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鲁迅藏汉画像“孔子见老子”图像学分析

|来源:网友投稿

王雪梅

摘要: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突破传统,带领着现代图像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對于视觉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研究方法,从图像志到图像学解析鲁迅收藏的一幅汉武梁祠“孔子见老子”画像拓片,由表及里,浅入深出,探讨孔子见老子图背后的图像学意义,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关键词:图像学  孔子见老子  潘诺夫斯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008-04

潘诺夫斯基继承并突破了前人的图像研究方法,是对传统的图像志研究极大的超越与推进,不再被以往的形式主义所束缚,更加深切的关注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艺术的形式、风格、背景和历史。米歇尔就曾经说过,“如果语言学界有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那么,图像学界就有潘诺夫斯基和冈布里奇”。潘诺夫斯基并不是全盘的否定、批判传统的图像志研究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之上融合进自己新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不再是浮于艺术作品表面的简单描述、解释,而是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贴近现实和历史。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分为了三个阐释层次,即前图像志描述、具有表现意义的图像志分析,第三层次就是要透过图像的表面,看到本质的图像学分析。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美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鲁迅收藏的汉画像拓片当中,有一幅来自山东嘉祥武氏祠堂的“孔子见老子”图。最早由清代的文学家、金石学家黄易发现并保存。孔子见老子作为历史故事为何会被刻画在了汉代的祠堂墓室当中,图像的内容以及其所表达的深层含义需要借助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来解答,根据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观念,艺术史家们需要具有宽广的视野和雄厚的学科水平,因为视觉艺术与文字媒介不同,视觉艺术更直观的呈现形象,但是作为一种空间的艺术,视觉艺术的语言以一种符号的形式传达,更易出现曲解和混淆。因此图像研究不应仅仅局限在视觉所见的形式之中,而是要延伸到其背后的文化习俗、经济政治、宗教信仰的基脉当中。企图以“原生”来理解“现象”,即以历史还原真相。

一、孔子见老子图志描述

鲁迅所藏“孔子见老子”拓片图像是刻在汉代墓室里的画像,属于历史故事题材的一种,画面以较为简单的图像和布局展示了历史意蕴深厚的故事,与当时的文化习俗、主流思想和政治策略等密不可分。

汉画像在墓室中的位置分布和搭配结构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见老子图像以出现在墓室祠堂的门楣、横额上较为常见。墓室中的图像也不是单独出现的,往往是庖厨、车马、狩猎等人间故事场景与人首蛇身、神仙异兽天上世界等图像组合在一起出现。信立祥曾根据汉画像的内容对其进行分类:“天上世界、仙人世界、人间现实世界和地下鬼魂世界”。

孔子见老子图和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等都属于典型的人间现实题材。像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等表现的仙人世界常出现在整个图像的上方,而人间的现实故事往往会在整个画面的下方。

在孔子见老子的图像中,人物的布局方式因为人物数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展现方式,有孔子单独一人拜见老子,也有率众弟子多人拜谒老子,还有孔子率弟子拜谒老子时中间还出现一个小型的人物,此人应当为稚童项橐。鲁迅收藏的山东嘉祥武宅山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也是山东发现最早的此类汉画像石,在清代,被金石学家黄易发现并且出资妥善保存,在拓片的左边还记有题跋:“孔子见老子画像载洪氏《隶续》,乾隆丙午冬,钱塘黄易得此石于嘉祥武宅山,敬移动济宁州府”。整幅拓片呈纵向空间展开,孔子和老子位于画面的正中间,展现的正是孔子躬身拜谒老子。孔子在老子的左边,二人相对而立,孔子躬身,手中拿着应该是贽雁,左上方题榜曰:“孔子也”,对面的老子身亦躬,甚至比孔子更加躬身尊敬,手扶曲杖,题榜曰:“老子也”。两个人的中间还站有一个孩童,虽然拓片中间有些损坏不清晰,但仍可考证,此孩童正是项橐,作为孔子师,孔子一同拜见。老子的身后,也就是画面依次向左,有一弟子跟从在后,但未题榜何人。随从的身后便是一辆双马轩车,题有“孔子车”。可见孔子是驾车而来。老子的身后便是一辆辎车,车的后面也跟随了三个躬身而拜的随从弟子。画面中的孔子、老子二人,虽侧身,看不清容貌神态,但仍然传达出了谦虚、博学智慧的姿态,更胜具体生动的刻画。

其实孔子见老子图像在汉画像当中并不少见,其出现往往有固定的布局排列,布局简单且单一,形成了一种稳定的造型符号语言,经过程式化的图像是大同小异的,没有大的差别,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尤其是出现在墓室祠堂中时,还具有了教化作用。具体论述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孔子见老子图像学研究”中展开。

二、孔子见老子图像志考证

作为叙事类历史故事图像,静止的画面必将传递无限的信息和内容,但是图像定格的瞬间画面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借助文字和史料记载进行研究和考证。这也是在图像志的基础之上进行下一步图像学分析的重要环节。

孔子见老子的汉画像图像有充分的史料支撑,首先,史料文献中不乏对于孔子和老子外貌的记载,《孝经钩命决》曰:仲尼斗屦,舌里七重……虎掌……电脊……辅喉……耕齿”……文献中关于“孔子见老子”的描写更倾向于孔子问老子的内容,而画像中的图式记载更倾向于空间布局,肢体动作。如钱穆记载了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的结果:“故孔子见老聘问礼,不徒其年难定,抑且其他无据,其人难征,其事不信”。《史记·孔子世家》亦载:“南宫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倶,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孔子与老子中间站立的幼童“项橐”,文献中也记载确有此人,相传项橐年仅七岁,但聪慧过人,是孔子的老师,《战国策·秦策五》记载:“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

