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3篇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  农业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规划  一、农业“十三五”目标规划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县从重点推进“X”主导扶贫产业配套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3篇

篇一: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

  农业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规划

  一、农业“十三五”目标规划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县从重点推进“X”主导扶贫产业配套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为“X”主导扶贫产业配套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扶贫全覆盖。

  即从“X万亩竹、X万头家畜、X个乡村旅游点、X万亩果蔬”四大主导产业优化为“X万亩竹、X万头家畜、X万亩蔬菜、X万亩花椒、X万亩酒用高粱”,配套发展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水果等优势产业确保产业扶贫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按X%递增,到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以上,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二、农业“十三五”目标完成情况。(一)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战略任务推进情况。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产业布局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新造竹任务,总面积达到X万亩;种植花椒X万亩;种植有机红粱X万亩;种植商品辣椒X万亩;常年种植蔬菜X.X万亩次、食用菌X万棒;种植水果基地X万亩;常年种植烤烟X.X万亩,收购烤烟X.X万担;生态畜禽存栏X.X万头(只、羽),出栏X.X万头(只、羽),完成肉类总产量X.X万吨。

  二是农业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我县结合自然资源禀赋,将各类产业按海拔高度和区域优势进行“带状分布”。实施“X”产业扶贫工程,即以方竹为“一县一业”,大力发展有机红粱、花椒、生态畜牧渔业和乡村旅游,配套发展中药材、经果、蔬菜、茶叶、食用菌、辣椒等特色产业。按照南部发展红粱、种草养畜,北部发展花椒、中药材,中部发展果蔬,东部以园区为引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坝区发展粮食作物、蔬菜、草本中药材的布局安排,紧扣方竹、花椒、红粱、辣椒等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形成“一县一业、多业并存”产业格局。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现有农业企业X家,其中县级以上龙头企业X家;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其中成熟型X家、成长型X家。今年以来,积极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家,申报县级以上龙头企业X家,新增家庭农场X家,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X个。成功引进广东天农集团落户我县实施年出栏X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引进贵州胜久源公司实施全产业链肉牛项目、引进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食用菌灰树花项目,“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得到推进。

  四是坝区结构调整引领示范良好。突出“四新一高”、紧紧围绕“六看”要求,精心选择坝区产业。完成九坝镇成家坝、龙塘坝和茅

  石镇镇中关坝区X亩豇豆高产高效基地建设;完成官仓坝区X亩商品辣椒高产高效基地建设;完成狮溪黄坪坝、夜郎镇夜郎坝X亩优质稻+基地规划,目前优质稻已经移栽X%左右;完成海校街道“藕+鱼”建设X亩;完成娄山鞍山坝和楚米园田坝X亩城郊蔬菜基地建设。全面启动X个坝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高产高效坝区示范,引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纵深发展。

  五是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签订合同X.X万户,签订率X.X%,颁证X.X万户,颁证率X%。全县共X个村参加“三变”改革,参加农户X户X人(其中贫困户X户X人),农户耕地入股面积X亩,财政投入用于试点村的资金并量化到户形成股金X万元,“三变”改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X元。组建了X个村(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创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X个,实现X%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X%的贫困人口入社入企。

  六是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攻坚城固。全面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就X年第一批共计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重点扶持有机高粱、坝区基础设施建设、辣椒、生猪、肉牛和羊羊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一是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建设有机高粱基地X.X万亩、建设加工厂X间,预计带动贫困户X户。二是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申报坝区奖补资金X万元,预计带动贫困户X户。三是整合涉农资金

  X万元发展辣椒产业,预计带动贫困户X户;四是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发展优质肉牛产业,预计带动贫困户X户;五是整合涉农资金X万元发展生猪产业,预计带动贫困X户;六是整合涉农资金X万元发展肉羊产业,预计带动贫困户X户。

  (二)经济增长指标完成情况。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提前超额完成“到X年实现X.X亿元”的规划目标。X年末第一产业增加值X.X亿元,X年末第一产业增加值X.X亿元,X年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X亿元,年均递增X%左右;

