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2023年度《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

|来源:网友投稿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1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1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xx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2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阅读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1)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0篇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xx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2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这我也要着重给自己抽一下)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3

  这是本值得坚持读下去的书。也许,最初不那么舒服,也许与自己养育孩子的观点相背。读这本书的感觉,于我,还是痛苦的。

  小九(儿子小名)五岁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为孩子立界限》却一直没有看。究其原因,大约是自己不太喜欢界限这个词。虽然第一次遇到界限这个概念,但心存侥幸,觉得有爱的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孩子,可以表达自己伤心愤怒的孩子不会出太大问题。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自己爱叨唠了。原来心甘情愿为他做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再被他呼来喝去的时候,开始变得不耐烦了。就算那时,仍然没有打开这本书。觉得凭借自己的经验处理也一样。可就出现了书中的忍耐和暴怒现象,我和孩子在管教和自由之间激荡,在爱和管教之间晃来荡去。不知道什么情况该说是,什么情况该说no。

  会因不忍心看到他愤怒伤心,而不时妥协。有时候又会异常坚定。就这样忽左忽右,孩子的顺从也仅仅为了不想让妈妈生气。我的每次坚持,他都像哄骗小孩子那样,做些我希望他做的事。我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才懂得,是因为我没有界限。但即使这样,我在孩子十一岁的时候立界限,也没有晚,只是慢一点,困难多一些,就像敬月说的种什么因收什么果。我需要为自己之前的选择承担结果。所以,希望有跟我同样困惑的姐妹们,有时间打开这本书,找找答案。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4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这我也要着重给自己抽一下)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5

  文中说的两个母亲对孩子同一个事件的处理态度,前者就像妞爸和妞姐,后者就像妞妈和妞。

  也许你家里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所以体会不深刻。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年龄相差11岁,所以对孩子成长中经历的问题,妞妈我可能更有发言权。第一个案例,孩子两个星期之后在即将交作业了才说胶水的事情,真的就是我家姐姐的翻版,看到这里,我就感觉这个作者在写我家的事情,为了避免因为意见不一致争吵,妞爸后来负责妞姐的学习,曾经妞妈看不下妞爸的过度宽容负责了一段,但是妞妈那时是个很急躁的人,当时又没有好好学习,处理妞姐的拖延问题态度强硬,一般我的做法就是先立好规矩,然后提醒,再然后就是吼,再后来就是厌烦,跟这个书里写的过程真是神似!记得某一次家长课老师说过,孩子慢不能用催,越催越慢!这是真的,妞姐被全家人从小催到现在,没见她快起来要用正确的方法,方法是什么,这本书里说的就是正确的方法。父母要狠得下心让孩子承受痛苦的后果。如果当初妞姐经常把饭盒,作业忘在家里,我们没有给她一次次的送;晚上说好作业的截止时间到了,就不给她的作业本签字;晚饭时间结束了,就收拾餐桌停止吃饭,等等。也许妞姐现在会是个更指导管理自己的孩子。

  因为妞妈态度强硬,发火的时候经常带着自己的情绪,后来妞爸看不下去,又是他负责学习了。妞妈自认为有效的办法执行不下去,曾经非常懊恼。妞妈我放弃了在妞姐教育问题上的某些权力,这是很错误的。也是通过这件事,在后来妞的教育问题上,妞妈意识到尽量跟妞爸在意见上达成一致,然后才能步调一致的执行下去。

  妞爸曾经无数次在妞的问题上质问妞妈:为什么都得听你的?她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妞妈的回答都是:因为我在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你没学,你不懂,所以要听我的。哈哈我还是态度很强硬的。但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妞妈终于意识到妞爸达成一致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怎么沟通都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达成的协议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有分歧尽量沟通一致,实在不能达成一致,以妞妈的意见为准。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是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书里的话说得真在理,现在孩子因为错误的选择承担的后果和损失,要比她将来走向社会因为错误的决定导致行为承担的后果要小得多。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你是希望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选择做正确的事,还是不管理他,将来让他去社会上在头破血流中自己去补上这堂课呐?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6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7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这我也要着重给自己抽一下)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8

