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中国科技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

|来源:网友投稿

 西南林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号:

 20181364040

 姓名:资李兵

 中国科技发展与人才变化

  中国科技的发展与人才变化

  摘

 要: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同时推动着人类文明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但什么是科学,什么又是技术?中国在古代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科学,但近代科学却在西方产生并在西方发生科学革命,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值得所有中国科学研究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中国现阶段的科技发展已经取得诸多成就,但真正能成为领先世界水平的科技成果却并不多见,大量科技依旧受制于人,科技突围需要科技人才的带领。“钱学森之问”更是对当代中国科技与教育的深切关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进步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科学技术、科技人才 Absrt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product of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human civilization to a higher level, but what is science, what is technology? China has the leading technology science in ancient times, but modern science has emerged in the West and brought about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 the West. This is the famous Needham problem which deserves all Chines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to ponder over. China has made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the present stage, but it is rare to truly become a leader in the world level. A large amou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till under the control of others, and the breakthroug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quires the leadership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Qian Xuesen is also deeply concerned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needs the common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Key words: Needham problem, Qian Xues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一、引言 .............................................................................................................................................. 3 二、科学与技术 .................................................................................................................................. 3 三、中国科技发展 .............................................................................................................................. 4 1.研发投入[ 3 ]

 .............................................................................................................................. 4 2.创新环境指数[ 4 ]

 ...................................................................................................................... 4 3.创新投入指数[ 5 ]

 ...................................................................................................................... 5 4.创新产出指数[ 6 ]

 ...................................................................................................................... 6 5.创新成效指数[ 7 ]

 ...................................................................................................................... 6 四、中国科技人才变化....................................................................................................................... 6 1.中国近年来人才变化[ 8 ]

 .......................................................................................................... 7 2.政府人才计划问题分析[ 9 ]

 ...................................................................................................... 7 3.新时代人才政策的战略选择 [10]

 ............................................................................................... 8 五.中国科技人才与教育 ................................................................................................................... 8 结论 .................................................................................................................................................... 10 参考文献 ............................................................................................................................................ 10

 一、引言 现代科学和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但科学不等于技术,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性质,不能混为一谈。科学注重的是探索已知世界中的规律,猜测和假设未知世界;技术注重的是利用现有知识和技能改造客观主体,并利用技术对未知科学进行探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古代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科学,所以古代的中国一度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然而近代科学却在西方产生。究其缘由既是历史的也是人为的。

 二、科学与技术 “科技”包含科学与技术,二者有所区别又具有共通之处。那什么被称为科学?什么又被称为技术? 现在对科学的理解大致为三点[ 1 ]。首先,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第二,科学是知识体系。《辞海》中“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是科学最基本的内涵,科学是一个处在动态变化中的庞大知识体系,它会随着科学实践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现有的科学理论并不是完全都是固定的,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现有理论的成立仅限于人类已知的世界,或许当人们发现新世界时,有的理论会被推翻重建,有的假设会被证实。第三,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的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科学以客观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又高于对自然界的直观描述。

 中国古籍《考工记》中有这样一句“知者造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即智者发明,巧者负责发明成果的应用,并将其经验技巧传给后代。经验技巧便是中国古代的技术。

 狄德罗(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最早给技术下定义,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指出“技术就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系统。”即 1.技术是一种有确定目标的实际活动;2.强调技术的实现需要协调完成;3.技术的物质体现是工具、手段;4.技术的非物质表现为方法、规则等现有科学知识或经验;5.技术本身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完整系统。

 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技术的产生具有必然性,科学的产生具有不定性,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具有偶然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之初,远古先民掌握的不是系统的科学,而是能够让种族稳定延续的经验,并传授给后代,这是我所理解的早期技术。随着经验的累计人们开始探索技术背后的知识,并归纳成为精炼的知识系统,形成早期科学。早期科学与技术的分界不会很分明。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创造新的技术。现代科学与技术需要同时发展。

