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让历史预习由形式向实质迈进

|来源:网友投稿

谢小蓬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预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堂知识。该文阐述了有效预习的意义、预习教学存在的问题、预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预学  策略

教师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从多渠道、多角度引入历史资源,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一方面,由于历史课本内的知识有限,教师应督促学生预学;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听课效率。

一、有效预习的意义

学生从学校习得的知识有限,更多的知识是通过实践与生活得到的,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而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历史事件,在听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抓住课堂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的思路清晰了,教师的教学也更加高效了。

预习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及时调整学习目标,拟定学习方案,完善学习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预学时,应注意提升学生搜集、分析史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与归纳能力的提升。

如学生在预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表格,归纳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果。学生通过自主预学,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不仅从宏观上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取得的成就,还欣赏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有限,以教师与学优生之间的互动为主,一些性格内向、基础差的学生很少被教师关注,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变得淡漠。而预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师生互动的机会,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学生也能更加相信教师,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预习反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预习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历史知识简单易学,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听听即可,不需要预习,与其耗费时间,不如将时间花在主科上,以至于学生的历史预习时间常常被占用;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预习方式陈旧,只会走马观花式地浏览,无法深入理解历史内容,或是依赖于教材的阅读,不能补充、拓展相关的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多种预习方法,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

如学生在预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两种方式进行预习。第一种是阅图,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抓住图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进一步分析、解释,最后得出初步结论;第二种是读文,教师应教导学生从文中捕捉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原始居民等不同时期人物信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视角代入,想象“我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并运用自身语言讲述“我在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以及当时的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的情况。

三、预习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家校融合,培育預学意识

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监督使学生的预习不是漫无目的,能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同时,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潮流,拓展传统的历史教学的空间,建立完善的预习考核机制,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所要讲授的重点知识,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预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预习,教师只需要讲授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一来,教师既提升了课堂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学生在预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预习任务:“唐朝是什么时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定都地点是哪里?从治国理念、政治、经济、军事等治国措施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武则天掌权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治国措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除此之外,家长也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做好预习的督促工作,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顺利地完成资料收集、问题讨论等预学任务。

如学生在预习《远古的传说》时,教师、家长可以先帮助学生筛选史料,让学生能立足于时空观念去认识历史。学生阅读炎黄战蚩尤的故事时,会思考:“距今四五千年前,传说中黄河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首领?逐鹿之战是怎么回事?这场战争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播放逐鹿之战的视频,让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了解历史,从史实中获得感悟,提升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

(二)明确目标,优化预习设计

预习应有章可循,不能停留于圈画时间、人物的层面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明确预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预习,借助于自身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生通过预习,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发现自身学习中的短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讲,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在设计预习目标时,教师要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北宋的政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指明预习方向,再明确预习目标,并提出问题:“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有何作用?在宋太祖之前,君臣议事是坐而论道,而自宋太祖之后,君臣议事是皇帝坐着而大臣站着禀奏,这说明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逐渐加深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理解。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求知,从表象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客观的认知。

在设计预习内容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既要考虑学优生,又要照顾学困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设计一些基础知识填空,让学困生通过查阅资料,甚至从书本中找到答案,使学困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以针对学优生设计一些思考题,提升学优生对史料的研读和现象的分析能力。

如学生在预习《土地改革》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湖南嘉禾县高棠乡两个农民的对话‘一年到头劳作,饭都没得吃’‘老婆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中,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情况是怎么样的?农民认为自己受苦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陷入思考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地主是怎样占有土地?怎样对农民进行剥削的?是如何通过附加租、预交租、押租等方式压迫农民的?”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通过思考终于得出结论:“农民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苦难的根源绝不是自己命不好,而是源于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恶霸的压迫和剥削,只有彻底地消灭地主阶级,自己翻身做主人,才能摆脱困境。”

(三)优化方式,提升预习效果

教师应不局限于传统的预习方式,依据内容等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预习方式。问题预习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它是指由教师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预习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中的“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西洋是什么?郑和是什么时候的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何在?郑和去过了哪些国家?结果怎样?”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能了解郑和下西洋这段史事,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能指出西洋的地理位置,更充分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使用3分钟预习法,即让学生借助课前较短的时间简单地浏览内容,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在学生预习过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學生的学习内容,督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记录存在的问题。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能有所聚焦,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如学生在预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会对“强盛的唐王朝暴发安史之乱”产生不解,无法了解产生安史之乱的深层次原因。这时,教师要系统地带领学生了解节度使的由来、职能,以及安史之乱的经过、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等内容,从而深度理解唐朝由盛到衰直至灭亡的原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通、学透历史知识。

(四)合理评价,推动学生发展

预习既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探学,又需要教师适时地检测与评价。教师要充分肯定预习认识、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也要督促无法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预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教师要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由于学生之间的认知基础、自学能力等方面存有差异,所以教师要采用针对性指导,以提升预习效果。第一,教师要在指导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倾听学生的声音,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第二,教师要融入学生,参与预习过程,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预习任务;第三,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寻找症结,帮助学生解决预习的疑惑,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如在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学生通过预习会产生疑惑:“如此强盛的秦王朝为何在秦始皇死后三年就快速灭亡了?为何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而刘邦却成功了呢?西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战,为何败给了刘邦?”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此时,教师再为学生一一讲解,就能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检查预习情况时,小组长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也抱有应付的态度,导致预习难有实效。因此,教师要完善预习的检查机制,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抽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首先,教师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无法逐一亲自检查,但可以依据预习的难易程度,随机抽查学生的预学效果;其次,对有难度的任务,教师可以抽查学优生和一般生,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再次,教师要强化小组长的责任意识,督促小组长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师,通过检查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热情;最后,教师要利用预习检查收集到的信息,灵活地重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让预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留有预习的机会,就要让学生通过预习聚焦于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杰.创新预习方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J].文理导航,2014(10).

[2]郑继贤.初中历史课前预习指导策略概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6).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预学初中历史策略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时空意识培养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5期)2020-03-25生本理念下核心素养如何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20年2期)2020-03-16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开心素质教育(2017年8期)2018-01-23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的策略知识窗·教师版(2017年7期)2017-09-04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江西教育C(2017年3期)2017-04-23探究初中历史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学子·教育新理念(2016年9期)2016-11-14Passage Four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

推荐访问:预习 迈进 实质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