  文中说的两个母亲对孩子同一个事件的处理态度,前者就像妞爸和妞姐,后者就像妞妈和妞。

  也许你家里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所以体会不深刻。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年龄相差11岁,所以对孩子成长中经历的问题,妞妈我可能更有发言权。第一个案例,孩子两个星期之后在即将交作业了才说胶水的事情,真的就是我家姐姐的翻版,看到这里,我就感觉这个作者在写我家的事情,为了避免因为意见不一致争吵,妞爸后来负责妞姐的学习,曾经妞妈看不下妞爸的过度宽容负责了一段,但是妞妈那时是个很急躁的人,当时又没有好好学习,处理妞姐的拖延问题态度强硬,一般我的做法就是先立好规矩,然后提醒,再然后就是吼,再后来就是厌烦,跟这个书里写的过程真是神似!记得某一次家长课老师说过,孩子慢不能用催,越催越慢!这是真的,妞姐被全家人从小催到现在,没见她快起来要用正确的方法,方法是什么,这本书里说的就是正确的方法。父母要狠得下心让孩子承受痛苦的后果。如果当初妞姐经常把饭盒,作业忘在家里,我们没有给她一次次的送;晚上说好作业的截止时间到了,就不给她的作业本签字;晚饭时间结束了,就收拾餐桌停止吃饭,等等。也许妞姐现在会是个更指导管理自己的孩子。

  因为妞妈态度强硬,发火的时候经常带着自己的情绪,后来妞爸看不下去,又是他负责学习了。妞妈自认为有效的办法执行不下去,曾经非常懊恼。妞妈我放弃了在妞姐教育问题上的某些权力,这是很错误的。也是通过这件事,在后来妞的教育问题上,妞妈意识到尽量跟妞爸在意见上达成一致,然后才能步调一致的执行下去。

  妞爸曾经无数次在妞的问题上质问妞妈:为什么都得听你的!她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妞妈的回答都是:因为我在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你没学,你不懂,所以要听我的。哈哈我还是态度很强硬的。但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妞妈终于意识到妞爸达成一致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怎么沟通都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达成的协议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有分歧尽量沟通一致,实在不能达成一致,以妞妈的意见为准。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是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书里的话说得真在理,现在孩子因为错误的选择承担的后果和损失,要比她将来走向社会因为错误的决定导致行为承担的后果要小得多。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你是希望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选择做正确的事,还是不管理他,将来让他去社会上在头破血流中自己去补上这堂课呐?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

  “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作者克劳德,一位美国人。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却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成为新手爸妈,孩子如何去抚养,如何去教育,书本或许可以点播一二,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或许可以有一点点帮助。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也需要付出很多。都说我们喜欢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却对孩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是放纵。孩子,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必须懂得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上的法则,需要学会担起责任,就像书中第一篇所解释——"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从本质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释。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那么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做为一位心理医生,克劳德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完美得实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0

  这本书的特点是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

  1、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2、诚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样,并要求孩子诚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安全环境。你需要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对你行为的反应。其实韦恩(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关作风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他知道妈妈无能也害怕冲突,所以吃定了妈妈的弱点,为所欲为;他知道爸爸会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发脾气为止。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个关头,还是可以从爸爸专有的敕令下开溜,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不端行为,因为他爸爸多半不会追究结果,宁可回去看他的报纸,认为已经“收拾”过孩子。“当小杰说“妈妈,你插嘴!”,而做妈妈的也没有护着自己,诚心的回应说“儿子,对不起,你说的对!”这时,孩子就学习到对大人所定的家规和事情,要带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应的态度。如果妈妈辩说“小伟,你不了解,因为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话,所以我非这么说不可。”孩子则很有可能在遇到别人质问他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辩护和自圆其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训练孩子培养界限”之间来回挣扎。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接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控制自己,为了补偿,他会尽全力来控制他的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逐渐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的说一句不可以。此外,要记得,先说“不”之后有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如果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议残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对待别人。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应该好好判断哪个愿望是出自嫉妒,哪个愿望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于嫉妒的那一个愿望,帮助他得到那个出自内心的愿望。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2)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0篇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

  文中说的两个母亲对孩子同一个事件的处理态度,前者就像妞爸和妞姐,后者就像妞妈和妞。

  也许你家里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所以体会不深刻。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年龄相差11岁,所以对孩子成长中经历的问题,妞妈我可能更有发言权。第一个案例,孩子两个星期之后在即将交作业了才说胶水的事情,真的就是我家姐姐的翻版,看到这里,我就感觉这个作者在写我家的事情,为了避免因为意见不一致争吵,妞爸后来负责妞姐的学习,曾经妞妈看不下妞爸的过度宽容负责了一段,但是妞妈那时是个很急躁的人,当时又没有好好学习,处理妞姐的拖延问题态度强硬,一般我的做法就是先立好规矩,然后提醒,再然后就是吼,再后来就是厌烦,跟这个书里写的过程真是神似!记得某一次家长课老师说过,孩子慢不能用催,越催越慢!这是真的,妞姐被全家人从小催到现在,没见她快起来要用正确的方法,方法是什么,这本书里说的就是正确的方法。父母要狠得下心让孩子承受痛苦的后果。如果当初妞姐经常把饭盒,作业忘在家里,我们没有给她一次次的送;晚上说好作业的截止时间到了,就不给她的作业本签字;晚饭时间结束了,就收拾餐桌停止吃饭,等等。也许妞姐现在会是个更指导管理自己的孩子。

