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俗语词“三七二十一”的用法及其发展

|来源:网友投稿

张文国

摘  要:俗语词“三七二十一”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稳定的过程。先秦至明代中期,“三七二十一”尚未凝固成一个俗语词,仍然是一个简单的乘法口诀。明代晚期,它才真正被作为一个俗语词来使用,一般出现在“搭配成分+(插入成分+)三七二十一”的结构中。清代初期至中期、清末民初时期,其用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现代汉语,最终稳定下来。其中,在清末民初时期,其用法的发展变化最为明显。

关键词:“三七二十一”;俗语词;搭配成分;插入成分;清末民初

俗语词就是古白话系统中的白话词,也就是口语词[1](P26)。它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汉语词汇史不能无视这些方俗语词,否则便不能认识汉语词汇的全貌”[2](P145)。可见,俗语词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三七二十一”就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俗语词,虽然学界对它的来源已有一个公认的认识,但对其用法及其发展,迄今为止却还很少论及。因此,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一、先秦至明代中期

“三七二十一”本是“俗语算数”(宋代洪迈《容斋续笔》卷七),即一个简单的乘法口诀,但由于战国时纵横家苏秦的使用而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内涵,所谓“三七二十一,苏秦说齐王之辞也”(《容斋续笔》卷七)。当时,苏秦为劝说齐宣王能够与其他诸侯国联合抗秦,故意采取歪曲事实的算法,以打消齐王所认为的兵力不足的顾虑:“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战国策·齐一》)而实际上,临淄的每户人家不可能都有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的算法明显与事实不符。因此,“三七二十一”中就暗含了不顾事实、不问情由的意思,明显是一个贬义的说法。

不过,当时“三七二十一”还没有凝固成一个俗语词,仍然是实指,即三七相乘得二十一。再如:“荧惑有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当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岁矣。”(《吕氏春秋·制乐》)它的这种用法一直沿续到明代中期。例如:

(1)君有三善,故三赏,星必三舍,舍行七星,星当一年,三七二十一,故曰延寿二十一年。(汉代刘向《新序·杂事四》)

(2)三七二十一日,乃到檀特山中。太子睹山树木茂盛,流泉美水,甘果备焉。(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二)

(3)师曰:“三七是多小?”对曰:“和尚弄弟子,三七二十一。”(南唐静、筠禅师《祖堂集》卷三)

二、明代晚期

“三七二十一”真正被作为一个俗语词来使用,已经是明代晚期的事情了。我们对明代的388种文献进行了统计,可以发现,“三七二十一”不仅可以以实指义出现,还可以是其文化义,即“不顾事实”的意思。很明显,在这一意义上,“三七二十一”已经凝固成一个俗语词了。这时,该俗语词一般出现在“搭配成分+(插入成分+)三七二十一”的结构中。先看其搭配成分,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管”类成分,包括“不管”(24次)、“也不管”(2次)、“那里管”(2次)。例如:

(4)远远望见岸上有人,打着灯笼走来,恐怕被他撞见,不管三七二十一,撇在河边,奔回家去了,不在话下。(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

(5)忽一日,正在厅前闲步,只见一班应捕拥将进来,带了麻绳铁索,不管三七二十一,望王生颈上便套。(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6)那些奴才们见好酒好饭,道是投着好处,那里管三七二十一,只顾贪婪无厌,四个人一个个吃得瞪眉瞠眼,连人多不认得了。(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有时,在“三七二十一”与其前的搭配成分之间,还可以出现代词“你”“甚么”等插入成分,構成“那里来管你”(2次)、“那个管你”(1次)、“不管甚么”(1次)等组合。可以说,代词的加入明显增强了该俗语词的强调意味。例如:

(7)张员外走出来分辩时,这些个众军校,那里来管你三七二十一?一条索子扣头,和解库中两个主管,都拿来见钱大王。(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六卷)

(8)潘宾道:“在生时就如哑子吃苦瓜一样,没有银子送他,任你说得口酸,那个管你三七二十一?”(明代安遇时《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三卷)

(9)金毛道长也不管甚么三七二十一,就把宝贝掀在半空中,照着老爷的顶阳骨上打将下来。(明代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五十五回)

统计分析表明,该时期添加代词的用例较少。值得注意的是,该俗语词只出现在明末的十一部白话小说中,主要是“三言”(8次)、“二拍”(8次)以及《今古奇观》(9次)中①。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三七二十一”凝固为一个俗语词发生在明朝末年。

