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电影《孔子》之商榷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电影《孔子》展现了孔子后半生的主要事迹。就艺术而言,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但是,不少文史研究者对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的演绎有些存疑。本文通过考证 “子见南子”“会盟战争”“颜回之死”与“孔子俸禄”等几个方面的有据可查的历史典籍,探讨了影片中出现的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场景。本文目的不在于批评,在于商榷。不当之处,权作抛砖引玉。

[关键词] 孔子;礼节;战争;颜回;俸禄

电影《孔子》作为一部面向市场的商业片,对史实的再现难免让位于眼球效应和经济效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鉴于对学术的严谨和对历史的尊重,本文挑出该片的一些瑕疵,修正了一些容易误导观众的常识问题,这样做对于缺少文史知识的观众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春秋时期君臣礼节之商榷

“子见南子”之事历史只记载寥寥几笔,是孔子一生中惟一的绯闻,这件公案在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乃至《朱子语类》卷三十三载有学生向朱熹求教《论语》“子见南子”一章的解释,朱熹出人意料地做了一种浪漫诙谐的回答:“此是圣人出格事,而今莫要理会它。像有人问尹彦明:今有南子,子亦见之乎?曰:不敢见。曰:圣人何为见之?曰:能磨不磷,湼不缁,则见之不妨。”意思是说,如南子之冶艳,若没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很少有人不为之动心。堂堂朱夫子在这里竟然把孔子见南子说成是“圣人出格事”,应该也是很“出格”的吧。那么历史上“子见南子”的真实情景是什么样的呢?是如朱熹所言或电影中那般暧昧吗?通过对史料、文献的查考,可以给出确定的答案:子见南子,无暧昧之举也。

《论语·雍也》篇中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后《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灵公夫人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2]

首先是称呼礼节的问题。从《史记》的叙述来看,南子的话很有深意,她表达出孔子若想在卫国推行政治主张,就必须先见她这个卫国的实际当家人,于是孔子不得不见。南子用的自称是“寡小君”。《礼记·曲礼上》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3]从这里可以看出,南子会见孔子应该是诸侯会面一级的礼节。但是,电影中南子会见孔子时,对孔子自称“小童”,“小童”是诸侯夫人对自己国君的自称,因此电影此处明显是身份的错乱,真正的孔子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称呼的。

其次,是座位礼节的问题。《礼记·曲礼上》说:“男女不杂坐。” [3]意为男女不能同坐在一起。《礼记·曲礼上》另有条目说:“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3]意为若不是请来吃饭的客人,席要散开些,之间要有一丈距离。而电影中,南子与孔子见面,南子不仅越过帘帐,两个人还近距离交谈,基本上就是坐到了一起。极为遵守礼节的孔子竟然淡然处之,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是有关行为礼节问题。《礼记·曲礼上》中说:“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 [3]意思是进人家门,目光一定要向下,不要东张西望。影片中的孔子进门之后却一直抬着头,于理于礼皆不合。《礼记·曲礼下》明文指出:“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 [3]意为出聘他国的大夫、士拜见主国国君,国君若亲加慰劳,则要闪身躲避,再行拜礼叩首。又有:“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则答拜之。” [3]指出国君对于本国的士,因地位悬殊,不须答拜,但是对于别国的士,因为不是自己的臣子则须答拜。虽然不能完全对应,但是由这两条可以看出影片中南子出场见到孔子时,应该答拜孔子,而对于影片中“子见南子”片段南子的最后一拜,孔子应该有一个避让性的动作后再行答拜,而不应该是像电影中的孔子只是面有难色。

参照《礼记》相关条目及司马迁记载,我们不难发现,电影所描绘的“子见南子”的场面有失君臣礼节,电影中的孔子没有做到“克己复礼”。

二、片中战争场面之商榷

电影《孔子》的另一大特色是以众多战争场面体现孔子的胆识过人和文武双全,如夹谷会盟、武子台之战等。可是,这些战争极其庞大的场面是否符合历史真相呢?

首先,《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的夹谷会盟并无军事实力的展示,而是齐国相关人员“请奏四方之乐”,“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以“夷狄之乐”斥之,使景公作罢,最终取得外交胜利。[2]《孔子家语》中的记载也只是“齐使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齐国只是派了一些少数民族恐吓要劫持定公,而“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同样是用会盟之礼,夷夏有别来使景公作罢,并无军事比较。[4]关于武子台之战,《左传·定公十二年》记载:“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袭鲁,登武子之台。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 [5]可见,这场战役非常普通,并不像电影中那么惨烈。

