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几个千,得出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

  6、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指名读算式。(例:80除以2还可以读作2除80。)最后一题齐读。

  集体口算,集体说想。

  (2)完成“练一练”2。

  独立完成

  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教学例2

  1、情境引入。

  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操作讨论、明确算理。

  (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板书算式:24÷2)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求*均每个女孩买了几枝,就是把24*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操作

  24÷2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棒当作铅笔,同座位两

  人一小组拿出两捆带四根小棒分一分。(学生分,师板书例2后下位指导。)

  (3)汇报讨论

  *均每个女孩买了多少枝?

  你是怎样分的?请一个学生上台用铅笔实际分一分。(三个人合

  作,注意“*均分”的含义。)

  你们和他分的一样吗?通过刚才动手分铅笔,你们知道24÷2得多少了吗?(板书“=12”)

  (4)明确算理

  那么根据分铅笔的过程,24÷2口算时该怎样想呢?我们再回忆

  一下刚才分铅笔的过程。(电脑演示)

  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不论学生怎么说,只要计算正确都算对。师最后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242我们都是分成几步来算的?先算……再算……最后把……(生边说师边板书想)

  (5)小结方法

  师:口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我们是先算几十除以几,再算几除

  以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合起来。

  (6)完成“练一练”3(出示)

  a.出示第一题认真说说想。

  b.先口算,再说说其中一题想的过程。

  3、教学“试一试”。

  (1)板书2402

  会口算吗?请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各组汇报(鼓励多种算法)

  ①20xx=100402=xxxx0+20=120

  ②因为242得12,所以24个十除以2的12个十,是120。

  (3)小结。

  谁能总结一下,几百几十除以几我们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

  (4)完成“练一练”4。

  独立完成。

  提问最后一题的想。

  追问:每组两道题还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口算除法”)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两个例题的方法)

  师:口算的方法有很多种,要能灵活使用,认为哪种最适合你,能使你算得又对又快,就选用哪种口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1、2、3。

  (1)出示练习七1。

  集体口算。

  齐说一题想。

  (2)出示练习七2。

  一组组指名口算。

  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第一题是第二题口算的

  第一步。)

  师:如果能很快算出上面的几十除以几,下面的几十几除以几也可以算得快。

  口算卡片出示:说出口算的第一步。

  482844622262393777

  (3)出示练习*。

  一组组(两题)指名口算。

  你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2、拓展练习。

  师:今天同学们学了很多知识!你们开心吗?一同进入“开心一刻”。

  (1)出示打乒乓球图。

  问:仔细观察图,你看见了什么?(左边?右边?)

  出示“48人打乒乓球”。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出

  示(1))

  谁能帮帮他们?你是怎样算的?(出示算式)为什么这样算?(除以2?)

  出示(2),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出示:如果都参加双打,可以分成几组?)

  谁会解答?(出示算式)为什么这样算?(除以4?)

  (2)学校大队部开展“环保从我做起”活动,号召学生收集废旧电池,统计情况如下表:

  年级班级数收集废旧电池的节数

  三年级6个600节

  四年级4个440节

  五年级3个660节

  六年级4个840节

  ①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②哪一个年级*均每个班收集的废旧电池节数最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4、5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60÷3=20想:6个十除以3得2个十,例224÷2=12

  2个十是20。想:20÷2=10

  试一试:600÷3=20xx÷2=2

  6000÷3=200010+2=12

  试一试:240÷2=120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2

  第一二课时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8divide;424divide;212divide;3

  2.填空。

  210里面有()个十,

  1200里面有()个百。

  12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个十。

  二、教学新课。

  1.教学120divide;3。

  (1)学生摆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想?

