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高中生历史剧创作时艺术虚构的若干问题

|来源:网友投稿

杨磊

摘要:历史剧创作类型包括真人假事、假人真事、人事两假和真人真事,其中,前三者需要运用艺术虚构。历史剧的艺术虚构以史料为基础,以历史想象为核心,尊重基本史实,符合当时历史精神,坚守合情合理的虚构底线。虽然高中生创作历史剧不具备职业剧作家的专业水准,但是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也需要注意上述的若干问题,以便于与历史产生共情,得到感悟。

关键词:历史剧 艺术虚构 历史想象 历史精神

历史剧的名称由“史”与“剧”组成,这就说明历史剧具有两面性:一面指历史的真实性,另一面指戏剧的文学性。历史剧要想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地方要利用戏剧的文学性特点打动观众,让观众的情绪与剧中故事产生共鸣。笔者认为历史剧创作应当借助于艺术化手法,将“大历史”的宏大叙事和“小历史”的人性光辉展现给观众,诠释历史的魅力。近些年,学生创作历史剧的活动越来越多,如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主办的、深受广大高中生欢迎的“青史杯”高中生历史剧本大赛,部分高校组织的校内大学生历史短剧创作活动,等等。那么,学生们在创作历史剧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试根据指导学生创作历史剧的经验和思考,就历史剧创作过程中艺术虚构的问题提出若干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一、历史剧艺术虚构的类型

茅盾认为历史剧创作做不到处处都有根据,需要有艺术虚构。他将历史剧艺术虚构分为真人假事、假人真事、人事两假三种类型。余秋雨在此基础上提出艺术虚构的七条限制。笔者认为历史剧创作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

(一)“真人真事”

这指历史剧的非虚构部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即“大历史”)不能虚构,必须要于史有据。重要人物的基本面貌不能虚构,重要历史事件的顺序不能颠倒,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历史气氛、时代风貌必须力求真实。“小历史”的部分细节可根据戏剧需要进行适度虚构,因为历史剧的绝对真实性难以做到。

(二)“真人假事”

这种虚构方式在历史剧创作中最为普遍。剧中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其部分言行于史无据,是剧作家想象出来的。因为历史记载往往呈现“碎片化”,故事相对比较简单,细节不足。剧作家通常根据故事情节需要,通过艺术化手法虚构历史人物的形象与故事。这种虚构出来的“假事”要符合历史可能性,符合“真人”的性格特征,能丰富人物的故事细节,但又不能改变历史进程。

(三)“假人真事”

这种情况往往是剧作家有意张冠李戴,剧中人物是虚构的,但事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只是把他人身上发生的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安排在剧中的“真人”身上,从而使角色形象更加饱满鲜明。这种“张冠李戴”的做法需要遵守“假人”与“真事”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即剧中人历史上虽未做过此事,但按其性格与历史逻辑存在发生的历史可能性。

(四)“假人假事”

剧中人物及其事全部纯属虚构。这种形式需要剧作家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注意虚构的分寸和立足点,不能凭空捏造、完全杜撰,要避免人物形象和描写的“现代化”。这种虚构方式需要遵守两点:第一,“假人”不是剧中的核心人物,出于辅助剧情发展或突出主角形象的戏剧化需要而虚构;第二,要符合充分的历史可能性。

二、历史剧艺术虚构的底线

著名戏剧理论家焦菊隐说:“历史根据与文学虚构对历史剧而言都是必要的。”“没有根据的虚构,就超过了历史剧的范围;没有虚构的历史,就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如何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艺术虚构需明确底线,应当从现实基础出发,有些整段虚构能被观众接受,某些细微虚构却可能引起异议。文学家李希凡指出,历史的本质真实包括特定历史事件、历史生活的本质真实与历史精神面貌的本质真实。历史现象反映历史的本质真实,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距离,创作历史剧时需立足于本质真实,尊重这种同一性和内在规律,不必拘泥于表面现象。

