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非遗传承”+“时尚创新”:高校创意设计类女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阐述对“非遗”与“时尚”对接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从“非遗传承”到“时尚创新”的转换机制。而将“非遗”与“时尚”巧妙融合,离不开创意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女性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一支,女子院校作为实施女性教育的主体机构,肩负着培养创新型女性人才的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非遗文化及时尚理念融入高校女性人才培养体系,带领学生走进乡村,亲自感受原生态非遗的魅力,鼓励学生通过各类项目、平台与市场、社会进行对接是传承非遗、创新时尚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非遗传承;时尚创新;创意设计教育;女性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女性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XJK18QGD003)研究成果。

近年来,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层出不穷。中共中央、文化部门也多次提出要推动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笔者认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是要突破以往陈旧的方式,将现代科技、信息等手段运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同时,还要以创新创意理念、前瞻性视角,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民生活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其活态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如今,我国的文创产业、时尚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文创与时尚产业能为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带来创造性转化的机缘;而传统非遗又能为文化、时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将“非遗传承”与“时尚创新”进行对接融合,亦是实现创意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一、“非遗传承”+“时尚创新”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劳动人民辛劳与智慧的结晶。当下,我国已迈入新的社会历史时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产业体系日渐成熟。广大民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时尚产业的发展不可小觑。在西方,时尚产业由于能为国家创意经济的发展助力,曾被许多国家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扶持。时尚的创新不仅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化形式,其能为时尚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鲜活素材、为时尚产业的发展赋予新的能量、为时尚经济的提升置入深厚的文化内涵。

前些年,故宫文创(美妆)产品的问世,就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与时尚结合的魅力。这些美妆产品的外形或包装均是以故宫所藏文物或中国经典纹样为元素所设计的,而产品本身(如唇彩、眼影、腮红)的名称及色彩也是依据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而定。当这些既复古又时尚的文创产品一推向市场,便引发了民众的追捧热潮。

二、从“非遗传承”到“时尚创新”的转化与传播机制

传统的非遗项目(技艺)如何转变为当代的时尚事物,转化与创新尤为重要。这其中不仅要分门别类、有效对接,还需发动广大的社会力量,进行大众创新,同时,亦需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多方宣传与推广。

(一)依据非遗的类别,将其与不同时尚产品进行设计对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诸多类别,这需要我们对其不同门类进行充分了解。一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细分为音乐舞蹈类、民间美术类、手工技艺类、杂技竞技类、民间文学类、戏剧曲艺类等,每一类都有与其相对应的传承方式。时尚可以界定为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主要是某一社会范围)内某一群体中广泛流传的生活方式,它常以社会为背景、以经济为动力、以生活为坐标、以文化艺术为启迪[1]。作为一种人人都追求的潮流與创新生活方式,时尚以“标新立异”作为其发生、发展的宗旨。2017年,文化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各地加强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合理利用本地的非遗工艺等资源,开发创新工艺产品。从工艺美术来看,其包含有剪纸技艺、编结技艺、刺绣工艺、雕刻技艺、镌刻工艺等形式,许多工艺美术(技艺)已被列入市、省或国家级非遗名录,将这类非遗工艺与时尚创意结合起来,如开发相应的服饰时尚产品、包装、旅游纪念品等,能有效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以湘绣为例。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高级、富贵、奢华的象征,其大多以牌匾、屏风等大型装饰物件或艺术品的形式出现,但其高昂的价格也让人望而却步。近年来,长沙沙坪湘绣小镇的建立、湘绣文化产业园的开园,仿佛又让湘绣重新回归到了大众生活。入驻湘绣文化产业园的各企业纷纷联合高校,寻求与创意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纺织工程等专业的合作,运用大数据、智能算法、建模、材料学等新学科知识来探索湘绣的针法创新、工艺创新、材质创新、风格创新[2],其开发的一系列湘绣文创、时尚产品(服饰、包袋、文具、礼品等)在各大非遗展和创意展中大放异彩,并获得了一大批年轻人的追捧。

(二)鼓励大众创新,谋求“非遗+时尚”的推广普及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成为非遗传承与时尚创新的主力。如今“创客”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职业,创客们基于自己的专业优势,将独我的理念与创新的潮流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故,应加强引导大众对于不同非遗元素(如戏剧曲艺、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手工艺等)时尚产品的研发与文艺创作,推动非遗时尚产品的特色化、个性化与品牌化发展。首先,创客们需要对自己所选的非遗项目深入了解,才能开展创意设计,所以非遗首先得以在这些群体中普及。其次,当今的青少年不一定会对传统的文化艺术感兴趣,但若将非遗元素置入穿着、影视、食品、交通等生活事件中,势必能提高这些消费群体对其的关注度,从另一角度拓宽他们对于非遗的了解。