  二是预计能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的规划指标。X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元,X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元,预计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均递增X%左右,基本完成“到X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的目标。

  (三)乡村振兴工作完成情况。产业兴旺。X年全县实现农村土地产出率为X.X万元/公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X.X%;农业劳动生产率为X.X万元/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为X.X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X.X%;乡村旅游接待游客X.X万人次,年均增长X.X%;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X%;强推X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引领全县产业方竹、生态畜牧、有机高粱、花椒、蔬菜等X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快速推进。

  生态宜居。X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X%(其中、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X%);森林覆盖率为X.X%;村庄绿化覆盖率为X.X%;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为X%;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X.X%;X户以上自然村寨XG网络覆盖率X%,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行政村占比X.X%。

  

篇二: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

  玉米马铃薯甘薯地膜覆盖科技信息化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服务方式更加优化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信息化服务逐步完善在强化农业县农业信息中心农业信息网县农业信息科技服务大厅业快易通智能电话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制定了职能制度配备了办公和化验检测设备并建立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解决了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的局面同时联合中国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向全县农民开通了农信通服务业务每天点定时向农民发送各类农业信息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种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工作回顾(一)种植业生产成效显著1、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关注的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结合县粮食生产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以种子补贴、粮食直补及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示范县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全面推广和普及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小麦、玉米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等节本增效的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虽然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仍能实现全县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粮食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到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4.5万亩,总产20.7万吨,粮食平均亩产由2011年的392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398公斤,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连年丰产。在抓好粮食生产、做到自足有余的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我们突出抓了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农业执法大队,并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我们首先狠抓了农产品农资市场管理,清理国家禁用农药和伪冒农资产品,把禁用农药名录张贴于村、发放于户,使禁用农药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组织蔬菜、苹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农产品。2011-2014年我县送交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农产品样品检测全部合格,未出现农残超标现象。大吾乡东沿兴西红柿、黄瓜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一坡果园苹果获美国标准有机食品认证,在今年的廊坊农交会上,我县小香米、苹果、黑花生、小杂粮等获特别金奖3个,金奖5个,受到了消费者和客商的广泛好评,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2、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种植业总产值大幅度攀升2013年底,我县实有耕地面积45.1875万亩,种植业总产值为17.77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县各项农业生产能力均进展很大,尤其是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20.5万亩,其中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5.5万亩、绿色小杂粮种植6万亩、食用菌种植140万平方米、杂交油葵种植4万亩、无公害蔬菜及错季菜面积5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可较常规种植平均亩增产值1000元以上,因此“十二五”间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增。3、农业项目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新技术推广大有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县共引进和实施包括百万元以上大项目13个,其他项目50余个,项目建设总投入达亿元以上,主要包括:(1)优质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9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种子仓库1216.75平方米,整治田间路30公里,新建大口井15眼。(2)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四种作物继续实行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2011—2014年连续四年四种作物补贴面积180万亩次,补贴累计补贴资金1850多万元。(3)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从2011年至2014年,累计补贴资金250万元。(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国家分五年投资600万元,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7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旱作基本农田、集雨水窖建设、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建设等内容。(5)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5.5万元,其中使用中央财政资金77万元,县级配套38.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是对我县12个乡镇区域站和11个乡镇农技站进行扩建、装修。

