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中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成就、经验与展望

|来源:网友投稿

王雪峰 肖坤鹏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取得的成就、经验和不足,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经历了初创-发展-转型-攻坚四个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体育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具有长远的体育顶层设计更加明确,富有创新的体育工作机制更加有力,体医融合的体育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形成确立了保障人权的体育理念、设计了康复需求的体育规划、明确了精准帮扶的体育工程、完善了专业救助的体育方案等发展经验。但存在农村残疾人体育相关法律法规空白、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严重滞后、农村残疾人教育程度低,體育健身意识薄弱、农村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起步晚,基础设施尚不完备等问题。提出策略:以政策为导向,完善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法律基础;以解决主要矛盾为出发点,服务于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需要;以农村残疾人体育需求为中心,夯实体育文化教育的基础地位;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节点,优化农村残疾人体育工程等。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残疾人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2-0006-07

Development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in rural China on building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chievement, experience and prospect

WANG Xuefeng,XIAO Kunpeng

(1.School of P.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2. School of P.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abled sports in rural area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isabled sports in rural areas after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Chinese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for the disabled has gone through four periods:
start-up,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breakthrough, which show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people-oriented work ideas, clear top-level designs, innovative work mechanism and perfect public service. We have formed and established the sports concept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designed the sports planning of rehabilitation needs, defined the sports engineering of precise assistance, and improved the sports program of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the lack of laws,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serious lag for the disabled in rural areas, low education level, weak awareness of sports and fitness, incomplete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As a result, this study proposes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gal basis of rural disabled people,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disabled sports, consolidate the basic status of sports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optimize the rural disabled sports project.

Key words: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rural China;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收稿日期:2020-05-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BTY014),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9C80)。

作者简介:王雪峰(1995- ),女,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农村残疾人数为6225万人,占到残疾人总人口数的74%[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残疾人群体,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个残疾人朋友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2]。据《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8年有1074.7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全年为319.1万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3]。可见,促进残疾人康复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促进残疾人康复的方法主要局限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具有费用高、疗效慢、副作用强等特点。体育作为一种身体康复的重要手段,相比医疗手段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且无副作用的特点,对极具低收入特征的农村残疾人而言,不失为一种低投入、高效率的手段。其实,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一直致力于农村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审视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历程,提炼其发展的阶段特征,是观察农村残疾人体育事业变化的最优视角。尤其是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反思,并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对此,本文以历史和现实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路径、建设成就、实践经验等的总结和梳理,结合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为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提供。

1 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残疾人体育得到进一步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农村残疾人体育也逐渐发展起来,体育康复活动日趋活跃。在推动农村残疾人体育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农村残疾人经历了从排斥、嘲笑到理解、尊重。依据时间和政策发展情况,将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初创期(1949—1976)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残疾人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与其他公民一样平等享受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理念后,全民健身活动开始由正常群体衍生到特殊群体。聋哑学校也由新中国成立前的40多所人数不足2000人发展到1987年的29 340人[4],各所学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相继开设课外体育活动,提高残疾学生的锻炼积极性。1959年开始,我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十年“文革”开始,我国经济严重下滑,这也必然给残疾人体育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进入了停滞阶段。文革后期,经济复苏,体育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74年,“万人横渡”等形式主义活动替代了刚恢复的职工运动,相比城市,这一时期的农村体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村残疾人体育呈现出以下态势:1)体质健康增强,医疗支出减少,经济水平提高。2)政策引领,政策法规的颁布执行,具有强制性。3)更注重形式、规模,质量较低。4)后期,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要优于城市。

1.2 发展期(1976—2002)

残疾人体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崛起。这一时期,特殊教育学校都开展体育运动, 并安排专门的体育教师对残疾儿童进行特殊的体育教育[5],为了跟上残疾人体育蒸蒸日上的形势,1983年、1986年、1988年相继建立了肢殘人体育协会、盲人体育协会、聋哑人体育协会等各类残疾人体育组织。1991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1995年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都指出政府及各级部门要鼓励、扶持残疾人参加各种特殊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2001年《残疾人体育工作“十五”实施方案》对残疾人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人达到10%,全国性比赛的竞技体育项目也逐渐增多,由13个拓展到20个[6]。在这些重要措施和政策引领下,残疾人体育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残疾人口结构的调整,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也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残疾人体育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改善农村特殊人群的体育场地设施,推动残疾人健身工作广泛开展提供法律支撑。这一时期的农村残疾人体育呈现更多的是伴随着政策而发展,从开始的由政府鼓励到最后的自我参与,残疾人体育也面临着更多项目的选择。