  因为妞妈态度强硬,发火的时候经常带着自己的情绪,后来妞爸看不下去,又是他负责学习了。妞妈自认为有效的办法执行不下去,曾经非常懊恼。妞妈我放弃了在妞姐教育问题上的某些权力,这是很错误的。也是通过这件事,在后来妞的教育问题上,妞妈意识到尽量跟妞爸在意见上达成一致,然后才能步调一致的执行下去。

  妞爸曾经无数次在妞的问题上质问妞妈:为什么都得听你的?!她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妞妈的回答都是:因为我在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你没学,你不懂,所以要听我的。哈哈我还是态度很强硬的。但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妞妈终于意识到妞爸达成一致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怎么沟通都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达成的协议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有分歧尽量沟通一致,实在不能达成一致,以妞妈的意见为准。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是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书里的话说得真在理,现在孩子因为错误的选择承担的后果和损失,要比她将来走向社会因为错误的决定导致行为承担的后果要小得多。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你是希望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选择做正确的事,还是不管理他,将来让他去社会上在头破血流中自己去补上这堂课呐?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2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xx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3

  文中说的两个母亲对孩子同一个事件的处理态度,前者就像妞爸和妞姐,后者就像妞妈和妞。

  也许你家里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所以体会不深刻。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年龄相差11岁,所以对孩子成长中经历的问题,妞妈我可能更有发言权。第一个案例,孩子两个星期之后在即将交作业了才说胶水的事情,真的就是我家姐姐的翻版,看到这里,我就感觉这个作者在写我家的事情,为了避免因为意见不一致争吵,妞爸后来负责妞姐的学习,曾经妞妈看不下妞爸的过度宽容负责了一段,但是妞妈那时是个很急躁的人。

  当时又没有好好学习,处理妞姐的拖延问题态度强硬,一般我的做法就是先立好规矩,然后提醒,再然后就是吼,再后来就是厌烦,跟这个书里写的过程真是神似!记得某一次家长课老师说过,孩子慢不能用催,越催越慢!这是真的,妞姐被全家人从小催到现在,没见她快起来要用正确的方法,方法是什么,这本书里说的就是正确的方法。

  父母要狠得下心让孩子承受痛苦的后果。如果当初妞姐经常把饭盒,作业忘在家里,我们没有给她一次次的送;晚上说好作业的截止时间到了,就不给她的作业本签字;晚饭时间结束了,就收拾餐桌停止吃饭,等等。也许妞姐现在会是个更指导管理自己的孩子。

  因为妞妈态度强硬,发火的时候经常带着自己的情绪,后来妞爸看不下去,又是他负责学习了。妞妈自认为有效的办法执行不下去,曾经非常懊恼。妞妈我放弃了在妞姐教育问题上的某些权力,这是很错误的。也是通过这件事,在后来妞的教育问题上,妞妈意识到尽量跟妞爸在意见上达成一致,然后才能步调一致的执行下去。

  妞爸曾经无数次在妞的问题上质问妞妈:为什么都得听你的?!她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妞妈的回答都是:因为我在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你没学,你不懂,所以要听我的。哈哈我还是态度很强硬的。但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妞妈终于意识到妞爸达成一致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怎么沟通都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达成的协议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有分歧尽量沟通一致,实在不能达成一致,以妞妈的意见为准。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是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书里的话说得真在理,现在孩子因为错误的选择承担的后果和损失,要比她将来走向社会因为错误的决定导致行为承担的后果要小得多。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你是希望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选择做正确的事,还是不管理他,将来让他去社会上在头破血流中自己去补上这堂课呐?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4

  “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作者克劳德,一位美国人。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却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成为新手爸妈,孩子如何去抚养,如何去教育,书本或许可以点播一二,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或许可以有一点点帮助。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也需要付出很多。都说我们喜欢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却对孩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是放纵。孩子,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必须懂得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上的法则,需要学会担起责任,就像书中第一篇所解释——"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从本质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释。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那么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做为一位心理医生,克劳德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完美得实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5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6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这我也要着重给自己抽一下)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7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这我也要着重给自己抽一下)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8

  “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作者克劳德,一位美国人。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却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成为新手爸妈,孩子如何去抚养,如何去教育,书本或许可以点播一二,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或许可以有一点点帮助。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也需要付出很多。都说我们喜欢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却对孩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是放纵。孩子,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必须懂得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上的法则,需要学会担起责任,就像书中第一篇所解释——"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从本质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释。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那么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做为一位心理医生,克劳德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完美得实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0

