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抓取律诗关键词的方法

|来源:网友投稿

白真真,郑州市第六初级中学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抓取律诗关键词,追踪诗人思维发展,掌握方法、高效阅读。

【选文情况】

选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选文来源: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文本简析:

本议题所选五首古诗均是八上第三单元第13课的课文。这五首唐诗都是律诗,有着严格的格律,音韵和谐;构思巧妙,起承转合,结构精巧;写法多样,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这五首唐人律诗按照时间脉络放在一起,很适合开展多文本阅读活动。五首诗歌,深浅有别,各有特点。教师可抓住诗歌的精要之处,指点一二,引导思考。以关键词的抓取为切入点,追踪诗人思维发展,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灵活性、关联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设计意图】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古诗四首,分别是:汉乐府,唐绝句,唐律诗,元曲;下册学习了古诗五首,分别是:初唐古体诗,盛唐古体诗,宋绝句,宋律诗,清绝句。从文体的角度上来说,八上集中选了五首唐律诗,既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又能感知到唐律诗的精彩优美,进而領悟到唐诗之所以是中国诗歌发展高峰的原因。但是,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还需要教会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更需要通过阅读鉴赏,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一课时是这一课的第四课时,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方法训练。

二、目标确定

学会抓取每首诗歌的核心关键词,是本节课阅读教学的重点;以关键词为支点,整合解读每首诗歌,追踪把握诗人的思维发展,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学以致用,高效阅读,获得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是本节多文本阅读教学课的难点。

三、学习过程设想

本节课的设计,希望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五首律诗,在自主学习、教师引领、合作交流、讨论质疑等环节中学会抓取关键词的方法。

在多文本阅读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发现动词和情感词是律诗的关键词,在掌握抓取关键词方法的基础上追踪诗人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自己思维品质的提升。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内容

(导语)同学们,本周我们用三个课时学习了《唐诗五首》,初步感知了律诗之美,下面请你以“律诗美,美在   ,因为      ”的句式表达你对律诗的理解。

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律诗又独占唐诗的鳌头。律诗之美,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音律美,结构美,远近结合之美,动静结合之美,虚实结合之美,多种修辞之美,多种表达方式之美等等,还美在每首诗都围绕着一个字来写,起承转合之间井然有序,思维发展浑然一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找每首诗歌里面的关键词,追踪诗人的思维发展。

二、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抓取律诗关键词,追踪诗人思维发展,掌握方法、高效阅读。

三、聚焦关键词,追踪思维发展

(一)以《野望》为例教师示范引领

1.诵读《野望》,找出本诗的关键词?

2.同学们都很迅速的找到了《野望》的关键词是“望”,为什么这么笃定呢?

生1:因为题目里有望,第一句也有。

生2:因为全诗都在围绕望写,先写望的地点、时间、心情,然后写望的景色,最终又回到望的心情。

生3:我觉得望字是关键词,还因为这样的野望让作者坚定了“长歌怀采薇”做一个归隐者的想法。

3.好,同学们,你们不仅准确找到了本诗的关键词,还以这个“望”字为起点,追踪了诗人王绩的思维发展过程:在哪里哪个时间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望”是《野望》的关键词,它出现在题目里,是动词,那么是不是关键词都出现在题目里,都是动词呢?下面我们来齐读感知《黄鹤楼》。

(二)以《黄鹤楼》为例教师示范引领

1.《黄鹤楼》的题目里没有动词,全诗倒是围绕着黄鹤楼在写:诗人在黄鹤楼的所见所感,那么本诗的关键词是黄鹤楼吗?请同桌两人商量一下。

生1:虽然题目是黄鹤楼,全诗也多次出现黄鹤楼,但我感觉关键词不是黄鹤楼,它就是一个场所而已,就和《野望》里的野外一样,重要但不关键。

师:非常好的直觉思维,而且表达清晰明了。

生2:我认为是“愁”字,把作者的思乡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了。

生3:我也觉得“愁”字是关键词,因为结合上节课学习的背景,崔颢这个时候是仕途不顺,失意彷徨的,所以除了“乡愁”之外还有“宦海沉浮之愁”。

师:同学们的感悟力很赞!表达更赞!我们是不是抓住这个“愁”字结合诗句来追踪一下作者崔颢的思维发展呢?他站在黄鹤楼上为什么会想到“驾鹤而去的仙人”呢?

生4:是不是仙人乘鹤而去,崔颢却不可能像仙人那样?

生5:我们在总结主旨的时候说本诗“吊古思乡”我觉得吊古也有愁在里面,因为现实太骨感,只能对着白云发愁。

生6:颈联以乐景写哀情,也有愁。

2.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试着把刚才所说的整合一下,本诗围绕“愁”字,先写“吊古之愁”,再写“乐景之愁”,最后写“思乡之愁”,他这样写的逻辑是什么?

