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简阳市教育事业,发展

|来源:网友投稿

  简阳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研究 简阳市教育局

 (2009.10)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的战略部署,实现 “三先发展,全面升位”目标,加快简阳融入成都经济区步伐,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市全面建设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对简阳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初步发展研究。

 一、背景分析

 (一)

 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完小以上学校144所(其中单设小学29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78所,单设初中20所,普通高中10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村小347所,幼儿园130所(其中教育部门办7所、社会力量办123所)。

 全市现有中小学生196392人。其中小学生84013人、初中生50028人、普通高中学生19501人、职业学校学生18440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26人,在园幼儿24410人。

 全市现有教职工9970人,(进修校.特校.幼儿园教职工260人),专任教师8616人,其中小学教师4082人、初中教师(含九义校)2966人、高中教师1237人、职高教师331人。另有离退休教职

 工

 余人。现有特级教师

  人、高级教师

  人、中级教师

 人、初级教师

  人。

 ( ( 二) ) 存在的困 难 及问题

 1、 教育发展不平衡。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很不平衡;农村教育发展不够,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农村幼儿教育相当薄弱。

 2、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强调教育事业自身发展较多,注重教育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够。办学中还不同程度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美育、职业技能教育;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

 3、教育改革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能力不强;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成效不够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针对性不强、服务面不广。

 4、教育经费投入不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法》规定的“三增长、两提高”的要求尚未完全落实,基础设施设备,灾后重建,中小学校舍安全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5、教育改革有待深入。教育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还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教师资源配置亟待优化。

 (三)教育事业发展特点及优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1 、 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

 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至 2009 年,学前教育机构达到490 个,在园幼儿 24410 人。全市 3-5 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 80%,比 2005 年提高近 14 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四率”均达到和超过“普九”要求,幼儿教育:幼儿入园率 87.9%;义务教育:入学率小学 100%、初中 96.2%,毕业率小学 100%、初中 99.8%,完成率 15 周岁 99.8%、17 周岁 91%;三残儿童入学率 91.5% 。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达 85%,比 2005 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校学生达 19501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7300 余人,占两类高中招生人数的 48%,在校学生总数达 18440 人,基本形成了以国重职业学校为龙头,省重学校为骨干,布局结构较为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格局。

 2 2 、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步子扎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在资阳市率先实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

 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及管理运行新机制,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年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巩固教育体制改革成果,教育投入体制逐渐完善,政府责任更加明确。二是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职业学校改制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积极稳妥的推进了市高级职业中学办学体制改革,平泉职中也顺利实施了改制。幼儿教育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三是教育投入机制逐步完善。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拨款实现了逐年增长,十一五期间教育经费共投入 22 亿元,年平均增长幅度为 15%;化解“普九”债务 6424.45 万元;2009 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比 2005 年增长 2.5 倍,教师工资统一由县(区)财政发放,教职员工的“三险一金”纳入财政拨付,确保了教师工资、津贴、福利等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教育投入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3 3 、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

 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学历比例大幅度上升,2009 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

 %、

 %、78.66%、53.78%,比 2005 年提高

 和

  个百分点,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到 50.66%、31.05%,比 2005年提高

  和

 个百分点;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小学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为

 %,初中、普高、职高具有高级

 职称教师的比例为

  %、

  %、

  %,分别较 2005 年提高了

  %和

  %、

  %、

  %。教师骨干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制定了市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评选与管理办法,骨干教师支教、高中段教师提高学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

