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2023年《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家庭教育》读后感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而陈鹤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紧密联系结合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而陈鹤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紧密联系结合的开拓者。虽然我们还并未成为家长,但细读这本书,也能收获到许多感悟,对我们的专业实践也有许多启发。

  《家庭教育》一书对于如何教养小孩讲得详细入微。不仅包括养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处事方面,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指导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养孩子。例如在讲到游戏与玩物时,陈鹤琴老先生建议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在游戏中成长探索,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又例如在责罚方面,陈鹤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暗示比消极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写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认,而是告诉他那几个字写得特别好,剩下的字也请像这几个字一样写得工整规范。

  看这本书时,突然想起小时候犯了错,妈妈总会告诫我:“小心爸爸回来教训你。”我想,在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这种情况。这就好比戏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妈妈总是扮作红脸,给予你慈母的爱,而爸爸总是扮作黑脸,给你严父的威严。可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慈母的爱并不能消除严父带来的伤害。《家庭教育》一书告诉我们爸爸并不是大老虎。父亲是孩子力量和勇气的依靠,不要随意用父亲去恐吓孩子,孩子做错事后不要就对他说:你再不听话,你爸爸回来教训你!这样子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对父亲产生天然的抗拒感。

  陈鹤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浅显易懂、容易掌握,但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陈鹤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思想在此书中也多次渗透与体现。“活教育”就是强*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譬如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爱游戏,*就应多多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参与,提供合适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种“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教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多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关在家里,怕孩子弄脏衣服、受伤、受累或受凉感冒,而是在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为,生活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这本书为广大*提供了一个借鉴。这本书教育父母不仅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读后感2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证一个家庭关系稳定、成员幸福和睦的关键。在《聚焦家庭教育》一书中,爱自己、爱配偶、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则;既关注孩子本身的状态,同时又限制孩子对其他人伤害,做一名权威型家长,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处的年龄段的缘故,我常常受到情绪的困扰,此书中对于“如何调节情绪”论述令我收益颇多。

  不论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家庭成员的相处,处处离不开情绪的调节。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波动,或欢喜或愤怒,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情绪就是感受,本就应该得到表达和释放。“动力沟通认为,情绪是一种思想,是思想对感受的倾向性评价。”本书认为,情绪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绪漩涡实际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画地为牢,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最本质的感受已经经过思想的翻译变成了另外一番样子。

  当读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严重精神分裂患者,认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别人看不到,外星人偷听他的思维,并且趴在每个人的耳边告诉别人,可是当他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别人的时候,对方也觉得他奇怪,也会多看他两眼,他就更加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想什么了,会狂躁,会失常。简单地联想一下,也许这名患者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锁,既然已经认定这个“事实”,后面情绪崩溃就显得必然了,当然这样草率的分析无疑是片面而不专业的。

  故而把书中读到的、自己感觉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观点金句不做删改,和盘托出,希望曾经带给我心灵震撼的观点也能带给其他人省悟和启迪。

  关于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两个方法如何去应对孩子,也不是教你怎么说话让孩子听,而是家长与孩子相互学习,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认识世界。然后,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那个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提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权威型家长。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倾尽全力培养、爱护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的做法是真的离“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的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这个目标更近了吗?我们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吗?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关于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让孩子更自信,那么就还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玩耍的权利,让他体验到,真正的自信,在未来,他才能够自信的去选择自己的路,自信的坚持所爱的事业。

  那些站在台前意气风发的人,那些带着团队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后,会不会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陈词,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成功学套路的背后,踩着多少被梦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们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应该就是这样: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够欣赏别人的好,也能够欣赏自己不那么的好

  自己可以选择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种从容的态度,在比赛前会紧张,赢的时候会开心,输的时候会难过,在大部分的时候都能让自己找到*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关注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也会受到情绪无法宣泄的困扰。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垒,抛弃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别人,找回那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现实,走进自己,走进他人。

  向孩子学习

  孩子的心灵是开放而灵动的,他们时时处处在学习着,只要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他们都会按着自己的节奏茁壮成长。

  家长却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里,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孩子和外在环境与自己的思想地图不一样而产生焦虑、恐惧,所以随时准备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学习是我们要向孩子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3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家庭教育》读后感4

  “教育”是近年来困扰*家长的一个难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怎样才能做好这个老师呢?每个家长说起孩子,大概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小儿童,再到如今的青少年,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他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他们的教育。在幼儿及小学时期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更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等家庭教育。在我看来怎样做人比怎样做题目更为重要。

  小学的六年也是我学习的六年,我与我的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一路走来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与他都收获良多。步入中学以后,我与孩子又来到了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顺利的和孩子一起渡过这精彩的中学生涯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中学的第一次家长会,有幸得到《家庭教育关键词》,仔细阅读学习,感觉受益匪浅。纵观全书,皆为实例,有教育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震撼心灵。

  中学教育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的孩子天真、活泼;而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得到了飞速的成长,都自认为是“成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比学习要来的快的多,感兴趣的程度也远比学习要多的多。哄、骗、打、压这些手段完全是行不通的,反而起逆反效果。这时沟通、鼓励、安慰、尊重显得尤为珍贵。成绩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代表一切,作为家长一定要因材施教,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就算错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他们还年轻,多的是选择的机会,尝试一下失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用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都是“成年人”了,用心交流一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们对待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的态度;教育他们自我控制与明辨事非的重要性。

  不管是童年还是青少年,对于孩子来说都只有一次,家长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于家长来说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我们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切记“身教胜于言教”,自已做到胜于万言相教!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做到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那么到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家庭教育》读后感5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感觉就是学校在推销的普通的教育从书,仅此而已,仔细阅读后,我却大吃一惊,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书中一个栏目“父母讲堂”中的几句话很值得借鉴:

  1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2 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3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4 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5 好的沟通是听出来。