生1:由古到今。

生2:由近到远。

生3:由虚到实。

3.是啊!由古到今、由近到远、由虚到实,崔颢这样的逻辑思维过程都是围绕着“愁”这个字在展开的,“愁”是本诗的关键词,是情感词。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剩余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要求每首诗最多两个组选择。结合刚才我们所学习的方法,抓取关键词,追踪思维发展。2E295865-3510-441F-8940-7CC66396E377

四、巩固新知,锻炼能力

1.小组选诗后讨论三分钟。

每个小组上台讲解的时候建议全组都上去,朗读时集体读或示范性朗读。讲解时2人主讲,2人板书,2人补充。

2.《使至塞上》的小组探讨结果。

第一组:我们组认为本诗的关键词是“使”,“使”在这里是出使的意思。为什么出使?因为被贬谪了。那么这个时候,诗人的情感就是孤独苦闷,这从首联和颔联中单车、属国、征蓬、归雁这些词语就可以看出来,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而塞外特有的风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样壮美的景色,冲击着诗人的心灵,让他的心情有所改变,变为欣赏美景的宁静。及至尾联遇到杀敌报国的将士,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也喷涌而出。因为出使,所以心情有这样一个一波三折的变化,而正是这样的情感变化,使得这次出使边塞变得意义非凡。

第二组:我们组认为应该是边塞的“塞”字,一是题目里面出现了,还有诗歌里面也出现了。整首诗写的就是到边塞去的所见所感,如果不是到边塞去,就不会有最初的苦闷孤独之感,如果不是到边塞去,就不可能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壮丽风光,如果不到边塞去,也不可能遇到负责侦查的骑兵部队,感受到边关将士的报国热情。

3.好,同学们,这两个组有了分歧,但都能很好地陈述自己的理由,下面请全班同学就他们的看法进行班级大讨论,时间1分钟。

生1:我认为应该是“使”,因为这是一个动词。在动词和名词中间我选择动词作为关键词。

生2:我的看法也是“使”,因为名词确实不能作为最关键的词来统领全篇。

4.同学们,理越辩越明,当我们把这些诗歌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动词比名词更关键,更能引领诗人思维的变化。

5.《渡荆门送别》的小组探讨结果。

第三组:我们组认为本诗的关键词是“送”,故乡水送我的船,为什么要送我的船?因为对我依依不舍。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我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写活了,充满了情趣。

第四组:我们组认同他们的说法,也认为是“送”字,但我们要补充的是,“送”这个字之所以关键,还在于也是作者将要离开家乡到外闯荡喜悦心情的一个折射。如果很沉重的依依不舍,就不可能用送这个字。

6.《钱塘湖春行》的小组探讨结果。

第五组:我们组认为本诗的关键词是“行”,行是动词,因为出行赏春,所以感知到早春的美好,观赏到早莺新燕乱花浅草这众多美景。还因为作者的游踪在不断变化,视角在不断变化,这都是行走的结果。

第六组:我们组不认同他们的说法,我们认为是“爱”字,爱是形容词,因为爱着早春的美景,所以才会出行。因为爱着钱塘湖,所以才能发现钱塘湖早春的美好,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早春图。如果没有这份爱在里面,出行又能怎么样呢?

7.《钱塘湖春行》的关键词到底是“行”还是“爱”呢?下面还请全班同学就他们的看法进行班级大讨论,时间1分钟。

生1:我认为应该是“爱”,因为情感比行动更重要。

生2:我的看法也是“爱”,因为表达情感是诗歌的终极目的,只要有情感类的詞语就一定是关键词。

师:《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和志向是诗歌的灵魂。所以情感词比动词更关键。

五、探讨归纳,总结方法

问题: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到律诗抓取关键词的方法了吗?小组讨论交流1分钟。

参考答案:有情感词考虑情感词;无情感词考虑动词。

【作业设计】

律诗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定型于初唐成熟于盛唐。杜甫的《登高》被称为“七律古今第一”,请参照我们本节课所学,学以致用,抓取《登高》的关键词,追踪作者杜甫的思维发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认为本诗的关键词是

因为:

【板书设计】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wbyd20010122)研究成果。]2E295865-3510-441F-8940-7CC66396E377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 如何打造信息技术下的高效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2022年3期)2022-02-21浅析小学语文四年级高效阅读教学科教创新与实践(2021年33期)2021-11-23浅议如何做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1年8期)2021-10-12初中英语中考复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路径校园英语·中旬(2020年9期)2020-12-23浅谈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中华儿女·海外版(2020年3期)2020-09-10浅谈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读天下(2020年14期)2020-07-18关于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的思考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6期)2019-07-10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高效阅读教学策略分析校园英语·下旬(2019年13期)2019-01-22深化数学阅读 提升数学素养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8年7期)2018-09-01浅析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智富时代(2018年12期)2018-01-12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