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休闲体育与文旅融合的发展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锋琳

摘 要:在破解休闲体育发展困局中,文旅融合的理念被引入到休闲体育的转型升级中。休闲体育作为一个绿色朝阳产业,它的蓬勃发展是大势所趋,而旅游在助推休闲体育的产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体育、产业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休闲体育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要实现两者融合,则需要从部门合作、产业策划和内在动源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关键词:休闲体育;文旅融合;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121-03

一、休闲体育的文化内涵解读

1.休闲的含义。“休闲”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个是闲适、闲暇优游;另一个是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借以休养地力的措施。显然,“休闲”一词由两部分组成:“休”指出了目的与意义——休息、修复、修养;“闲”指明了时间(余暇)、方式(与忙碌、紧张相对的“闲适”)、途径(借助一些活动放松身心、涵养本源、陶冶性情)。因此,休闲是指一个人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个人获得了认识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心灵的放松、亚健康的修复、精神需求的满足和修养境界的提升等收获[1]。休闲作为人的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2]。如果一个人一生只在自己的工作或职业范围内活动,工作之余和职业以外的事情或活动都不积极关注或参加,那么他的眼界之狭隘、见识之浅陋及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之肤浅则可想而知。为了克服这种弊端,人类建立了工作制度,设立一定的工作时限,将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留给个人自由支配,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

2.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休闲体育是对人们利用休闲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的统称。有别于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常规体育锻炼活动或体育竞赛活动,它的特色在于“休闲”,即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休闲体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健身方式的选择上休闲体育更具个性,在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休闲体育更加自由、灵活,在体育活动的目标定位上休闲体育不再以竞技而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简言之,休闲体育,是一种运用体育运动来达到娱乐身心和提升生活品质的休闲方式。这个概念指的并非是某种新型的体育活动,在本质上它仍然是强身健体的活动,只是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方式、目的三个方面有别于传统意义的体育。总之,休闲体育是现代人们在业余时间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它以体育运动的方式达到休闲保健的目的。

二、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分析

在我国古代社会,许多有识之士都很重视游历,他们的旅游与现代人直奔风景区的休闲旅游不同。贾平凹曾指出:“骑一只毛驴饮风餐雪,一路上饱受着艰难也饱受着山光水色,又是走到哪儿住到哪儿,采集风物,体察民情。”[3]他们以旅游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印证学说、探究疑难,达到完善学业和提升人生修养的目的。简言之,古代的文旅融合强调游学,而现代的文旅融合已超出个人游学的层面,更多地是基于产业发展考虑,即借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目前,文旅融合的重点是开辟冠名为“文化旅游”的旅游发展新模式。贵州学院的李金来教授指出,倡导文化旅游,是源于旅游发展中“文化缺失的焦虑”,是为扭转“旅游的空心化”倾向而应运而生的一个理念[4]。这一论断可谓一针见血,指出了现代社会奏响“文旅融合”新曲的时代境遇和历史背景。

随着现代休闲文化的流行,旅游业迅速兴起。各地旅游发展的初始路径通常是将本地的自然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圈将起来修葺一新成为景区,以此满足人们休闲游览的需要。所谓“旅游的空心化”,是指现代社会方兴未艾的大众旅游,只有旅游的目的地,却无法让游客体会到旅游的妙处,整个旅程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为“身在苦旅,而心未曾游而憩”。换言之,现阶段的大众旅游,只有“远方”,而没有“诗意”,亦即旅游中赫然存在着“文化的缺失”。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在节假日前往热闹异常的景区,而更愿意到一些僻静的小县城去游历,寻找心中的那份“诗和远方”。正是在這样的背景下,旅游发展研究者提出了“文旅融合”的时代课题。

三、休闲体育与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透视

1.休闲文化引潮流。休闲文化,是指鼓励、倡导人们利用闲暇时光从事和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发展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文化类型,与“工作文化”相对应,是后工业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就中国而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在总体上步入小康水平,且随着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让人们的闲暇时光越来越多,马克思所称的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愿景日渐成为一种实践潮流。于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休闲文化应运而生,一方面,每个社会成员工作日辛勤劳作,为社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每个人可以利用节假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完成个人的抱负,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2.体育项目聚人气。现代社会,人们在节假日已经习惯自身综合充电。置身于都市中的现代人,他们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许多人的精神压力较大,体质也因长期的弱体能消耗而有所下降,他们迫切地需要利用休闲时光进行心灵上的放松和通过一定量的体能消耗获得身体机能的恢复与提高。大自然是身体最好的疗养院,也是心灵休憩的理想驿站。因此,旅游和户外休闲体育成为许多人节假日休闲时的不二选择。然而,这两种休闲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休闲体育功能单一,侧重于体能训练,且依赖场馆设施,项目缺乏流动性;而传统旅游多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究其原因是传统旅游项目中缺乏让游客亲身参与的活动项目,致使游客在旅途中的切身体验不够丰富和深刻。

3.产业意识促融合。休闲文化的成熟和休闲产业的形成,为旅游业和休闲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动力基础,使它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行业。与休闲体育相比,旅游的产业属性、产业规模和人流量都要更为显赫,旅游是一条活跃的产业链,在这条链上各种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都因为旅游的牵引而被激活和连贯起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参与感和丰富体验性的休闲健身项目,它与旅游项目具有高度的文化契合度,旅游部门也可通过引入休闲体育来增加旅游热点和动能。与旅游行业相比,休闲体育行业的产业化程度还较低,休闲体育与文旅融合发展将极大地加快休闲体育行业的产业化步伐。不过,引入旅游机制推动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提是要对休闲体育界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顺应国家政策,吸纳民间资本,将休闲体育软硬件建设做扎实,为休闲体育的文旅融合之路打下坚实基础[5]。

