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隐喻手法

|来源:网友投稿

蒙思颖

内容摘要:隐喻无处不在,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引发了一场“隐喻革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该书关于隐喻的本质、分类、特征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旨在评价本书的贡献以便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隐喻概念观。

关键词:《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隐喻概念观 评析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辞格,直到20世纪80年代,Lakoff & Johnson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相悖的崭新的隐喻概念观:“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Lakoff & Johnson, 1980)此定義表明:人类用以思维的概念系统从根本上是隐喻的,隐喻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他们进一步指出这种认知能力是基于现实基础,即人类在特定文化中与世界的互动体验。可以看出,这种互动体验观其矛头直指西方客观主义神话,他们对此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可能,即“经验主义语义观”。经验主义语义观认为人们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在语义解释中起重要作用,意义不能脱离人的认知,真理亦是如此。因此,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读我们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

一.隐喻概念观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隐喻一直被视为语言的修辞。此书作者一反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即隐喻概念体系。作者认为隐喻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人们自身的经验。人类通过直接经验来认知更加抽象复杂的事物,从而构建起复杂的概念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

(一)隐喻的类型

作者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是隐喻的,其表现形式——语言中的隐喻基本来自人的概念系统中的隐喻,并进一步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

1.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建构另一种概念,这两种概念的认知域不同,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比如作者说到了表示时间的隐喻:“Time is money”。人们对金钱比较熟悉,而金钱又时常与工作联系在一起。工作这个概念是在现代西方文化中发展形成。人们常用工作时间来计酬,如:加班费、电话费、年预算等。这些做法深深地影响并建构了我们的日常行为,以至于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时间和金钱一样宝贵。因此,时间也可以被看作和金钱一样的物品,用来花销、节省、浪费等。基于两者的相似属性,就有了“Time is Money”的结构隐喻,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很多结构隐喻表达句式,例如:“Doing homework cost me an hour.”“This trick will save you time.”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大多与空间方位有关,比如上下、前后、内外、深浅等。这种隐喻是用一个概念相互关联来组织整个概念系统。方位隐喻扎根于物理和文化经验,它们并不是随意安排。在这类隐喻中, 隐喻Up / Down在人类思考、理解和推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Lakoff & Johnson, 1980)。例如:“Happy is up; Sad is down.”其身体基础是:挺直的姿势通常与积极的态度相联系,而低垂的姿势往往表示伤感的状态。由此也派生出很多方位隐喻表达句式,如:“My spirits rose”,“He fell into depression.”

3.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指将抽象、模糊的经验,如事件、活动、情感、想法等视为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或物质,以便对它进行归类、分组、量化等。“正如人类空间方位的基本经验产生了方位隐喻,我们对自然物体(特别是我们的身体)的经验为非常多样的本体隐喻提供了基础。”(Lakoff & Johnson, 1980)。最典型的本体隐喻有“Inflation is an entity.”“The mind is a machine.”具体的本体隐喻表达式如:“Inflation makes me sick.”“My mind just isnt operating.”本体隐喻在人类大脑里普遍存在,因而通常被认为是心理现象不言自明的直接表述。

(二)隐喻的特征

1.隐喻的普遍性

书名《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就旗帜鲜明的表达了他们的观点:隐喻的普遍性。

本书开篇就提到:“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体现于语言,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及行动”(Lakoff & Johnson,1980)。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空气、水、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那么隐喻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认知基础之一。隐喻、类比、推理都促成和扩展了我们对世界及自我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认知手段。

同时,他们认为概念隐喻可以用来创造新隐喻,而新隐喻又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现实。一旦新隐喻进入我们的概念系统,就可以用来普遍指导人类的行为,引发社会的变革。这样的观点是新颖的。比如2019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称:“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We are experiencing brain death of NATO.)。我们知道北约是美国同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为实现共同防御而建立的军事集团。毫无疑问,美国拥有该集团的绝对主导权。在当时,特朗普政府威胁退出北约的紧张情形下,马克龙说出“脑死亡”的话语,这无疑是在隐喻美国的主导地位将毁掉。试想,若这样的新隐喻进入人们的概念系统,并被其它成员国所接受和运用,这将引起北约内部的重大调整,世界格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2.隐喻的系统性