  (6)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600万元,每年投资120万元,全部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围绕小麦、玉米、水产养殖三个主导产业,建立了小麦、玉米、鱼类养殖3个实验示范基地;并对全县23个乡镇204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7)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320万元,每年投资64万元,承担部级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各2个,每个万亩片使用国家补助资金16万元,共计64万元。(8)花生良种补贴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375万元,每年投资75万元,年补贴面积5.5万亩,其中大田5万亩,繁种田5000亩,大田每亩补贴10元,繁种田每亩补贴50元。(9)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中药材种植示范园5个,每个园省补助资金分别为50万元共补助资金250万元。(10)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共完成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6个,每个园使用国家补助资金50—60万元,完成总投资330万元。(11)2014年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完成总投资107.5万元,其中使用省补助资金50万元,创建食用菌繁育中心20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200亩。(1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省级补助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全部为中央资金,建设内容:购置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超纯水机等仪器设备4台套。通过项目实施,我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检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3)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总投资195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玉米、马铃薯、甘薯地膜覆盖3万亩。4、科技信息化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服务方式更加优化“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信息化服务逐步完善,在强化“农业”、“县农业信息中心”、“农业信息网”、“县农业信息科技服务大厅”、“农业快易通”智能电话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制定了职能、制度,配备了办公和化验检测设备,并建立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解决了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的局面,同时联合中国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向全县农民开通了农信通服务业务,每天8点定时向农民发送各类农业信息,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另外,县农牧局还向农技指导员开通了飞信业务,及时向指导员发布各类技术指导信息。这两项服务使我们的农业技术指导工作更便捷、更及时、更科学,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5、超额完成各项指标,省市排位名列前茅2014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达54.5万亩,总产量达20.7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万亩,总产皮棉800吨;油料播种面积达9万亩,总产量达1.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7万亩,总产量达27.5万吨。“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生产每年都有十几项工作受到市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二)“十二五”期间种植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1、主要特点总结“十二五”以来,结合实际,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战略决策,种植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1)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种植结构由原来的粮经二元结构,发展到粮经菌药多元结构,种植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2)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立足政治优势和特点,下大力抓好项目的跑办和立项,完成了项目六十余个,争取中央及省市投资达亿元以上,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成就辉煌。“十二五”期间,在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设施全面得到落实。在已建成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保障人员

  经费。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对全县23个乡镇级农技推广站,完成了技术人员配置、配套设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建设。2、主要经验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县种植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和先进县(市)的经验,我县种植业生产的主要经验是:(1)立足县情,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县是山区农业大县,人多地少和旱地面积大是农业的特点,因此,我们立足县情,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遵循“扬长避短、发挥特色”的原则,突出抓好适宜特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大力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绿色小杂粮、杂交油葵、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2)立足政治优势,加大项目跑办建设工作县是革命老区,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领导的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立足县情和种植业生产现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通过省农业厅、省发改委及人大、政协提案等渠道,争取项目立项,“十二五”几年是我县引进上级资金超多的几年。(3)适应形势的要求,大力发展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三农”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十二五”以来,我们立足实际和农民要求,加大了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建立“农业”专题节目、“农业信息中心”、“县农业快易通专家热线系统”、“县农业技术专家咨询中心”,又开通了农信通服务业务、飞信业务。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县土壤肥料化验室”、“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加强完善。3、存在问题“十二五”期间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和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彰,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多地少,耕地不足且旱地面积大,水资源匮乏严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以农户为经营单位,面积小,且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影响和制约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3)由于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外出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农业生产收入,影响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田种植存在着简化、方便的普遍现象,在管理、施肥等方面简单、省事,影响着有机肥料、微肥等投入,造成了土壤“氮多、磷少、微不用”的现象,造成土壤板结、盐渍等问题,从而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和价格。(4)农技队伍力量薄弱,影响着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传播,延缓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进程。(5)种植业产业化进程慢,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没有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引导,普遍规模偏小,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二、“十三五”面临的外部环境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2012年,国务院发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要求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

  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农业部于2009年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先后两批认定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已成为各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平台、抓手和样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现代农业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李克强总理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农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和“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以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加快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县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西柏坡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做出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决定,并制定了规划。三、“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红色文化优势,围绕提升农业效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支撑保障条件,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引领和示范太行山现代农业发展。(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多样、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新型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支撑区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主导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配套完善、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效益明显提升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示范区、石家庄重要的菜篮子、京津冀居民休闲的后花园。(三)重点工作及目标1、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1)加强科技服务,提升粮食生产水平。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种子工程”。依托良种补贴项目,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良种。实现粮食优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实施“沃土工程”。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免费为农户取土化验,出具施肥配方,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实现全覆盖。三是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以我县防蝗植保站站为依托,不断健全完善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尤其是对小麦吸浆虫、野燕麦、黄顶菊等粮食重大病虫草害,展开连年歼灭战,提高综合化防治水平,有效控制灾害发生。