  的确,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哪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积极引导,讲清道理,决不迁就。

  二 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一正确鼓励为住。 对孩子要实行少批评,多鼓励为主。

  三 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如: 唱歌, 画画, 跳舞等等。最大限度的发觉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四 家庭讲民主,家长一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做为父母应该言行一致。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作到诚实守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讲脏话,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打骂孩子等。 五 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养。 家长应尽量,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用于承担过错。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孩子能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家庭教育》读后感6

  暑假里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习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了《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朝着自己美丽的理想努力振飞。

《家庭教育》读后感7

  家庭教育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家长怎样和学校老师在教育好孩子的事情上,观点和方法说的非常全面而实在,帮助家长怎样在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第一章的了解认识你的孩子到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对我来说是帮助非常大的,以前总是认为上学有学校老师管理教育就行了,做为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合理学习环境就行了,只要学习好听话就行了。这本书提出了家长决不能仅按着自然法则扮演家长的角色,而应该时刻以一种教育的心态关心孩子的成长,很震撼也的确如此。

  六年级这个时期正如书中所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老师正规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发展,学习的自我意识、组织性、纪律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方面由于知识学习广泛了,学习开展变得自觉,也有条理一些了,能够及时的把作业写完,并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事,喜欢看一些课外书,随着学习的能力增强,正确的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帮助孩子掌握好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尤其是培养孩子记忆力方

  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让孩子多背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千古美文,或中外名著的片段,读好语文书,认真写字,多看书报,扩大阅读面,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培养好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精力集中,讲究效率。

  这一个学期学习就不够集中,一会看电视,一会吃东西,玩玩做做,有时看到思想总也集中不起来,一个小时的作业,三个小时也做不完,而且还很马虎粗心大意,从数学的几个试圈来看,好多都是在一二题时就做错很多,检查一看并不是不会,就是粗心,不是少写一位,就是少一个符号,以前我不在意,因为孩子不是不懂不会,就是粗心点,家庭教育这本书提醒了我,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学习方面一个很大的坏毛病,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长大后也会影响工作质量,应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细心、认真、缜密细致的好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这本书,非常好,比较深刻细致的弥补了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

《家庭教育》读后感8

  利用周末时间翻阅了孩子学校推荐的家庭教育读本,其中第四章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对我触动很大。案例中的家长的感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与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被爱却不肯对外付出?其实,这不能怪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家长溺爱孩子、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造成的结果。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而宽广,可是子女对父母呢?不得不问一下自己,作为父母,你享受过孩子的爱吗?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的父母都会面露惊愕:爱不就是付出吗?我没想过要孩子给予我爱的回报。如果我们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很多家长都会滔滔不绝,但对于孩子爱的能力,却很少引起家长的关注。作为家长,现在不得不反思一下爱对于孩子的成功与幸福而言有多重要?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是只有在父母爱孩子、孩子也懂得关爱父母的家庭中,才能真正体会的幸福与快乐。

  书中知心姐姐卢勤的那篇《给孩子爱的机会》提到“爱是什么?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文中的小女孩“没关系,有我呢”和“别怕,有我呢”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小女孩在帮助别人后产生的巨大的的成就感。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当孩子感受到被他人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爱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受时,要比接受到父母的爱更为快乐!

  文中的另一个场景提到,当一个爸爸下班回家,女儿递上一杯茶水时,却被爸爸冷冷地训斥去写作业,孩子心中刚刚萌发出来的爱的火花,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被父母无情地扑灭了。这跟有些父母重智育轻德育息息相关,对孩子百般呵护,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它的什么都不用做,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的要为他服务:既然你生了我,就要负责我的一切。他们不懂不会爱父母他人,也不懂得体谅他人,感恩他人。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爱”。教育孩子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爱老师、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这种教育迫在眉睫,否则我们就将生活在没有爱心的世界里。在我们的教育中有时会忽略了对爱心的培育。我们在与孩子们沟通时,对“爱”这个话题说得太少,致使他们缺少对爱的理解,缺少对社会及他人的付出的品质。

  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关心老人,爱护小朋友,以此来培养孩子关爱弱小的品质,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善于发现爱,感受爱。父母用爱的行动影响孩子,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别人找错钱时主动退还给人家;别人的东西掉到地上时主动帮忙捡起,发现别人的失误一句善意提醒……这些都是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一句话,一个行动,但是孩子看在眼里,却会记在心中。同时也让孩子懂得:付出爱可以随时随地,不一定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儿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得很高大,把孩子看得很弱小。你认为孩子弱小,他就会变得弱小,你把他看得很强大,他就会变得强大起来。换个位置,换个形象,给孩子付出爱的机会,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播种爱,传播爱吧!它能使你幸福,也能使你周围的人快乐、幸福。你想在秋天收获吗?那么就趁春天赶快播种吧!

《家庭教育》读后感9

  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深知“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书中对于小孩的生活教育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睡,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从游戏到学习等,种种问题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

  书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有时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经意间我们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这样她就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问:“为什么爸爸可以这样、妈妈可以那样?,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观会混淆,对你以后的话也会将信将疑、不会那么采纳听从的。所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则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却着实不易,我们自己应在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习惯,更称职地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现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里她爱吃的东西最好只给她一人留着别人是不能碰的,喜欢的玩具也不肯给别人玩,而且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坏习惯。所以书中提到教育儿童要教他们扫除自私自利心理,对于食物不要争多嫌少,对于玩具不要强夺霸占,需善事晓喻,教儿童推己及人,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思想,养成大气无私的习惯,认识到分享比独占更快乐。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书中又一值得注意的内容,是对“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一再强调。作者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父母还给他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有三:剥夺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养成孩子懒惰性格;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作者补充道:“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家庭教育》书中涉及的诸多方面在当今社会仍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家庭教育书,也是值得我们做家长一读再读的理由。