 期,培训

 人次;举办校长培训班

  期,培训

 人。

 4 4 、 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

 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加快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 2005 年的 312 所调整到“十一五”期末的 127 所,校均规模由 543.8 人提高到 1055.4 人,村小由 2005年的 404 所调整为 347 所,极大地提高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大。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依法加大教育投入, 2006-2008 年,全市共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 7086.15 万元,排除危房 80097 平方米,改危学校 181所;新建、扩建学校 170 所。2009 年灾后重建项目 266 所,投资16336 万元。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 1200 万元,市财政配套投入 560 万元,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学校 364所、模式二 84 所、模式三 96 所,率先在资阳市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提升了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水平。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拥有计算机 8521 台,建校园网 32 所学校,网络教室 132 个;图书藏量 244 万册,电子图书 1.5 万片。实验、电教器材配齐率小学达 96%、初中达 92%。音体美劳等设备设施基本达到省、市要求。

  5 5 、 教育服务 经济 社会的贡献度得到有效提升 。

 一是教育质量稳步上升。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位居资阳市各县(市、区)前列。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中教育成绩骄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工作连创佳绩,2006-2009 年高考上线 14113 人,北大清华录取 12 人,上线率及上重点线人数均居资阳市各县(市、区)第一。二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2006-2009 年,向社会输送 5800 余名合格毕业生,就业率在 98%以上。三是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全市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 80.4 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 13 项,“三后生”职业技术培训面达 100%;劳务培训输出 1.6 万人。自学考试 28000 余人次,电大招生 1100 人。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 99.66%。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终身教育加快发展。全市接受成人教育和参加高等自学考试的人数比例大大高于全省水平,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四是助学济困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助学济困机制,制定了《简阳市资助农村贫困学生管理办法》,深入开展了“金秋助学”、“春蕾计划”、“助残日”等活动,资助大、中、小学生。对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了“零拒绝、全纳进”的免费教育。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每年免除学生杂费 9700 万元,为 14 万中小学生提供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为 1 万余名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积极落实中等职业教育 1 至 2年级农村学生资助工作;2006-2009 年资助县镇、农村公办高中家庭特别困难学生 4600 人次,同时,把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作为政府惠民行动、民生工程的重点,城区学校每年解决 1800 余名

 农民工子女入学。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建立和完善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留守儿童之家” 28 所,结对帮扶 45600 人。“留守儿童”工作卓有成效,受到了中央文明委、团中央及省有关部门的表彰。

 二、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简阳“三先发展,全面升位”目标,优先发展基础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行中小学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发展思路:积极构建简阳市面向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和基本框架,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按照“一个坚持”、“两个同步”、“三个创新”的思路改革和发展简阳教育。“一个坚持”,即坚持“科教兴市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两个同步”,一是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二是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三个创新”,一是教育体制创新,二是办学模式创新,三是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低龄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社会化、成人教育终身化进程,促进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15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现代开放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优质普及从学前 3 年到高中段 15 年教育,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制,改革和规范幼儿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健康发展。教育均衡化水平全省领先,各个方面的二元化倾向有明显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实质性提高。教育质量和大众化程度有新的突破,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和教育事业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的教育强市。

 具体目标:

 1 1 、学前教育:2015 年,全市(3-5 岁)幼儿入园率达 85%,接受学前教育率达 97%,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省级示范园2 所,市级示范幼儿园 8 所,县(市)级示范幼儿园 10 所。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培育一大批成规模、高质量的示范性民办幼儿园。

 2 2 、义务教育:以大面积巩固提高“双基”成果为重点,消除“双基”攻坚乡镇(学校),20%的乡镇(学校)达到“双高普九”标准。通过合理布局调整和示范性学校创建活动,建设一批高质量、高规格的示范性初中、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初中辍学率偏高的问题,提升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2015年,全市小学入学率达 99.8%,基本无流失;初中入学率达 99%,辍学控制在 2%以内。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 92%,并建立起特殊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

 3 3 、高中教育:2015 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 85%,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其中升普高比例达 45%,普通高中在校生达 18000人左右;全市建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1 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2 所,资阳市级示范性高中 3 所,普通高中 2 所,基本消除薄弱学校。高考万人上线率、升入本科大学比例、名牌大学上线人数等指标超过资阳市平均水平,教育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力争进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