  (2)加强基地建设,打造高产示范田。继续加大示范田建设力度,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在种植管理技术上,突破传统模式,全面推广“保优节本”工程,全部实施测土施肥、推广优种、良种良法配套,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科学防治病虫害、“两晚”种植等新技术,从播种到收割,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促进粮食高产。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实施,实现农民每亩减少12—15元的投入,增加收入50—60元以上,同时,围绕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生产基地进行区域化、规模化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技术资源优化配置。(3)加强基础设施,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改造一批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田基础设施达到“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能控制”的要求,使我县粮食生产发展水平实现由中产向高产的转变。2、加快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1)实现蔬菜生产规模化。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扩大设施蔬菜面积,优化种植模式,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十三五末”实现蔬菜生产优势区域更加集中,特色更加突显,定位更加明确,示范带动作用更强。(2)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要按照农业部创建蔬菜标准园的要求,通过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普及无公害蔬菜标准化集成技术,重点推广蔬菜的优种优法配套栽培技术、膜下微滴灌节水、防虫网、诱杀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等无公害集成技术,引导全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3)推进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以、大吾等乡镇的常规食用菌生产,西部深山区的观音堂、蛟潭庄等乡镇的反季节食用菌生产,、温塘等乡镇的香菇周年生产,以及营里、观音堂、蛟潭庄、合河口、杨家桥等5个乡镇袋栽黑木耳生产为基础,把食用菌做成大产业。(4)加速品牌建设。以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品牌创建为切入点,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积极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拓宽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后劲。(5)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和重点乡镇、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检测点,依法建立产品自检、委托检测,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功能,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监控。(6)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农业执法大队协同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各种生产经营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3、发展休闲农业。独特的区位优势,传奇的革命历史,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必将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上做足文章,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做到一园一品,一园一景,移步换景,营造恬淡、典雅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构建休闲度假、采摘观光、生活体验、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农业新格局,形成农旅结合、以旅强农发的展局面,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4、发展循环农业。引领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通过发展“猪-沼-菜”,“猪-沼-粮”,“猪-沼-果”生产模式,减少养殖场污染物排放,促进粪污的再利用,实现农林牧产业有机结合,提高农业整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及中药材、食用菌、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大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强化物质装备,培养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2)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以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吾生态谷西柏坡现代农业基地、金鑫乳业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为样板,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形成园区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6、提高人才科技支撑能力。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农技服务延伸到村。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与各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围绕主导产业,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为重点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集农业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平台,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民职业化。加快制定相关认定标准,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各项政策、投入向通过认定的主体集中,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培训。

  

  

篇三: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带动农户万户,联结基地万亩;农产品初加工以上,精深加工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完善合作经营机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合作社达311家,注册资本12.2亿元,合作社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总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61.8%,成为组织生产和联系市场的重要纽带。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到2015年底,全市培育10—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1560户,其中种植100亩以上大户达到586户,种植面积9.1万亩。

  ——农旅结合共融互动。古城周边、**景区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初步统计,全市发展农家乐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达20多家,实现年产值8500万元,销售农产品1万余吨;建立水果玉米、特色红薯、彩色花生等农餐对接特色农产品基地1.25万亩。

  ——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农村公路、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稳步推进。到2015年底,全市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余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三级以上标准农田达到万亩,占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设施农业面积发展亩,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户。

  ——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深入推进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植物疫病防控有序开展,农业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业生物灾害得到有效防范。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构建。

  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

  部分乡镇干部、群众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还未真正形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观念还未真正确立,以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对较慢,“小而全”生产方式特征还很明显,产业模式还未真正突破,农业的弱质产业地位还未真正改变。

  (二)发展动力明显减弱

  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国内外倒挂、“黄箱”政策接近上限两个“天花板”挤压,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两道“紧箍咒”制约,原有发展动力明显减弱。**人均耕地等资源低于全省水平,中低产田土高达60%以上,有效灌面只有40%左右;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品种特色、品质特色、品牌特色不够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发展效益不凸显

