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公共安全事件背景下博物馆人的思考

|来源:网友投稿

黄露 李悦 闫献冰

摘 要:文物是中华文脉的载体,是华夏文明的见证。保护文物安全,深挖文物内涵,就是保护我国延续不断、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博物馆从业者的殷切期望。常规的文物保护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具体的规范,但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如新冠疫情、火灾及暴力袭击等事件,博物馆如何在第一时间维护文物安全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博物馆从业者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不可不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博物馆;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5-0063-04

文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佐证,是永不消逝的历史,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典型代表,所以保证文物安全和整个博物馆的安全就是在保护历史及民族之根。近几年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不仅拷问社会各行各业的反应能力,也拷问着博物馆行业的应对能力。“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博物馆,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并不能独善其身。”[1]所以面对着突发的可能危及博物馆和文物安全的公共事件时,博物馆人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应急预案,制定详细对策。

国务院在2006年颁发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二是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業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2]博物馆从业者面对这四类突发公共事件,要深刻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对博物馆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

一、事故类灾害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对博物馆影响最大,但在博物馆选址建设时会预先进行环境评估,所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对博物馆的影响。而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对博物馆影响最大的就是火灾。虽然消防演习、应急预案、消防设备都已齐全,但国内外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火灾发生,给博物馆造成巨大损失。如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2019年巴黎圣母院火灾,日本首里城火灾,平遥古城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庙火灾,福建建瓯吉阳镇“步月桥”火灾等,都不同程度地焚烧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虽然目前各博物馆的火灾防控体系比较健全,但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博物馆从业者增强责任意识,建立更严密的防控体系,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博物馆与各级政府及消防部门加强联系,时时巡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一)时刻保持警醒,不松劲

大多数博物馆和古建筑的火灾都是由疏忽大意造成的,所以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将文物安全工作时刻放在心上。下班断电、排查疑似携带火源的游客等,不留安全隐患是每个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同时,定期对博物馆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使之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而且在博物馆入口处及出口处应醒目张贴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海报,对入馆群众进行安检,内外结合,减少火灾隐患。

(二)建立配套的应急预案

博物馆消防安全需长抓不懈,更应该未雨绸缪。在博物馆的正常运转中,消防安全是涉及文物安全的重要事项。各博物馆都会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但如何实施及实施后是否能够及时修正,才是博物馆从业者的工作重心。应急预案应是定期预演的成熟抢救措施,有了它才能做到突发状况心不慌,文物安全有保障。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中还应突出以文物和参观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主的理念,尽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和群众的安全。

(三)及时更换消防设备,消防演练不能流于形式

博物馆面对最多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就是火灾,降低火情的发生概率要依靠常抓不懈的消防巡查和消防预演。当火灾发生时,博物馆从业者能够形成条件反射熟练地运用各种消防设施、有序引导观众、及时保护文物,这说明博物馆的消防组织和演练真正落到了实处。博物馆应取得博物馆所在地的消防大队、支队的协助,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在需要的地方配备消防设施。此外,博物馆自身也应建立常规的检查制度,并确认所有消防设施是否损坏,是否过期,是否能正常使用,消防服是否存在穿脱问题和虫咬破坏等。同时,每年的消防演习都应重新规划,着重突出演习的新意并切合实际,保证在演习开始后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演习结束后,博物馆安全责任人应及时查看整体效果并进行总结,对疏漏处进行查补、反思,这样才能确保消防演练不流于形式。

因此,在博物馆发展和新场馆的建设中,博物馆从业者和具有博物馆施工资质的公司在施工中都应充分考虑博物馆的建筑设施安全和文物安全,尽量选用环保绝缘的材料,规避火灾隐患和隐藏风险。博物馆的消防设施、应急预案都是应对突发火灾的情况下使用的,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预防的关键。

二、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

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疫情多地爆发,感染人数多,全国各行各业开始“停摆抗疫”。在这场疫情之下,全国所有的博物馆处于闭馆状态。此前,大众会认为疫情与博物馆行业并没有实质的联系,博物馆相关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以事故类灾害为主。但此次新冠疫情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公共卫生事件与博物馆也是有关的,博物馆也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环。为此全国博物馆纷纷响应国家抗疫指示,从2020年春节开始闭馆积极投身到抗疫中去。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舍小家保大家的文博从业者,他们在疫情期间仍奋战在工作一线,积极做好文物安全防护,给全馆上下定时消毒,保证了博物馆的文物安全,也为疫情后开馆奠定了基础。