《家庭教育》读后感10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作为学生家长,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同时也肩负着十分艰巨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特有的一些性格特征,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数都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情况。

  哪个父母不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但是看看现在的孩子,真是让人头痛呀。一个个不再像我们小时候这么听老师听家长的话了,小小的年纪总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与我们大人的想法格格不入。在我的印象里,儿子小时候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爱笑爱闹,就是脾气有点倔。当时我们也都不以为意,但是越来越觉得,他的脾气让我无法容忍了,家长说的话总是不听,只可以听好话不能听批评的话,不然就发脾气,故意捣乱,而且经常用一些从动画片上学来的不良语言对父母讲。气得我只好用拳头和他讲道理,但是效果却一点也没有,反而弄得他变本加厉了。

  这两天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篇文章

  《当孩子”输不起“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案例中所说的小朋友与儿子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只能接受成功和夸奖,无法面对失败和批评。我想这都是因为从小在相对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家里只有他一个小孩子,无人和他争宠,已经习惯了在家长的夸奖中生活。但是当他走向一个更大的天地时,比如上学校时,和同学之间就是一个*等的关系,在各方面可能都无法再享有高人一等的待遇,心理产生了一些不*衡,遇到挫折就发脾气。一开始我们也是认为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没有过多的进行管束,但是有的时候,儿子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里,越是做不好的事情,干脆就主动放弃,免得遭受批评。这才让我意识到,他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文章里专家给的几点建议我觉得还是很可行的,第一、举例开导。儿子从小喜欢听我讲故事,我想用一些古代故事里的道理来感化他,比较可以听得进去,因为小孩子还是最喜欢模仿故事里的人物的,单纯的讲道理,恐怕效果不会很好,他们也不会很明白。学习故事里的人的行为应该比较容易做到。塞翁失马的故事比较形象的表达了祸福可以转换的道理,小孩子因该比较容易接受,以后一定要讲给他听了。

  第二、移情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这个道理传递给孩子,家长故意,也作出受到了失败就灰心丧气的表情,给孩子看,让他也感受到这种行为的害处,往往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子看到我难过的表情估计也很迷茫吧,说不定还会反过来劝解我,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第三适当承受。其实我们也早就有这个想法,让他多去承受一些挫折,多了自然就有了免疫力,能从失败中站起来的才是最后的成功者,可惜这个道理,不经过失败总是无法体会到的,以后一定要多制造一些,体验失败的机会,多让他有亲身体验了应该就有一定的承受力了吧

  孩子的性格,是环境塑造的。家长是这个环境里,最重要的因素,而这本书,给我们做家长的指出了许多,原来尚不明确的道理,让我明白了疏导强于逼迫的道理,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的指示,我这个爸爸可以做得更好,我的儿子可以更加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扩展阅读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扩展1)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1

  最近看了刚跨入小学的儿子学校推荐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感觉作为年轻的父母,闲暇之余读读该书,很有裨益。

  重视孩子的教育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古有孟母三迁培养出孟子这样一代先哲,演化为现代版的故事便是大量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抢购学区房等现象。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下一代的培养,作为父母亲总是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交给学校由老师管理教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教得好教不好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殊不知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固然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好的学校教育体制甚至对于孩子是决定性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环境却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方向性的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年轻的父母而言,欲望子成龙,必须首先严于律己,创造孩子成材的良好家庭环境。结合该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好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深刻影响这孩子的一生。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通常父母的素质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知识结构水*的高低等等。

  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特点、人生观、道德观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有高尚的品德、积极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想;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孩子具有好奇心强、模仿力强、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印象,此时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而言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父母必须时刻牢记:努力做好自己,进而影响孩子。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比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知识结构水*的高低:现代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即使是高学历的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的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孩子的求知欲望强,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他们最方便的答疑对象当然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具备较强的知识结构,能够及时的给孩子以圆满的解答,这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巨大的帮助。有这样一项统计,曾经在一届中科大少年班中,70%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家长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现在的小孩基本上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与长辈的掌上明珠。我们在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上经常会经意间陷入这样一种误区,即一味的迁就与宠爱,久而久之便助长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我们经常听到的口头禅是”孩子还这么小,长大了就懂事了“,殊不知等到孩子长大了,他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都已经成型了,要克服坏习惯已经晚矣。因此必须从小处做起,充分重视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严格要求孩子、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的孩子智商其实都差不多,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在其成长道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于众人,笨鸟之所以先飞于智鸟都说明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轨迹。

  孩童时期能够学到的知识总量终归有限,所以我们不要过于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而要将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而言就是学习时精力集中,专心致志,不做小动作,不边学边玩;独立完成作业,知难而进,乐于思考;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不是被逼着被动的甚至委屈的学习;具有自觉学习态度,自律性强,不用家长”陪读“,不过分贪玩等等。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与毅力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无不具备坚忍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自信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有了自信心,当他面对困难时会想尽一切方法克服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而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困难时通常会消极对待,主观地认为我不行再努力也不行。同样面对同一件事情,有自信心和没有自信心的最后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该做到: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加以鼓励,唤醒其内心深处的自尊感。必须时刻记住:对待孩子的早期教育,鼓励往往比斥责与批评有效得多。

《家庭教育》读后感2

  我读了《家庭教育》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习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学习《家庭教育读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他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3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证一个家庭关系稳定、成员幸福和睦的关键。在《聚焦家庭教育》一书中,爱自己、爱配偶、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则;既关注孩子本身的状态,同时又限制孩子对其他人伤害,做一名权威型家长,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处的年龄段的缘故,我常常受到情绪的困扰,此书中对于“如何调节情绪”论述令我收益颇多。