 4 4 、职业教育:到 2015 年,职业教育中职在校生规模增加到23000 余人,职普在校生比例为 5.1:4.9,实现中职在校生超过普通高中在校生,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8%以上。高职院校在校生达 5000 人左右。初步建立起从初等、中等再到高等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5 5 、成人教育:一是切实巩固农村扫盲成果,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培训农村专业户、青年农民,普及科学种田知识,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二是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在从业前接受一定方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三是有计划分步骤地培训城镇职工;四是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提升教育,抓好自学教育、电视大学等各类成人教育。

 6 6 、民办教育: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市在校生的比例达到 25%以上,民办中、高等职业学校和各级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培养培训规模有大幅度增长;打造 3—5 所规模大、质量高、特色鲜明、有一定影响的重点民办学校(园)。

 7 7 、现代教育技术:

 项目

 )

 高完中(职中)

 初中(九义校)

 小学

 村小

 幼儿园

 教 仪装 备工程

 实验室装备

 8所达国家Ⅰ类标准

 58 所达省级Ⅰ类标准;40 所达省级Ⅱ类标准

 15 所达省级Ⅰ类标准;14 所达省级Ⅱ类标准

 307 所达省级Ⅲ类标准;

 4 所达省级Ⅰ类标准,3 所达省级Ⅱ类标准。

 音体美卫器材装备

 高完中(职中)15 所达省级Ⅰ类标准;

 40 所达省级Ⅰ类标准,54 所达省级Ⅱ类标准

 29 所达省级Ⅱ类标准

 307 所达省级Ⅲ类标准

 图书配备

 新增 55 万册,生均达到 35 册

 新增 52 万册,生均达到 20

 新增 53 万册,生均达到 15 册

 示范校创建 新创省级实验教学示范校 3 所,资阳市实验教学示范校 5 所。

 教 育信 息化 工程

 新增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室 270 个

 20 个

 98 个

 27 个

 新增多媒体教室达 255 个

 20 个

 98 个

 27 个

 新增教师电子备课室达 151 个

 20 个

 98 个

 27 个

 新增学生电子阅览室达 165 个

 20 个

 98 个

 27 个

 “校校通”工程 逐步实施“班班通、堂堂用”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十二五”期间,全市乡镇中心小学都设立计算机教室,初中以上学校均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高中阶段学校和城区初中、小学的计算机实现与国际互联网联接,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施“班班通,堂堂用”工程,乡镇所在地以上学校普及校园网,实现“三网”普及。

 8 8 、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全市教师教育制度,逐步形成现代教师终身学习体系,(1)实施教师学历合格工程。到 2015 年,全市小学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 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的达到 30%),初中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 60%以上;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 90%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占 3-5%);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双师型”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50%以上。(2)完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到2015 年,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比例分别达到 50%和 10%以上;其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的比例分别达到 50%和 2%以上;初中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的比例分别达

 到 50%和 15%以上;高中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的比例分别达到 50%和 30%左右。(3)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到 2015 年,全市特级教师人数达到中小学教师总数的 1.5‰左右。知名校长50 名,知名教师 100 名,学科带头人 300 名,市县级骨干教师 700名。

 9 9 、教育科研工程。实施“741”工程。即 2015 年前完成省级以上教育科研项目 7 项,地(市)项目 40 项,县(市)级项目 100项。

 三、 重点工作

 (一)以农村教育为重心,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

 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全面落实保障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以农村学校建设为重点,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力度,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和改造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提升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力促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通过继续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落实“防流控辍”目标责任制、挂点联系工作制和扶贫助学政策,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减少学生流失。实施城乡对口帮扶工程,逐步消除农

 村薄弱学校,缩小城乡差距,使强校更优,弱校变强,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二)以职业教育为 重点,提高教育为 经济服务的能力 。