四、文旅融合视角下休闲体育的产业化发展策略

1.部门联合结成产业发展联盟。休闲体育和旅游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产业部门,但它们都是休闲文化催生的产物,虽独立经营,但又密切相关。现代旅游开发中已经注意到休闲体育在聚集人气和增强景区亲和力方面的重要价值,许多旅游景区都设有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设施,但还只是作为一种调剂性的休闲项目,在整个旅游规划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从长远发展看,旅游和体育都是提升国民身心素养的绿色产业,两者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旅游部门来说,他们不可能在景区建立规模庞大的体育场馆和配套的休闲体育设施;对休闲体育的管理部门来说,他们在节假日的休闲消费黄金期也不可能通过阻拦大批的人流涌入各地的风景名胜区,而使自己的场馆爆满。即这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它们之间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建立合作对它们而言则更为重要。为缓和两者之间的竞争冲突,同时也为了实现彼此的共赢,旅游部门和休闲体育的管理部门应通过部门协商,以一方提供体育场馆,另一方输送客流而建立起产业发展联盟。在这个产业合作联盟框架内,体育旅游和旅游体育成为两大产业运营的两个新的发展理念,体育项目将更多地融入“大旅游”的消费结构中,旅游的引入也将休闲体育的产业发展布局由室内场馆扩展到室外更大的区域,使休闲体育的客源方式由零散、单一、稳定的健身客流来源变为规模化、多元化、变动的旅游客源供给。休闲体育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整体社会形象也会随其与旅游产业部门联合举办的体育类旅游文化项目而获得显著的提升。

2.休闲体育纳入旅游线路设计。休闲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建立一种产业联盟的协作发展模式,其运行机制需要通过部门间的统筹策划落实到日常的经营活动上。为此,两个部门应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实现全域性的产业经营协同,即休闲体育借助旅游产业链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流,休闲体育搭乘旅游便车,分享旅游产业经营模式的好处。当然,旅游部门也可以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充分利用景区附近的专业化休闲体育场馆和设施,通过“借花献佛”的方式给游客提供一种可以获得良好参与感的健康休闲项目,使游客在旅游线路上动静结合,通过休闲体育环节达到消除疲劳、恢复新鲜感和在旅途中享受精品运动的快乐。具体来说,体育产业管理部门与地方旅游部门通过深入交流、探讨,建立以节假日为主要合作契机的一体化产业营销模式,各地休闲体育场馆除平时的正常经营外,到了节假日则主要作为旅游线路上的一个个重要节点,成为地方旅游项目中的新亮点和新的品牌化资源。

3.文旅融合带动休闲体育产业升级。目前休闲体育的发展,主要以社会健身俱乐部的形式,通过招募会员提供精品化的休闲体育服务,以此开展休闲体育的运营。他们开设的具体活动项目有室内健身器材组合运动套系、散打、跆拳道、柔道、游泳、斯诺克、高尔夫、瑜伽等,融健身、艺术审美和社会交际为一体。休闲体育馆针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和处在社会上层的成功人士,收费较高,而社会上大多数人常采取广场舞、健步走、太极拳、太极剑、抽陀螺、舞空竹等与个体兴趣爱好相契合的个性化体育锻炼项目。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部分社会公众对于到休闲体育场馆进行全方位的、有专业指点的健身活动的消费意愿仍然较低,因此绝大多数人事实上仍置身于休闲体育产业圈之外[6]。若照此发展下去,势必造成两极分化的弊病:少数人享受高端的休闲体育项目,大多数人停留在免费健身的层面,休闲文化的深入發展和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都将因此受到束缚。随着文旅融合的出现,休闲体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首先,各地大大小小的休闲体育营业机构由于地方旅游部门的牵线搭桥而整合起来;其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休闲体育馆要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甚至是海外游客,所以他们的场地、设备、设施、服务水准都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再次,文旅融合新体制对文化内涵的强调,也将刺激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部门积极挖掘和提炼体育历史文化遗产中活的元素,为各体育项目注入特色文化内涵;最后,文旅融合极大地拓宽了参与专业化休闲体育的客户数量,使得社会大多数成员都能借助旅游快车以低廉的支付代价体验高端休闲体育的乐趣。

总之,文旅融合视域下,旅游如一泓春水,休闲体育如一畦水草,将旅游引入休闲体育发展中,有助于打破我国休闲体育“一盘散沙”的发展僵局,是在信息经济时代实现休闲体育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然而,休闲体育要真正走上文旅融合的道路,仍然有相当多的实际困难有待克服。但随着两个产业部门合作步伐的加快,相信我国休闲体育的繁荣局面必将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焦敬伟,郑丹蕃.休闲体育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4,(8):186-189.

[2]  蒋书君.“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48-51.

[3]  贾平凹.怀念狼[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124-125.

[4]  李金来.困惑与突围: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探析[J].社会科学家,2020,(2):82-86.

[5]  王改翠.论休闲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3):35-36.

[6]  喻坚.新常态下中国体闲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5):31-38.

猜你喜欢休闲体育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性融入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14期)2019-10-20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文旅融合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11期)2019-08-07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旅游学刊(2019年1期)2019-03-29休闲体育内涵及其发展建议研究博览群书·教育(2017年5期)2017-07-31申奥成功后休闲冰雪项目在大众人群中的普及与发展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4期)2017-05-05四川特色小吃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商情(2016年44期)2017-03-05砀山县黄桃产业发展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21期)2016-10-21京津冀一体化形式下休闲体育产业的合作发展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4期)2016-04-19我国沿海煤炭海运市场分析与发展对策中国水运(2015年9期)2015-11-05

推荐访问:融合 休闲 研究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