  不论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家庭成员的相处,处处离不开情绪的调节。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波动,或欢喜或愤怒,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情绪就是感受,本就应该得到表达和释放。“动力沟通认为,情绪是一种思想,是思想对感受的倾向性评价。”本书认为,情绪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绪漩涡实际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画地为牢,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最本质的感受已经经过思想的翻译变成了另外一番样子。

  当读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严重精神分裂患者,认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别人看不到,外星人偷听他的思维,并且趴在每个人的耳边告诉别人,可是当他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别人的时候,对方也觉得他奇怪,也会多看他两眼,他就更加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想什么了,会狂躁,会失常。简单地联想一下,也许这名患者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锁,既然已经认定这个“事实”,后面情绪崩溃就显得必然了,当然这样草率的分析无疑是片面而不专业的。

  故而把书中读到的、自己感觉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观点金句不做删改,和盘托出,希望曾经带给我心灵震撼的观点也能带给其他人省悟和启迪。

  关于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两个方法如何去应对孩子,也不是教你怎么说话让孩子听,而是家长与孩子相互学习,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认识世界。然后,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那个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提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权威型家长。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倾尽全力培养、爱护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的做法是真的离“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的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这个目标更近了吗?我们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吗?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关于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让孩子更自信,那么就还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玩耍的权利,让他体验到,真正的自信,在未来,他才能够自信的去选择自己的路,自信的坚持所爱的事业。

  那些站在台前意气风发的人,那些带着团队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后,会不会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陈词,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成功学套路的背后,踩着多少被梦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们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应该就是这样: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够欣赏别人的好,也能够欣赏自己不那么的好

  自己可以选择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种从容的态度,在比赛前会紧张,赢的时候会开心,输的时候会难过,在大部分的时候都能让自己找到*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关注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也会受到情绪无法宣泄的困扰。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垒,抛弃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别人,找回那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现实,走进自己,走进他人。

  向孩子学习

  孩子的心灵是开放而灵动的,他们时时处处在学习着,只要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他们都会按着自己的节奏茁壮成长。

  家长却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里,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孩子和外在环境与自己的思想地图不一样而产生焦虑、恐惧,所以随时准备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学习是我们要向孩子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4

  “教育”是近年来困扰*家长的一个难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怎样才能做好这个老师呢?每个家长说起孩子,大概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小儿童,再到如今的青少年,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他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他们的教育。在幼儿及小学时期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更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等家庭教育。在我看来怎样做人比怎样做题目更为重要。

  小学的六年也是我学习的六年,我与我的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一路走来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与他都收获良多。步入中学以后,我与孩子又来到了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顺利的和孩子一起渡过这精彩的中学生涯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中学的第一次家长会,有幸得到《家庭教育关键词》,仔细阅读学习,感觉受益匪浅。纵观全书,皆为实例,有教育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震撼心灵。

  中学教育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的孩子天真、活泼;而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得到了飞速的成长,都自认为是“成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比学习要来的快的多,感兴趣的程度也远比学习要多的多。哄、骗、打、压这些手段完全是行不通的,反而起逆反效果。这时沟通、鼓励、安慰、尊重显得尤为珍贵。成绩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代表一切,作为家长一定要因材施教,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就算错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他们还年轻,多的是选择的机会,尝试一下失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用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都是“成年人”了,用心交流一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们对待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的态度;教育他们自我控制与明辨事非的重要性。

  不管是童年还是青少年,对于孩子来说都只有一次,家长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于家长来说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我们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切记“身教胜于言教”,自已做到胜于万言相教!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做到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那么到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家庭教育》读后感5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感觉就是学校在推销的普通的教育从书,仅此而已,仔细阅读后,我却大吃一惊,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书中一个栏目“父母讲堂”中的几句话很值得借鉴:

  1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2 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3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4 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5 好的沟通是听出来。

  的确,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哪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积极引导,讲清道理,决不迁就。

  二 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一正确鼓励为住。 对孩子要实行少批评,多鼓励为主。

  三 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如: 唱歌, 画画, 跳舞等等。最大限度的发觉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四 家庭讲民主,家长一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做为父母应该言行一致。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作到诚实守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讲脏话,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打骂孩子等。 五 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养。 家长应尽量,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用于承担过错。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孩子能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家庭教育》读后感6

  我看的每一本家庭教育书是《爱和自由》,而且是在近期,因为孩子们快要上学了。从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蒙氏教育法在*幼儿园的做法,虽然有很多做不到也不认同的地方,但仍有收获,那就是不能对孩子太过严格,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

  我个人比较喜欢国外宽松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幼儿园及早期教育中,没有太多的强求孩子要学这学那,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童年可以回忆。(只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们一些常识性及实用的知识,对于孩子的为什么我能回答的尽力用简单的话语告诉他们,而我不懂的就直接告诉他们,妈妈也不懂)

  第二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体会到的是教育要一步步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增加知识。而我家的孩子已错过那一段,就只能慢慢来。父母的坚持才会出成绩。(说实话这本书没给我多少记忆)

  第三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感叹那位父亲的学识及毅力,能如此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发现孩子的优点及不足并能及时给予指正及表扬。任何一个孩子在这位父亲的教育下都会是优秀的,那怕他的智商不高,但他会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因为他得到的是来自人生第一位老师的表扬及鼓励,在做错事时不是责骂,而是讲理,让他有空间可以自己思考自己的错误。

  看看我都在做什么,在孩子犯错时的责骂,让他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高兴时才给予孩子表扬,很少在孩子需要时给予鼓励,教受他们知识不完整,没有毅力而中途放弃,那么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一再犯错,由于我们的大声责骂脾气暴躁,没有恒力把一件较难的事完成,缺少知识。

  随着孩子们上学,我的第四本书《心*气和的一年级》,在焦头烂额的时候看到《日有所诵》上的作者,在百度中看到了这体书,买回来刚开始是很不知所云,因为是日记形式的,但慢慢地就成了如饥似渴。随着慢慢地深入,我读到了*和,让我这个没有经验的一年级新生的母亲看到了希望。

