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走出直播间做广播访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来源:网友投稿

贾晗 王曦

摘要:走出直播间录制广播访谈,是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重要实践,但因较长的制作周期和较高的制作成本,很难成为广播类访谈节目常态化的模式。要克服这一矛盾,就要在全媒体的视野下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利用好各类技术手段,在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成本、节目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广播访谈;新闻;直播间;户外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6-0053-03

作为广播新闻节目的传统样式,广播访谈节目通常是由一位主持人和若干嘉宾坐在直播间中,就一个话题展开交流和探讨。这种节目形式长于分析和评论,能够挖掘新闻的第二落点,形成有价值的观点,但却少了新闻现场的“热度”和“泥土”,容易产生坐而论道的“水话”,听众听起来也较为单调。

中国新闻奖是优秀新闻作品的“风向标”,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类一等奖作品共有四件,其中有三件都有户外访谈环节,占比达75%:《生死雷场 青春英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一等奖作品)将扫雷英雄杜富国的病房和康复运动场所作为访谈现场;《总书记点赞的两位村书记共话乡村振兴》(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一等奖作品)将访谈现场设在临沂乡村的国家森林公园中;《“新愚公”李保国》(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一等奖作品)则是行进式的访谈,访谈空间设置从李保国家中到车上再到扶贫点。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类获奖作品共有七件,仍有三件都有户外访谈的环节,占比达40%以上。除《生死雷场  青春英雄》外,《“冠军教练”赖宣治》(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三等奖作品)的录制现场在赖宣治工作的小学;《其美多吉》(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三等奖作品)则跟随“时代楷模”其美多吉重走雪线邮路。

这都充分说明,即使传统的广播新闻访谈只有声音来传递信息,也需要打破窠臼,从更广阔的空间里寻求新闻的冲击力和质感。

一、走出直播间录制的优势

走出直播间做访谈,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是要把访谈现场放到离新聞现场和新闻人物更近的地方,这是在新闻访谈中坚持“走转改”,力行“三贴近”,也是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重要实践,因为“四力”中,“脚力”是基础。事实证明,离新闻现场越近,就越能与时代的脉搏、与新闻当事人的抉择同频共振。

(一)离现场更近,触动人心的细节越多

在《生死雷场 青春英雄》中,当主持人问杜富国要怎么面对家人时,杜富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妈妈这会儿在不在?”主持人立刻关上病房的门,因为杜富国害怕妈妈听到会伤心,这个访谈中听似有些意外的小插曲,却让英雄的形象更贴近听众,也更真实可信。访谈的结尾,主持人和杜富国告别时说,“不要停下来”,因为背景音响是杜富国在跑步机上奔跑的声音,英雄以不服输的姿态迎接人生的新挑战,余味悠长,充满希望。

此外,在《“新愚公”李保国》中,访谈的第一站是李保国教授的家。此时李教授已经病逝,但主持人敏锐地发现了家门口的行李箱,在和李教授爱人交流中听众可得知,李教授的家门口随时都有行李箱,因为他们两口子随时都会下乡,李教授为了扶贫事业奔走忙碌的一生立即深入人心。

(二)离现场更近,纪实性、可听性更强

2018年10月25日,中越边境广西段最后一个深排雷场完成搜排任务,顺利移交地方,标志广西边境遗留雷患彻底终结。当天,广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在中越边境的法卡山上铲出一个陡坡,搭建访谈现场,邀请扫雷官兵及家属、地方政府负责人分享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扫雷故事,制作了一期特别访谈《法卡山下听惊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二等奖作品),嘉宾们在讲述和回忆的同时,标志着扫雷任务圆满结束的移交仪式也在进行,战士们唱着嘹亮的军歌,昂首跨过昔日的死亡地带,两条线索的交织并行,带给听众的感受更立体也更震撼。