1.3 转型期(2003—2012)

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残疾人体育工作中,残疾人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效显著,进入转折期。200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给农村残疾人体育的转型升级奠定了政策基础。紧接着,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又指出:“针对残疾人的自身特点和特殊需求,全民健身计划在制定和实施时还应当考虑充分。”2010年《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推动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在体育设施方面,残疾人可以免费使用。此外,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要求,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各级政府要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建设规划中。可见,体育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精神、生活等方面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农村残疾人群体生活的社会环境大幅改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呈现出各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宏观的政策调控和微观的场地、器材设计相结合给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4 攻坚期(2013—2020)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残疾人体育事业达到新高度,进入新起点。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指出要“结合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推广一批适合残疾人群体参加的体育健身项目,打造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7]”。2016年《“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颁布,同时配合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其中都对残疾人康复服务作出重要指示,对农村残疾人的特殊体育文化工作作出了部署。2017年国务院颁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要将残疾人体育与康复服务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中,并对残疾人进行以健康为中心的全面康复[8]。体育锻炼是促进残疾人康复的有效方法,要鼓励支持残疾人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些举措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指明了方向,体现了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决心,这也是充分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成果的重要举措[9]。十九大以来,国家以“两个体系”建设为核心完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促使残疾人体育参与度大幅度提高,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开创了新模式。农村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残疾人体育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10]。

2 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成就

2.1 以人为本的体育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穿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始终。2006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努力构建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2013年,彭清华在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工作,努力使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1]。《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要鼓励举办适合不同层次人群的全民运动会,开展残疾人项目,加强残疾人与健全人体育运动的融合。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这些论述都反映出党中央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政府作出了全面小康离不开全民健康的判断,并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要在残疾人群体中制定和实施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推动残疾人体育发展。可见,在这些政策引领下,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始终,且惠及全体人民,同时,在大部分残疾人生活的农村,对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实施也做出了清晰的布局,以人为本的体育工作思路更加清晰[12]。

2.2 具有长远的体育顶层设计更加明确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广泛开展农民和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农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及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同年,《体育法》的颁布为农民和残疾人享受体育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以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指导残疾人体育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及相关部门更是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工作并以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如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出台,对我国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明确阐述;2012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对农村残疾人发展的要求、目标、措施等作了详细规定,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残疾人体育提供政策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对残疾人体育的论述逐渐增多,指导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更加明确,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1)制定了促进残疾人体育发展的详细规划。200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后,又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此后《“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 (201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陆续出台,同时,有关部门也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了康复服务、文化体育工作等方案。2)明确了体育健身在促进残疾人发展中的地位。2014年,全民健身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残疾人体育健身的重要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体育健身在促进残疾人体育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确,为推动残疾人体育发展的转型提供了战略导向。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努力,中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方式推动有关残疾人体育政策的落地实施。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宏观定位、中观引导、微观实践的政策设计和规划。

2.3 富有創新的体育工作机制更加有力

国家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关键在创新。坚持改革创新是残疾人体育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初期,残疾人组织增多,组织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中虽未明确指出促进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一些具体任务目标,但也提出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促进残疾人康复的一系列措施。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广泛开展农民和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随着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突破,国家对一些政策规定做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并推出新的政策。如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2019年发布《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指出要推动残疾人康复和健身的融合发展。这一系列的改革为残疾人体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朝气。可见,体育在残疾人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初步重视,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薄弱,必须将农村残疾人体育事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满足农村残疾人多层次与多样化的需求,使农村残疾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2.4 体医融合的体育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首次以宪法的名义推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旨在增强国民体质。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人民体质。这时的“体医融合”尚未明确提出,但也为此后“体医融合”在政策中出现奠定基础。如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运动是良医”,并倡导医疗工作者将体力活动纳入问诊体系中[13];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大健康”理念,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4];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以“体育方式抗疫”,提高免疫力,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可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人们更加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体医融合”的升华及普及,这一发展思路也在保障农村残疾人健康、促进农村残疾人康复中广泛渗透,将成为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提升国民素质、实现健康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和依托。