历史剧的艺术虚构必须合情合理,符合当时的历史精神,即余秋雨所言历史本质与历史现象的“同一性”。他提出“典型化”操作方法,即以“典型历史环境”中的“典型历史人物”,来表现历史真实和发展的必然性。吴晗认为在遵守时代真实性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虚构剧中人物所处时代可能发生的事情。茅盾强调历史剧的艺术虚构要尊重历史,符合当时条件下的历史可能性,只要“人与事的发生是合理的”就可以虚构。郭沫若认为历史剧创作不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旨在还原客观史实,强调“实事求是”;历史剧创作需要塑造历史人物艺术形象,突出“失事求似”。“似”指的就是历史精神,他认为剧作家需要“发展历史的精神”。郭启宏提出“传神史剧”的概念,突出人物的艺术形象塑造,发掘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主张“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追求“历史的神韵”。周宁提出艺术虚构要建立在历史可能性或必然性之上,符合由“现实倾向或观点”归纳概括出的历史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點构筑的历史精神。剧作家拥有创作自由,不必被具体历史事实所束缚,在把握历史精神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相对自由的艺术虚构。违背了历史精神,就会给读者和观众一种不真实感。

三、历史剧艺术虚构的核心

历史剧的艺术虚构以想象为核心,以史料为基础。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不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留下来的可能是“碎片”。历史剧是“大历史与小历史”交汇的成果,根据现有史料基本能够确定大历史的发展趋势与历史事件的框架,但历史细节由于缺乏足够、直接的关键史料,往往呈现空白和裂隙,尤其是小人物的历史。剧本创作的艺术虚构应该在此处多下功夫,这样创作出来的剧本才能更加引人入胜。美国汉学家史景迁善于发挥历史想象去展现大历史背后小人物的命运或者大人物的喜怒哀乐,其代表作《王氏之死》便是运用大量文学材料书写而成。他并非要呈现妇人王氏实际发生的历史故事,却可以引发读者的历史想象,使读者“在历史意识上触及当时历史环境的可能情况”。

合理的想象能丰富历史剧的“史味”“史趣”,增强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合理的想象往往歪曲人物形象,给观众极大的误导。复旦大学李剑鸣教授指出历史的想象类似于“戴着镣铐跳舞”,不同于任意发挥、随意立论的艺术想象,这种想象应当以史料为基础。成都大学冯一下教授认为历史想象应当具有“似真性”,既不能说它不真实,又不能肯定其完全真实。他将历史想象的路径和方法概括为:历史想象需要借助于史料、结合人物作品或言论、依据其身份性格或常识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参照类似情景或转换角度,在历史推断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这些方法为创作剧本时丰富故事情节和增强生动性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历史剧创作应充分发挥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想象,力争创作出打动观众的好剧,但创作时绝不是天马行空般艺术虚构,必须要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符合历史精神,这些是历史剧创作的基本前提。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历史教学界非常关注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历史剧本创作是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形式。高中生创作历史剧时既要勇于发挥创造力,也要遵守这些基本原则,不能戏谑历史,避免使历史剧庸俗化、媚俗化。

参考文献:

[1]王钟陵.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论精华·戏剧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2]余秋雨.历史剧简论[J].文艺研究,1980(6).

[3]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

[4]李希凡.“史实”和“虚构”:漫谈历史剧创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J].戏剧报,1962(2).

猜你喜欢历史剧新型历史剧的转向与深化戏剧之家(2020年34期)2020-11-30韩国历史剧《尔》与改编电影《王的男人》的文学比较研究各界·下半月(2020年2期)2020-04-14符号学视角下的《长安十二时辰》记者摇篮(2020年1期)2020-02-24从《单刀会》看关汉卿历史剧创作的基本特点戏剧之家(2018年6期)2018-06-08计中情义、士子丹心戏剧之家(2018年15期)2018-06-08试论相同题材的历史剧人物设定的不同带来的影响戏剧之家(2018年5期)2018-06-08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改编研究戏剧之家(2017年13期)2017-09-08戏剧人物角色与历史中人物形象的差异艺海(2016年11期)2017-02-21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6年6期)2016-07-07法国大歌剧的特性解读及其合理性论析艺术百家(2014年6期)2015-01-19

推荐访问:历史剧 虚构 若干问题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