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从优质到现代化,学校治理的“求是”之道

|来源:网友投稿

黄硕 宋艳红 侯京华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系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将扮演更为基础性的角色,成为教育改革发生和创新的策源地。增强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如何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如何构建民主参与、多元共建的学校治理体系?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探讨学校治理如何走向现代化。

耽误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就耽误了学校发展

杨朝平: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一旦耽误,学校发展一定受损。新入职的教师一旦耽误了前几年关键成长期,损失将无法弥补。可以这样预判,一所学校能否持续发展,首要因素就是学校有没有形成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究思路、路径、策略、实践。

激发内驱动力,规划个人目标。学校应开展调查,掌握中青年教师发展情况,摸清青年教师成长的真实需求。然后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符合他们专业发展愿望的考评制度,让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有希望,去获得成长、感受成功。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宏观考评机制的指导下,落实帮带教师具体任务以及应该享有的权利,指导青年教师详细拟写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分期目标。

校本教研常态,夯实基本技能。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要求青年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学习重点,了解每个学科的育人功能和学科素养指向,使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之初就不满足于低阶要求,而是向高阶出发。将每一堂课的设计作为练就自身本领的一次突破,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基本环节规范,增强把控课堂的能力。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提炼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整个过程中,促使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分享以及与同伴的思维碰撞,将所见所学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

师徒结对引领,构建自我体系。学校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帮带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体系,将他们专业成长的过程细化为可量化的因子。将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实到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让青年教师、帮带老教师认识到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的构建是彼此双方的互相成就。中青年教师在帮带老教师的助力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形成成熟的教育价值取向。老教师也应认识到,帮助中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不但是中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老教师继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搭建学习平台,开阔教育视野。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遣更多教师外出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如到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的学校实地参观学习,耳闻目染,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精心挑选优质的空中课堂,如上海的“海上名师行”,作为青年教师学习的优质资源。邀请教育专家到校给教师培训上课,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

乡村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崔国立:我国已经迈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乡村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对此,我们对乡村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具体实践。

夯实根基,提升专业发展力。教师队伍建设涵盖多个方面,专业化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刚入职的乡村青年教师,与入职名校的青年教师没有太大差别,但如果没有很好的平台搭建和目标引领,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我们在全面深入了解教师真实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整体目标和宏观规划,设计了“新入职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领军教师”五梯度培养机制,引导教师确立个人成长目标,设计《青年教师成长导航》,以目标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愿景,以规划描绘教师专业发展蓝图。与城区教师相比,乡村教师发展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先后搭建了多个“培新”平台,力求全方位、多层次满足不同教师的成长需求。

激活内驱力,提升职业幸福力。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部分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如果没有内驱力和外部刺激,教师的“职业倦怠期”将持续到退休。作为校长,要适时引导,让教师学会享受职业幸福,享受立德树人的快乐。我们每年开展“最美教师”等评价活动,制定“新苗奖、新秀奖、风华奖、芳华奖、红烛奖”五阶段表彰激励机制,以各种方式反馈教师的行动和付出,让职业生命闪烁出耀眼光芒。

我们设计了针对优化师生关系的评价系统,营造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不久前的某天午餐时间突下大雨,从教室到餐厅的路上,教师自发为学生撑起一座爱心伞桥,孩子们激动地说着“好幸福啊”“老师,谢谢您”。这一幕是多么的温馨。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消失殆尽。

拓宽路径,提升人生成长力。新时代教师必须做一名终身学习者,我们定期举办读书论坛,为教师推荐优秀书目和文章。我们成立“60301”读书俱乐部(每天读书60分钟、反思30分钟,每周写1篇读书心得)。读书分享会由主持人先发送一个红包,抢到最大金额的人作为中奖者发言,并且要录制成音频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这样的环节既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又能够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因而大家都会精心准备,确保阅读成效。每一次读书分享都讓教师心情激荡、怦然心动,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让教师叩击心灵、思维碰撞。让每一位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灵魂自由翱翔于天地。

