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深度备课

|来源:网友投稿

付明 马剑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指明了物理教学方向,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真正的落地?本文以人教版“杠杆”一课为例,从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抓住物理概念本质,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设计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备课;杠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2-0024-04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在四个要素中,物理观念代表知识的内化,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关键能力,科学态度和责任是必备品格.四个方面相互依赖、共同发展.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将“杠杆”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杠杆的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比如力的三要素、平衡状态,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列出的20个学生必做实验之一.因此,在本节课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 物理观念——杠杆的概念、力臂的概念

物理观念是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就本节课而言,如何让学生科学认识杠杆、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力臂概念,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入思考的.

1.1 杠杆的概念

教材中给出的杠杆的概念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概念的关键词是:硬棒、力的作用、固定点、转动.很显然,杠杆是一种物理模型,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无论是直的还是弯曲的,都属于杠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实际体验杠杆,再结合生活中的杠杆,找到共同点,从而形成杠杆的概念.

1.1.1 引入新课:大国重器——五大机械

播放视频五大机械:火箭航空运输机械、矿山采挖机、悬空铺桥造桥机、风力发电机安装设备、挖隧道盾构机.震撼的场面,引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机械的兴趣.

1.1.2 实际体验,感受杠杆可以省力

先后让力气大的男生用老虎钳、力气小的女生用钢筋剪钳尝试将粗铁丝剪断(如图1所示).学生发现男生无法剪断铁丝,而女生却很轻松地剪断了铁丝.通过明显的反差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杠杆可以省力.

1.1.3 分组体验,观察杠杆特点

每组用铅笔、直尺、硬币等器材,模拟小时候玩跷跷板的过程(如图2所示),并观察跷跷板转动过程中的特点.最后,学生根据老虎钳、钢筋剪钳、跷跷板等的使用体验,总结杠杆的共同特点,进而得出杠杆的概念及支点、动力、阻力三个要素.

1.2 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恰当建立力臂概念

力臂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而大多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都是直接将杠杆的五要素列出,即直接给出力臂的概念,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不理解概念的本质,也不知道为什么引入力臂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入力臂概念是为了方便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需要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力臂概念.抓住概念本质.为此,不少物理教师的做法是:先给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初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没有力臂概念之前,学生会用“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记为距离1)”“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点(记为距离2)”表示.在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距离1=阻力×距离2”后,教师再用弯曲杠杆演示,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从而适时建立力臂概念.这样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很好地形成力臂的物理观念.但是受课时限制,我们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方案.

1.2.1 是什么影响了跷跷板的转动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用图3的装置模拟跷跷板,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并总结影响跷跷板转动效果的因素.通过实验,学生发现:保持1元硬币位置不变将5角硬幣向右移动、保持5角硬币位置不变将1元硬币向右移动,都可实现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所以,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都会影响杠杆的转动效果.

1.2.2 力的方向也会影响杠杆的转动效果

力的三要素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当学生意识到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影响杠杆的转动效果后,教师提出问题并演示:当力的方向改变时,杠杆的转动效果是否改变?

图4是自制力臂演示器,转盘上标有刻度,细线悬挂的钩码相当于动力和阻力,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由图4可知,当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相同而力的方向改变时,杠杆的转动效果也不同.

1.2.3 抓住本质,建立力臂概念

当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都改变时,杠杆的转动效果是否改变?继续用力臂演示器演示,如图5所示,杠杆的转动效果没有改变.因此,应该有一个更全面的因素影响杠杆的转动效果,是什么呢?教师继续用力臂演示器演示,转动转盘,使细线与刻度盘的刻度重合,如图6所示.

由实验可知,两次实验杠杆的转动效果相同的根本原因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相同,由此引入力臂概念.

2 科学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即杠杆平衡.同时,教师要给出如图7所示杠杆,学生需要明白两种情况都是平衡状态,而本节课针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进行探究.

2.1 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合理猜想

在体验模拟跷跷板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影响杠杆平衡(即上面提到的杠杆的转动效果)的因素有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且发现:力大力臂短,力小力臂长的规律.当教师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满足什么定量关系”后,学生能够排除“力与力臂相减”或“力与力臂相除”的关系,因为相减或相除肯定不会相等,所以学生的猜想是“力与力臂相加”或“力与力臂相乘”的关系.

2.2 关于实验方案

笔者查阅了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发现不同教材的實验方案是不同的(如图8所示).人教版和沪科粤教版的教材一致,即用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作为动力和阻力;北师大版教材用到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且弹簧测力计的施力方向是竖直向上;苏科版教材也用到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但弹簧测力计的施力方向是竖直向下.应该说,使用弹簧测力计能使规律更具普遍性,但要考虑课时的限制,苏科版的插图中由于弹簧测力计是倒着使用,需要倒着调零,而倒着调零最方便的方法如图9所示:将弹簧测力计甲竖直正方向调零,再将弹簧测力计乙与弹簧测力计甲钩对钩相连,让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一致.所以,笔者认为,让学生用钩码进行3次测量,再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测1次较为合理.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学生得出数据后如何处理数据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的老师引导学生直接得出结论,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力与力臂反比例关系.笔者认为,大部分初中物理教材把杠杆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学生没有学反比例函数,不适合从反比例角度分析定量关系;苏科版教材把杠杆放在九年级,此时学生已经学了反比例函数,可以从力与力臂成反比角度分析.