  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基本上以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上自谋出路为主流,营销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薄弱

  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成果供给不足,转化率不高,支撑和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标准化工作推进不快,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商品率和资源产出率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农业疫病防控技术和资源替代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能力较弱,依靠科技振兴农业、依靠科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增加农业附加值还未真正实现。二是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不完善。乡镇农技人员主要工作精力未用于农技推广服务。农技队伍年龄偏大,专业结构和整体素质偏低,大多农技人员缺少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

  训。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已有的农业社会服务机构承担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服务农民作用有限,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农业发展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农村实用型人才“青黄不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问题严重。

  (六)龙头组织带动性辐射性不够强

  一是龙头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2015年实际销售收入总额不超过亿元,“亿千”企业不多,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大部分农业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科技创新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企业人才引进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现代管理能力不强。二是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大部分规模小,服务层次比较低,部分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到位,机制不灵活,与社员的利益关系不密切,存在无固定资产、无股份资金、无固定场所和无销售市场等“四无”现象。三是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企业发展产业化基地较少,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订单质量不高,同时缺乏对下游农户进行足够的种植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影响了生产过程中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使农户种养殖收益受到一定影响。专业合作组织由于自身发展局限,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并不明显。

  (七)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虽然逐年加大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总体来看,一是规划滞后。主要是传统农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存在差异,对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适用性不强。二是设施薄弱。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三是管理缺失。土地不集中、种植不连片等问题造成渠道等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加上部分群众素质不高,“建而不管”、“建而不用”、“各自为政”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遵循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用统筹的理念规划农业,用工业化的集约经营理念管理农业,用市场、质量、竞争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建设“中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市”为目标,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三大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现代

  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不同区域农业的差别化发展为路径,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科技驱动、更加注重服务和法治保障,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种养加一体、农旅显著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立农。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以构筑循环体系、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努力实现农药化肥施用总量减少,农作物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废弃农药包装物与农膜基本有效回收的目标。二是坚持改革活农。以调动和发挥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农村资源要素配置优化、最大利用为目标,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主线,以建立确权、赋权、活权、保权的要素市场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产权流转体系,继续保持农业经营体制先发优势。三是坚持科技兴农。立足需求和应用导向,完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大力推广适合我市应用的先进农业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坚持“大院名校”与“乡土人才”并重,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四是坚持质量强农。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以全国放心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应用为载体,突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加快构建起生产经营规范、监管全程有力、质量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质量建设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五是坚持多措惠农。综合运用改革、政策、市场、科技、教育等手段,加大农业投资,倡导“万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步提高经营性收入;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支农政策,切实保障转移性收入;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六是坚持依法治农。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农业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在法治框架下活动,在法治保障中更健康、可持续前行。

  (三)发展目标

  ——主要农产品供给目标。到2020年,我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油料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中药材、生姜、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等5大产业整体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耕地质量建设目标。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耕地地力提高l~2个等级,增强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产品品质优化目标。到2020年,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稳定在80%以上,其中国际二级以上优质稻力争达到40%;玉米专用优质率达到55%:优质专用薯类商品率达到65%;“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柑桔优质果率提高到70%以上;精细蔬菜比例达到60%以上;重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达到个以上,绿色食品达到个以上,有机食品达到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达到个以上。

  ——农业支撑条件水平目标。2020年,全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覆盖率提高到8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

  ——农民收入与自我发展能力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到2020年,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占适宜农户的80%,基本普及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场粪水沼气化处理率达到80%,实现“粪便肥料化,粪水沼气化”目标;以烧柴为主的农户省柴节煤炉灶升级换代率达到90%;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通过净化沼气池进行有效治理;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使用面积达到80%以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提高秸秆、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区水稻秸秆还田率达到95%,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

  ——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生态休闲农业总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生态休闲农业农庄(企业)达到30户。创建国家级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发展规模以上“农家乐”200个,培育经营规模上千万元的生态休闲农业省级龙头企业2家,带动发展一大批成长型的中小型生态休闲农业企业。