 科学与技术又具有显著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科学要素是概念、定律、原理、公设、假说。技术要素分为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2 科学与技术所解决的问题不同。科学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技术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3.科学与技术的目标不同科学的目标在于解释和发现。技术的目标是改造客观事物来造福人类种族。4.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5 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三、中国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利用经验科学创造出许多生活和军事器械,最终却只能让后世在古籍中依稀了解到那些东西的存在。中国古代关于科学技术的著作着实不多,随时代发展中国科技也在发展。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已经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下。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在多个领域已经位居世界前列。2017 年研发投入总量世界第二。2017 年中国创新指数为 196.3[ 2 ](以 2005 年为 100),比上年增长 6.8%。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达到 203.6、182.8、236.5 和 162.2,分别比上年增长 10.4%、6.2%、5.9%和 4.8%。测算结果表明,2017 年,我国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创新产出持续提升,创新成效稳步增强,创新能力向高质量发展要求稳步迈进。

 1. 研发投入[ 3 ]

 2017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17606.1 亿元,比上年增加 1929.4 亿元,增长 12.3%,增速较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1]之比)为 2.13%,比上年提高 0.02 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 43.6 万元,比上年增加 3.2 万元。

 2. 创新环境指数[ 4 ]

 2017 年我国创新环境指数为 203.6,比上年提高 19.1 个点。5 个评价指标指数四升一平,其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提升较快,增速达到 36.6%,已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与上年持平,继续呈现回升趋稳态势。

 中国创新指数情况[ [表 表 1]

  2005年 2010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中国创新指数 100.0 133.0 160.3 174.0 183.7 196.3

  一、创新环境指数 100.0 135.7 164.4

 174.9

 184.5 203.6

  1.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 100.0 161.7 211.9 244.9 237.4 256.0

  2.人均 GDP 指数 100.0 166.6 223.2 239.2 253.8 269.7

  3.理工科毕业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指数 100.0 142.8 176.7 183.9 192.7 202.1

  4.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 100.0 116.4 108.0 101.2 105.0 105.0

  5.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 100.0 103.0 133.5 150.3 175.8 240.1

  二、创新投入指数 100.0 132.3 157.7 164.2 172.2 182.8

  1.每万人 R&D 人员全时当量指数 100.0 182.5 259.9 262.0 268.7 278.0

  2.R&D 经费占 GDP 比重指数 100.0 130.7 154.5 157.5 161.3 162.9

  3.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指数 100.0 163.5 228.5 248.0 262.5 294.7

  4.R&D 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数 100.0 112.8 121.6 125.5 122.1 122.1

  5.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 100.0 117.6 131.3 143.8 164.1 184.5

  6.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 100.0 103.7 105.0 106.6 114.5 124.5

  三、创新产出指数 100.0 137.2 177.2 208.3 223.3 236.5

  1.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指数 100.0 152.8 159.1 165.4 165.4 169.5

  2.每万名 R&D 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数 100.0 230.6 259.2 337.9 334.0 339.3

  3.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指数 100.0 89.3 111.5 136.7 153.7 157.5

  4.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指数 100.0 100.1 153.0 180.0 216.0 244.7

  5.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数 100.0 155.3 250.3 287.7 305.1 336.4

  四、创新成效指数 100.0 126.8 142.0 148.7 154.8 162.2

  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 100.0 115.2 120.6 127.3 139.5 151.6

  2.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指数 100.0 109.0 98.5 100.7 100.6 103.5

  3.单位 GDP 能耗指数 100.0 123.8 143.3 151.7 159.7 165.7

  4.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指数 100.0 179.0 270.9 292.5 304.4 323.0

  5.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 100.0 117.8 125.5 128.0 130.6 133.8 3. 创新投入指数[ 5 ]

 2017 年创新投入指数为 182.8,比上年提高 10.6 个点。该领域的 6 个评价指标指数五升

  一平,其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和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指数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 12.4%和 12.3%;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增长 8.7%,增速逐年提高;R&D 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数与上年持平。

 4. 创新产出指数[ 6 ]

 2017 年创新产出指数达 236.5,在四个分领域中居第一位;比上年提高 13.2 个点,增长5.9%。该领域的 5 个评价指标指数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每万名 R&D 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数达到339.3,在全部评价指标指数中继续领跑;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指数和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数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分别达到 13.3%和 10.2%。2017 年,我国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为 172.1 万件,比上年增长 5.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达 32.7 万件,比上年增长 8.2% 。

 全 年 发 表 科 技 论 文 170 万 篇 , 增 长 3.0% 。

 图 1 5. 创新成效指数[ 7 ]

 2017 年创新成效指数为 162.2,比上年提高 7.4 个点,增速为 4.8%。5 个评价指标指数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增长较快,增速为 8.7%;单位GDP 能耗指数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稳步提升,分别增长 3.7%和 2.5%。