此外,“三七二十一”中的“二十”还可以简称为“念”,从而出现了“三七念一”的说法,这类情况共有5例。例如:

(10)胡永儿不知高低,刚扯得一件小衣服穿了,还不曾下得床来,众军士那管三七念一,把猪羊二血、马尿、大蒜,俱望床上乱泼。(明代冯梦龙增补《三遂平妖传》第四十回)

(11)只见斜曳里又闪出一位黑脸兜须大元帅来……高叫道:“你们杀得好哩!我也不管你三七念一,我只是磨旗换了世界就罢。”(明代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五十六回)

(12)钮文依了家主,领着金氏,不管三七念一,执了一块木柴,把鼓乱敲,口内一片声叫喊:“救命!”(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个乘法口诀“二七十四”跟在“三七二十一”之后,也表“不顾事实”的用例,如:

(13)一个醉天子,面上血红,头儿摇摇,脚儿斜斜,舌儿嗒嗒,不管三七念一,二七十四,一横横在徐夫人的身上。(明代董说《西游补》第二回)

三、清代时期

我们对清代的942种文献进行了统计,可以发现,此期俗语词“三七二十一”的用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本时期的“三七二十一”仍然以与“不管”“也不管”搭配为常,其中,前者出现了37次,后者出现了16次。此不赘举。与上一时期不同的是,“不”可以换成“休”,即“休管”与之搭配,共1例,如:

(14)想到这里,又羞又愤,随厉声唤丫环道:“他在这里好自在,你们休管三七二十一,所有什物,与我搬回府上去。”(清代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九回)

除了“管”类成分外,本时期的搭配成分还出现了“不问”(2次)、“也不问”(1次)、“不顾”(1次)、“顾不得”(1次)、“不理”(1次)、“不知”(1次)等。例如:

(15)逛窑姐儿的人,倘给都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若是个官,就可以免打。(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五回)

(16)凶僧估量着身后面一揪,心里想着:这必有什么东西,将衣衿挂住咧!人到了急处,也顾不得三七二十一了。(清代佚名《刘墉传奇》第七十七回)

(17)那巡丁被他喝得无明火起,不理三七二十一,总说要拿烟拿人。周庸祐没法,急求船主,好说个人情。(清代黄小配《廿载繁华录》第二十一回)

其次,插入成分没再出现代词“你”“甚么”,代之而起的是代词“他”(4次),另有一例是带“他”字的“他娘的”。例如:

(18)赶到红墙边一望,不是庙宇,却是一座王殿。牛皋也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命众军士把粮车推进殿内躲雨。(清代钱彩编次、金丰增订《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

(19)再要不张罗着给我定亲,再不给我屋里放人,我急了也不管他娘的三七二十一,什么丫头老婆我一概混来,那时我可看老爷、太太就把我杀了!(清代秦子忱《续红楼梦》第十回)

与上个时期的“你”不同,这里的插入成分“他”更加虚化,只是表示强调而已。这一时期,“三七二十一”这个俗语词仍然只出现在白话小说中,不过,小说的数量已达33种,其出现频次也明显提高。

最后,本时期只出现了一例“三七念一”的用法,如:

(20)银珠吓得发抖,那客人不管三七念一,拖上楼去。这时银翠仙倌人,正在小房间里学唱曲子。(清代网蛛生《人海潮》第十四回)

四、清末①民初时期

我们对清末民初的100种报刊资料进行了统计,可以发现,此期“三七二十一”的用法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首先,“三七二十一”前的搭配成分仍以“不管”(22次)、“也不管”(2次)为主,但是也沿承了清代“管”类外的“不问”(3次)、“不顾”(1次)、“也不顾”(1次)、“不知”(1次)等。例如:

(21)若是一个平民告起状来,输官司还在其次,动辄还要受辱挨打,见了官,不问三七二十一,便要跪着说话。(《小说画报》,1917[8]89)②

(22)我也不顾三七二十一,好在我的身体玲珑占便宜,在他们拥挤的当儿,只一绕一钻一跳,便上了车子。(《大公报》,1917-05-18-8)③

本时期,插入成分既可以是明代的代词“你”“什么”,也可以是清代的“他”,其中,有“不管他”(1次)、“也不管他”(1次)、“管他”(3次)、“不管什么”(1次)、“不管你”(2次)等。例如:

(23)糊胡涂涂的办一件事,都说是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一点儿头绪没有,都说是乱七八糟。(《直隶白话报》,1905第一卷[1]1)

(24)家里头还有许多金珠首饰、古董字画,项安阁也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便一古脑儿搬了出来。(《申报》,1909-04-23-26)

(25)天下惟有老鼠是最讨厌的,他白天不出来,等到我们睡觉时候,他就摇摇摆摆来了,见着东西不管你三七二十一,随便乱咬。(《中国白话报》,1903[1]69)

其次,一般认为,既然“不顾事实,不问情由”是俗语词“三七二十一”的文化引申义,那就意味着该用法是它独有的。相应地,与它类似的乘法口诀比如“四七二十八”或“六七四十二”就不可能有此用法[3](P56)。不过,“说有易,说无难”,其实,清代白话小说已经有一例“四七二十八”具有这种用法,本时期这样的用例就更多了,只是它们不能像“三七二十一”一样独立使用,而是出现在“三七二十一”的后面与之并列使用。例如:

(26)这下子把个弗伦痛急了,不顾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扑通的一声,在浴盆里直跳起来,溅了那女子一身的水。(《申报》,1907-10-23-18)

(27)弗伦见了心中大喜,不问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耸身一跃,就跳上车去。(《申报》,1907 -11-13-18)

(28)我们不要管他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拼着性命,去碰他一碰。(《申报》,1909-01-05-26)

值得注意的是,“四七二十八”的这种用法共有7例,均出现在文言报刊《申报》的白话小说,如《支那旅行》《风流太史》《衣冠影》《玉树花》中,其他报刊中则没有出现。其中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

另一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也有如此用法,共1例,如:

(29)原来把东三省卖给俄国,铁价不二,足足的卖了九百万白银子,里头三七二十一,七八五十六,上上下下都分得均匀了。(《中国白话报》,1903[3]52)

只是此例中,“三七二十一”前没有“不管”等与之搭配使用。

虽然“不顾事实”是“三七二十一”的文化引申义,但它本身毕竟是一个乘法口诀,三乘七等于二十一也是一个事实,“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不管三乘七是不是二十一”[4]。这也是一个不顾事实的做法,由此,其文化义和实指义趋于统一。“四七二十八”等虽然没有“不顾事实”的文化义,但却可以从乘法口诀所表事实的角度与之达成关联,从而在“三七二十一”文化义的襯托下具有了“不顾事实”的用法。从另一角度看,这或许也是一种特殊的词义沾染[5]。

再次,清代之前,“三七二十一”只能与前面的“不管”“不问”“不顾”等成分搭配使用,但是到了本时期,其前的这些搭配成分也可以被省略掉,“三七二十一”本身独立表示了“不顾事实”的文化义,这类情况共有3例。例如:

(30)倘使把我这血汗换来的钱粮拿去,三七二十一,大家分去嗐用,起什么花园,养什么姘头戏子,一点不正经。(《中国白话报》,1903[1]4)

(31)其余那些有钱有势的财主,还在那里打算盘,三七二十一,愿着眼前安乐,那里肯来进会!(《中国白话报》,1903[2]48)

以上例句中,“三七二十一”前均可加入“不管”,说明这里的“三七二十一”本身已经隐含了“不管”之意。“三七二十一”的这种用法很是特殊,而且三个用例全部出现在《中国白话报》中。按照该俗语词的来源看,它本身确实已经暗含着潜语素“不管”,只不过在明末它以一个俗语词身份出现时,为了表达上更加通顺,这个潜语素外显化罢了,而在这里却没有。潜语素没有外显的现象,在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刊中还有一些,此不赘述[6]。

最后,清末民初没有发现用“念”替代“二十”的“三七念一”的用例。还需说明的是,本时期的“三七二十一”均出现在白话报刊或文言报刊的白话文章中。

五、现代时期

到了现代汉语,“三七二十一”前的搭配成分仍然是以“不管”为主。我们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进行了检索,统计分析表明,“不管”共出现了132次,“也不管”共出现了9次;而其他搭配成分总共出现了16次,其中,“不问”9次,“不顾”6次,“不论”1次。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现代汉语中新出现的。例如:

(32)爹就冲出屋子把妈拉进去一顿臭揍,而大锛儿就冲出屋子,不论三七二十一地一巴掌把小墩子打倒在地。(刘心武《刘心武选集》)