  四、主要任务

  (一)增强粮油生产能力

  粮油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20万亩左右,粮油总产量保持稳定在40万吨以上。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结合实施国家千亿斤增粮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土改造等项目,到2020年努力,全市规划建设3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年亩产吨粮或亩产值达到万元的生产能力。一是藏粮于地。认真落实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集中连片建设10万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还田达到

  85%,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用药量减少30%以上,可控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量占总使用量的30%以上,不可降解标准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二是藏粮于技。加快新品种推广,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大力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建设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10万亩,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100%,农产品无公害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三是藏粮于民。积极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证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改善种粮农民的储粮条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培育3000户种植100亩以上的粮油生产型家庭农场、50家种植500亩以上的专合社。

  (二)构建“三区四带五群”发展格局

  “三区”:即以**、**、**、**、**等5个乡镇(街道)15个村为核心,打造**农业农村综合区;以**、**、**、**、**、**6乡镇40个村为核心,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以**休闲农业园、****特色蔬菜示范园、****中药材示范园、国道347线川明参生姜等特色产业为核心,打造**生态特色产业示范区。“四带”。一是以**古城、**院景区、**河湿地、老观古镇、**片区历史文化遗存和升钟水库等为依托,规划建设3个主题农场、3个农业文化园、10个幸福美丽新村、10处景观田园、50户五星级农家乐为节点;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园,争创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加快中国农耕文化(**?耕心之旅)体验园建设,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运动、住宿、餐饮、购物、养生为一体的4A级度假休闲运动景区;努力打响**博世葡萄节、**枇杷节、**柑橘节三大农业休闲采摘节庆品牌。构建**到**和**、**到**河湿地和老观古镇、**到**片区文物遗存和升钟水库为重点的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二是以**、**园区为重点,建设4万亩晚熟柑桔、猕猴桃、伏季水果等优质水果产业带。三是以彭城万亩蔬菜基地为重点,包括**、**、**、七里、彭城、**、**、**等乡镇,建设3万亩城郊保障型商品蔬菜产业带。四是从**到三庙建设5万亩川明参、5万亩生姜特色农业产业带。“五群”。即以生态休闲农业、川明参、生姜、城郊保障型商品蔬菜、优质水果等五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群。

  (三)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拓展农业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价值链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到2020年,全市部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以上达到1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家,产值过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5家,规范发展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型家庭农场5000户,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品牌销售率达到50%以上,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到7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生态休闲农业总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生态休闲农业园区(企业)达到30户。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发展规模以上“农家乐”200个,培育

  经营规模上千万元的生态休闲农业省级龙头企业2家,带动发展一大批成长型的中小型生态休闲农业企业。

  (四)着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促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区域布局相协调、以集中育苗、育种为重点的良种繁育基地。积极实施10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推进农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促进新型农民培养。重点加强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农业节本增效控害、重大病虫综合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农产品贮运保鲜和精深加工、农业节能减排、农业信息化、农业抗灾减灾等八大领域的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重点突破和熟化种子种苗、水稻机插、油菜机收、病虫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

  (五)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到2020年,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稳定在80%以上,其中国际二级以上优质稻力争达到40%,玉米专用优质率达到55%,优质专用薯类商品率达到65%,“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水果优质果率提高到70%以上,精细蔬菜比例达到60%以上。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市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以上,基地面积50万亩以上,“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全市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6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0个以上。

  (六)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加强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大力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实施粮食作物与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间(复、套)种、水旱轮作、立体种植,大幅度提高粮田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稳粮与增收的有机统一。大力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的新型种养模式,形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共赢”的发展格局,实现种养平衡发展。大力创新和利用“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作畜禽饲料、还田肥料、食用菌基料、沼气能料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高效节水微灌、肥水同灌、钢管大棚、避雨棚架等设施,着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深入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培育农村沼气服务组织,健全沼气服务网点,多渠道扩大“三沼”综合利用。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80%和80%以上。加快推行农业生态化。严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范工业和生活污染影响农业生产。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加大有机肥、生物农药推广力度,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肥药利用率,减少氮、磷等排放,推进农业薄膜等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轻和控制农业面源污