3 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经验

3.1 确立了保障人权的体育理念

我国政府在推动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构建与完善管理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其发展夯实了基础。例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并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其中,第四十五条还提出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全社会开放,对残疾人实行优惠办法[15]。2008年4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提出要组织帮助残疾人开展体育活动,举办残疾人体育运动会,保障了残疾人参与体育的基本权力。这些制度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进行管理,有效保证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相关制度还在不断更新,对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强,例如,2018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行第三次修订。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提出要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推动农村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的广泛开展。制度法规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推动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逐渐确立了保障人权的体育理念。

3.2 设计了康复需求的体育规划

随着精准帮扶工程的推进和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残疾人康复,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体育康复、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已成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强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时代人对残疾人天然的“另眼相待”使这部分群体在生理与心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基于此,康复就成为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的总抓手[16]。2000年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关于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时刻重视,各级各类体育部门、组织应当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并积极提供帮助。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促进康体结合,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17]。这为加强残疾人康复体育指明了道路,也进一步阐述了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在发展残疾人康复体育中所赋予的含义和目标。为贯彻落实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体育规划而制定的《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在推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下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决心。可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满足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体育规划也提上日程,构建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体育规划体系正面临着新机遇。这也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充分保障农村残疾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成果的重要举措。

3.3 明确了精准帮扶的体育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随着精准帮扶政策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落实,大量的优质体育资源开始下沉农村,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发挥其功效,精准帮扶政策的实施对于农村残疾人的康复发展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农村残疾人可以借力精准帮扶的体育资源进行康复训练,实现康复和体育共同发展[18]。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2018年《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也提出要在各乡镇康复中心创建适合残疾人群特点的体育健身设施,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村残疾人体育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精准帮扶的体育工程。

3.4 完善了专业救助的体育方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制定專业救助的体育方案已经成为促进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重要保障,《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发展农村体育要以乡镇为重点,关注残疾人体育,新建体育场馆要照顾残疾人的特点,体育组织要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指导。2009年9月,国务院公布《全民健身条例》规定残联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组织自身特点,开展惠及残疾人群的健身活动,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要考虑当地的特点。为此,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各级政府要将农村体育纳入其建设规划。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并施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随后,《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等的颁布和实施,给农村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引,完善了农村残疾人专业救助的体育方案。

4 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从落实到基层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村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4.1 农村残疾人体育相关法律法规空白

制定实施农村残疾人体育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农村残疾人口体育权益得到保障,事关农村残疾人口健康权益,事关脱贫攻坚成败,事关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事关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的政策历程,政府在推进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进程中,对农村残疾人权益保障仍处于较低水平。1991年《残疾人保障法》规定要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特殊体育活动。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规定要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培养相关专业体育健身指导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同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规定作出如下部署:政府和社会要关心、支持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进入21世纪,相关残疾人体育的政策法规越来越多,《2001—2010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残疾人体育工作“十五”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陆续颁布,表明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紧接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政策法规的出台,对残疾人体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规划都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这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充分表现了政府越来越尊重和关怀残疾人,越来越重视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开展,但针对农村残疾人体育具体政策的颁布却是空白。

