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旅游中的经济学
摘要: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目前世界发展速度最为强势的产业之一。旅游者的逐年增多,旅游吸引物的千变万化,导致了旅游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充。在经济学中,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有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基于旅游供给和需求的特殊性,旅游供给平衡还具有复杂性。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需求;旅游供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也是为了更好地赶路。这里我所指的停下脚步,就是休闲自己。休闲作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内容,自古有之。中国上下五千年,休闲的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休闲的活动中占部分比重的就是旅游。旅游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需求方式。
一、旅游者、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业
(1)旅游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理上的,一种是生理上的。人们总说,身体和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旅游者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抽象的,概念性的一种定义,另一种是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从旅游统计方面的技术性定义。
(2)旅游吸引物。陈绮贞有一首歌叫做旅行的意义,里面的歌词写道”你累积了许多飞行,你用心挑选纪念品,你搜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每一次旅行,我们可能都会反复问自己,”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旅行的意义正是旅游吸引我们的地方。对于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旅游吸引物不尽相同。而某一个个体不同时期的旅行,同一次旅行的不同时段的吸引物也不见得是完全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的过程也正是追寻旅行的意义的过程。在每一次旅行中,我们粉碎自己再重塑自己,获得重生。H. Tain说过旅游不是为了换个地方,而是为了改变思想。旅游可以让你忘却烦恼、寻求刺激、开拓视野。学会宽容,学会发现美。告别喧嚣,寻求心灵的一方净土。几天过去,依然上班,依然生活,但你的人生的书本多了一些彩色的篇章。
(3)旅游业。旅游业的定义有很多种。在经济学的解释中,产业是所有生产同类产品或者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的总称。那么旅游业也就是指所有生产与旅游相关的产品或者是提供旅游方面服务的企业。旅游业还可以细分为饭店业、旅行社业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旅游市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二、旅游产品的需求供给和均衡
(一)旅游产品的需求
在經济学中,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负担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数量。顾名思义,旅游需求就是指消费者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旅游产品及劳务的数量。旅游需求在受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空暇时间以及出行方式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文化、自然、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1)社会文化因素。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有着千千万万种文化背景,从而产生了千千万万种风土人情、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价值观念等,影响到每个人对旅游的需求,对旅游的期待方向。因此分析旅游需求时,我们必须考虑该旅游景区和客源主要来自地区的文化、习俗、语言差异,最大化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的同时避免两地差异而导致的冲撞,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才能不断增加旅游的需求。(2)政治因素。政局动荡不安的地区会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政治法律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稳定的政局将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加重旅游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旅游需求下降。并且也直接影响到了周围地区的旅游发展。(3)人口因素。旅游本身就是人休闲自己的一个过程。因此,人的数量、文化程度,致使旅游需求的刺激因素有了轻重之分。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并且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人们也越来越多。旅游者的文化程度决定了旅游者是否对旅游名胜、旅游内容及旅游方式做出恰当的规划,是否对了解世界文化古迹有热烈追求。(4)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也影响了旅游需求。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温饱成为了首要问题,又怎么会去选择花费较多的旅行呢?从旅游的经济学方面看,国家或者某地区的GDP越高,旅游需求也就越高。从另一方面思考,如果国名生产总值高,那么旅游区的设施、接待、服务就会提高,进而刺激了旅游需求的产生。我们知道了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旅游需求是呈正比例变化。相反,旅游地区的价格与旅游需求是呈反比例变化的。旅游地区的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减少购买。如果价格便宜实惠,就会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增加旅游需求。
(二)旅游供给
旅游供给是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旅游产品或劳务。影响它的因素既包括经济方面的也包括非经济方面的。社会经济条件、政府的态度与政策、价格、旅游资源、提供服务的劳动力、旅游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旅游需求都会影响到旅游供给的变化。旅游供给贯穿于旅游行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具有综合性。并且旅游行业所有的供给都是以服务大众为中心的,因此具有服务性。它是经过研究之后针对特定的顾客群体而开发的吸引物与游览设施,他们都在旅游景区,等待着旅游者来消费,因此旅游供给还具有不易改变和不易运输的特点。旅游产品或者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环扣一环,旅游供给还具有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的特点。
(三)旅游供求均衡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旅游供给必须从旅游需求出发,再考虑诸方面的影响因素。旅游供给源于旅游需求。
旅游供求平衡不仅包括量的相等,还包括质的相等。旅游供求平衡意味着社会的人力、物力、资金的节约,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意味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效益。这一点要通过供需双方在市场上一定价格条件下的交换来实现,表现为供给方对需求方的满足和引导。如果仅从局部经济效益出发,社会其它行业的经济效益将会受到损害,威胁了远期利益。笔者学识孤陋,在旅游经济学中的研究连门外汉也算不上,故难以展开深入地讨论,仅就目前的学识以及浓厚的兴趣献此小文,欢迎大家指正,也希望可以共同讨论,产生更多有趣的观点。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编,旅游学:新理论.新场域、复旦大学出版社[J].2011.12.
[2]朱沁夫,戴春芳,单德朋.旅游经济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J].2013.9.
[3]陈扬乐.谢祥顶.旅游学概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J],2012.1
上一篇: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