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一切为了人民

|来源:网友投稿

时仲省

我国开展对食管癌的综合防治研究起始于1959年,至今已历时六十余年。这场抗击食管癌的战斗是怎样发起的呢?

组织力量向癌症进击

一提到抗癌,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由得深切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会重温他关于攻克癌症的指示,从中受到鞭策和鼓舞。

1957年11月15日,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发出一份简报,上面刊登了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发言:林县有“三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食管不通)。路不通,我们已架桥修路;水不通,我们正在修建红旗渠;食管不通,我们就没办法了。

这份简报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他立即批示:“要摸清情况,研究对策。”

经调查,食管不通在林县叫做“噎食病”,村村有噎食病人,家家有噎食病史,一旦患了此病,“吃秋不吃麦”,意思就是说如果因为吃饭的时候有哽噎感,发现患上了食管癌,如果不治疗,患者大部分活不过半年的时间。这种医学上称为“食管癌”的病,林县是高发区之一,在太行山附近其他地区也有发生。

听取汇报后,周总理说:“食管癌是常见病,应研究根治办法。中国有西医和中医,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

根据周总理指示,1959年,由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国医科院,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协作研究,在高发区河南省林县建立全国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研究病因和防治方法。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冰教授,带领专家医疗队到林县,河南医学院也先后組织20多名专家到林县,深入农村,访问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全国各地一大批食管癌防治专家会聚河南林县。在这片热土上,各位医务工作者可谓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72年2月16日,周总理在听取李冰关于林县食管癌研究情况后说:“林县食管癌防治点要坚持办好,像林县这样的防治点,全国应多办几个。”还提道:“现在那么多病,有些病因还没有找出来,亚硝胺是病因的科学依据足不足?要很快搞清楚。你们说的肿瘤病因很多,要找出主要矛盾嘛!”

1973年10月4日晚,周总理在接见三个出国卫生代表团时说:林县食管癌在早期诊断有一些办法,对食管癌的病因,有没有初步结论?生活习惯有没有关系?过去说有关,现在调查研究怎么样?食管癌防治工作是关系人民健康的一种疾病,你们要认真研究,列入议事日程。

1973年12月29日晚,在一次会议后,周总理见到杨贵,说:“林县还有个问题,食管癌发病率高,这个问题要解决。”杨贵说:“十多年来,中央派医疗队长住林县,在预防和治疗食管癌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手术加化疗的病人成活五六年、十多年的都有,现在也搞了些预防办法。”周总理说:“这是人民关心的问题,一定要持久地抓下去。”

后来,各地陆续设立了肿瘤防治基地,建立了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成立了抗癌协会等,开展和加强了对癌症的预防治疗和研究工作。

正当防治癌症取得一个个进展时,癌症这个恶魔竟然偷袭了抗癌之战的指挥者。

1972年5月18日,周总理被确诊患了膀胱癌。医生建议周总理疗养一段,但他得知自己的病情时,镇定从容地向医生说:“我不能休息,先让我忙过这一段。我这么大岁数了,能多忙几天,多处理几件事就可以了。”

当时的形势让周总理日夜繁忙,他想的是“如何抓紧时间多做一些工作”。1974年6月1日,周总理出现大量尿血的情况,住院做了膀胱癌手术。此后,他仍然带病工作,接见外宾,处理各种公务等。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他遭受癌症痛苦折磨时,还念念不忘解除群众的癌症痛苦。1975年2月5日,周总理又一次做手术。还没有下手术台,他已经醒了,让人把在场的李冰叫来,问:“云南个旧的锡矿工人肺癌很严重,你知道吗?”李冰点点头说:“知道。”周总理说:“那你就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不久,李冰就带领专家前往个旧锡矿,进行肺癌防治工作了。

从1974年6月1日起,周总理一共做了13次手术。他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配合医生不放弃一线希望,与癌症做殊死斗争。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告别人世。在弥留之际,他向医护人员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揪出食管癌的元凶