“以往的博物馆安全工作比较重视文物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其不确定性和危害性,让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公共卫生安全,也为文博行业敲响了警钟。”[3]在疫情背景下,各地博物馆虽然没有开馆,但并没有“禁止”观众参观,纷纷运用数字博物馆文物资源快速搭建网上博物馆,为居家抗疫的全国人民獻上了一场“云游”博物馆的精彩展示。更有部分博物馆借助手机APP和网络软件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探索扩大博物馆影响的新方式。它们在介绍各博物馆自身文物特色之余,在线与观众互动,极大地丰富了居家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后来随着疫情的缓解,全国博物馆陆续恢复开放参观。但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不仅要对公众进行心理疏导,还需拿出切实可行的消杀方案和预防措施来预防此类公共卫生事件,重拾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

(一)重视公共环境的消杀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为公共场所的消杀问题敲响了警钟。从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来看,环境消杀是重点,在今后博物馆应该保持常态化。同时,将行业标准贯彻到位。针对此次疫情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出台了《写字楼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试行)》,明确了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管理细则。尤其是对博物馆这样的将公共环境委托给物业的开放性单位,《指引》的出台,可将博物馆的环境卫生和消杀落实在细节上,有助于预防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

(二)人员登记和限流

疫情发生前大部分博物馆都已基本实现了身份证领票或网上预约的参观制度。但是,也有很多中小型博物馆还没有组建起自己的领票制度和预约参观系统。本次疫情也促使这些博物馆迅速跟进,建立了登记制度。由此每天参观人数、年龄结构分析等相关数据都能及时汇总,并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反馈和整改。最重要的是一旦有疫情发生,可以迅速排查到密切接触者,节省查找时间,方便流行病学调查,从源头上快速找到传染源,避免了疫情的二次扩散。

博物馆限流是以往各个博物馆针对参观人数超出预期所采取的一种保护文物、维护参观群众入馆体验及避免发生人员踩踏事件的有效方法。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限流也给予了博物馆等环境较为封闭的区域一个新的内涵,即保护入馆参观群众的身体健康。因为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文物对温度、湿度和光照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为了保护文物,在陈列展示时均以人为可控的密闭空间为主,难以采取通风的方式降低传染率,加之空调等设备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有推动作用,均暂时禁止使用。结合以上原因,为了保障进入场馆观众的健康,避免人员聚集,全国各个博物馆都采取了更严格的人流限制措施。这样既保障了入馆参观群众的健康,也保障了博物馆内工作人员的健康,又给予文物以休养的时间,可谓一举数得。

(三)储备资源,加大信息化投入

在疫情期间,“云游”博物馆活动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欢迎,“云游”景区、场馆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是在举办云展览和“云游”活动时,需要大量的文物数字资源作为支撑。此次疫情期间也让博物馆从业者看到“云游”的可为空间还很大,需要继续推进文物数字化建设,建立相互联接的文物大数据平台和健全智慧博物馆,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内涵能够被观众所看到、所了解。

(四)及时整合疫情文物资源举办抗疫文物展览

现阶段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绝大部分省区都降至低风险地区,但是也有极个别地区时有反复,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国外病情输入的形势仍十分严峻,有个别地方因为对进口冷冻食品及境外输入病例防控的疏忽大意出现了小范围聚集性传播事件。因此对于现在的疫情形势并不可掉以轻心。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各个博物馆有必要将征集到的抗疫文物开展专题展览,既可以宣传抗疫成果,也是一次抗疫知识科普,更是警钟长鸣。让公众加倍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提醒广大群众离疫情在全球消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疫情也警示社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微生物的变异发展,未来很可能还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抗疫展的举办和宣传可以让公众铭记教训,总结有益经验,继续前行。

三、社会安全事件应对措施

社会安全事件以恐怖袭击和暴力袭击为主,近年来,恐怖袭击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不得不重视的重要社会安全事件。由于恐怖袭击类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给事件的预防带来极大的难度。”[4]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且万全的准备也可以将恐怖袭击扼杀在摇篮里。博物馆作为公共场所,既是一个地区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施行,博物馆的年接待人数屡创新高,但博物馆的安全防护措施较为薄弱,所以存在着遭受恐怖袭击和暴力袭击的现实危险,如2015年突尼斯首都巴布杜尔博物馆遭受恐怖袭击,造成20余人伤亡,这为博物馆的公共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虽然目前以博物馆为目标的恐怖袭击较为罕见,但是不排除对未来的社会安全事业的影响,所以博物馆从业者需建立完备的防护体系。