 四、中国科技人才变化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新时代,政府科技人才政策是否需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委员代表呼吁“加大本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本土人才享受‘海归’同等待遇”。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

  “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要并用并重,一视同仁”。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本土人才工作,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专门针对本土人才的新人才计划。中央有关部门也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

 1. 中国近年来人才变化[ 8 ]

 1977 年恢复高考,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拨乱反正,我国科技事业和各行各业一道从“文革”混乱中恢复正常,蓬勃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职称制度、科技奖励制度、人才聘用与流动制度、引智工程等各项政策制度逐步走上正轨。随着国门打开,恢复出国留学制度,迎来公派留学、自费留学等一波又一波的“留学热”。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在海外留学工作的人才已具备相当规模。这批人才构成中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人才。1994 年,“百人计划”出台,这是中科院作为一个研究机构率先推出的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随后,各种人才引进计划或举措逐步兴起。2008 年,中组部实施“千人计划”,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上升为最高层的政府人才计划。其中,“青年千人”国家资助力度为每人 50 万元安家费、3 年 100—300 万元科研经费,接收单位一般还会按照 1 : 1 比例配套安家费与科研经费。

 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为我国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带回了我国建设急需的各方面丰富的科技前沿知识,成为当之无愧的生力军,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海外人才计划的实施在海外和本土人才之间造成了很大差距,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土人才的自主发展积极性。由此,政府参照海外人才计划也出台了针对本土人才的一系列计划。

 一是专门针对本土人才的,如中组部的“万人计划”;二是既针对本土人才也针对留学归国人才的普惠性人才计划,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青”项目、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等。这两种类型的人才计划可合并称为“政府人才计划”。2006 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人才计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各类的政府人才计划有近百个。

 这些政府人才计划的出台,对本土人才问题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也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视。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当前加强本土人才工作不能简单延续目前政府人才计划模式,而是需要深刻分析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2. 政府人才计划问题分析[ 9 ]

 第一类问题直接针对本土人才。源于海外人才倾斜政策的“利益冲突”。发达国家如美、欧为人才竞争高地,科学文化积淀厚、薪酬待遇好,“人往高处走”,政府通过调节移民政策就可吸引所需人才。中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经过长时期封闭及人才断层,与国际科技前沿差距遥远,收入水平反差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出台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其“吸引力”必定超过本土人才的待遇水平。

 第二类问题涉及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政府人才计划(国内)在对人才的识别、人才积极性发挥、人才市场形成以及增加对人才的重视和投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评价中的“帽子导向”导致人才标准单一,用人单位难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人才制度与政策;多元化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被堵塞,对从事成果转化、工程技术研发、支撑服务等人员积极性影响尤为严重。在上上下下热情高涨的“帽子”导向下,形成各种攀比——人才比谁的“帽子”

  大,高校比谁的“帽子”多,管理部门比谁的“帽子”值钱,人才“帽子”评审中公关盛行,侵蚀了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科研人员难以淡泊名利、安心致研,学术生态被破坏。

 3. 新时代人才政策的战略选择 [10] 从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到现在的 40 年,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旗帜,属于“拨乱反正与重建恢复阶段”。在此阶段,人才制度恢复正常,出国留学蔚然成风。虽然留学回国人员规模小,但庞大的海外人才潜在市场逐步形成。第二阶段以 199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为标志,以中组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为引领,属于“以政府‘人才计划’模式突显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阶段”。在此阶段,国内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市场逐步形成,通过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自费留学人员选择学成归国成为主流,我国人才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目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国家科技竞争日益体现为人才竞争。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对我国人才政策的战略选择。第二阶段的政府人才计划模式,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不再适用于新时代人才政策。在新时代,国内外人才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人才工作的供给政策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应回归常态化的人才市场机制,删繁就简、提升质量,鼓励人才多样化发展,开创健康有序的人才工作新局面。建设“常态化的人才市场机制”成为新时代科技人才政策的主线。现阶段应做出相关人才成分的调整。

 一是逐步取消现有政府人才计划,遏制“以帽取人”风气,恢复正常学术生态。

 二是赋予单位用人自主权,鼓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和国家发展需要设定机构人才计划,如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各高校的人才计划等。推动各单位人才工作从过去重前端“引”到重后端“用”。更好地发挥人才市场决定作用,鼓励单位探索多样化、特色化人才制度与方法,各类人才并用并重,以人才水平、绩效和实际贡献为标准,让人才通过实践脱颖而出。