  (2)把12个十*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3)说一说120divide;3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教学“试一试”。

  (4)出示1200divide;3。

  说一说,1200divide;3口算要怎样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算出得数。

  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8、10题。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4)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

  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

  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由于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怎样才能扎实地让学生学会,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着实让我费了不少思想。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题图中进行教学。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与之相对应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在教学上就转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主题图中的气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大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我想班里中下水*的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肯定会出错,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利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清晰、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我感到整节课教学思路一般,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有欠到位,时间把握不是很恰当,最后能扎实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5)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

  三维

  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

  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准备 练习题卡。

  主要教学流程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⒊把20*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均分”。

  2、用“*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均分。

  4、把“*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均分一边写算式。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均分”的概念,理解“*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均分”的含义,掌握“*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均分”的过程,感知“*均分 ”的概念,掌握“*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 ,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

  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

  2、教学例1,引入“*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均分”的表象。

  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

  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

  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

  ……

  (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公正?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3、巩固“*均分”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徐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探究*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师:要把18个桔子*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动手操作,展示*均分的分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分法1:一个一个地*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

  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强化*均分。

  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出示题目:把10盒酸奶*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行展示。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

  学生在组内自由分。

  教师小结:把10盒酸奶*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均分。

  2、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把8根火腿肠*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

  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均分,但不是*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

  板书设计: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刚才我们通过*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问: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是*均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每人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字,然后组内互查,帮助写错的订正。

  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3)支竹笋。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读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结合题目说一说12、4、3各自代表的含义吗?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12÷4=3。

  2、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12代表12支竹笋,4代表*均放在4个盘子里,3代表每盘放3个

  师:那12个苹果,*均分成4盘,每盘三个,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发现:把12个东西*均分成4份,每份3个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师:那15÷5=3表示什么含义呢?

  师:你能编一个用12÷4=3计算的题吗?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4、例5及P20练习四(2、3、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演示:(情境图)8个小朋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踏青寻找春天来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猫妈妈带着小熊猫挖竹笋,小熊猫请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1、师:请你们用△替代竹笋,用小棒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告诉小熊猫: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盘应放几个呢?

  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过程。

  2、数学王国小精灵:你们真能干!

  想一想:刚才这一*均分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也用一种方法来计算?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会列式表示吗?

  ①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

  除号(表示*均分)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②对照*均分的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①师:你知道吗?有多少块饼干要分?要怎样*均分?(明确:要把18*均分成3份、2份、6份。)

  学生用长方形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②交流讨论:

  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呢?

  算式怎样写,除号和等号后面的数是怎样填出来的?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每份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解决熊猫妈妈的问题,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1、师:熊妈妈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

  出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师:想一想,熊妈妈要分的总数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来分?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思考交流:

  师: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个问题也用除法来表示?(熊妈妈的问题也是*均分,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3、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①师: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看书,对照算式说说。)

  ②想想*均分的过程,说说被除数20,除数4、商5分别表示什么。

  4、操作巩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分的结果和算式的写法。

  ③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思考讨论:

  师:想想说说,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因为他们都是把一些物体,一个总数*均分成相等的几份。)

  四、做游戏。(课件演示:8个小朋友在树林中采集活动)

  小朋友告别了小熊猫,来到树林里采集,将采集到的东西进行*均分。

  (1)蓝蓝采了16个草莓,要*均分给大家,如果每个小朋友分4个,够分吗?(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东东、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这些蝴蝶做成标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几版?(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丽把采来的18朵花扎成3把,*均每把有几朵?

  (4)我们*均分成2组做游戏,每组几个人?

  五、课堂练习。

  P20第2、3、4题。

  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小结]

  重视操作,丰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学中陈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分东西的实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既注意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又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

  *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均分成两份,*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把*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1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

  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 、P2例2。

  2、P4第1、2题。

  3、小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怎样建构的

  儿童的认知水*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触类旁通,而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处于匮乏阶段。

  对任何知识他们都处于一种认知浅层,老师应如何使他们对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呢?通过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发现苏教版二(上)第四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列式的起步。该单元的教学必须扎实到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动手对实物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均分的意义,主动建构起对"*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等概念的理解。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6)

——《口算除法》评课稿 (菁选3篇)

《口算除法》评课稿1

  今天听了同课异构活动程老师和葛老师做的《口算除法》一课,有很多的感触。两位老师上课语言亲切,简洁,各自展示了数学教学的魅力,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1、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葛老师用“我很棒”,“我们都很棒”这样的鼓励语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开始今天的学习,而程老师是利用大家喜欢的动物,期待和一起学习的小动物,带着期盼,集中精神开始今天的学习。