  书中的文字记录着的多似我们的孩子,那一个捏捏懂懂的小不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生活。

  每当烦躁不安时,拿起来看看,不光学到了教育的法宝,同时自己也能*静一下。连薛老师面对50多位同学也能心*气和,我如何不能。阅读实是一件好事,虽然没有大的阅读量,但看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进步的组词早就有了体会。定能生慧,是如此的精辟,只有定才会有新发现,才能做好事,才会有成绩。

  虽只看了一半,但*实的语言已深入我心,我也将继续努力,我要和孩子们一起看花开的日子。

《家庭教育》读后感7

  读了《父母的反省》一书,简直是使我受益匪浅。实际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这不仅仅是学生、子女的必修课,同时也更是教师、父母的发展动力。时代变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更新!父母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接受新观念,才能够更好的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

  读了《父母的反省》,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父母们都必做的家庭作业。为人父母,一定要先学会反省,然后才能够真正的科学施教!

  《父母的反省》一书,不仅观点新颖,同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书中有大量的实证案例,不仅可以引导每一位父母反省,同时还教会每一位父母科学施教。

  《父母的反省》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观点,尤其是充分论证了一些*传统家庭教育错误的观点。*有句老古话:“棒棍底下出孝子!”,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这样一句话常常出现:“孩子还小,打他干吗?他又不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

  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个不争的道理,但在现代*,这种传统观念被颠覆了,现代年轻父母由于经济、文化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渐渐转化到另一种进步,是文明的体现。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儿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是非观,性格的关键期,通过讲道理,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到了少儿期,通过讲道理,正确引导是重要手段,不轻易“惩罚”。到了青少年期,则以讲道理沟通为主,不应动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则孩子会越打越叛逆,适得其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棍棒”教育应随之减少。

  另一种“孩子还小,打他干吗?……”的教育方式则是一种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多数出现在“爷爷,奶奶”一辈人身上,由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隔代的亲情、宠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至于丧失了对孩子教育的基本原理。

《家庭教育》读后感8

  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很庆幸我最近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理也对我而言也同样适用。

  再次,在书的结尾提到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是啊!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都得有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这个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摸清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要怎样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很难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孩子学习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其实,学习如果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话,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连我们大人都难以坚持,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们也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怎样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大人有张大脸,孩子也有张小脸。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比我们大人还强,因此,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评了,批评也只限于当时,而不应该在过后再提及。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损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吗?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损耗殆尽的时候,孩子对什么都油盐不进了,我们才真正难以教育他了!

《家庭教育》读后感9

  利用周末时间翻阅了孩子学校推荐的家庭教育读本,其中第四章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对我触动很大。案例中的家长的感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与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被爱却不肯对外付出?其实,这不能怪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家长溺爱孩子、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造成的结果。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而宽广,可是子女对父母呢?不得不问一下自己,作为父母,你享受过孩子的爱吗?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的父母都会面露惊愕:爱不就是付出吗?我没想过要孩子给予我爱的回报。如果我们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很多家长都会滔滔不绝,但对于孩子爱的能力,却很少引起家长的关注。作为家长,现在不得不反思一下爱对于孩子的成功与幸福而言有多重要?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是只有在父母爱孩子、孩子也懂得关爱父母的家庭中,才能真正体会的幸福与快乐。

  书中知心姐姐卢勤的那篇《给孩子爱的机会》提到“爱是什么?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文中的小女孩“没关系,有我呢”和“别怕,有我呢”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小女孩在帮助别人后产生的巨大的的成就感。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当孩子感受到被他人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爱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受时,要比接受到父母的爱更为快乐!

  文中的另一个场景提到,当一个爸爸下班回家,女儿递上一杯茶水时,却被爸爸冷冷地训斥去写作业,孩子心中刚刚萌发出来的爱的火花,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被父母无情地扑灭了。这跟有些父母重智育轻德育息息相关,对孩子百般呵护,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它的什么都不用做,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的要为他服务:既然你生了我,就要负责我的一切。他们不懂不会爱父母他人,也不懂得体谅他人,感恩他人。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爱”。教育孩子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爱老师、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这种教育迫在眉睫,否则我们就将生活在没有爱心的世界里。在我们的教育中有时会忽略了对爱心的培育。我们在与孩子们沟通时,对“爱”这个话题说得太少,致使他们缺少对爱的理解,缺少对社会及他人的付出的品质。

  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关心老人,爱护小朋友,以此来培养孩子关爱弱小的品质,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善于发现爱,感受爱。父母用爱的行动影响孩子,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别人找错钱时主动退还给人家;别人的东西掉到地上时主动帮忙捡起,发现别人的失误一句善意提醒……这些都是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一句话,一个行动,但是孩子看在眼里,却会记在心中。同时也让孩子懂得:付出爱可以随时随地,不一定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儿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得很高大,把孩子看得很弱小。你认为孩子弱小,他就会变得弱小,你把他看得很强大,他就会变得强大起来。换个位置,换个形象,给孩子付出爱的机会,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播种爱,传播爱吧!它能使你幸福,也能使你周围的人快乐、幸福。你想在秋天收获吗?那么就趁春天赶快播种吧!

