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知行合一,,此心光明

|来源:网友投稿

陈泫冰

王王阳明的『心学』是如何形成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王阳明的人生智慧对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明代是中国哲学思想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明代前期,统治者把程朱理学作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以此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至中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化,一些理学家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精神,程朱理学的陈腐观念已日渐成为束缚人心的枷锁,人们开始追求心灵解放,探索更适应社会变革的新的思想体系。

由此,中国哲学思想的天空繁星闪烁,涌现出了很多著名思想家,如陈宪章、湛若水、王阳明、李贽、黄宗羲等,他们探究生存法则,思辨人生哲理,哲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王阳明及其“心学”就是其中最璀璨的星。

年少格物  未能致知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十二岁的王阳明在私塾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很不寻常的问题:“何为第一等事?”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回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自此,对“第一等事”的不懈探寻与对哲学真理的孜孜追求,贯穿了他传奇的一生。

弘治二年(1489年),十八岁的王阳明拜谒了理学家娄谅。娄谅向他讲授了宋儒的“格物致知”之学,并说“圣人可学而致之”。王阳明听后大受震动,于是遍读朱熹著作,思考宋儒“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格物致知”,他和朋友以亭前之竹为对象,对着竹子静坐冥思,决心格出竹中之理。结果不但没能“致知”,反而因劳神过度而“致病”。从此,他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怀疑,转而探索其他圣贤之学。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阳明进士及第,随后入京任职。当时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王阳明也受此风气影响,一度醉心于唐风汉韵之中。后来,王阳明意识到,诗文虽有助于修心养性,但流于形式,与“圣人之学”尚远,绝不可沉溺于此。

当时王阳明结识了不少佛、道二教的朋友,常与他们一同参禅悟道,但他始终不能完全认同佛、道思想。在对“第一等事”的探寻过程中,王阳明渐渐认识到,“往圣之绝学”也未必都对,或许自己应该“另立门户”,“为后世立新说”。

龙场悟道  心外无物

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王阳明被贬谪至贵州龙场做驿丞。面对未卜的前途,王阳明并未气馁,在路上写下一首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几经辗转,到达龙场。他根据当地风俗民情对居民进行教化,受到爱戴。在龙场清静且艰苦的环境里,他结合自己的境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他灵光一闪,忽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意识到,圣人之道在于自我心性的体现与判断,也就是“良知”的彰显,以往只通过外在事物寻求真理的做法是错误的。

在这段时期,他写成《教条示龙场诸生》,继承并发挥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树立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观点。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还认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的,即所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传习录》中记载了他与弟子的一段问答,他问一个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答:“尝闻人是天地的心。”他问:“人又以什么叫作心?”弟子答:“只是一个灵明。”于是,他说道:“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他答道:“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他认为所谓鬼神只是主观的幻影,而天地万物也是依靠人的知觉而存在的。

在王阳明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依靠自己的知觉而存在。他认为,“我的灵明”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都依靠“我”的知觉“灵明”而存在。“我”死了,我的“灵明”“游散”了,我的世界也就没有了。做到“心外无物”,一切遵从本心是其思想主旨。

书院讲学  知行合一

正德四年(1509年),王阳明在贵州书院正式讲学,主讲的内容是“知行合一”。当时的人们普遍遵朱熹“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的思路,认为要先“穷天理”,再去实践。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理念,应对的就是现实生活中心手不一、知行相悖的现象。这次讲学得到了民众积极响应,王阳明门徒聚集,声望日高。

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王阳明的贬谪期结束,转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令。在庐陵,他以百姓心为己心,以解百姓之难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使庐陵的民风焕然一新。但他在庐陵与弟子聊天时,对在贵州的讲学成果并不满意,认为听课的人虽然认同“知行合一”,却还是以科举做官为目的,根本没有体会到“心灵自由”才是人生真谛。在王阳明的眼中,做到“知行合一”,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圣人。