  这本书的特点是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

  1、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2、诚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样,并要求孩子诚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安全环境。你需要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对你行为的反应。其实韦恩(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关作风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他知道妈妈无能也害怕冲突,所以吃定了妈妈的弱点,为所欲为;他知道爸爸会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发脾气为止。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个关头,还是可以从爸爸专有的敕令下开溜,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不端行为,因为他爸爸多半不会追究结果,宁可回去看他的报纸,认为已经“收拾”过孩子。“当小杰说“妈妈,你插嘴!”,而做妈妈的也没有护着自己,诚心的回应说“儿子,对不起,你说的对!”这时,孩子就学习到对大人所定的家规和事情,要带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应的态度。如果妈妈辩说“小伟,你不了解,因为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话,所以我非这么说不可。”孩子则很有可能在遇到别人质问他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辩护和自圆其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训练孩子培养界限”之间来回挣扎。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接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控制自己,为了补偿,他会尽全力来控制他的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逐渐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的说一句不可以。此外,要记得,先说“不”之后有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如果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议残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对待别人。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应该好好判断哪个愿望是出自嫉妒,哪个愿望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于嫉妒的那一个愿望,帮助他得到那个出自内心的愿望。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3)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

  这本书的特点是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

  1、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2、诚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样,并要求孩子诚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安全环境。你需要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对你行为的反应。其实韦恩(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关作风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他知道妈妈无能也害怕冲突,所以吃定了妈妈的弱点,为所欲为;他知道爸爸会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发脾气为止。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个关头,还是可以从爸爸专有的敕令下开溜,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不端行为,因为他爸爸多半不会追究结果,宁可回去看他的报纸,认为已经“收拾”过孩子。“当小杰说“妈妈,你插嘴!”,而做妈妈的也没有护着自己,诚心的回应说“儿子,对不起,你说的对!”这时,孩子就学习到对大人所定的家规和事情,要带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应的态度。如果妈妈辩说“小伟,你不了解,因为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话,所以我非这么说不可。”孩子则很有可能在遇到别人质问他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辩护和自圆其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训练孩子培养界限”之间来回挣扎。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接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控制自己,为了补偿,他会尽全力来控制他的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逐渐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的说一句不可以。此外,要记得,先说“不”之后有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如果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议残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对待别人。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应该好好判断哪个愿望是出自嫉妒,哪个愿望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于嫉妒的那一个愿望,帮助他得到那个出自内心的愿望。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2

  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和我一样希望培养出的孩子有责任心,能自理,会选择,积极主动学习,愿意不断成长等等。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孩子真有,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看过很多家庭教育的书,总以为自己会了很多,在生活中一操练,就跟啥也没学一样,以前咋说现在还咋说,刚想用点套路吧,一下就被女儿和爱人戳穿了:新学的吧?又拿我当小白鼠试验呢?别瞎费功夫了,不管用!看完这本书,又像看完其他工具书一样:哎呀,妈呀!这书咋那么好呢!咋早没看着呢!我要是早看到这书该多好,养育女儿就不至于这么费劲了啊!

  晚上躺到床上冷静的想了想,不是遇到这本书早晚的问题,而是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不去运用全是白搭,运用了不坚持也是自取其辱。这本书,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特别狠心特别爱!不学这本书我们也明确,有些事孩子绝对不能去触碰,不能去做!我们都是有底线的人。比如电源插座不能摸,马路上不能乱跑等等。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开始上学了,写作业了,我们的底线一再妥协,一再被碾压,最后变成了我不当老子了,谁爱当谁当吧,太难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我们不能坚持住界线是因为:

  1、依赖孩子——是父母对孩子的需要在先,导致孩子学会了用情感威胁父母。

  2、太过认同孩子——父母自己尚未解决的伤痛投射到孩子身上。

  3、认为严厉就不是爱了。

  4、小事上忽视,大事上突然爆发。

  5、父母没有精力来应对了。

  以上其实就是妥协,让孩子知道:你还可以往后退,我还可以再提点要求。无解了吗?当父母之前真没人给我培训过呀!我是无证上岗呀!我委屈,我憋屈啊!别急,本书给到了解决办法,听话照做啊!父母的三种角色:监护、管理、资源;需要三种行动来护航,就是:教导、榜样、帮孩子内化。也别光喊难,孩子今天这个结果也是因为身边没有个好榜样学习,孩子就是让我们重新活一回的,榜样能不能竖起来,全看咱自己了。总之,不管咱做到哪一步,只要是坚持学习不停止成长,孩子就有可能朝着大家都想要的目标移动,如果咱不学习成长,孩子没变化,甚至倒退都是有可能的。