周恩来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提出的一定要战胜癌症的号召是激励和指导医务人员奋力拼搏的动力和指针。

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吴英恺在治疗食管癌时三下林县,带领他的科研协作组深入农民家中,与农民一起吃饭、聊家常,终于发现,当地农民食管癌高发,与饮食习惯有关——农民常吃用米面、糠等做成的糠饼,常吃红薯秧、榆树叶发酵过的酸菜,常吃热度在70摄氏度以上的粥和汤。协作组马上提出预防方案,告诉农民:不吃糠饼和酸菜,多吃青菜附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改善口腔卫生,提倡刷牙,宣传“粗粮细做,细嚼慢咽”。经过吴英恺耐心的劝说,当地群众改变了饮食习惯,从此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1971年,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士新决心从铲除食管癌病根做起,查清当地人的饮用水和食物中究竟有没有致癌物。穿过泥泞、陡峭的山路,他跑遍姚村49个大队,在近5000口井上标上了记号。1978年,陆士新带着林县的酸菜上了飞机,他要去国际抗癌中心进修,用先进的技术研究食管癌,仅仅一年他接连发表高水平论文。高质量论文让他争取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3年23万美元的资助,借此,中国的食道癌与亚硝胺类化物的研究正式提上了日程。

最终,陆士新和同事们终于找到食管癌的致病“元凶”之一,分离出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亚硝胺——甲基苄基亚硝胺和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并经过大量的试验解答机理问题,向整个学界证实这种亚硝胺可以在动物体内诱发肿瘤。

他的研究为林县防治食管癌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数据显示,以此制定的“五项防癌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实施,将林县的食管癌和发病率和致死率双双减半。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他以在林县食管癌病因学的研究工作结果,积极参与制订食管癌预防措施。经积极酝酿与反复讨论,提出了食管癌五项防癌措施:即防霉,去胺,治增生,施钼肥和改革不良生活习惯。自1972年,食管癌五项综合预防对策和措施制定后,林县各级政府把食管癌的预防研究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卫生工作重点任务,与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他也积极投身到五项防癌科普宣传教育,经常到各生产队和学校讲解食管癌五项防癌措施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以陆士新为代表的医学专家们播洒的心血结出了健康的果实。几十年的预防实践证明,林州市居民体内致癌性亚硝胺和霉菌毒素的暴露水平明显下降,个人行为与环境促癌危险因素明显减少,营养保护因素明显增加,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发病率下降约50%,取得了显著预防效果。

寻找大规模筛查的妙方

我国著名肿瘤病理专家、河南医学院沈琼教授把自己一生都献给食管癌治疗。沈琼教授是世界上首例食管原位癌的发现者和报道者,是食管细胞采集器的发明人,食管细胞学的创建人。他的食管细胞采集法,在国际上被称为“沈氏拉网法”,解决了食管癌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研究中的重大难题,使我国的食管癌防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他的名字与食管癌联系在一起,得到世界公认,是顺理成章的事。

笔者第一次访问沈琼是在1972年5月。当时笔者前往林县了解河南医学院肿瘤防治队的情况。这个队驻在一排简陋的平房之中,但其中既有内科、外科、放射科医生,又有病理科、药理科专家。他们是1959年陆续来到林县的,已有十多年了。谈起工作情况,大家提到最多的是沈琼吃苦耐劳和发明食管细胞采取器的事迹。沈琼是这个队伍中最年长者,1967年他已56岁,“文革”期间还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沈琼对此不予理睬,照样下乡进行食管癌普查,认真采集标本、涂玻阅片、诊断食管癌。

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教学力量不足,国家卫生部决定从武汉抽调骨干教师到河南,以應教学科研之急需。1955年沈琼来到河南医学院,任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1959年,他参加了由河南医学院为主组建的“河南省肿瘤防治队”,来到了食管癌高发区林县。