《家庭教育》读后感10

  《家庭教育》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家长怎样和学校老师在教育好孩子的事情上,观点和方法说的非常全面而实在,帮助家长怎样在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第一章的了解认识你的孩子到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对我来说是帮助非常大的,以前总是认为上学有学校老师管理教育就行了,做为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合理学习环境就行了,只要学习好听话就行了。这本书提出了家长决不能仅按着自然法则扮演家长的角色,而应该时刻以一种教育的心态关心孩子的成长,很震撼也的确如此。

  小学六年级这个时期正如书中所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老师正规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发展,学习的自我意识、组织性、纪律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方面由于知识学习广泛了,学习开展变得自觉,也有条理一些了,能够及时的把作业写完,并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事,喜欢看一些课外书,随着学习的能力增强,正确的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帮助孩子掌握好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尤其是培养孩子记忆力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让孩子多背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千古美文,或中外名著的片段,读好语文书,认真写字,多看书报,扩大阅读面,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培养好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精力集中,讲究效率。

  在这一个学期学习就不够集中,一会看电视,一会吃东西,玩玩做做,有时看到思想总也集中不起来,一个小时的作业,三个小时也做不完,而且还很马虎粗心大意,从数学的几个试圈来看,好多都是在一二题时就做错很多,检查一看并不是不会,就是粗心,不是少写一位,就是少一个符号,以前我不在意,因为孩子不是不懂不会,就是粗心点,家庭教育这本书提醒了我,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学习方面一个很大的坏毛病,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长大后也会影响工作质量,应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细心、认真、缜密细致的好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这本书,非常好,比较深刻细致的弥补了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扩展2)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1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这句话是我从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这本书一共分十三章: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普通教导法,卫生上的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为什么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这十三方面的内容。读完后,我深深地为我以前不会当妈妈而惭愧,好在孩子还小,我还可以改之。其中书中让我久久不能从脑海中忘记的一个词就是“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这一个词语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可我们家长很多时候是用嘴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动。书上有一段话这样说:儿童在没有进入学校之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当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语动作,最是儿童所习所闻的。就是进了学校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以身作则”。父母如对人礼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个悲观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观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悲观的。父母是一个乐观的人,看事物都用乐观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乐观的。儿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经读六年级了,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学习成绩也摆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顾名思义还是以身作则。我要求自己做到:

  1、多看书,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书中的内容,聊书中人物性格,聊看过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想法,聊书中的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不和老公吵架,尽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动,让家庭气氛和谐。

  3、良好的做息时间,早睡早起。

  4、努力学习厨艺,尽量满足孩子的食欲要求。我这样做了的以后的时间里,我们的变化是,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在口水的战争中进行的,妈妈提出的要求,孩子也会乐于去完成,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发现孩子有问题,心里就着毛。现在,我也能沉住气,不会总生闷气了。多亏了这本书,它时时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有内涵的妈妈形象。前进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们的明天是美好的。为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家庭教育》读后感2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得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得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3

  我读了《家庭教育》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习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学习《家庭教育读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他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4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本身就是我们所有家长为之暗暗努力之目标。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能为孩子操劳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圆满,更关键的是要辅助孩子练就一身可以万夫不当的本领。因此,如何做家长、做“好 ” 家长成为了我们为人父母后最大的课题,乃至是一生的追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及众家之所长,运用详实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剖析;摘录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总结、警句给我们以振奋和警醒;内容丰富、概括全面,从全视角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初读,为内容的丰富与多彩而爱不释手。再读,为书中观点、建议的现实指导意义而自我审视。书籍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听了朋友的谆谆诤言,该行动起来的是我们。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无从挑选,无从逃避,既然选择了就要微笑着、享受着勇敢地担起这份重担。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我们在时代的大潮中踯躅前行,家庭教育也越来越真切地提到了最为关键的位置。没有一个人是主观不想做好,而是客观现实中太多的误区。

  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最深的感触是,好家长是做出来的,更是学出来的。从儿子上小学开始,虽然我刻意地学习了很多关于如何指导孩子的方法,可是实践中能用上的,能正确使用的,能持之以恒的太少太少。为什么?当然,我们得承认的是,我们自身的成长环境不同,我们的认知能力不同,甚至是我们的阅历也不同,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方法都与书本上的有很大的差别。

  那么, 我想我要做的是:在我自身现有的能力基础上,融会贯通,把这些先进的理念 、 好的方法,融合到我和儿子真实的生活状态中,既要遵循又要创新。

  说到“讲道理”、论到“读书”,我想我和更多的家长一样,非常认真而努力,但不是说我们努力了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是一种“伪”努力、“伪”认真,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我们的“对象”是否接受、感知我们给予他们的这种教育。我想怎样和孩子共同认知,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则更为重要和关键。

  这本书另一个特点“全” 。 所谓全,涵盖非常广,一遍一遍读过来,往往是后脊梁冒冷汗,我之前的太多做法简直就是罪大恶极呀!

  现在对孩子的影响要是扭转不过来怎么办?以前的错误怎样弥补与纠正?我改还来得及吗?等等纠结。

  人往往在纠结后感悟才最真切,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感觉自己的声调低了,在掌控不了自己脾气的时候,我选择去侍弄花草,以至于我家里现在是花草为患。但欣喜的是,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改变,我也悄悄观察儿子的变化,在我*静了一个星期后,在我温柔了一个礼拜后,他也不那么急躁了,有时还会和我认真 地 说上几句“大人话”。例如:这周老公出差4天,每天早饭时,他依然在挑剔,但好在看在我尽心尽力的份上给了我及格的分数。周四早上,我做的面条,可圈可点吧!(自认为),他吃着饭,忽然说了一句“妈妈,您以后能对我和爸爸不那么讲原则,行吗?”听后,我一愣,但又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能先吃饭吗?这个问题晚上讨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他叹了口气,继续吃饭。诸如此类的语言集锦还非常多,我知道很多时候 , 我选择了逃避,但这终究不是办法!