  书中第二篇用了界线十律来详细告诉我们:如何做到特别狠心特别爱!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做到这些都需要一个基础点: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自食其果。就是让孩子承担后果,比如早上叫不起床、比如完不成作业、比如忘带书本、比如今天该你刷碗等。界线十律读完,合上书,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一位妈妈看到女儿没有完成事先约定好的任务,毅然决然按着约定,只带完成任务的孩子出去逛街,让没完成任务的孩子在家承担后果。我回想自己做不到,因为我会心疼女儿,会边发火,边唠叨帮她一起做,然后再带她出门。其实我是心疼自己,我内在有需要。解决办法就是,明确我是身份不只是母亲,我还是一个积极主动,热爱生活的人,我的内在我要自己来呵护,我可以去做我向往已久的事,而不是把这份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我为我自己负责。

  第二个画面,作者四岁,有腿疾,上台阶时拐杖掉了,父母依然让他自己上台阶,绝不帮忙。其实妈妈也很心疼,心疼的痛哭给朋友倾诉,但就是没有上前帮助。作者多年后回味,父母给了他锻炼坚毅品格的机会。这个画面让我反思,未来就在今天,你这一刻的狠心造就孩子一生的顽强,而这一刻的心软可能就错失了孩子成长的大好机会。是的,这很难,我知道,必须这么做!我想这句话可以作为为人父母的口头禅。学习很难,好习惯的养成很难,工作很难,生活很难,活着很难,我们依然要做、要活着!狠心也得有个狠法,那就是温柔而坚定!我们表达的时候更多的是用情绪来说事,就完全忘记了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到哪里去了。所以在这里区分一下情绪和态度:情绪,是发生在事后,是人对事情发生后的行为反应,是一种心理活动,不管是表情,肢体,气场,外在都可以看出来。态度,是在事前的心理准备。态度是一种先有主见,是准备要做某事前的一种心理预设,即心理准备,是内在的。所以,做事、说话之前先摆正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怎样的行动。情绪不分好坏对错,都是你对当下环境、人物、事件的感受,把它表达出来是释放,憋屈在心里,不但折磨自己更是折磨身边的人。所以,父母是要在爱的环境里设置限制,要有态度表达我的情绪,而不是用情绪表达我的态度。怎么样,觉得难吗,觉得难就对了,说明我们在攀登啊,要去见光明啊!觉得容易反倒坏菜了,那是往下滑坡呢,走向深渊去了嘛!

  最近和做家庭教育多年的老师聊天,她在带小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所学的怎么都没用上,还是老方法,我们都大笑起来,有觉察不就是用上了嘛,觉察是改变的开端啊,已经走在崭新的大道上了,还要怎样,教育急不得,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我经常是走走转转,有时候都转晕了,缓过来,继续走,不断的往前走,主动的往前走,因为我不单是做父母的,我更要做积极主动的快乐读书人。真心希望更多的人接触到这样的好书,先别苛求自己能做到哪一步,能有意识:我是不是要读书了,你已经站在更高一层台阶上了。我们一步一步来,我们一起慢慢来,我们一起去见更优雅的自己哦!当然,顺带着让孩子见证我们的成长和优雅,孩子们能差到哪里去呢!见好吧您呐!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3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4)

——《生于天空》读后感900字3篇

《生于天空》读后感900字1

  《生于天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两只年幼丧亲的雏鹰长大的过程中,其中一只与人类源次相处的过程,以及最后雄鹰被曾经的主人源次打伤的故事。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已经被书的题目吸引了,在细细读文中,我不禁开始佩服作者出神入化、真实细腻的文风。两只雏鹰的悲惨身世不禁让人黯然神伤,但谁都不会想到,作者笔锋一转,昔日弱不禁风的雏鹰,在今日已经变成威风凛凛、年轻力壮、身经百战曾百胜的雄鹰了,整片天空成为它们的领地,这样的结果真的让人感慨万千,欣慰不已。按说这样的生活就应该这么过下去,但它们却误打误撞来到了猎人源次所处的村庄,以至于最后有一只雄鹰被子弹击中,被当做家畜一般饲养在监狱一样的鸡舍里,完全没有当日应有的雄风,被当做猫狗一样饲养着。一开始这只鹰还颇有骨气,硬是不肯接受源次这个新主人,但养着养着,竟然养出感情来了。看到这里我真有种哭笑不得,但与此同时,心里又暖暖的。雄鹰与源次这种感情就像小孩这种感情就像猫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这种感情甚至能让雄鹰中弹后渴望看到源次,让人心里暖暖的。(*作文网 .sanwen.com)