和《法卡山下听惊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访谈作品是《其美多吉》(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三等奖作品),该作品以川藏线邮路司机、“时代楷模”其美多吉为主人公,采用直播室访谈与跟其美多吉重走雪线邮路两条线索穿插并行,呼啸而过的邮车声、川藏线死亡地带的山鹰鸣叫、工友师傅对其美多吉车技和人品的敬佩、藏区学子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在雪线邮路的途中依次呈现,让其美多吉30多年的辛勤坚守得到了更丰满、更立体的还原,同时也带来了更引人入胜的听觉感受,让听众回味无穷。

(三)离现场更近,更能凸显开放多元的融媒体优势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很多电台的访谈节目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尝试视频直播,如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广播访谈《总书记点赞的两位乡村书记共话振兴》(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一等奖作品),用融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示,在临沂代村国家森林公园的访谈现场,嘉宾是两位第一书记、村里回乡发展“棚二代”和学者,观众是驻村第一书记代表,访谈环节结束后还设有观众就村庄未来发展对嘉宾的提问,激发了大家对乡村振兴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思考。

这期节目是一堂生动的致富公开课,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当天所有节目收听率中排名第一,此外,节目在融媒体直播过程中在线受众也达到五万多人。不难发现,走出直播间做广播访谈和全媒体传播其实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更广阔的第一现场比起相对单调的直播间访谈更易成为新媒体的爆款,而在新媒体上聚集的关注度也能提升传统广播访谈的影响力。

二、实践中的挑战

通过对历届中国新闻奖优秀作品进行赏析,笔者发现走出直播间做广播访谈很有必要,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场访谈多多益善,或者要完全摒弃传统嘉宾进直播间的形式。以笔者工作的省级广播媒体为例,一般情况下,一档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的团队由5人左右组成,采取“直播+日播”的形式,如果在节目中有户外访谈的环节,则意味着时间周期、后期工作量和经济成本都会成倍地增长,从可行性上看,很难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录制形式。

其次,新闻工作者理应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做节目,但笔者并不赞同为了评奖而不惜代价地刻意“雕琢”作品的行为,我们要在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成本、节目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巧妙合理地安排户外访谈,提升广播访谈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在广播访谈中增强现场感的可行性建议

(一)创办一档全媒体播出的户外访谈节目

2016年,由能量传播、海峡卫视和东南卫视联手打造的国内全新真人秀式访谈节目《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正式亮相,该节目在保留原谈话节目基本内核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嘉宾“僵坐”直播室访谈的局限,利用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并通过电视、网络平台和喜马拉雅“APP”全媒体播出,《鲁豫有约》这一现象级的访谈节目,通过此次转型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口碑,这也标志着访谈节目进入了“户外+移动+拥抱互联网”的新时代,即使是较为严肃的新闻访谈节目,也有借鉴经验的必要。

一档全媒体播出的新闻访谈节目,是媒体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其中以哪种传播渠道为主、环节怎么设置都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关键之处在于,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在访谈类节目整体相对疲软、亟需转型升级的当下,我们要在全媒体的视野下考虑新闻访谈的长远发展,要在全媒体视野下考虑如何给广播访谈增加现场感,所以创办一档全媒体播出的户外新闻访谈节目是一场必要的尝试。

一档在全媒体平台下制作、分发的访谈节目,能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的目标,能将电视的画面、网络的互动、广播的伴随性传播优势集合起来,实现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这个愿景一旦达成,广播访谈也会得到更多的“户外”红利。

(二)用“走出去”的理念做节目,充分利用电话连线手段

虽然多数情况下,广播访谈节目都是将嘉宾请进直播间进行录制,但采编人员一定要经常“走出去”,在新闻价值足够重大的情况下,可以策划户外现场录制,但更重要的是,要将“和新闻现场再近一些”的理念贯穿始终。户外访谈不可能经常为之,宜少而精,但现场报道、连线的元素可以在节目中经常运用,尤其是新闻人物所处的新闻现场意义重大时,要充分利用电话连线手段。

例如,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广播访谈《那川那帆——郭川和徐莉佳的心灵“对话”》(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三等奖作品)通过海事电话连线到了正在进行“金色太平洋”挑战航行的中国航海家郭川,但就在连线进行的五个小时之后,郭川失联,该期节目也因为留下了中国航海家挑战人类极限的“绝响”而无比珍贵。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现场连线意义不言而喻!