(三)利用信息科技等手段,提升“非遗+时尚”的传播效率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非遗文化及其时尚创新也需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其传播效率。具体来说,可用数字化手段提取非遗文化资源和元素,探索基于数字化的非遗时尚产品个性化定制,开发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载体的非遗数字文创产品和线上销售方式。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全面参与非遗项目与时尚创新模式的传播。例如,某些音乐舞蹈类的非遗项目还可以进行适当改编,以新的面貌进行线上展演和空间演播。早些年,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编排的创新京剧晚会《湘魂京韵》就以湖湘文化为主题,将湖湘地域艺术元素和文化精神融入传统京剧的舞台、道具和服饰设计中,这些创新举措给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听感受,体现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彰显了京剧这一艺术瑰宝经久不衰的魅力[3]。当下,此类“传统+现代”的演艺模式还可通过线上、云直播等渠道进行不断宣传推广,势必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融入“非遗传承”+“时尚创新”

的高校创意设计类女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女性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一支,女子院校作为实施女性教育的主体机构,肩负着培养创新型女性人才的根本任务。我国的非遗项目特别是手工艺类的非遗技艺,其传承主体大多都是女性,这对于以女性教育为主导的高校以“非遗传承”+“时尚创新”做为创意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独特意义。

(一)将中华优秀非遗文化纳入创意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非遗工艺美术类各项目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如民间绘画、生活器具、服装服饰、交通工具、建造雕镌等(物件)创造活动都与当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建筑设计等专业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以女性人才为培养主体的创意设计教学更要体现出女性的特色与优势,制定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此,需在充分了解女性身心特征和优势的基础上寻找契合女性职业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予以扶持——可结合女性的普遍喜好,设置与女性身心特点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以实现女性优势的发挥。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纺织品设计、旅游礼品设计等都是较好的选择[4]。在这些专业中均可置入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等内容,有条件者还可组织相关非遗传承人亲自参与教学。总之,要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间工艺智慧融入创意设计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出一批懂理论、强实践、会创新的优秀设计人才。

(二)带领学生走进乡村,亲自感受原生态非遗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以民间工艺为存在形式,这种民间工艺是普通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最朴实无华的艺术。如湖湘民间工艺就是在湖湘大地上生长出的一朵朵奇葩,其形式多样、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5]。湖湘民间工艺中的编织、绘画、染织、刺绣、服饰、陶瓷、建筑、雕镌等均是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将这些非遗项目的考察纳入实践教学,教师应带领学生前往这些民间非遗文化丰富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与研学活动。通过田野考察,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会有不同收获: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服饰;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度学习传统生活器物的制作技艺;建筑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吊脚楼、风雨桥等民族文化遗产的营造规范。回校后,学生们将其采集到的图文素材进行创新转化,设计相关的非遗文创产品或提出非遗保护方案,这对于“非遗传承”与“时尚创新”具有双重意义。

(三)鼓励学生以“非遗+时尚”为主题申报各类项目、平台,对接社会与市场

如今,教育部、团中央、工信部以及各省市教育厅、科技厅等都在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这些竞赛和项目为学生对接社会与市场提供了一扇窗口。如教育部曾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項目,该项目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实战经验为宗旨。笔者曾指导学生申报并立项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以湘南大布江拼布的工艺传承与创意设计为主题,探索了大布江拼布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艺术特质、工艺传承。笔者还带领学生根据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了多种时尚创意产品[6],并将这些文创、时尚产品投放创意市集,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还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给予了诸多优惠和支持。在此背景下,学生们可以借助高校院所、文化企业、园区基地、众创空间等搭建的宽广平台,对接市场、融入社会,大显身手。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已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而非遗保护的途径在于不断地延续与传承创新,这需要相关的人才作为支撑。“时尚”可被视为是大众所追随的潮流和新颖的生活方式,时尚产业亦是一项朝阳产业,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非遗”与“时尚”就如同两个文本,他们之间具有互文、互联、互动的关系。培养具有文化内涵、国际视野和时尚感知力的女性人才,将“非遗传承”与“时尚创新”相结合,坚持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艺术设计教育主动对接传统文化并迎合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肖宇强,戴端.时尚美学的建构及其发展[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02-406.

[2]肖宇强.论传统刺绣美育精神在当代女子高校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延续及意义[J].美与时代(上),2021(2):18-20.

[3]肖宇强.京剧舞美设计中湖湘文化元素——创新京剧晚会《湘魂京韵》探析[J].西北美术,2016(1):125-127.

[4]肖宇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女性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戏剧之家:,2021(6):164-165.

[5]肖宇强.湖湘民间艺术的存在形式与教育教学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3):36-37,43.

[6]徐爱,肖宇强,陈雪敏.永兴大布江拼布传统制作技艺的当代保护与传承[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7):34-35,38.

作者简介:肖宇强,博士,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推荐访问:探析 遗传 创意设计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