  雄鹰最后的结局作者并未透露,这让我们能有足够大的遐想空间:也许雄鹰最后回归了天空,和它的姊妹生活在一起,过着辛苦但自由的生活;也许最后雄鹰无法将源次从脑子里清除出去,回到了源次身边;也许最后雄鹰会因源次给它的这一枪而毙命荒野;也许最后雄鹰会死在其他猎人枪口下;也许……有太多也许,结局有悲有欢,每一种结局都可能实现,但始终无法改变的事是,源次曾经养过这只桀骜不驯的雄鹰,并使它能够与人类亲近,甚至成为源次密不可分的朋友和家人,还有就是无法改变,这只雄鹰曾经与另一只雌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风雨同舟。

  《生于天空》这本书给人最多的就是雄鹰对自由的渴望,及它对源次不能自拔的依恋,,两种都纠缠在一起,才导致最后雄鹰“在岩石上站起身,扇起一只翅膀,使劲儿盯着山谷的另一边”,由此可见,它对源次的情是多么深啊,不亚于它对亲生父母的爱,也许因为源次给予了它父亲的爱,温暖了它的勃勃野心,给它一种家人的错觉,不管结局怎样,始终不变的就是雄鹰对源次的情,那种动物对人的情是那么刻骨铭心……

《生于天空》读后感900字2

  《生于天空》讲的是两只年幼失去父母的雏雕从觅食山蚯蚓到能与狐狸争夺食物,被捕后又从猎人源次笼中逃出的成长故事。

  本书以一个成长故事为背景,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我们见识到了人性的丑恶与野生动物顽强的本能。作者惟妙惟肖地描述了雕捕猎时的飒爽英姿、被捕捉时不屈不挠以及以王者气势回归自然的各种场景,动物的动作和神态描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大自然,他热爱观察大自然。整个作品以两只雕在夕阳中返回天空结尾,作者在作品中加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句子和词语,以及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如猎人源次,因为寂寞去打猎,因为寂寞去捕雕。再比如小贩四郎吉,为了几个银毫,把雕的情报告诉了源次,以致于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即便是书中的小人物,作者也能将他们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心理描述出来,由此可见作者文学功底深厚。

  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当雄雕被捕入笼,雌雕在天空中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点燃了雄雕的希望,鼓励它一次又一次尝试逃跑,但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后雄雕绝望了,但新的一天到来时,它总能在雌雕的鸣叫中获得新的勇气和力量。那天早上,源次像往常一样来喂雄雕,但是在源次蹲下身体放下食物的那一瞬间,雄雕用它健壮的翅膀扇了源次一个耳光并拼命撞向鸡舍的门,门被雄雕撞开了,它终于以王者的姿态重新飞回天空。

  其中有一个人物是猎人源次,他一次又一次地捕猎,仅仅是因为寂寞,他父母早逝,没有妻子儿女,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小村庄的木屋里,他认为雕通人性,他抓捕雄雕是想跟它有一些交流。虽然这样情有可原,但是我不认同,如果真的想和野生动物交流,只需要找到它们的巢穴,然后定期投放食物就行了。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深地感觉到是雕的团结协作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捕到了猎物,逃离了危险,如两只雕刚出窝时遭遇的黄锦蛇,黄金蛇缠住了雌雕的翅膀,眼看着雌雕就要被*了,雄雕见状立即飞过去用爪子狠狠地抓了一下蛇皮,蛇迟疑了一下,这让雌雕捕捉到了一线生机,脱离了险境,当时我就感慨团结就是力量。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5)

——《目送》读后感作文900字3篇

《目送》读后感作文900字1

  《目送》之于我来说就像是一抹清新的淡绿,淡得那么不起眼,无形之中却又一种那么深的魔力吸引着我拿起它,接着我便一口气读完了它。关于《目送》我有太多的话想说,因为它的明媚、深邃、忧伤,它的美丽。

  《目送》就像是一本生死笔记,他写了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老去,儿子的离去,朋友的牵以及兄弟相携。他的笔触极尽幽微就像是那光冷照的山壁一般。慢慢地我明白了目送其实不仅仅是眼睛的目送,还有几许心灵层面上的东西。

  我慢似乎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话发自龙应台的肺腑。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段动人心弦的文字,心都会怔住。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

  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龙应台说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回想以往,更多的时候,是爸爸妈妈,在目送着我们一步一步走远,背影一点一点模糊。

  暑假,我参加了夏令营。虽然要离开家半个月,我却没有丝毫伤感,反而开心地手舞足蹈。我几乎是数着日子盼着那天的到来,没有半点即将要离开父母应当有的难过与忧愁。盼着,盼着,那一天终于姗姗来迟,我也终于踏上了夏令营的旅程。这天,我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完全忽视了父母以及他们不舍得眼神。我与我的新朋友兴奋地讨论着这次活动,不知为什么感受到两道炽热的目光凝望着我的背影,仿佛要看穿我,却又那么柔和。或许,是爸爸妈妈吧。或许,他们在等待着我的回头,哪怕是仅仅一瞥吧。可是,我一次都没有。快要到寝室了,我急忙从妈妈手中拿回书包,闪入门内,倏忽不见。父母该离开了,显得有些落寞不舍,我并没有发现那么。现在,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他们的落寞与不舍,或许与我的背影有关吧。或许,这转瞬即逝的半个月,在他们眼中却是如同半个世纪之久。