4.2 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严重滞后

十九大以来,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在新时代下凸显的新矛盾是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同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造成了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社会福利的享受上不平衡性非常突出。据统计,2015—2017年全国体育人口规模不断上升,2017年全国体育人口规模超过4亿人,达到4.13亿人,同比增长1.72%。目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5亿人[1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城市远超农村,而农村残疾体育人口更是寥寥无几。可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实现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结构平衡,任重而道远。“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同时颁布了多项助残惠民政策。残疾人生活水平总体得到提高,消费观也出现明显变化。但相比较而言,农村残疾人的收入仍然很低,在解决温饱问题上投入的资金占比较多。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残疾人没有稳定的收入。目前,我国尚有较多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并且目前已解决温饱的农村残疾人中,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返贫现象。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家庭化,农村残疾人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更差,抵御风险能力更弱。在起码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有偿体育消费无疑是空谈。第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机遇较城镇来说少之又少。2019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总收入为8970.5元,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总收入为4836.7元,表明残疾人与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大[20]。从此种意义上讲,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是制约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要推动农村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制定和保障农村残疾人收入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解决好残疾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4.3 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体育健身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正确对待残疾人成为人类的共识,但农村地区体育残疾人口依然很少。探其原因,其一就是农村残疾人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我国城乡教育资源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相比健全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更是得不到理想的教育,体育健身意识薄弱,缺乏对科学生活和健康知识的了解,没有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笔者在和某村庄残疾人交流时,发现这部分群体把健康和康复的希望完完全全寄托给医院,该群体还不能理解体育给其带来更健康、更绿色的健康观念。要使他们接受这种观念并进行锻炼,尚有一定的难度。其二,自卑自闭的心理是影响农村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残疾人不能拥有健全人的生活能力,内心深处不能够接纳真实的自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更是面临身体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其在群体活动中,很难接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其三就是农村体育文化的缺失。不可否认,体育本就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残疾人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正是由于体育文化在农村残疾人中不够普及导致对其认识还停留在表层,农村残疾人在其思想中对残疾人体育没有清楚的概念界定。因此,笔者认为,要在农村地区实现残疾人自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高质量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足够的文化底蕴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这种力量正是农村残疾人体育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4.4 农村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起步晚,基础设施尚不完备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起步较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逐步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但发展相对薄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政府的财政投入大部分优先偏向城市,农村地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数助残设施目前尚不完备,主观上加重了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客观上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残疾人在体育服务获得上的差距。适合農村残疾人特点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缺乏,对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政府加大了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但农村残疾人受益的程度不大,虽然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增加了,但在农村地区,适合农村残疾人的体育设施却少之又少。中国残疾人体育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多需要昂贵费用的器材如轮椅项目等都属于弱势项目,目前我国适用于残疾人体育设施的生产还处于起始阶段,本土化的残疾人专用体育器材的研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致使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器材更加难得到满足[21]。

5 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展望

5.1 以政策为导向,完善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法律基础

从近几年对残疾人体育的相关研究来看,国家针对残疾人体育的方针政策逐年增多,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探讨。从宏观角度看,残疾人体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已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落地实施,取得丰硕成果;从微观角度讲,仅仅针对农村残疾人体育的方针政策接近空白。所以,要重视政策的普惠性。制定实施保障适合农村残疾人公平、自愿参与体育的发展政策,维护农村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行使权,并且对农村地区的设施建设、锻炼环境等给予政策保护。再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切实保证该政策落实到实处,加强考核监控,保障农村残疾人共享体育发展成果。最后,要对特困农村残疾人进行政策倾斜和帮扶,以体育提升农村残疾人整体生活面貌,为实现农村残疾人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贡献体育力量。

5.2 以解决主要矛盾为出发点,服务于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需要

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同农村当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在新时代下凸显的新矛盾。为此,农村残疾人体育在发展中要围绕该群体的体育需求,参照“协调”发展理念,强化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机制,高效率高质量促进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1)明确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需求,更好地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衔接。除了将农村残疾人体育需求调查纳入基层信访、走访调研、意见征求等常规机制以外,还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农村残疾人体育健身需求信息征集机制和表达机制[22]。加大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体育诉求的敏感性和回应度。2)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农村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助残设施,缓解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进一步协调好城乡残疾人在体育公共服务获得上的差距,提高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平衡力。

5.3 以农村残疾人体育需求为中心,夯实体育文化教育的基础地位

目前在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残疾人高质量的体育文化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让农村残疾人获得足够的文化积累并高质量高效率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如前文所述,农村残疾人占残疾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创办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优化办学条件,提高软硬件设施,配齐配足特殊教育各科教师,丰富农村残疾人的文化知识。知识水平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自卑感克服,自然而然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2)加强残疾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并鼓励他们参与基层工作,用新鲜血液推动农村残疾人体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充分激发农村残疾人体育活力,进一步扩大农村残疾人体育活动规模和形式,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逐渐扩大农村残疾体育人口数量。