  2、教学中,两位老师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对口算除法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进行小组互动,动手操作,教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对口算除法的算理理解透彻。葛老师在小组自主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几种计算方法,并找到最优的一种,程老师利用小棒的*均分明白计算的算理,二位老师都将本课的重点突出,让学生掌握了算理。

  3、教学中课堂练习环节设计多样、精炼。葛老师利用小试牛刀,男女比赛,火眼金睛会判断,生活中的数学等新式各异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开展比赛,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而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计算。程老师利用咱阳泉的旅游景点,带领学生旅游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4、两位老师都遵循新课标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快乐的学习,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改进建议:

  1、小组活动组织有序,起到活动的作用。但活动规则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样才能有序、有目的的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动有效。

  2、加强评价,运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枯燥的计算教学。

《口算除法》评课稿2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算和用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计算教学更是不能只是简单的计算,要把计算和生活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本课从例题材料(分气球)到练习设计购买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4.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好习惯是一位良师益友,有些学生往往很聪明,内容掌握的也很好,可在简单的计算中出错误。究其原因是做时只图快,做后不检查造成的。课堂上我经常表扬认真、仔细的同学,让同学友情提示,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尽管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有许多不足。这是我头一次在这样大型的教学大赛中讲课,好紧张,有些细节未能顾及。如:8320,学生汇报算法时,忘了追问83为什么要估成80?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处理的不太完美。同时我也很少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和评价同学们,若课堂中多一点儿童化语言可能就会另有一番风景。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评课稿3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徐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 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分类、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从而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的目标。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本节课中,徐老师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体现。

  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样,资源得到共享,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徐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口算竞赛活动,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7)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由于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怎样才能扎实地让学生学会,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着实让我费了不少思想。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题图中进行教学。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与之相对应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在教学上就转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主题图中的气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大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我想班里中下水*的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肯定会出错,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利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清晰、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我感到整节课教学思路一般,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有欠到位,时间把握不是很恰当,最后能扎实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学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包括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是孩子们之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学习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初次看到这节课,感觉知识容量比较小,知识点比较简单,生可自主迁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但是听了范老师和苗老师的两节课后感觉自己在*时的备课中不够认真,研究的不够透彻只是从知识本身的表象来上课。两节不同风格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计算教学的环节设计。

  范老师口算导入本课,并且口算练习紧扣本课将要用到的表内除法。例题的设计和生活紧密连接,在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80÷20”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算理的处理上,范老师完全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在说出算理后对比之前学习的“80÷2”让体会商的末尾什么时候应该添0,什么时候不该添0。在呈现“120÷30”之后范老师将估算作为第三个例题出现,为之后笔算除法时的试商做准备。从课堂中孩子们对算理的叙述,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课堂多样的练习活动增加的练习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习热情。整节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让我都感觉时间过的飞快。

  苗老师的课堂对算理的研究非常透彻,从小棒图再到计数器。让我感受到苗老师认真而深刻的备课态度。在议课环节通过苗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也认识到了计数器的“小用途大作用”。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起初的斗志一点点的磨光了,备课变的不再重视,随便翻看教参就简单重组知识,然后课堂变的不再庄重,一支粉笔,一张嘴40分就呈现给了孩子们。然而名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目标的远大,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也给了我重拾斗志的力量。备课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全部窗口,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重视我给孩子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相信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观课议课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愿有一天我也成为一个名师。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扩展8)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一理清每个小情景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让不同水*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小组内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注重算理的探究。

  本节课白板课件的引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注意了运用小棒图,计数器来表示*均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算理,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的编排上,我有意识地安排解决问题,看学生是否有条理的分析题意并解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用口算求出结果。我还安排了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培养应用能力。

  总之,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03和3006及6003的算理时,可以用白板课件对比演示加强理解,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能提高口算速度。另外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今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习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推荐访问:口算 除法 数学教案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篇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1 口算除法一教案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