“三七二十一”与搭配成分之间可以出现代词“他”或“它”,构成“管他”(5次)或“管它”(4次)的格式;同时,还有“管他娘的”(1次)、“哪管那”(1次)等说法。例如:

(33)不要一提卸包袱,就来个一推六二五,管它三七二十一。(《人民日报》,1993-01-14)

(34)原则上在议论文当中不应该出现虚假数字的,可是在考试的时候哪管那三七二十一,但编无妨,只要我有东西写就万事大吉了。

本时期还出现了一例“三七二十一”单独使用的用例,如:

(35)伊牧师是急于成家,她是不反对有个丈夫,于是他们三七二十一的就结了婚。(老舍《二马》)

此外,本时期也没有发现“三七念一”的用例。

六、结语

综上所述,俗语词“三七二十一”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稳定的过程,我们对其用法与发展轨迹进行了概括,具体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俗语词“三七二十一”从产生到用法稳定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首先,“三七二十一”作为一个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战国策》这部雅文学文献中,不过,作为一个俗语词却产生于“三言”“二拍”等俗文学文献中。该俗语词的产生反映出了大部分俗语词的来源特点,即来源于俗文学文献,而不是雅文学文献。原因就在于,俗语词和俗文学都具有通俗性、口语性、形象性的特点[7](P235),二者的这个契合点就使得俗文学文献成为俗语词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来源。

其次,再看它的搭配成分。一开始,其搭配成分只有“不管”类,到了清代,才出现了“不顾”类成分。不过,从数量上看,直到现代汉语,前者都明显占有绝对的优势:前者占总数的89.5%,而后者仅占10.5%。因此,该俗语词的搭配成分以“不管”类成分为主。这一点明显与该俗语词文化义产生的背景有关,“不管”类成分不过是其隐含义的外显罢了。

再次,插入成分开始时以“你”类为主,这说明该俗语主要出现在对话场景中。这是与该俗语产生的原始场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从清初中期开始,插入成分又出现了“他”类词语,并在以后的时期成为主流,“他”类成分占总数的64.3%。清末民初时期仅存的两个“你”类插入成分的用例,也只是虚指,并不像该词产生之初确实表示当前对话场景中的对方。可见,插入成分由第二人称代词类转变为第三人称类,说明该俗语词用法的变化,并已趋稳定。

再次,缩略形式“三七念一”只出现在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期,从清末民初开始就消失了。原因就在于“三七念一”的音节结构是2+1+1,明显不符合汉语的韵律要求;相反,“三七二十一”则是2+2+1,符合韵律原则。因此,清末民初之后保留了“三七二十一”,而抛弃了前者,从中可以看出汉语“特别注重韵律”[8]的特点。

最后,“三七二十一”这个俗语词在清末民初时期产生了一些新的用法,比如能够独立使用。再就是,受其语义的感染,一些相关乘法口诀也具有了与之相同的用法,如“四七二十八”和“七八五十六”。雖然二者必须跟在“三七二十一”后面,但这种用法也是十分独特的。总之,清末民初时期的“三七二十一”这个俗语词,既有对之前用法的继承,也有新的发展,相比而言,后者更为明显。不过,这些新兴的用法大多未能沿用到现代汉语,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

参考文献:

[1]徐时仪.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郭在贻.训诂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黄新宇.俗语钩沉[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6.

[4]施宝义,姜林森,潘玉江.汉语惯用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5]杨琳.论相邻引申[J].古汉语研究,2015,(4).

[6]王希杰.深化对语言的认识,促进语言科学的发展[J].语言文字运用,1994,(3).

[7]温朔彬,温端政.汉语语汇研究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8]戴慶厦.汉语的特点究竟是什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The Usa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n Saying “Sanqi Ershiyi(三七二十一)”

Zhang Wengu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The common saying “sanqi ershiyi(三七二十一)”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From the Pre-Qin Period to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sanqi ershiyi(三七二十一)” has not solidified into a common saying. It is still a simple multiplication formula.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t was really used as a common saying, which generally appeared in the structure of “collocation component+(parenthesis+)sanqi ershiyi(三七二十一)”. In the early to middle Qing Dynasty and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ts usage was further developed. To modern Chinese, it eventually stabiliz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its usage are obvious the most.

Key words:“sanqi ershiyi(三七二十一)”; common saying;collocation constituent;parenthesis;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推荐访问:语词 二十一 用法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