5.4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节点,优化农村残疾人体育工程。

农村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相对于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而言,不被重视。当出现有关残疾人生活、生计的基础性公共事业与残疾人体育事业相矛盾时,残疾人体育事业无疑最容易被“搁置”[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应加快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体育健身设施,特别是普及型的残疾人体育运动器材,将大大降低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难度[24]。再者,探索创新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路径,打造出一批新型的适合农村残疾人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努力缩小农村残疾人体育与健全人体育之间的差距。还要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部分改造,使之能够符合残疾人体育需求,给农村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打造良好环境。由于农村残疾人口庞大,在优化农村残疾人体育工程时,要充分发挥各个阶层的积极性,要以残疾人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节点上,让体育惠及每一位残疾人。

6 小结

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体育作为促进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手段,形成了完善的国家残疾人体育政策法规。其实,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一直致力于中国农村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经历初创-发展-转型-攻坚期后,在农村残疾人体育工作思路、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根据党中央对全面小康社会下残疾人事业的部署和要求,存在农村残疾人体育相关法律法规空白、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严重滞后、农村残疾人教育程度低,体育健身意识薄弱、农村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起步晚,基础设施尚不完备等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以政策为导向,完善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法律基础;以解决主要矛盾为出发点,服务于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需要;以农村残疾人体育需求为中心,夯实体育文化教育的基础地位;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节点,优化农村残疾人体育工程。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J].时政文献辑览,2008:439-442.

[2]人民日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热烈祝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N].2018-09-15(01).

[3]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3-27).http://www.gzdpf.org.cn/Article/cdpf/20982.html.

[4]李立国.宗教改革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起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6):67-72.

[5]张军献,虞重干.残疾人观的嬗变与残疾人体育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2007(3):17-21.

[6]王占坤,张冉.残疾人体育溯源及发展展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11-14.

[7]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EB/OL].(2015-02-05).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2/05/content_9461.htm.

[8]金梅,王家宏,胡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我国残疾人康复体育发展思路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2):5-10.

[9]李安巧,李欣,邱卓英,等.健康中国背景下残疾人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11):1257-1263.

[10]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EB/OL].(2019-07-25).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25/content_5414945.htm.

[11]彭清华.广西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R/OL].(2013-07-30).http://cpc.people.com.cn/shipin/n/2013/0731/c244186-22399014.html.

[12]吴凡. 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变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13]刘海平,汪洪波.“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5):454-458.

[14]胡扬.从体医分离到体医融合——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8,38(7):10-1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EB/OL].(1995-10-01).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17-02/21/content_2007622.htm.

[16]宋忠良,侯志濤.精准扶贫视角下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挑战[J].科技资讯,2019,17(19):254.

[17]中残联.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试行)》的通知(残联厅发〔2015〕23号)[Z].2015-05-13.

[18]白鹏飞,李凡,刘林.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残疾人的社区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4):492-496.

[19]刘亮,付志华,王飞.成本分担视角下我国体育资金承载力预判与多元化来源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2):1-6.

[20]曹烃,张帆,肖思佳,等.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20-25.

[21]吴燕丹,江芸,吴丽芳,等.试析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与发展[J].残疾人研究,2014(3):26-30.

[22]王学彬,郑家鲲.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成就、经验、问题与展望[J].体育科学,2019,39(9):31-40.

[23]胡庆山,方千华,张铁明,等.迈向体育强国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12-17.

[24]王占坤.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39-41.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党政研究(2020年3期)2020-05-25贫困难题如何解:习近平的智慧治理研究(2018年6期)2018-05-14《礼运》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理论观察(2017年11期)2018-01-09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40期)2017-10-20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40期)2017-10-20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评价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17年2期)2017-04-18《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6年11期)2017-02-05《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6年9期)2016-07-11《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5年19期)2016-03-12新农村 新一辈艺术评鉴(2014年22期)2015-01-17

推荐访问:小康社会 残疾人 展望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