主动改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成长

董旭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我们教育工作者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要主动改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成长。

理念引领——肩负时代责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校启动“理念提升”培养工程。首先,党建引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价值观、时代教育观,让党员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先锋者和引领者,带动影响身边教师。其次,“走出去,请进来”,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经验武装教师的头脑。再次,开展教师“悦”读活动,引领教师通过阅读提升自我。

以人为本——培养时代教师。以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库,助力精准管理。学校实施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建立从青年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的“金字塔”式培养体系。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师素质。

学校改进“传、帮、带”传统型的帮教模式,树立正面典型,及时总结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做好推广工作。让教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向其他教师传授方法,充分发挥模范榜样作用。学校实施 “青蓝教师结对工程”,采用导师制,结对帮教,通过集体备课、合作研讨等措施形成教师间互帮互助的风气,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借助“互联网+”环境,拓展培训形式,与国内重点师范院校合作,构建线上学习共同体,构筑具有时代特征的“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环境,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及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轻负高质——彰显时代需求。做“轻负高质”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专业要求。在课堂方面,我们引导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素养为核心、以科技为辅助进行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倡导教师满怀激情地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障碍”前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求解。而教师在课后进行深入反思,以學生的学习进程重构课堂,在教学相长中体验收获成就感、幸福感。

在作业方面,我们组织教师以生本化理念引领校本作业设计。一是立足学生主体,让校本作业成为激发兴趣的引线。二是立足核心素养,注重探究价值,既要开启智慧,又要立德树人。三是立足实际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校本作业成为联系生活的桥梁,让作业走进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构建的关键词

肖莉: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自主发展、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构建的关键词。

富脑子,终身学习内外发力。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推动力:内驱力和外驱力。富脑子,其实就是布道于心,引领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发展。为此,我校始终坚持一个理念:终身学习为专业发展赋能;长期开展一项活动:教师读书会活动;努力做好一件事:打造学习共同体文化。通过这“三个一”的内外共同发力,让教师的知识体系丰厚起来,能力素养提升起来,学科融合储备灵动起来。

指路子,培训课程引领方向。未来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知识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实践智慧的提升,更需要思想观念的提升。为此,我校开设了两类课程,一是“师之光”的理想信念培训课程,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行为选择,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师之力”的教学能力提升类培训课程,重点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学科整合能力。

架梯子,聚焦课堂课题研究。课堂是学校肌体中最为平常的细胞,以课堂革命为主要内容的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聚焦课堂的“校本研究”活动,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三人行”。以备课小组为活动的基本载体,以课例研究为基本元素,以同课异构“五同”(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改一节课、同写一节课)为基本策略,积极推行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

搭台子,合作交流碰撞反思。学校构建平台,促使教师发展从独立个体的“人”到同伴互助的“从”,再到团队共进的“众”。“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互学互补,来自上级教研部门、高校、研究机构“自上而下”的专业引领,两相结合,上下联动,促使教师间碰撞反思。校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一方面,喊破嗓子,甩开膀子,不如做出样子。另一方面,必须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好平台。

压担子,展示自我促进发展。互联网时代,我校用两种方式来展示教师风采。一是线下展示,有常规的各级各类教学展示,如教学大比武、评课大赛等。二是云上展示,布心小学是深圳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也是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2003年启动教师博客线上交流活动,形成一定规模。现通过“布心云”云空间,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等。教师们在各类展示中找到不足与差距,在展示中发现成长的目标与方向,促使自身向更高更远处发展。

让每一个生命都感受到尊严和幸福

齐爱军:如何锻造教师队伍,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科学合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教师等重要论述,我们从以下四个途径,做了有益尝试。

有理想信念,筑牢教师的信仰根基。首先,教师要明确初心责任。一是实行党建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童心向党·四名引育”品牌。二是增强文化自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以“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未来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将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使命传承。一是做到“思维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做到“视野广”,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与发展脉络。