作为一名病理学医师,当了解到林县的食管癌发病情况和周总理的嘱托后,沈琼感到自己身上有千斤重担。他放弃了回武汉的念头,下决心在河南扎下根来。要找出食管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仅靠在室内翻资料、查病例、看标本是远远不行的,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起初普查食管癌,用的是钢制的食道镜,插入病人的食道内进行检查。但这种器械检查吞咽困难,病人恐惧地称之为“吞宝剑”。而且这种检查只有在癌肿出现时才能发现,但这时,食管癌已进入中晚期,最佳手术时机已经丧失。既不能早发现病灶,晚发现又无计可施,病人感到这种检查方法既痛苦也没有多大作用,因此难以忍受,于是不少群众听说来普查就采取躲避或抵制态度。

沈琼深思:普查难以进行、效果不佳,不能怪罪病人,也不怨群众思想落后,而是因为检查方法有缺陷。为了实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他下决心要研究出一种群众能够接受、痛苦小、能发现早期食管癌的新的检查方法。

他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虽然有食管冲洗和探针擦拭等方法的记载,但都没有取得成效。他决定亲身进行试验。先是在胃管的末端装上一个密闭的气囊,外面装上指套,忍着恶心吞了下去,充气后提出,试验多次,显微镜下却没有发现脱落细胞。他想,可能是指套过于光滑所致,怎样才能提取出食管细胞?他反复琢磨,忽然想到了农村老大娘头发上使用的网套,是否能借此网住细胞呢?于是他就从市场买来这种发套,缚在气囊外面,再次亲自试吞。食管受到网套刺激,疼痛恶心,但他强忍着将其吞入食管和贲门,充气后拉出观察。令人惊喜的是,网套上取得了食管黏膜表面的细胞,将其涂布于载玻片上,固定染色,可以制成细胞涂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正常。虽然初步试验有效,但沈琼考虑到,这种发套比较粗糙,对食管有较强刺激,病人还是难以接受。于是他和同事们反复研究试验,后来改用细软脱脂棉线编织的网,制成了可以顺利吞咽的“网囊食管细胞采取器”。

在应用中,沈琼和同事们又多次试验改进,及时发现并弥补了这种方法的某些不足之处。如创制了适合采取食管和贲门细胞的葫芦形采取器;为了准确对癌定位,采取了“分段拉网法”等等。沈琼曾往返上海,在上海医用橡胶五厂帮助下,批量生产了“塑胶双腔管网囊食管细胞采取器”,以供大规模普查应用。

这种被称为“食管拉网法”的检查方法看似简单,但它可以对食管细胞进行提取和鉴别诊断,能在细胞刚刚癌变时就捕捉到它,而且检查简单、迅速、无痛无创,利于群众接受,适合大面积普查,为开展人群预防性普查和早期发现食管癌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手段。

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对这种病理检查创新给予了大力支持,号召并安排在全县范围内采用“拉网法”普查食管癌。首先对年满3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普查。沈琼等撰写论文时,统计了1962年10月至1965年5月由县医院普查和定点普查的4716人,发现食管癌933人,其中食管癌早期50人。研究证明,“拉网法”使食管癌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可以早期发现食管癌。采取“早治疗”措施,可使早期食管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90%,有的早期手术可存活10年、15年甚至20年以上。第一批普查中,有位老红军无吞咽困难等症状,但拉网检查时发现食管细胞早期癌变,手术后健康生活了17年。

沈琼和病理学的同事们,经过大量拉网涂片,对各种食管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有关数据等进行了观察分析对比,将其划分为正常、轻度增生、重度增生、近癌(癌前期)和癌等几个阶段,便于鉴别诊断,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食管细胞上皮增生与食管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对食管癌细胞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将其划分为四个类型,并且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等,为食管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创建了食管细胞诊断学。

由于在食管细胞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沈琼由讲师直接晋升正教授,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之后又获全国医学卫生科技大会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减轻病人的痛苦