  如何低下身来,何时低,怎样低, 低多少?这可真得理论联系实际,要讲科学,要有技巧。 既要保有一颗童心还要给孩子能认可的指导,真的挺难的。再难也要做,还要认真做,开心做,摸索着、探究着,同时又兴奋着、骄傲着、快乐着 ――

  这本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 对于我而言恰如甘霖,给予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全方位地指导。这里既有儿童心理分析,又有问题解决之法;既有详实的案例解析,又有观点剖析。集众家之言,集众家之长,觉既有现实指导意义又不乏先进理念的灌输。

  再次,暗暗笃定,做个好妈妈,做个合格的家长,绝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在此,感谢笑笑老师的真诚推荐!感念笑笑老师贴心的关照……

《家庭教育》读后感5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证一个家庭关系稳定、成员幸福和睦的关键。在《聚焦家庭教育》一书中,爱自己、爱配偶、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则;既关注孩子本身的状态,同时又限制孩子对其他人伤害,做一名权威型家长,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处的年龄段的缘故,我常常受到情绪的困扰,此书中对于“如何调节情绪”论述令我收益颇多。

  不论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家庭成员的相处,处处离不开情绪的调节。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波动,或欢喜或愤怒,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情绪就是感受,本就应该得到表达和释放。“动力沟通认为,情绪是一种思想,是思想对感受的倾向性评价。”本书认为,情绪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绪漩涡实际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画地为牢,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最本质的感受已经经过思想的翻译变成了另外一番样子。

  当读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严重精神分裂患者,认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别人看不到,外星人偷听他的思维,并且趴在每个人的耳边告诉别人,可是当他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别人的时候,对方也觉得他奇怪,也会多看他两眼,他就更加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想什么了,会狂躁,会失常。简单地联想一下,也许这名患者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锁,既然已经认定这个“事实”,后面情绪崩溃就显得必然了,当然这样草率的分析无疑是片面而不专业的。

  故而把书中读到的、自己感觉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观点金句不做删改,和盘托出,希望曾经带给我心灵震撼的观点也能带给其他人省悟和启迪。

  关于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两个方法如何去应对孩子,也不是教你怎么说话让孩子听,而是家长与孩子相互学习,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认识世界。然后,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那个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提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权威型家长。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倾尽全力培养、爱护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的做法是真的离“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的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这个目标更近了吗?我们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吗?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关于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让孩子更自信,那么就还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玩耍的权利,让他体验到,真正的自信,在未来,他才能够自信的去选择自己的路,自信的坚持所爱的事业。

  那些站在台前意气风发的人,那些带着团队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后,会不会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陈词,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成功学套路的背后,踩着多少被梦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们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应该就是这样: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够欣赏别人的好,也能够欣赏自己不那么的好

  自己可以选择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种从容的态度,在比赛前会紧张,赢的时候会开心,输的时候会难过,在大部分的时候都能让自己找到*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关注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也会受到情绪无法宣泄的困扰。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垒,抛弃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别人,找回那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现实,走进自己,走进他人。

  向孩子学习

  孩子的心灵是开放而灵动的,他们时时处处在学习着,只要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他们都会按着自己的节奏茁壮成长。

  家长却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里,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孩子和外在环境与自己的思想地图不一样而产生焦虑、恐惧,所以随时准备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学习是我们要向孩子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6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感觉就是学校在推销的普通的教育从书,仅此而已,仔细阅读后,我却大吃一惊,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书中一个栏目“父母讲堂”中的几句话很值得借鉴:

  1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2 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3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4 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5 好的沟通是听出来。

  的确,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哪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积极引导,讲清道理,决不迁就。

  二 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一正确鼓励为住。 对孩子要实行少批评,多鼓励为主。

  三 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如: 唱歌, 画画, 跳舞等等。最大限度的发觉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四 家庭讲民主,家长一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做为父母应该言行一致。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作到诚实守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讲脏话,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打骂孩子等。 五 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养。 家长应尽量,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用于承担过错。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孩子能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家庭教育》读后感7

  我看的每一本家庭教育书是《爱和自由》,而且是在近期,因为孩子们快要上学了。从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蒙氏教育法在*幼儿园的做法,虽然有很多做不到也不认同的地方,但仍有收获,那就是不能对孩子太过严格,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

  我个人比较喜欢国外宽松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幼儿园及早期教育中,没有太多的强求孩子要学这学那,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童年可以回忆。(只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们一些常识性及实用的知识,对于孩子的为什么我能回答的尽力用简单的话语告诉他们,而我不懂的就直接告诉他们,妈妈也不懂)

  第二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体会到的是教育要一步步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增加知识。而我家的孩子已错过那一段,就只能慢慢来。父母的坚持才会出成绩。(说实话这本书没给我多少记忆)

  第三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感叹那位父亲的学识及毅力,能如此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发现孩子的优点及不足并能及时给予指正及表扬。任何一个孩子在这位父亲的教育下都会是优秀的,那怕他的智商不高,但他会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因为他得到的是来自人生第一位老师的表扬及鼓励,在做错事时不是责骂,而是讲理,让他有空间可以自己思考自己的错误。

  看看我都在做什么,在孩子犯错时的责骂,让他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高兴时才给予孩子表扬,很少在孩子需要时给予鼓励,教受他们知识不完整,没有毅力而中途放弃,那么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一再犯错,由于我们的大声责骂脾气暴躁,没有恒力把一件较难的事完成,缺少知识。

  随着孩子们上学,我的第四本书《心*气和的一年级》,在焦头烂额的时候看到《日有所诵》上的作者,在百度中看到了这体书,买回来刚开始是很不知所云,因为是日记形式的,但慢慢地就成了如饥似渴。随着慢慢地深入,我读到了*和,让我这个没有经验的一年级新生的母亲看到了希望。

  书中的文字记录着的多似我们的孩子,那一个捏捏懂懂的小不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生活。

  每当烦躁不安时,拿起来看看,不光学到了教育的法宝,同时自己也能*静一下。连薛老师面对50多位同学也能心*气和,我如何不能。阅读实是一件好事,虽然没有大的阅读量,但看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进步的组词早就有了体会。定能生慧,是如此的精辟,只有定才会有新发现,才能做好事,才会有成绩。

