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诗意的栖居

|来源:网友投稿

草树

1500多年前,陶公辞去彭泽县令,作《归去来兮辞》,为中国农耕文明,描绘了一幅“诗意栖居”的愿景,它的影响力之大,天下少有匹敌,或许唯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与之有着几分相似,或可媲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在诗人和作家的个人性写作中,陶公体现得最为充分。历代文人虽有一份归隐田园的宏愿,却没有几人能够付出决绝的行动。当代社会处于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之后的互联网时代,整个世界是符号和拟像的狂欢,轰轰烈烈的城市化運动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疏离——与其说是人和自然的疏离,不如说是人与自我的疏离。快节奏的生活,喧嚣的环境,应接不暇的快餐文化,就像洪水裹挟树叶一样,没有人能够抱住岸边一棵垂柳稍加回望,而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在诗人杨键眼里,长江岸边的芦苇是守望者和哀悼者,唯有芦苇,在守望和哀悼着那一远逝的文明中心。在现代社会的宏大叙事中,每个人作为个体,无不是被边缘化的。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诗人更如是。诗人吕德安冀望在语言中建立一个“无地点的天堂”,他借用了一个美国北部小镇的名字:曼凯托。对他来说,曼凯托是一个短暂的寄居地,他并没有与那个地方发生真正的生存意义上的交集,因而曼凯托于他更多是一个异国的审美存在、一个符号。他在这个符号里注入了马尾的童年记忆。在当代诗人中,很少有诗人能够在当下,“此时此地”,在语言中建构一个“诗意的栖居地”,不是带着哀怨,或者存有几分幻想,而是真切地沉浸其中。

诗人缪克构的《浮庐笔记》是一个“语言学的特例”。在文体上,虽然采用了散文诗的形式,但是,并不能说它在语言形式上与分行诗就有着高下之分。事实上,诗与散文的区分,更多是内在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散文诗同样有着声音的停顿和语言形式的凝聚,有艺术上的区分和命名,只是在形式上比分行诗更自由一些。《浮庐笔记》显然具足诗的特征,采用散文诗的形式,也许是出于语言呼吸上的考虑,或许在诗人看来,这样的形式更契合内心碎片化的感受。德里克·沃尔科特曾经盛赞圣琼·佩斯在《远征》中重拾碎片,拼凑出一部想象的史诗。缪克构的《浮庐笔记》同样是碎片化的,只是大致依着时序,去描述景物四时的变化和内心吉光片羽的明悟。也许正是散文诗的形式,敦促了诗人弃置意象化的表达,而回归于一种古典主义的语言路径,道法自然,情景交融,当然,也并非全然如此,高架路和浮庐,蝉声和汽车喧声,始终处于二元对立,只是诗人以自我客观化之法形成自我对话,消解了二元对立的焦虑。

庐,本指简陋的房屋。《浮庐笔记》之庐,是有着大落地窗和花园的,可见远非简陋,而是有几分奢华的公寓了。作者不说“公寓”而言“庐”,大约仅将其看作一个寄身之所,并不为其奢华而得意。所谓“浮”,就更坐实寄身之所的意思了。在诗人看来,这一城中公寓,也不过一“浮庐”而已,要真正让此“浮庐”扎下根,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诗意栖居地,内心还得与这一片花园、这里的绿树红花灰墙红瓦发生关联。“早春二月,十二株樱花蠢蠢欲动,到三月便已是满目洁云了。桃花‘接龙,而后石榴;爬满棚架的是紫藤,盛夏里开出一朵又一朵惊艳的喇叭花。”春花次第绽放,如同接龙,有此一现代性的命名,诗人的内心大约也开了花,有了曼妙的“接龙”。“与汽车的喧闹声相比,在城市快节奏的脚步中,蝉声是可以忽略的。紧闭窗门,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坐着,耳中何曾能有蝉声如注?其实,蝉声说不上有多美,更谈不上有多重要,只是,静下心来听一听呀,这也是生活的脚步声。”现代都市中,车流如潮,行色匆匆,又有几人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自然也听不见蝉声。由此足见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心思的敏锐,一个静立窗前依帘眺远的诗人形象也俨然在眼前。

诗人缪克构出生于东海之滨,我曾得其惠赠诗集《盐的家族》,在我的阅读记忆中,他的诗视域开阔,风格粗粝,真正有着盐的苦涩,也不无语言上的“百味之母”的意象。《浮庐笔记》显示出他写作的另一风味的语言样貌,仿佛脱尽了盐的粗粝,而不无细沙的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但并非没有阻力。这种物理上的阻力,即是语言的张力——

啊,这冰河开裂的声响。我一阵狂喜!

啊,是河流解冻的呐喊!

河面隐隐传来不易觉察的裂纹,那是春天吻上河水的羞涩的唇红,是初恋少女最为大胆的在你肩头轻轻一拍……

仿佛经年的坚守,都是为此刻这一开裂的果实而存在。内心的甜蜜和忧伤,就这么轻轻被一阵轻柔的微风破译。撕裂的口子是如此细小,密如蛛网,无从修补。一切历历在目,如青春的模样在中年的狂雪中跳动,如少女吹弹可破的肌肤中,手臂遮羞处的颤抖……

冰河开裂,万物复苏,这一被惯常审美框定在生命力勃发或革命浪漫主义昂扬的定式,诗人给予了全新的命名,且温婉而柔美。这是中年境遇下真正的大动静——浮庐之野,并非寂静的草木枯荣、花开花谢,而是连冰河开裂也有着生命的柔软质地。

《浮庐笔记》笔触细腻,安于孤独而并无孤愤,怜惜自然之美而并不物哀,很有几分川端康成的古雅娴静,或丰子恺的平实雍容。一个诗人沉浸于物、于四时,方能抵近自我之不变、人生之从容,从而得以脱身于喧哗与骚动之外而诗意栖居。《浮庐笔记》所示,“浮庐”不再浮,而是有根的,如同奥德修斯的故土伊塔克那张床是有根的,他说出来,尽管满面沧桑人不识,他的存在却得到了印证。诗人缪克构说出了浮庐的四时之变,无论樱花的绚烂,还是紫藤的枯萎,溪水枕着鸟鸣或马槽引来寂静嘶鸣,直观的或想象的,这就够了,足以摆脱高架路上两盏灯的盯视,而在现代社会的浮华中实现真正的诗意栖居。

猜你喜欢 蝉声散文诗笔记 蝉鸣飞天(2020年9期)2020-09-06散文诗创作不能“因小失大”创作谈散文诗世界(2020年8期)2020-09-01听蝉散文选刊·下半月(2020年1期)2020-08-13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星星·散文诗(2018年5期)2018-05-14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星星·散文诗(2018年3期)2018-05-14听蝉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10期)2017-10-21小新笔记新高考·英语基础(高一)(2016年7期)2017-07-06提起散文诗,我总难免悲壮博览群书(2016年12期)2017-03-01学写阅读笔记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2期)2017-02-16学写阅读笔记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2期)2017-02-16

上一篇:书房笔记

下一篇:行至中途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