隐喻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Lakoff & Johnson(1980)在书中强调:“隐喻与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系统及一个相应的协调一致的隐喻表达体系。”也就是说:隐喻具有系统性和协调一致性,体现在概念隐喻内部和各概念隐喻之间这两个层面上。

第一,在同一隐喻概念下构成以一个概念谈论另一概念的系统的方式。例如“Argument is war”这个概念隐喻,就是用win,strategy,indefensible,attack a position等表示战争的词语来谈论争论的不同方面以此构成整个系统。第二,不同的隐喻概念具有统一性。隐喻概念有其外在的系统性,即在跨隐喻概念之间具有统一性。同一本体可能有不同的喻体,但他们之间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例如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金钱”、“有限资源”、“有价商品”去实现,货币代表商品,商品是种资源,资源是有限的,商品是有价的,因此三者的蕴涵融贯到一起,并组成一个系统。

由于整个隐喻系统的语义蕴涵在内部和外部保持协调一致,所以我们的感知也是有规律可循,即以我们的感知相似性为基础。

二.隐喻概念理论对西方哲学的挑战

Lakoff关于隐喻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两千多年占主导地位的客观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强调了人们的经验和认知在语义解释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经验主义语义观”。

(一)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对峙

任何语言观都有其哲学基础。从哲学观点上看,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

从苏格拉底时代到20世纪,客观主义一直统治着西方哲学。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绝对客观的,具有独立于人以外的特性。他们试图在客观世界找到一个唯一的、绝对的真理。对真理的解释也是基于人们对事物的描述与客观现实相对应。其语言观认为自然语言具有独立于人的思维和运用之外的客观含义,语词也应具有明确的,能客观描述现实的语义。

和客观主义相反,主观主义则认为世界是主觀的,人的感知和直觉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他们认为语言是个人的直觉、想象、情感的表现,其含义是不能充分传递的。想象的语言,特别是隐喻对表达独特的个性经验非常必要。所有这些观点都取决于一个基本假设:经验没有自然结构,因此,对意义和真理就没有自然的外部限制。

这两种观点都存在极端性。本书作者取其中间,认为没有绝对客观的现实,也没有离开客观现实而存在的感知,只有相对于一定文化中的观念体系的现实。

(二)第三条路的选择——经验主义语义观

Lakoff强调经验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性。人类的经验源于人与自身(感觉运动的),人与人(生理文化的),人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的)的相互作用,即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每一种经验都有其结构,正是这种多维的结构组成了经验的完形。人类最初的和最基本的经验是对具体的、明确的事物的经验,如方位概念。对抽象的、不明确的概念,需要根据具体事物的完形经验以相应的方式构造其完形概念。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隐喻的形成也有其经验基础。用于隐喻的词语最初是表达具体事物的,人在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不断接受感官刺激,并通过认知加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有的信息难以表达,因此就借用人本身或时间空间等已经存在的概念,这就形成了最初的隐喻思维。因此,隐喻的产生不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相似性,而是客观世界和人的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对真理的解释也是基于体验的理解。

Lakoff & Johnson的这本认知语言学的开山之作,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隐喻修辞观,认为隐喻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他们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语言与认知能力的紧密性及系统性。这一标新立异的观点对两千多年西方哲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不论是在语言学界,还是在哲学、政治亦或心理学的视野里,本书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Lakoff, George &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7-72.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评析新高考数学:创新题型,引领方向求学·理科版(2020年11期)2020-12-11“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夯基固本重思想 寻规变练提素养——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解析几何理科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紧扣时代主旋律 聚焦素养育新人——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试题评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落实物理核心素养——2019年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评析及启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师道·教研(2017年9期)2017-09-26多角度分类评析单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试题与研究·高考理综物理(2016年3期)2017-03-28初中语文评析练习例谈江西教育C(2015年4期)2015-05-25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求学·理科版(2015年4期)2015-04-232012年高考四川卷理科数学第22题评析数学教学(2013年2期)2013-05-15

推荐访问:隐喻 赖以生存 手法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