再如,为了纪念中国首登珠峰60周年,中国登山队携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组成珠峰测量登山队于2020年5月再登珠峰。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被外界认为具有彰显中国新高度的意义,媒体纷纷捕捉其重大的新闻价值,对此次测量展开了追踪报道。笔者所在的栏目组围绕该新闻事件推出了两期节目,其中一期是在陕西的国测一大队队员成功登顶载誉归来之后,另一期是队员们到达营地整装待发之前,队员们在营地通过电话连线和三秦听众分享了对即将开始登顶的期待、信心及展望,传播迅速,振奋人心。

(三) 巧用编辑思路,“室内”“户外”无缝对接

广播访谈《“新愚公”李保国》的编辑思路颇具想象力,既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又打破了生死的界限,虽然该节目是在李保国逝世后以跟随其爱人郭素萍下乡的行进式访谈为主体架构,但在中间巧妙地嵌入了一段李保国生前的采访。这也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启示,要大胆地将“室内”“户外”访谈相结合,户外访谈既可是原创,也可以广泛取材(处理好版权问题),更可以重复利用,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净”。

(四) 邀请采编人员进直播间,配发记者手记

作为新闻事件的采访调查者,比起新闻当事人,记者有更中立和更细腻的视角,所以他们在现场的感悟可以和新闻当事人的讲述形成有效的补充。邀请采编人员进直播间分享采访经历可以说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既能用最便捷可行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现场感,又能够锻炼记者编辑的业务能力,成就专家型的采编团队。

(五)技术保障不可或缺

近年来,伴随着新媒體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的制作设备,尤其是电视制作设备也越来越往便携化的方向发展。很多时候,一个记者、一部带高清摄像头的手机就可以“包打天下”,这对户外访谈的制作绝对是重大利好,因为不用再出动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比较笨重的录音器材。

但是具体到广播访谈这一块,除了便携之外,还有一些细分化的要求,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不同采访对象的空间位置频繁变换的情况下,收声设备仍要有较高的灵敏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采编播人员一定要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摸索出最实用的方法。

总之,“户外+移动+拥抱互联网”是当下访谈节目突围的必由之路,广播新闻访谈节目采编播团队既要贯彻“四力”精神,顺势而为;也要结合自身媒体特性,借势而为,巧妙而为。

参考文献:

[1]广播新闻访谈:在核心竞争力上构建影响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18.

[2]樊冬平,吴鹏.融为一体 合而为一 ——广电媒体融合的探析与突破[J].新闻采编,2018(6):20-23.

[3]王一彪.不断增强“四力”妙笔书写新时代[J].新闻战线,2019(1):2-6.

[4]蔡名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更好地履行新时代新华社的职责使命[J].中国记者,2019(4):8-15.

[5]张双燕.从传播学角度看《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的创新[J].今传媒,2017(5):108-109.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户外直播间新闻 小鬼进军直播间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19年6期)2019-10-10进军营直播间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19年6期)2019-10-10浅谈大班户外自主性角色游戏的“取”与“舍”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5期)2018-10-20一次函数中考考点直播间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8年2期)2018-02-26幼儿户外活动中自制体育器械的运用甘肃教育(2017年13期)2017-10-09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探索新课程·小学(2017年3期)2017-05-04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新媒体研究(2016年21期)2016-12-19从一则新闻看现行驾培体制现状商(2016年16期)2016-06-12何不让“新闻”再飞一会儿记者摇篮(2015年1期)2015-01-14

推荐访问:必要性 访谈 可行性分析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