有道德情操,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对师德违规“零容忍”,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首先,践行“四个统一”标尺,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学问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其次,搞好师德师风系列活动。举办“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五观”教育理念:促进发展的立德树人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人人有才的潜能学生观、全纳教育的全面质量观、德能并举的全面与个性和谐发展观。

有扎实学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实施“三格”培养。即入职1~3年教师“入格”培养、3~6年教师“升格”培养、6~9年教师“风格”培养。建立“全员培训,梯次发展”的培养机制。其次,助力新教师“四步”登堂,即理念认同、基本功培训、师徒结对、展示汇报。同时,实行“四名引育”工程,把优秀教师、班主任培养成名教师、名班主任,把校长培养成为齐鲁名校长,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名校。开展课题研究,实现“日常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日常化,专家团队指导常态化”。

有仁爱之心,培养教师的炽热情怀。首先,让教师站在学校中央,成为受尊敬的人。仁爱之心,对教师是要求,也是挑战。要想有仁爱之心,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学生当亲人,并和谐相处。其次,重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及诊断性评价,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加大奖励表彰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再次,让教师跳出自我,成为有深厚情怀的人,心怀国家和民族,将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将教育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回归,方可走向现代化

孙冬怀:如何建设一支现代化教师队伍?我认为:只有回归,方可走向现代化。

回归生活世界。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首先,用生活化的方式去开展教育活动。去年六一,当儿童节遇上疫情,我校设计了“疫情中的微儿童节”活动,包括“微播种”(科学课活动)、“微甜蜜”(互换亲手制作食品)等五项微活动,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刻意的“不刻意”,让教育悄然发生。其次,用生活化的视角去教学。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封闭的科学世界,虽有章法却过于被动、机械。学校给老师提供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策略和成长平台,如开展项目式学习。近年来,我校先后确立了生物种植、校园宣传片制作、唇膏制作、木工创客等项目。

回归科学规律。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最重要的是要遵循中小学一体化培养规律,遵循孩子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渐进性规律。首先,要有衔接意识。在幼小衔接方面,学校规定入学前八周为幼小衔接适应阶段,通过校园环境参观、行为习惯教育、专注力和记忆力的练习、多种课程体验活动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在中小衔接方面,學校成立中小衔接教学研究团队,初中教师担任六年级班主任职务,研究中小学学科教材。其次,要有一体化思想。如在科学一体化学习设计中,学校主要打造了三条路径。一是优化学习资源,整合教材资源,打通中小学教师壁垒。二是优化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三是科学融入生活,让科学素养形成自然发生。

回归学习常态。现代化教师培养的关键在于现代师德的塑造。“敬业爱生”是最基本的师德,“乐业勤学”是现代师德的应有之意。现代化教师一定是把学习作为生活常态的、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学校坚持将教师学习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坚守 “自管理、内生长,有始终、思共情,学创新、启潜能” 的标准,打造 “阳光味、书香味、自然味、人情味、学术味”的五味校园,明确“专业同僚—专题研究—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题分享”的“五专”培养策略,鼓励小课题研究,营造灵活的小团队氛围,搭建专业表达平台,挖掘教师具有的“匠人”和“专家”双重特质,从“模仿与修炼”学习到“反思与研究”学习,既体会“自己培养自己”的独乐乐,又享受“协同互助”的众乐乐。无学术不成长、无团队不成长,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精神共识和具体行动。

总之,教育现代化不是要反传统,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更应该有“回归”的哲学思考和实践智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教育现代化之路。