 完善体制抓投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立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地位,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区域支柱产业、促进社会就业,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具体为:构建一个体系。积极探索初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加大初中职业教育渗透力度;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力争 2012 年创办 1 所高等职业院校,初步构建从初等到高等,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两个网络。一是建立起以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为龙头、各乡、镇初中校为基点、向村组延伸辐射的市、乡(镇)、村三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职业教育网络;二是建立起以国家级重点、省、市级重点职业学校为骨干,各职业培训机构参与的劳务培训与输出网络。实施三项改革。一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要责任,逐步建立政府统筹、企业和行业等社会组织参与的新体制;二是改革办学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三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大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力度,积极开展“菜单式”教学和“订单式”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水平整体提高。完成四项重点工作。一是职

 教资源整合。按照教育部中职校设置标准,对现有 11 所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重点建好 5 所中职学校,组建简阳市职业教育集团。二是重点学校建设。2010 年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复查评估,平泉职业中学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复查验收;2012 年简阳机电工程校申报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三是重点专业建设。2011 年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计算机及应用、空分技工校焊接技术专业申报省级重点专业,职业学校现有资阳市级重点专业顺利通过复查验收。四是力争 2012 年创办简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三)以 基础 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 。

 全市基础教育发展重点是:继续大力巩固提高“双基”成果,高质量、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扩大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效益;规范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管理,提高保教质量;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

 1 1 、 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健康发展。把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工作实绩考核。强化政府办园责任,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实行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专任教师公办化,探索重点民办幼儿园政府适度投入、举办者协议办学的发展路子,适度放宽各类幼儿园收费标准。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幼教事业和民办幼儿园建设。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促进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准上等级、上层次。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规范幼儿教育保教行为,规范社会力量

 办园,健全年检制度,提高民办幼托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2 2 、 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 务教育。加大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力度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力度。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建立符合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的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强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把区域、学校的义务教育课程全体、全面质量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化和教育考核的重要内容。

 3 3 、 全面优质普及高中段教育。创新高中段教育发展模式,加快高中段教育城市化进程,按“高中向城区集中”的布局原则,整合高中段教育资源。加快示范性高中建设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坚持普高、职高 1:1 的合理比例,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4 4 、 重视保障特殊教育。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特殊学校办学条件,鼓励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班就读,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从学前 3 年到高中段的 15 年教育。

 (四)

 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工程

 1 1 、 确立 “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着眼于培养适应现代文明社会、适应未来经济建设的现代公民的目标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着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 2 、 完善“德育为首”的育人机制。把未成年人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国家精神,着力构建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机制,重点实施和谐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生命教育促进机制、成长导师机制、德育评价机制和中小学失范预警机制,努力形成学生、教师、家庭、社会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互动,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新体系。

 3 3 、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素质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素质,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逃生能力。全面实施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改进艺术教育,努力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科技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重视团、队建设和班集体建设,避免不良信息影响校园、课堂和学生。

 4 4、 、。

 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加强课程整合,全面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开发校本课程为抓手,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高质量完成高中课改工作,促进课改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班化教育,重视对农村自然化小班教育的研究。

 5 5 、 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改革考试评价和高中招生办法,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把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整合教育质量评价机构资源,完善学校评估办法,努力创设学校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评估监控制度和组织机构,形成“政府办学、学校管学、社会评学”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评估新体系。

 (五 )实施以师德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优 化工程 1 1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倡导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来抓,成为教师工作考核的必备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机制,大力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加大对体罚与变相体罚、以教谋私等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有损于师德形象的行为的处罚力度。重视加强师德建设理论研究,促进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等,引导教师加强自查自省自纠,塑造新时期教师新形象。

 2 2 、 抓实教师业务提高。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教育转到教师专业发展上来。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注重校本”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精神品质和专业水平。突出校本培训,建设一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努力改善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各类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创新培训机制和方法,提高培训实效。推进学习型组织建

 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网上学习资源中心,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建设网络文化。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培训所需。

