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试图构建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理论体系的文化基因体系,这也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完善。从文化基因转译的视角出发进行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的空间设计优化,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空间均衡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梳理现有空间基因理论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文化基因理论;文化基因转译

自古以来,水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在我国的传统风貌区内,往往包含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将传统风貌区内的滨水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当前人与生态平衡、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内容。

目前,许多地方正在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然而,只在装饰方面作为景观元素的、功能有限的滨水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滨水空间的多样化需求。传统风貌区的滨水空间,大多数被作为保护和保持原始风貌的区域保留了下来。黄河流域风貌区作为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面临的资源整合、空间布局等问题突出,通过空间功能识别和要素优化可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益,不仅可以为整个黄河生态文化带的空间战略布局、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科学合理布局产业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集约化、優化和高品质的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以河南段的黄河流域风貌区为主要调研和考察研究的对象,能够促进河南段的黄河生态文化带的基础建设工作。

因此,本文基于滨水空间的美和功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自觉行为,进行人与滨水空间相互关系的恢复探讨,从文化基因转译的视角,使黄河流域滨水空间增加空间的互动性,从传统风貌区建筑保护、肌理修复、功能融合和活力塑造等方面,进行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相关研究。

一、滨水空间的相关概念

滨水空间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毗邻的土地或建筑构成的特定空间区域[1]。针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滨水空间的影响以及人与滨水空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变化,Walter Benjamin的观点是:人的感性体验是人与滨水空间的形象,它影响人类的相互作用和亲水性[2]。滨水公共空间由于地形复杂的限制,空间节点零星散布,且公共活动区域被占为商用区域,建设活动节点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商用价值,一定程度上对活动空间造成破坏,致使滨水空间消沉[3]。

Waterside意思是水边、河边、湖滨,意味着水的边缘。“滨水空间”注重“空间”二字,通常与自然环境相关,容易让人联想到大海、河流、湖泊、池塘、瀑布等,此外还能够联想到喷泉、人工瀑布等。要研究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问题,必须弄清楚“滨水空间”一词在空间上的地方性和生物的存在或接触方面的问题,这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

传统风貌区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遗产,对其多元价值问题进行探讨,能提升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与保护更新力度。传统风貌区已经在上海、南京、重庆、武汉等城市成为地方性法规概念,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对象,具有“准历史文化街区”的地位。随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同与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历史风貌的挖掘与塑造,而传统风貌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载体,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城市建设者的广泛关注[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加强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国家文化公园等相关领域内,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黄河流域占地面积较大,跨越的省份与其蕴含的城市文化内涵均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因此,以地域性为基础,从文化基因转译的视角对黄河流域滨水公共空间进行文化基因、空间分布及空间规划设计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文化基因转译下的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

在文化基因理论发展中,不同学者对文化基因的认识分类存在一定差异,目前的分类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显性文化基因与隐性文化基因;第二,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第三,物质文化、行为方式与精神文化基因。总的来看,传统风貌区空间环境可被视为由可见的物质形态与无形的文化内涵两大系统复合构成的整体[5]。作为可见物质形态的公共空间易被感知,其地方文化异质化所产生的特殊吸引力,使得公共空间被公众青睐,从而被社会进一步感知,强化了其显性基因属性;而生产生活、历史民俗行为虽可见,却不以物质形态显现,因此属于不可见的基因类型。

在文化基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拟定出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的指引框架。

(一)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显性文化基因和隐性文化基因

基于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特殊性和地域性,显性文化基因在大范围内是黄河文化的整体体现。而隐性文化基因更多的是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文化和当地风俗民情的影响下,所展现出来或隐藏的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黄河流域的显性文化基因,深层挖掘和整理隐性文化基因,使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原始形态、水与自然、水与生态和水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二)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

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的提取,是对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文化整理(表1)。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文化遗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物质文化遗产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建造、创造、制作的,离开了物质材料就不复存在。由于物质文化所具有的物质性,物质文化又以一定的形态(形式、形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具体来说,就是黄河流域范围内的建筑、设施物等物质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中,即存在于人们的口头传说和表述中,存在于传统工艺技能操作实践中。具体来说就是,黄河流域范围内的民间美术、民间风俗和民间文化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内容。

(三)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物质文化、行为方式与精神文化基因

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独特文化性,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方式和精神文化基因的層面,结合景观学、文化遗产等多种学科理论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文化基因转译的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文化基因转译。第一,维护:根据当地环境情况,确定当地的水资源基因。第二,重构:根据不同案例,确定场所基因的评价因子。第三,复现:当地生产生活的复现,黄河流域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整理与研究。第四,意识形态:整理和研究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内容。第五,链接:历史文化基因的综合分析与整理,可持续性的生态设计研究。

四、结语

传统风貌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空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承载的独特的文化基因,即那些对地域文化、物质空间的传承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基本影响因子。本文从文化基因转译的角度入手,总结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的显性文化基因和隐性文化基因、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以及物质文化、行为方式与精神文化基因。因笔者在分析的过程中没有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将对黄河流域传统风貌区滨水空间进行更细致和深入的定量和定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宋伟轩,朱喜钢,吴启焰.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规划保护[J].城市规划,2010(10):43-47.

[2]程舒婷.城市活力视角下的山城滨水公共空间研究:以万州区北滨路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6):153-154.

[3]闫怡然.基于价值评价的传统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重庆大学,2017.

[4]李和平.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2):90-94.

[5]蔡卓霖,戴菲,毕世波.文化基因转译视角下的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同兴传统风貌区为例[J].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2020:186-187.

作者简介:

范雨,博士,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景观规划等设计学研究。

推荐访问:黄河流域 风貌 规划设计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