鲁迅所藏的这幅武梁祠“孔子见老子”图有趣之处在于,孔子与老子中间头顶上有一只雉鸟尤为突出。汉代尊老尚礼,有着复杂的礼仪制度。根据《仪礼·士相见礼第三》记载:“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雉,就是野鸡;腒,指的是干腌的鸡肉。孔子双手捧着贽礼献于老子,老子作为长者和学者,孔子按照周礼以贽问之,这符合汉代的礼制,也体现了孔子的谦卑、好礼。

此幅武梁祠孔子见老子图,还出现了车马,并加以题榜,车马是汉代人常用的交通工具,在使用上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甚至还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南宫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一乘两马与武梁祠孔子见老子汉画像恰好一致。这幅武梁祠的孔子见老子图像与其他地方出土的有一处不同,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中推崇“左尊右卑”,故孔子在老子右。而鲁迅藏武梁祠“孔子见老子”图,孔子在左,老子居右,其实山东一带出土的“孔子见老子”图像基本都是这样安排的,这是因为山东为孔孟之乡,儒家思想占据正统的主导地位,因此孔子常居左,突出孔子圣贤,虚心好学的形象,传达了典型的上下尊卑的儒家观念。

三、孔子见老子的图像学分析

相比前人的形式分析,潘诺夫斯基主张对图像进行图像学意义的阐释,“图像学是一种诠释的方法,它是由综合而来,而非分析”。相应的就要求艺术史家们具有宽阔的跨学科视野,更高的文化素养,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历史与当代的鸿沟当中来去自如,对武梁祠“孔子见老子”进行图像研究,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經做出了图像志的分析,进行了描述和基本形式的诠释。在这一节中,将简单的对“孔子见老子”图进行图像学的分析,结合两汉时期的社会背景,融合经济、文化和习俗等因素影响,以跨学科视野分析其背后的图像学意义。

经济是社会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经济的萧条和复兴必定会照映在政治和文化当中。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关键的爬升时期,是中华民族性形成的关键积淀期,大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汉初统治者积极发展生产,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缓和政治上的矛盾,同时促进文化繁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风俗传统的改变,首先孔子拜见老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伦理观被统治者和平民百姓推崇,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喜欢将“伦”和“辈”联系在一起,伦理观念的存在可以调节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们克己复礼,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和礼数。尤其是汉代推崇儒家思想,主张“忠、孝、节、义、梯”思想,国家采用“举孝廉”的人才选拔制度,德才兼备,重视礼仪之人得到朝廷的重用,孝子文化的兴起也就促使厚葬之风席卷而来,重视墓室的规模和空间布置。加上“事死如生”的观念,汉代墓室祠堂中便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地下世界,神仙怪兽、天上人间,梦幻和现实之间交叉,“孔子见老子”图便作为人间历史图像出现在汉代的墓室当中。

汉画像中出现了孔子拜见老子的图像正是在汉代儒家礼仪文化熏陶下的彰显,目的是厚葬先人的同时教育后人忠孝、尚礼,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助于统治阶级的稳固,尤其是当孔子见老子图呈现一致化的特征,在汉代墓室中演变成为了一种符号语言,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也大同小异,都是意识形态具体化的产物,带有了明显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功用价值。

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策略,促使儒家处于了绝对正统的地位,其实在汉初儒家思想并没有在社会上占据主流,在汉武帝以后,孔子的地位才得到快速上升,逐渐占据主流。同时,道家思想仍在社会上流行,也就出现了“儒道并行”的局面,在先秦的典籍中老子一直是智慧、高明的代表。一些信道的教徒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试图将老子和孔子联系在一起,便出现了很多孔子请教老子的故事。汉画像“孔子见老子”图像体现了汉代道家和儒家的融合发展的局面,但山东出土的孔子见老子图,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则更加凸显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四、结语

潘诺夫斯基认为:“圣象学就是一种带有解释性的肖像学,这样一来,它就是艺术研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图像学主张站在历史的脊梁上来整体理解视觉艺术的真正含义,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机械的、孤立的描述艺术作品。“孔子见老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历史人物题材图像,鲁迅收藏的这幅武梁祠“孔子见老子”汉画像拓片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带有明显的山东地域特色,孔子携带贽礼拜见老子,强调了以“礼”为中心的上下尊卑、谦虚好学的传统思想文化,是汉代的历史文化语境加上汉代墓室主人的创作意图共同赋予了图像的完整意义,这也是对视觉艺术进行图像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2]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60.

[3]北京鲁迅博物馆编.鲁迅藏拓本全集--汉画像卷(第1卷)[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100-101.

[4][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

[6][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591.

[7][汉]高诱注.战国策(第1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63.

[8][清]阮元校刻:十三经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2107.

[9][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590.

[10][美]潘诺夫斯基.造型艺术的总义[M].李元春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6:37.

[11][美]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9.

猜你喜欢 图像学 图像学在粤北瑶族服饰纹样分析中的运用丝绸(2021年1期)2021-01-21“红色经典”:图像学视域下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美育资源探究艺术科技(2019年20期)2019-12-27梵高乡村题材作品中“底层人民”形象图像学分析艺术大观(2019年27期)2019-10-12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滩头年画中的门神形象艺术科技(2019年5期)2019-07-23解读苏百钧的《清辉》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8期)2018-11-23现代多媒体互动设计中图像学的运用探究世界家苑(2018年10期)2018-11-10国际科学期刊封面图文关系“陌生化”研究艺术科技(2018年8期)2018-07-23基于图像学的传统园林表意研究工业设计(2018年7期)2018-05-14关于图书封面审美范式的图像学变革研究出版参考(2017年9期)2017-10-27图像学分析法在《移动UI界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数码设计(2017年16期)2017-10-20

推荐访问:孔子 鲁迅 老子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