首先,王阳明强调“知行本体”的概念,即知与行的本来样态。他认为知与行本应该是统一的,只是人欲的隔断才导致知行不再统一,人的知行不应该被人欲污染。

其次,王阳明强调在行动过程中理解知行关系—“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把知行看作一个完整连贯的过程,行动是基于既有的知而来的意愿表现,而知又在行动和实践中得以强化和发展。知对行有引导的作用,行则是对知的落实。

此外,“知行合一”还有一种“真知”概念,即对“知行本体”的阐发。王阳明认为,我们的知识一般是间接得来的,没有在自己身心上验证过,即不是真知。我们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缺点,但最大的麻烦就是了解之后卻改不了,也就无法获得真知,修身之难就在于对本体的架构能否做到知行合一。C72B8F20-3BE9-49FB-A65A-EF258D2BC2BC

对于“知行”关系,王阳明认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有人觉得自己动了一个不好的念头,只要没有付诸行动,就没什么关系。但王阳明认为心念发动就已经是“行”了,如果不加以克制的话,就会种下祸根。王阳明就是要人们从源头上克服自己的私欲。这种对“一念”之微的探究对于厘清知行关系、促进知行合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老有大成  终致良知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在赴广西平叛前夜,王阳明在天泉桥留下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致良知”说是王阳明晚年更为成熟的心学思想,他将《大学》提出的“致知”发挥为“致良知”,将“致知”的“知”解释为孟子的“良知”概念。孟子认为良知是人内心自然具有的一种道德意识与情感,与环境、教育等后天因素无关。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这一思想,把良知作为主体先天具有的内在特征。

王阳明与盗贼的故事是一个有名的例证:一天夜里,门人抓到一个盗贼。王阳明便用良知思想与盗贼讲道理,盗贼听了非但没有被说服,反而讥笑他,问:“我的良知在哪里?”于是,王阳明就让盗贼脱掉衣服,当只剩下裤子的时候,盗贼说什么也不肯再脱。王阳明便向盗贼大喝道:“这就是你的良知。”于是,盗贼拜服。

良知在意识层面表现为“知是知非”“知善知恶”,在情感层面表现为“好善恶恶”,这种道德意识与情感的统一形成人内在的道德判断与评价体系,从而成为人们道德实践的指南。

王阳明的“致良知”论,本质上就是确认道德的先天性,让人把道德看成内在的、自发的,而不是外来的、强制的,使人更容易接受道德原则的约束。他强调主观意志和主体精神的力量,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自我更新,倡导学习要自求自得,提倡人们要“发明本心,固受自操”,從而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王阳明认为,只要能“致良知”,那就不必死记关于道德的教条,而一切行为自然就合乎道德的标准,到什么时候应该怎样做,良知自会知道,不必背诵传统的礼节仪式,等等。良知对于传统的那些随时变通的礼仪的关系,就好像规矩尺度对于方圆长短的关系一样。有了规矩尺度,自然能测定方圆长短;有了良知,自然可以随机应变。只要遵从道德的最高原则,在实际行动中就可以灵活运用。

从少年求知、中年悟道到老有所成,通过创立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王阳明成为心学之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同列儒林,终于实现了自己心目中的人生“第一等事”。

“阳明学术,逸少风流。”这是王姓宗祠山西太原堂的堂联。王阳明的心学理念已与王羲之的书法美学一同融入王氏族人的血脉,同时也在数百年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其影响甚至远及日本等东亚地区。王阳明的哲学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C72B8F20-3BE9-49FB-A65A-EF258D2BC2BC

猜你喜欢 龙场盗贼王阳明 真正心平气和情感读本·道德篇(2020年10期)2020-11-02王阳明龙场悟道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9年37期)2019-11-18真正心平气和今日文摘(2017年10期)2017-05-27找出8名盗贼小火炬·阅读作文(2017年3期)2017-04-25神秘的盗贼语文世界(小学版)(2016年11期)2016-12-16神秘的盗贼第二课堂(小学版)(2015年4期)2015-06-18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45期)2014-12-22良知读者(2013年3期)2013-12-25盗贼青年文摘·下半月(2001年10期)2001-06-14

推荐访问:光明 此心 知行合一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