  时间正踏着宇宙的秩序疾步而来,我们亲爱的父母终究会挂上一个共同的名字——老人。春来秋去,光阴荏苒。过不了几年,他们的发会白,牙将掉,脸上会呈现出皱纹。

  父母早已和我们牵扯起情绪,缠绕成关系,氤氲成感情,和我们打成一个死结,如影之随行。

  趁着父母还在,好好爱他们,好好回报他们,好好珍惜他们。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离我们远去后,不要那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爱,好好回报,好好珍惜。

  所以,现在,回首,向目送你的生命感恩,向你终要目送的生命问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6)

——呼兰河传读后感900字3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900字1

  这本书写作方法很独特。虽然总是在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写事情,但没有主轴。今天这里发生了什么,明天那里发生了什么,写的很轻松、随意,一件事一件事下来,甚至像流水账。这本书一共有七章,完全可以看做独立的七篇作品,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体。

  灰色的色彩,*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春天,我们可以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夏天,我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凉;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可以品尝美味的水果;冬天,我们可以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900字2

  今年暑假,儿子的语文老师推荐他们读著名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我也加入到阅读此书的行列中来。

  开篇就是独特的关于冬日“寒冷”的描写。“严冬一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似乎用彻骨的寒冷,给整部书奠定了冷色基调。

  小城是宁静的,城中的人们是寂寞的。东大街的泥坑里陷了多少次马,也没有人去填;东二街上的扎彩铺好到何种地步,也不过是为死人准备的;小胡同里被无数人摸过的麻花和可口的豆腐,晚饭后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人们过寻常的日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

  才看到此,就已经感受到这部书的魅力。内容不过是作者儿时的记忆,却因为如今回想起来心中已经有了看透一切的澄澈,所以纸上写的字句就带了萧索,让人读起来心也跟着沉下去。

  萧红是于自己生命的晚期在异乡香港写出了这本分量十足的《呼兰河传》的。这是一部回忆性的对家乡散文般进行描写的作品。生活长期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到最后竟然要客死他乡却无法回到家乡去看一看,如此残酷的现实,使得萧红在生命垂留之际是这么的思念家乡,因此,在病榻上,诞生了这本《呼兰河传》。

  萧红对于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热爱、思念故土,却又不满于故乡的闭塞落后,故乡人的愚昧无知。这种复杂的心情很难用言语来形容,文字表现起来也相当有难度。聪明的萧红却出奇地用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管怎么说,《呼兰河传》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萧红内心情感的真实陈述。好不做作,毫不虚假的白描,是萧红在为读者讲故事,更是萧红为自己漂泊的心灵寻找一个归宿,现实点讲:为她的心灵寻求一个安慰、一种*衡。最内心、最深情的《呼兰河传》,成为了萧红、更是*文化的永恒的经典。

  写作,永远是为自己而作,为安抚自己的灵魂、为释放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归宿所作。

  矛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的确,它诉出了作者童年的真实记忆,尽管它带着凄婉和不留痕迹的悲伤。

  有人说回忆童年会令人衰老,但对于作者萧红来说,回忆童年不但使自己得到久违的快乐,也使众多的读者得到了快乐。

  儿子说,这本书有点读不进去,他无法体会作者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对于小城人们的生活因陌生而无法理解。作为语文老师,我有责任在今后的指导课外阅读中,向学生逐步介绍这样的好作品,使时空的差距缩小,使心灵的共鸣增加,使孩子们远离口袋书,品读真正的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受益终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7)

——巴金家的读后感900字

巴金家的读后感900字1

  记得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约里唯一一条也是永远都会存在的那一条无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条款。”我一直不相信这句话,甚至是不同意的。我始终坚信着:生活是可以靠人来改变的,人是可以做生活的主人的,因为“人定胜天。”

  《家》这本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描述了高公关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作者写作这篇小说,一是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二是为青年一代呼吁,“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由于岁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对广大青年的诚挚热爱,作者通过《家》向旧社会旧制度进行猛烈抨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并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使《家》充满了信心,希望和力量。作者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达了这种不屈于命运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创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挑战,处处有激流,也许有人说:“我们应该随遇而安。”这不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静安稳。但我想问:“我们为什么要有生命?”“我们生活来做什么?”难道就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吗?罗曼罗兰说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的不错。