从“0”到“1”:构建一体化“养习”工作格局

霍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在小学阶段着上的色彩必然影响孩子一生的格局与高度。然而,在小学生“奠基”阶段,理应发挥正面主导作用的家长和教师,其行为往往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放任型、推责型、溺爱型、价值观错位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外控式教育、包揽型管理、教学不育人、分工不协作、家校不互通更成为有效育人的多重障碍。教师、家长各唱各的调,难免造成“零和”效果:“5+2=0” (每个星期5天受学校教育影响,2天受家庭、社会影响)“6+18=0”(每天6小时受学校教育影响,18小时受家庭、社会影响) “2+4=0”(每天在校期间2小时受班主任影响,4小时受其他老师影响)。基于此,保证目标统一、方向一致、步调协同、过程连贯则成为谋求小学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从系统理论和养成教育规律出发,持续行进在探索一体化“养习”之路上。

聚焦“养习”,厘清小学任务。培根说,教育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落脚点是养成好习惯,思想的灌输、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停在书本里,落在考卷上,只有将一切正确的思想、学习行为转化成习惯,方可称为真正的素养。据此,我厘清了小学教育任务:德育关键是培养做人和做事习惯,智育关键是培养学习和个性发展习惯,体育关键是培养运动和健康习惯,美育关键是培养审美习惯,劳动教育关键是培养实践操作习惯。系统规划出“养习课程”图谱,开启养习教育征程。

依托“一体化”,探索工作路径。目标有了,辅之以科学的路径才具有现实意义。“一体化”成为重塑办学行为的路径:一是家校共育,通过经常性的家校活动和家校组织建设,家校合作步入制度化和常态化阶段,家校和谐共生的局面逐渐打开,二是师师协同,以“语数包班、其他教师协同”为主体架构,学校梳理了学生做人、做事、学习、个性化发展等各方面的目标体系,明确了教师协作体系及家校合作培养重点,综合管理、整体评价包班的教师,将师师协同、家校协作纳入各类教师管理评价体系。

成就“共同体”,创新教育格局。通过持续实践探索,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涵盖家长、教师的成长共同体的办学愿景已经实现,以“重习、合作”为内涵的养习文化基本形成,学校教育质量持续领跑,养习教育、书香校园、教师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均走在本地区前列,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多人获得省市级奖项,助力学校全要素发展。

学校“治理”是民主参与、多元共建的集中体现

冯艳霞:学校治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主要表现为从人治走向文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从单一走向系统、从约束走向自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立章程、建渠道,落实民主监督。我们提出了“优化治理结构,合力助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治校思路,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多元主体参与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全面实施校长负责制,夯实教代会监督与反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反馈出来,学校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实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建立由社会各界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和监督保障机制,通报学校办学情况,征集意见和建议,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成立班级家委会,开展家校合作,家长可以直言不讳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助推学校民主和谐发展;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志愿小组,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实践,培养主人翁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找短板、搭平台,趋向扁平治理。我校坚持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以立德树人为指引,以自信教育为文化特色,以“守正自信”为价值取向,遵循“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关注师生家长的思想意识及行动指标,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家长的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建校以来,推进实行扁平化管理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层环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此外,设立行政组、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实现了学校工作“三个零”,即沟通零距离、岗位零闲置和质量零缺陷。

转思维、聚人心,实现人本治理。信任是对一个人最高的礼遇。现代学校治理中更加强调校长作为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在掌舵的同时与教师同船共渡、风雨同担。治理不是约束,而是激励,不是管住人群,而是凝聚人心,学校治理应当注重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学校实行“运用捆绑式评价机制,让教师抱团发展”的管理模式,由鼓励个人争优向同伴合作发展转变,真正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工作状态。自实践以来,遵循不落一人的原则,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良好的校风得以形成。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专业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目录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青年教师“赴考”科教新报(2020年5期)2020-02-14零陵区:培训套餐助力青年教师起跑科教新报(2020年1期)2020-02-14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7期)2019-09-20专业修脚店作文大王·低年级(2019年2期)2019-01-23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知识文库(2018年18期)2018-07-09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求学·文科版(2018年11期)2018-01-10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理科专业大辨析求学·理科版(2015年8期)2015-08-08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推荐访问:求是 之道 治理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