  染。到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均达到80%以上,化肥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土地占有、承包、经营、收益“四权分置”,积极推动集体委托代理和信托代理模式,优先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实现“土地分散占有、集中连片经营”。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使其适应农业生产的分工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帮助农民立足农地发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扶持农民跳出农地从事非农产业。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八)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强化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以专业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机制创新、主体培育、领域拓展和区域协调,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快速发展,形成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整体协调、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品牌宣传、电子商务等服务。稳定和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全面建立农技推广、病虫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鼓励组建农机、粮食、植保、沼气等专业服务组织,鼓励开展代耕代管代收、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产品营销、沼气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积极采取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会化服务等途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进一步构建营销服务平台,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力争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达50%,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80%。

  (九)着力推进法治农业建设

  一是切实树立法治理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尊法、敬畏法律,带头学法、掌握法律,带头守法、捍卫法治,带头用法、厉行法治,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坚定法治信仰、坚守法治理念、坚持法治精神,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识。增强宪法法律至上意识,始终保持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绷紧法律红线不能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这根弦。增强权力法定意识,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遵循法律授权、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增

  强权责一致意识,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做到“心中有法、遇事找法、权不离法”。二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力加强执法专业队伍建设,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力量,不断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业法制队伍建设,加强法制机构设置,充实法律专业人员,促进农业法制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注重法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教育培训和知识更新。三是坚定农业综合执法方向,切实做到敢于执法、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重点抓好生产经营执法监管,农业生产经营行为监管,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监督检查。

  五、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完善田间灌排沟渠及机井、节水、小型集雨蓄水、积肥设施、机耕道路及桥涵、农田林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开展土地平整,落实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措施,加快先进适用耕作技术推广应用。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生态高效家庭农场,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落实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政策,力争每年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规范**市级龙头企业管理,争取新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2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切实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组织和带动能力。

  (三)农村土地流转项目

  力争全市每年新增土地流转1.5万亩以上;建好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制订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四)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

  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主题农场、农业文化园等,创建一批景观田园、五星级农家乐。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园,争创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加快**博世葡萄庄园建设,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星级)企业(园区)1个;以油菜、水稻等为载体,建设农业景观1个以上;加快****休闲农业园区建设,举办农业休闲采摘节;力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授牌。

  (五)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依托农业“三区”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主体培育,引导工商、民间资本投入智慧农业发展,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孵化园、产业园。

  (六)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作用,提升农民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组建农机、粮食、植保、沼气等专业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管代收、农机调度维修、沼气服务等专业服务。

  (七)设施装备提升项目

  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大力发展多功能、高性能、经济型农业机械以及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设施农业,积极稳妥推广农用无人机、秸秆资源化利用设备,深化农机农(牧)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粮食生产和主导产业机械化进程。

  (八)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

  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鼓励发展一批以**名特产品为主的电商化主体,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80%的涉农商家实现上网销售,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组织涉农商家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活动,支持开拓农产品国(境)外市场。完善农业品牌发展激励机制,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平台建设。

  (九)“菜篮子”建设项目

  积极推动蔬菜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完成2万亩保障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处理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问题,营造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加强乡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指导、服务协调作用。各乡镇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要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支持服务现代农业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合力兴农,合力扶农”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积极发挥国家财政性投资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的力度。不断增加市农业发展基金(创新基金)规模,确保市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完善惠农政策,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业产业化及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公益性项目和重点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积极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持续增加信用资本金额度,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快农业政策性保险进程,不断扩大承保品种和范围,探索建立政府补助和商业保险有机结合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强化督查考核

  通过加强考核、强化督查,确保领导精力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举措到位。抓好目标任务分解,每年要将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和部门,并落实工作责任机制,做到责任人格化。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体现正确政绩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在市对乡镇综合考核中适当增加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分值,提高各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大督查力度,完善督查机制,切实增强督查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推荐访问:农业十三五规划总结 规划 农业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