  生活的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间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生活中,我们应时刻怀有一颗战斗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即使不知道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但自信,充满战斗力是我们应时刻保持的态度,并且在战斗的过程中吸取一些教训,总结一些经验,为下一站的到来做准备。即使面对挫折,也应该越挫越勇,甚至要感谢失败,是它们,让我们成熟与成长。

  山中的激流不会因为一瞬间的.阻碍而停止动荡,它们会竭尽全力创造出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那面对生活的激流,我们又该如何呢?难道是将自己与世隔绝,任激流在周围澎湃吗?任生活所左右吗?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路是人走出来的,那生活不也是吗?面对生活,我们应将自己放在主动的位置,去征服生活,在时光的磨砺中学会生存,在生活的激流中学会成长!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8)

——提醒幸福读后感900字

提醒幸福读后感900字1

  幸福是什么?我对这个含义一直很迷茫,我总在想,自己要怎样才是幸福呢?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提醒幸福》我才发现,幸福其实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缺少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只是我对幸福要求的标准太高。

  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说道:“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勇敢的人可以依然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生活过。。。”是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穷人总认为有钱才是幸福的,殊不知那些华丽的衣裳、亮闪闪的装饰下包裹着得可能是一颗怎样寂寞的心。富人总是觉得内心空虚,商业场上对金钱的欲望越发膨胀,但在夜深人静之时,多希望有一个真正疼自己、爱自己的人泡一杯暖暖的咖啡等着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每个人都有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其实有些你曾以为得到以后会让你幸福的东西在你得到以后未必会感到幸福。因为你很有可能会丢掉一些宝贵的东西。而且,人本就是贪婪的动物,得到的越多,越无法填满你那日渐膨胀的心,所以你越不满足越不幸福。总觉得自己得到的还太少。

  我觉得幸福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你是幸福的,你可以和家里的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哪怕是简单的饭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家的。所以千万不要抱怨自己不够幸福,不要抱怨家里的贫穷。父母给了你一个完整的家,让你拥有最珍贵的亲情,你还抱怨什么呢?有一个爱你的恋人是幸福的,你们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来的日子是一生一世,从人间到天堂。即使分隔两地,知道自己的恋人在思念着自己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人爱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那样思念着自己,所以千万不要抱怨你的恋人不够完美,他让你拥有最美丽的爱情。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是幸福的,你可以与自己的朋友谈心,可以再孤单时有一丝依靠,偶尔无法陪在你身边也千万不要抱怨,因为他让你拥有最宝贵的友情。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所追求的也不同。你应该把幸福的标准降低,简简单单就好,追求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不去在乎那些名与利。只要自己的家人、爱人、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的,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一直不断寻找,不断追寻,却没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心里,就在我们身边。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扩展9)

——昆虫记读后感900字

昆虫记读后感900字1

  灯下,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手拖着下巴,一手握着一支钢笔。桌上放着已经翻阅了无数遍的《昆虫记》。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昆虫记》使我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着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昆虫记》中详细介绍了许多昆虫,介绍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着作,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昆虫记》也让我在读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一生的时间与精力,他仔细的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并将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也因为多种文字出版,所以他被誉为“昆虫诗人”,也翻译出版了他自己的大量作品。其中《昆虫记》被译成许《我国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而且也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但是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灯光下,字行里,我又回到了家乡。大师的身影与我的重叠……

推荐访问:读后感 界线 孩子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3篇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1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900字1篇

热门推荐
  • 《彼得兔故事》读后感

    《彼得兔的故事》读后感1  《彼得兔的故事》是一本特别好看的书,里面人物描写、丰富,好词好句特别多。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小本杰明:在第一篇的时候彼得因为逃跑丢了衣服,小本杰明很

  • 个人党风廉政自查报告

    个人党风廉政自查报告20**年即将结束,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大学生资本论读后感范

    大学生资本论读后感范文1000字  很多大学生都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打游戏上面,如果利用这些时间来看一些

  • 领导个人述责述廉报告1

    恪尽管党治党之责。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注重加强支部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

  • 成全一棵树读后感五篇

    成全一棵树读后感1  《成全一棵树》这篇引人深思的文章讲的是一个身患残疾的小男孩成全了一棵瘦小枯萎的可怜的小树苗。后来,由于这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小男孩格外地施肥,使得那棵差点被遗弃的小树苗比其它树苗

  • 2023年黑羊读后感600字

    黑羊读后感600字6篇黑羊读后感600字篇1一本好书在不同的阶段阅读,内心会有截然不同的触动,而《半生缘》就是这样一部很有时代感的小说。去年我买了《张爱玲作品集》,一直都没有完整的时

  • 新时代面对面读后感范

    新时代面对面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理论读物《

  • 对写作文的读后感最新8

    对写作文的读后感最新8篇在写作文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文章是怎样构成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思路,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写作文的读后感最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