3 科学思维——为什么要在杠杆水平平衡时进行实验

3.1 杠杆的种类及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室用来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杠杆,按照支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类(如图10所示).无论哪种类型的杠杆,由于杠杆转轴的孔径非常小,所以转轴处摩擦力的力矩也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图10a的杠杆,支点在杠杆的上边缘中点.这种杠杆调节水平平衡比较容易,但由于支点与重心之间间距较大,在实验前如果杠杆不是严格水平,此时重心必然在支点正下方,重力力臂为零,当杠杆悬挂钩码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自重的力矩影响比较大(如图11所示),实验误差也就比较大.

图10b的杠杆,支点在几何中心,调节平衡螺母,可使杠杆重心与支点重合.当杠杆重心与支点重合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杠杆可以在任何位置平衡,不容易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如果杠杆重心与支点不重合(由于平衡螺母的位置影响,平衡螺母和杠杆构成的杠杆重心可能不重合),则杠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必然会逆时针转动,最终变为竖直状态(如图12所示).因此,无论杠杆重心与支点是否重合,都很难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不易操作.

因此,实验室用的杠杆主要是图10c的杠杆,支点在几何中心之上、上边缘之下.这种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容易,且由于支点到重心的距离小,杠杆重力的力臂也很小,在杠杆没有严格水平平衡时,对实验的影响也就小.

3.2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

我们对图10c的杠杆进行分析.如果实验前杠杆没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3a所示,杠杆重心在支点正下方,杠杆重力力臂为零;如果挂上钩码后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3b所示,此时杠杆重心在支点左下方,杠杆重力力臂不为零,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实验前杠杆没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影响,需要使杠杆挂上钩码后倾斜角度与实验前相同,如图13c所示,但是测量力臂非常不方便.

综上分析,实验前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实验中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方便测量力臂.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的调节平衡不是独立的,而应该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要么杠杆自身重力有影响,要么测量力臂不方便.

4 科学态度与责任——真的可以撬动地球吗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是人们熟悉的阿基米德的名言.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需要多长才能撬动地球?如图14所示,教师把数据给学生:以月球为支点,地球质量m地约为6×1024kg,月地平均距离L2约为38.44万公里,为了计算方便,近似取值4×108m,一个成年人体重m人=70kg,求动力臂L1(即人到月球的距离).

由杠杆平衡条件:m人g·L1= m地g·L2;

则动力臂L1=m地L2m人=6×1024kg×4×108m70kg=3.43×1031m.

再将动力臂的长度变换成光年,1光年≈9.5×1015m,则动力臂L1≈3.61×1015 光年,即3610万亿光年.目前的研究认为宇宙的范围为930亿光年,撬动地球的杠杆长度远远超过了宇宙的大小,因此,撬动地球只是一个理想.

5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核心素养的落地首先需要物理教师更新理念,以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指导,加强深度备课,重视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在每一节课中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通过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卫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5):1-3.

[2]朱文军.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浮力深度备课[J].物理教师,2018,39(02):47-50.

[3]田成良,孔令坤,赵瑞雪.剖析力臂概念教学的逻辑[J].中学物理,2019,37(12):5-6.

[4]蒋新.杠杆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J].物理教学,2015,37(04):39-40.

[5]王伟民.也说杠杆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1):27-29.

[6]沈孝兵.做好实验,探究杠杆——“杠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设计及教学启示[J].物理教学,2017,39(07):42-45.

[7]陈伊淳,陈刚.试论“力臂概念”教学改进的有效性——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视角[J].中学物理,2021,39(04):8-11.

[8]蔡田怡.基于“5E”探究模式的生活化教学——以初中物理“杠杆”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20,41(12):48-51.

[9]王伟彬,张玲,孙建纹.突出自主学习 构建“学问课堂”——以“杠杆”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29):38-40.

[10]邹玉.核心素养下物理概念教学的实验设计——关于“杠杆力臂教学”的思考与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13):24-27.

[11]孙永权.一堂体现核心素养的科学课——以《杠杆》一课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14):92-93.

(收稿日期:2020-12-30)

猜你喜欢 杠杆核心素养 精致素养:内涵、意义与培育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20年8期)2020-05-06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11期)2019-12-05运用支架理论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探研成才之路(2019年17期)2019-08-05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故事课堂“双轴五步”教学模式分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9年3期)2019-04-08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31期)2018-10-10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5期)2018-05-14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构建聋校语文智慧课堂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12期)2017-07-01妥善解决杠杆率偏高问题财经(2016年33期)2016-12-24妥善解决杠杆率偏高问题财经(2016年33期)2016-12-24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年10期)2016-11-04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