其次,通过对照文献可以发现,当时社会的人口与军力限制了战争的规模。从人口来说,春秋时期的人口数目是极难考核的,大约最大的都邑不过一二万户(一户大致五口),最小的县邑或许有不满百户以至于只有几十户,至于中等的都邑,大致在百户致一二千户。鲁僖公的时候,秦、晋之际的梁国多筑城邑却没有人民去充实它,秦国就乘虚取之,这可证明那时人口的稀少。[6]据推算“春秋末期中国总人口估计达2 500万人” [7]。而当时“见于《左传》的一百二十余国,到春秋末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了”[8]。可以想象当时平均每个国家人口不足70万,鲁国又是小国,因此根本不能有数量庞大的军队。

从军力来看,春秋列国的军队分为公室的、世族的、地方的。至于军队数目,据记载: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关于一军的人数,我们以为并没有一定,旧说万人左右为一军,这大致是通常的数目。[6]鲁国的军制本为二军,襄公十一年,作三军。昭公五年,又把中军废了,仍复为二军。僖公时,“公车千乘,公徒三万”;襄公十八年,鲁国和莒国向晋请求各领兵车千乘从其本国攻齐,昭公八年,鲁人大蒐于红,仍是革车千乘。春秋时期作战主要是以车战为主,用兵少称人数,多称车乘,每一乘的人数多少,说法也不一致。据《司马法》记载,一乘共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6]也就是说鲁国的军队大致始终在千乘左右,大约三万人。

由此可知,电影中孔子在夹谷会盟时向大司徒季孙斯要兵车500乘,约有15 000多人,这就出动了鲁国一大半的军队,没有国家会带领这么多军队去会盟的。另外,武子台之战,片中公山狃率军有数万人之多举旗造反,被孔子打败后,大司徒季孙斯又率兵万余人,虽然场面宏大,但与史实不符。

三、颜回之死之商榷

影片中的颜回是为了抢救老师的书籍溺水而死的,真实的颜回是怎样去世的呢?他会为老师的书卷舍身成仁么?

《史记》中记载:“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2]按司马贞索隐:“家语亦云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2]可见,事实上颜回是早逝,并且很有可能是患有早衰症。

另外,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子的最佳传承人选,那么,颜回在思想上应该和孔子保持高度一致。《论语·雍也》中的一则记载——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1]后世对此解释认为,是宰我用井中有人溺水的假设来询问孔子仁者应采取的行动,而孔子回答的意思是“仁者虽切于救人,然必己身得生而后可以救人之死,若从人入井,则无益于彼,而先丧其身,愚之甚矣……”[9]也有人评论:“拯溺,仁者之所必为也。杀其身无益于人,仁者之所必不为也。”[10]由此可见,孔子认为救人是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才救的,否则只是徒伤己命,得不偿失。另外孔子一向“以人为本”,《论语》中就记载有马厩失火孔子问人而不问马的事件。可想而知,孔子对人尚且如此,对籍入冰窟而下去救凶多吉少的情况,一定会放弃,那么最像孔子的颜回,也不会由此“牺牲”的。

四、孔子俸禄之商榷

影片中,孔子来到卫国,卫灵公应允孔子开设讲堂,并且给予每年六万石粟米的薪俸。有人提出“汉代郡太守俸禄是每年二千石,司马迁任太史令,俸禄只有每年六百石”。二千石以上就是高官,因此董仲舒建议,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每年有责任向朝廷推荐两个人才。汉朝盛世,官员俸禄也就如此。卫国是春秋时代乱世的小国,相当于汉代的一个郡,全国赋税收入未必有六万石。卫国能给孔子六万石粟米?这很值得怀疑。”[11]

其实对照前人记录,可以得出结论:给孔子六万石的俸禄是不可能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2]《史记》记载并没有计量单位,按唐代司马贞索隐:“若六万石似太多,当是六万斗,亦与汉之秩禄不同。”[2]张守节的正义言道:“六万小斗计,当今两千石也,周之斗升斤两,皆用小也。”[2]由此可见,古人便对六万石的俸禄有所怀疑,并且从他们的注解中可以看出,不可能给孔子六万石的俸禄,应该是六万斗,并且属于周时小斗。这个细节问题却被电影编剧误判,认为是六万石,略失严谨。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渲染孔子后半生的坎坷经历和伟大人性,电影《孔子》中的部分片段确实有些与史实不符,常识性的情节处理有失严谨。瑕不掩瑜,这并不影响电影对孔子这一伟大形象的塑造,也不影响电影对儒家精神的弘扬,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历史题材的电影改编如何达到客观史实与商业模式运作的和谐统一,还是值得广大电影创作者们进一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孔丘.论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05).

[2]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 吕友仁,吕咏梅,译注.礼记全译孝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4] 王国轩,王秀梅,译注.孔子家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 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 童书业,童教英.春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08).

[7] 张余善.人口地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9] (明)张居正.四书直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10] 程树德,撰.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1] 周桂钿.怎么看孔子: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由电影《孔子》引出的思考[N].北京日报,2010-01-25.

[作者简介] 张宝林 (1972— ),男,黑龙江绥化人,文字学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杨秋慧(1990— ),女,吉林松原人,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推荐访问:孔子 商榷 电影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