 三是政府主要负责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平台与环境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整体结果监控评估及相应的资源配置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有两方面调整,其一,根据海外人才引进质量和效果采取对用人单位的后补助模式;其二,停止政府公示获资助人才名单的做法,以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并减少人才“标签”化在价值导向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综合效应。

 五. 中国科技人才与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 1930 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

  不甚满意,但为这个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成果。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首要追求。

 中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封建时期的人们有固执的阶级思想,做官入仕是人们眼中最重要也最有意义的事,有的人更是用一生参加科举考试。科技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治世良才,辅佐封建君主处理国家事务。科技考试严重限制了封建时期人们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统一人们对官僚生活的向往。

 中国古代利用经验科学创造出许多生活和军事器械,最终却只能让后世在古籍中依稀了解到那些东西的存在。中国古代关于科学技术的著作着实不多,随时代发展中国科技也在发展。

 中国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赖于孔子、孟子等先贤留下的宝贵教育资源,孔孟之道在古代世界具有先进的教育意义,即使是在现在的世界仍具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其注重的是个人修养等基础品格教育。在中国封建的两千年时光里读书人日夜苦读圣贤书,最终只为考取功名。两千年的教育累积教育的内容却没太大变化,仍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似乎是大学的另一个代名词。世界最早的大学是 900 多年前的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城市诞生的波伦亚大学,由依内里奥于 1088 年创立,但丁、彼德拉克、丢勒、伊拉斯谟、哥尔多尼、伽利略、哥白尼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是文艺复习的人文基础。文艺复兴是14 世纪中叶至 16 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16 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的发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思想文化发展,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和科学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最早的大学是 1898 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后更名为北京大学。纵观中国高等教育史不过百年。中国在高等教育资源和经验的积累上显然是不及西方的,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投入,中国的高等教育背景暂时还无法培养大量的杰出人才。受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以及现实主义影响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选择就业或是创业,没有进行更高深的科技探索。所以,当代中国想要发展必须注重年轻一代的培养。

 中国现阶段教育受封建应试教育影响,基础教育时期便开始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品格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各种作弊手段也是层出不穷,爱国主义情怀较为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形式生硬刻板;发展不平衡导致教学设施参差不齐;高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仍十分缺乏。

 应对上述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1.加强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及已就业人士的爱国思想教育,加强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2.对就业市场合理调控减轻甚至去除特殊行业外的职业歧视,让每一位公民可以发展个人优势,获得平等就业机会 3.继续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补短板”工程 4.相对减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高中及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压力

  结论 “李约瑟难题”是对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思考与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鞭策,同时也是对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批评,也是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钱学森之问”反映出了中国杰出人才培养乏力的问题,切中了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要害。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尤其突出。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的竞争。那么,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对于目前中国教育来说,改革和创新是一个主旋律。新时期的中国,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我国的教育也在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及国家发展做相应的调整。教育方式不但要改变和发展,而且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及国家发展的需要。改革是为了完善,创新是为了发展。相应于目前中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各教育机构都应积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针策略,以完善新型的教育模式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于高校教育,也应站在世界及全国的高度。

 中国科技发展需要新时代人才和国家的不断付出。

 参考文献 [1]赵祖华编《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4 [ 3 ] 国 家 统 计 局 • 2017 年 全 国 科 技 经 费 投 入 统 计 公 报 [ 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10/t20181009_1626716.html.发布时间:2018.10.9 13:57:00 [4]国家统计局•2017 年中国创新指数为 196.3 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EB/OL ]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12/t20181212_1638964.html. 发 布 时 间 :2018.12.12 09:30:00

 [8]李晓轩 徐芳•延续人才计划模式抑或回归常态化市场机制?——关于新时代科技人才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年 04 期:442-446 [表1] 国家统计局•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96.3 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EB/OL ]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12/t20181212_1638964.html. 发 布 时 间 :2018.12.12 09:30:00

 [图 1] 国家统计局•2017 年中国创新指数为 196.3 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 EB/OL ]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12/t20181212_1638964.html. 发 布 时 间 :2018.12.12 09:30:00

推荐访问:科技发展 中国 人才需求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