除了寻找发病原因,早筛查早治疗,还有很多医务工作者想方设法地寻找治疗食管癌的方法。1958年,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黄国俊教授和阜外医院放射科、病理科,以及刚建院不久的日坛(肿瘤)医院协作,开展食管癌术前放射与外科综合治疗研究,截至1962年共总结113例经验,初步说明综合治疗有提高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的效果。当年他在苏联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了这一临床经验。肿瘤医院对3000多例食管癌手术后随访情况的统计中显示,手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达22.5%,15年以上的19.7%,20年以上生存率11%。黄国俊也因而成为国际同行所仰慕的权威之一,在国内外发表了200多篇论文,被公认为是在食管癌方面贡献最为突出的专家。

多年来,我国肿瘤防治和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在河南林县工作的几十年间,沈琼和刘芳园、苏济豪、刘桂亭、张覃沐、王瑞林等医学专家,形成了食管癌检查、诊断、手术、化疗、中医治疗等“一条龙”治疗措施,他们几人分别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成为各科著名专家。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吴英恺院士、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黄国俊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邵令方教授、河南医学院刘芳园教授等,在食管癌外科治疗攻关研究中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使外科手术治愈率达到90%以上。1971年,刘桂亭教授在国际上率先证实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县霉菌毒素(互隔交链孢霉菌)和亚硝胺的存在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989年,裘宋良教授多年潜心进行食管活检组织学癌前病变重要研究的成果,在国际顶级杂志《柳叶刀》上发表。邵令芳教授发明了用于食管癌手术的食管胃吻合器,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食管外科学书籍。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界发现了冬凌草等中草药和不断研制的化疗药物,对癌症有明显疗效。

2000年前后,沈琼教授又几次到林县,参加全省性的食管癌研讨会议。在其中一次会议期间,笔者再次见到已经90高龄的他,虽然沈老行动略显迟缓,语速更加缓慢,但思路清晰,话题依然不离食管癌。他说,近来内镜、CT、核磁共振等新技术出现,诊断早期食管癌有了新的先进手段,治疗也有新进展,值得高兴。但河南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比较高,我们任重道远,要把如何预防食管癌作为研究的重点来抓。他曾誓言:“不攻克食管癌早期诊断关,不离开林县,死了把我埋在林县龙头山。”2005年,沈老病故后,他的骨灰如愿撒在了那里。

60余年来,食管癌病因的研究有明顯进展,已证明霉变食物中的亚硝胺、长期大量吸烟、环境污染等是致癌因素。研究还证明,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并提出了癌症三级防控战略,采取了三早(早防、早诊、早治)等措施,降低了癌症“两率”(发病率、死亡率)。对于癌症,再也不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了。

当然,战斗仍未有穷期。目前对癌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癌症基因等尚未完全阐明,尚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特效治疗药物和针对性更强预防方法,癌症仍是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与健康的顽疾。但应当看到,党和国家十分关心人民健康,已将癌症防治研究纳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列入国家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的重点防治任务。

全国各学科肿瘤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吴英恺、陆士元、沈琼、黄国俊、邵令方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工作者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卫生健康事业百废待兴到今天的辉煌成就,他们身体力行践行着探索科学之真、普济众生之善、修为人格之美。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奋斗,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正在继续努力、顽强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向癌症进击。

猜你喜欢林县食管癌食管浅析河南省林县四股弦唱腔的艺术特征当代音乐(2020年5期)2020-05-18叔伯们修出了“人造天河”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18期)2019-11-15红旗渠的“难”新湘评论·下半月(2019年11期)2019-02-06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祝您健康·文摘版(2018年6期)2018-10-21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婚育与健康(2017年8期)2017-10-27microRNA—21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16期)2017-08-04恶性肿瘤死亡率健康管理(2017年4期)2017-05-20《红旗渠》百年潮(2016年4期)2016-11-19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家庭医药(2016年7期)2016-07-14吃饭老是被噎着是什么病兆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4年10期)2014-10-10

推荐访问: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