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巧设教学环节,妙融传统文化

|来源:网友投稿

赵春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①

随着书法、对联、谜语、京剧、节日等纷纷高调亮相于中考和高考试题,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的青睐。

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立足教材,巧设教学环节,妙融传统文化,切实地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谜语导入法

利用谜语这种传统文化手段,导入阅读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读朱自清的《春》时,可利用“春”字的结构特点,以“三人同日去观花——打一字”的谜语进行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巧妙地渗透了设谜的一种方式——汉字拆解法,又顺畅地完成课题的导入,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教学中,教师还可选取重要的作家的姓名,文章所写的主要事物等作为设谜点进行导入,同样收效甚佳。

二、对联概括法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渗透这一传统文化呢?教师教读叙事性文章,对人物事件的概括提炼时,便可以利用对联形式,激发学生思维。

其实,这一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两篇文章的对比教学中。比如,对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文章的主题理解,就可以设计对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为天下亦忧亦乐;醉翁亭中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让学生在理解两篇文章主题后,用对联概括法进行巩固。

三、书体变化法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教学中,如何省时高效地融入这一传统的文化呢?例如,在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分析理解后,教师可利用PPT,依次打出全诗的楷书、隶书、行书、篆书、草书,在朗诵中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五种书体的各自特点及鲜明美感。在相互比照中,学生当堂成诵。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诗歌之美,又领略了书法之美。可谓相得益彰。

四、工艺实践法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其种类繁多,無不彰显出中国古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非凡智慧。

例如,教学《核舟记》一文,第一课时重在梳理文意,引发对中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技艺赞美,第二课时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方形橡皮,让学生用小刀,在橡皮上刻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正反面阴刻和阳刻各一。完成后进行展示。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中国民间工艺的认识。

五、节令迁入法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以及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例如,教学《明月几时有》时,在理解了诗文含义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中秋月圆之夜,总能引起浓浓的思乡思家之情呢?这时,教师便可融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文化的介绍。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是家人、亲人团聚的日子,寄托着美好的心愿。

此外,在教读《大自然的语言》等文章时,教师也可适时引入“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这样能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建筑欣赏法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各个时期的劳动人民创造和智慧的积累,也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经过实践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之一。

例如,在教读《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就可融入不同类别的古代建筑的图片或视频欣赏。这样,既利于理解文章内容,又利于深切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

七、意象探源法

众所周知,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学生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例如,教学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时,教师可提出问题:“燕”“雁”有何区别?由此,转入对诗歌常见意象的介绍这一环节,并由此深入到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明了意象的内涵后,自然能够深入理解诗文主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审美鉴赏的核心素养。

八、戏曲对照法

中国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其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尤其是京剧,更是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让学生了解有关京剧的知识,对于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大有裨益。

例如,教学《花木兰》时,教师可以用豫剧《花木兰》导入,全面分析了“花木兰”形象后,最后以京剧《花木兰》作结,让学生晓其行当、明其腔调、辨其锣鼓、听其戏文、知其形象。这样首尾相应,与主体教学紧密关联,很好地解读了这首诗,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熏陶。

当然,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但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各自规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巧妙融合,就会有不尽的方法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切实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所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②

综上,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让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P6-7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P19-2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梁国楹 王守栋《中国传统文化精要》全部人民出版社 2011.12.1

[2]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全文京师书院2015.11.13

猜你喜欢 对联意象传统 来自林间的风星星·诗歌理论(2020年6期)2020-09-16爆竹声中又一年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2020年1期)2020-02-10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语文周报·教研版(2019年27期)2019-07-15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巧出对联数学大王·趣味逻辑(2018年9期)2018-10-24贴对联作文大王·低年级(2017年1期)2017-02-16少年力斗传统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艺术意象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解缙二改对联学苑创造·A版(2016年6期)2016-06-20清明节的传统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08年4期)2008-12-19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教学环节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