 3 3 、 实施多层次 人才培养计划。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在教师高级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选及推荐中,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结合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加快“名师名校长计划”实施步伐,积极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培养一批骨干作用明显、示范作用突出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和名校长。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4 4 、 加强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优化教师结构,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严把教师入口关, 依法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以及选拔和任用制度,试行职业校长制。建立教师和校长定期流动换岗制度,促进教师区域交流、城乡交流、校际交流。

 5 5 、 实施 “ 教师关爱 ” 工程。大力宣传、贯彻《教师法》,营造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坚持为教师办实事, 关爱教师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创设平台。

 (六 )实施以社会化为特征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

 1 1 、 加强成人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市“三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重点开展以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主的各类培训。依托简阳市职教中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和水平。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对农村初、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

 2 2、 、。

 全方位开展社会培训。协调沟通各级各类学校和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满足群众终身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网络。大力开展社区职工岗位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外出人员务工就业等培训,为各类人群提供适时、有用、便利的各种实用教育。至 2015 年,全市未升学者就业前普遍受到一年左右的职业培训,并有机会接受成人学历教育。畅通学校与社会之间沟通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为学习型社会构建提供服务。

  (七 )实施以现代化为方向的教育基础建设工程 1 1 、 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全市标准化学校建设计划,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重点加快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以此为抓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到 2015 年,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在 85%以上。

 2 2、 、。

 大力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按照学校布局“四个集中”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逐步撤并规模小的村小和初中,加快建设寄宿制初中。到 2015 年,全市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调整到

  所、其中:小学

 所、九义校

 所、初中

  所、普通高中

  所、中等职业学校

  所。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3 3 、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健全专用教室,实现“校校通”。2015年建成功能齐全、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在全省处于领先的教育城域网。全市乡中心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90%的学校建有完整的校园网,90%的班级拥有多媒体设备,所有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八 )实施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教育科研工程。

 1 1 、 积极实施“741”工程,力争做到校校有教育科研项目。

 建立“四抓”工作机制,保证教育科研有序开展。一是抓项目管理与指导。狠抓各层面教育科研项目的布局规划、规范管理和指导,使城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均衡发展。二是抓示范校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建一批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培植教育科研窗口和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教育科研整体水平提高。三是抓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学区教育科研网络,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证教育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狠抓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教育科研骨干,建成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四是抓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狠抓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使其成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学校评估的重要依据。

 2、增加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保障教育科研正常运行。市教育

 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科研规划意见》进行预算,设置科研专项经费,逐年下达,专款专用。各校根据需要设置一定的教育科研专项经费。

 3、健全教育科研激励机制,促进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的精神,完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奖励制度,促进全市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 、保障措施

 1 1 、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教育投入的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性支出纳入财政预算,依法确保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达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积极实施和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逐步做到按定员定额编制预算。通过置换、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盘活教育资源。调整经费支出结构,重点为教学、科研服务。探索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学校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租赁、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办学,制定有关规章和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依法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建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体系。

 2 2。

 、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增加办学活力。一是要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落实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任务,加强本市教育

 发展的统筹规划。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精简、压缩中小学非教学人员,深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制度;二是加快教育装备投入机制改革。提高教育装备投入使用效益,改资金投入逐步转向装备配制,切实加强学校教育装备指导、管理和监督,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学校装备投入的效益评估和监督体系,确保教育装备投入良性发展;三是要加快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改革。增强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3 3。

 、加强领导,依法治教,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点工程,纳入战略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依法治教工作,严格依法行政,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和教育行政处罚制度。强化教育督导、监察、审计等行政内部监督。坚持“科研兴教、兴校”的思想,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4 4。

 、强化目标管理制度。定期考核乡(镇)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的情况。将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总目标分解成年度实施目标,纳入市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管理目标之中,实行年终考评,奖惩逗硬。

 5 5。

 、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两基”督导检查和巩固提高复查制度;二是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三是建立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

推荐访问:简阳市 教育事业 发展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