(一)增强安全防控意识

虽然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但是恐怖袭击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们的和平生活都是广大公安干警辛苦付出换来的。博物馆的和谐安宁同样也需要整个博物馆所有工作人员和附近驻点公安干警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树立安全防控意识,提高警惕,注意每一个细节,发现可疑人员和可疑物品及时上报。

(二)完善防控措施

博物馆应加大防控设施的投入,如大型的安检设备和各种检测仪器。安检设备是进入博物馆的第一道安全防线,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判别出携带有危险性物品的目标人群,进而将其迅速地隔离出来,杜绝场馆危险状态。同时,安防人员配套防护器具也应及时更新,如防爆用具、警用器械等,都应放置在警务室的显要位置,方便安防人员遇到紧急情况随时取用。

(三)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演习

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又是公共场所,有密集的参观人群,存在被恐怖分子和暴力分子列为重点袭击目标的可能。所以,为了维护博物馆文物及保护全体工作人员、来馆参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博物馆有必要做好详细的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做好之后,还需要仔细推演每一个细节。在防爆演习中,应该随时根据新的社会形势和社会热点及时增改演习内容,这样就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可能发生的危险形势,或是可能产生的社会危害,进而杜绝可能的暴力袭击。多次的演习可以牢固树立防暴、防恐思想,提升博物馆从业者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加强各部门联动

防恐、防暴并不仅仅是一个单位的事情,还需要公安、武警、消防等多个单位的配合,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防恐信息网络。所以博物馆在准备制定演习方案时,应抄送各个关联单位,由各个单位组织人员成立演习小组,制定详细的演习方案,进行联动演习。平时也应信息共享,实时对接,完善防恐、防暴体系。

(五)设立专项资金,及时更换安监设备

目前,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均建立了监控摄像网络,但也存在监控漏洞。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控设备更新换代极快,再加上设备的自然老旧损毁,就需要及时更新升级,而专项资金审批需要提前报备立项,这样监控的暂时缺失会成为博物馆安全的巨大漏洞,给恐怖分子可乘之机。所以,专款专用,提前报备,成为维护博物馆安全防范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专项资金的建立可以免去审批等待的时间,弥补博物馆的安全漏洞,切实维护入馆参观群众、博物馆和文物的安全。

(六)实名制参观,控制人流

在前文公共卫生事件中已说明了实名预约参观、控制人流的优点。在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对博物馆的影响中,实名与限流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名制和控制人流可以及时掌握入馆人员动态,将入馆信息与公安联网,可以迅速发现危险分子,并及时控制危险分子。所以实名预约参观制度可以说是博物馆界的大势所趋,应推广普及到全国的所有公共场馆。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机构和地标性建筑,防护不能放松,我们要的是规避风险,应对风险。“要做到减缓(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5]面对着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性,每一个博物馆从业者都应该将这四种能力熟练运用,以保护博物馆文物和来馆群众的人身安全。并且要警惕当下,注意观察,牢記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制度,做到事件突发不慌乱,部门联动要及时,文物安全常牢记,群众生命排第一。在这样的准备之下,想必公共安全事件对博物馆的影响会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博物馆文物及人员的安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突发公共事件类型,这就需要博物馆从业者汲新除旧,时时关注,补充博物馆安全上的缺口,建立起牢固的博物馆安全防线,为后世保存历史的记忆。

参考文献:

〔1〕〔5〕颜克慎.浅谈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J].福建文博,2013(01).

〔2〕刘向伟.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与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2.

〔3〕董立新.疫情下的博物馆工作思考[N].中国文物报,2020-2-28(003).

〔4〕于炳扬.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公共安全防范[J].中国公共安全,2016(04).

(责任编辑 曹彩霞)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文物保护博物馆 博物馆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与公众的变与不变法制与社会(2020年7期)2020-03-31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时代人物(2019年9期)2019-08-30新时代警民关系构建研究科技视界(2019年18期)2019-08-07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今日财富(2019年35期)2019-01-14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大科技·C版(2018年7期)2018-10-21浅议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之间的关系大东方(2018年11期)2018-10-15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消费导刊(2018年1期)2018-04-14露天博物馆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5年11期)2016-01-2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效性研究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6期)2014-09-01

推荐访问:公共安全 博物馆 思考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