  虽只看了一半,但*实的语言已深入我心,我也将继续努力,我要和孩子们一起看花开的日子。

《家庭教育》读后感8

  家庭教育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家长怎样和学校老师在教育好孩子的事情上,观点和方法说的非常全面而实在,帮助家长怎样在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第一章的了解认识你的孩子到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对我来说是帮助非常大的,以前总是认为上学有学校老师管理教育就行了,做为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合理学习环境就行了,只要学习好听话就行了。这本书提出了家长决不能仅按着自然法则扮演家长的角色,而应该时刻以一种教育的心态关心孩子的成长,很震撼也的确如此。

  六年级这个时期正如书中所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老师正规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发展,学习的自我意识、组织性、纪律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方面由于知识学习广泛了,学习开展变得自觉,也有条理一些了,能够及时的把作业写完,并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事,喜欢看一些课外书,随着学习的能力增强,正确的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帮助孩子掌握好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尤其是培养孩子记忆力方

  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让孩子多背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千古美文,或中外名著的片段,读好语文书,认真写字,多看书报,扩大阅读面,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培养好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精力集中,讲究效率。

  这一个学期学习就不够集中,一会看电视,一会吃东西,玩玩做做,有时看到思想总也集中不起来,一个小时的作业,三个小时也做不完,而且还很马虎粗心大意,从数学的几个试圈来看,好多都是在一二题时就做错很多,检查一看并不是不会,就是粗心,不是少写一位,就是少一个符号,以前我不在意,因为孩子不是不懂不会,就是粗心点,家庭教育这本书提醒了我,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学习方面一个很大的坏毛病,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长大后也会影响工作质量,应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细心、认真、缜密细致的好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这本书,非常好,比较深刻细致的弥补了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

《家庭教育》读后感9

  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深知“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书中对于小孩的生活教育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睡,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从游戏到学习等,种种问题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

  书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有时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经意间我们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这样她就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问:“为什么爸爸可以这样、妈妈可以那样?,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观会混淆,对你以后的话也会将信将疑、不会那么采纳听从的。所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则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却着实不易,我们自己应在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习惯,更称职地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现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里她爱吃的东西最好只给她一人留着别人是不能碰的,喜欢的玩具也不肯给别人玩,而且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坏习惯。所以书中提到教育儿童要教他们扫除自私自利心理,对于食物不要争多嫌少,对于玩具不要强夺霸占,需善事晓喻,教儿童推己及人,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思想,养成大气无私的习惯,认识到分享比独占更快乐。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书中又一值得注意的内容,是对“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一再强调。作者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父母还给他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有三:剥夺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养成孩子懒惰性格;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作者补充道:“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家庭教育》书中涉及的诸多方面在当今社会仍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家庭教育书,也是值得我们做家长一读再读的理由。

《家庭教育》读后感10

  最近,我阅读了《家庭教育手册》一书。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部分,新环境,成长的起点;第三部分,青春期,坚定的陪伴。几乎是一气呵成的看完这本书,看完以后,对比较感兴趣的第一部分又重新进行了阅读。

  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风三面来说的。书中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管孩子,先要和他拉关系”。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如此深刻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我是父母的女儿,孩子的妈妈,学生的老师。也许是因为职业原因,也或许是因为我的家庭教育对我性格的影响,我到目前为止,我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成熟的人,所以面对夫妻之间发生的分歧,面对孩子教育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我都没有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常常自认为良好的夫妻关系,应该是对方的迁就与事事关心,而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尊重。这本家庭教育手册不仅从理论上,更重要的从真实的案例分析中,让我们感受到夫妻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

  其实我知道一个有良好生活情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处于“可怕的两岁”期的孩子,我好像少了很多耐心。我甚至还像很多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朝着以及的价值观念去发展,从而这样去参与对孩子各方面管理。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我改怎么办?如何让我更家有耐心?虽然这本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从本书中写的一些内容,比如与孩子沟通时的语言,列举出的12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这不就是*时的我吗?于是在这个假期,我开始悄悄改变,比如我的叨唠不休似乎减少了,威胁恐吓也减少了,我更多的是去关注如何增进亲子关系。虽然孩子还小,只有两岁,我也开始去尊重。虽然孩子还小,我也开始去了解他的想法,不在强加自己的思想。虽然孩子还小,我也试图去学会沟通。

  书中还有一个内容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对孩子的赞赏。与“太棒了!”“你真了不起!“太好了!”这类空乏的赞赏相比,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与父母的感受具体描述,会让孩子更强里的感受到认可的喜悦。我的孩子虽然小,但是在语言上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了。

  每当我发现因为我的改变,看到孩子的进步,感受到家庭的和谐,我也会有认可的喜悦产生。《家庭教育手册》不仅会陪伴我这个寒假,也会让我受益终生。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扩展3)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1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家庭教育》这本书不但是我们家长的好帮手,里面所讲的故事,连孩子都非常喜欢阅读。每次,读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会及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让她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实例教育。

  我非常感谢《家庭教育》这份家长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优秀的母亲靠拢;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互动;如何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许多反面的教材,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们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打,便是骂, 结果孩子是越打越不听你的话,经常和 你讲“道理”认为是他做的对,和你唱对台戏,形成对立面。后来我们学习了这本书中的好多文章,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 方法,应耐心说服教育,还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们要不断遵循《家庭教育》一书的道德行为准则,在*时 要从“言行举止”、“待人处事”、“文明礼貌”、“宽厚待人”、“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等方面做好带头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师,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读后感2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

  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

  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

  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得够吗?

  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

  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得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3

  通读此文,孩子犯“倔”的原因大概为表达不清,家长误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致使孩子未能如愿的得到快乐。孩子自然表现出一种“倔”的状态。孩子年龄尚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家长应当耐心寻味孩子的真实需求,尽可能的多层面去意会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小小愿望,使其得到快乐。

  家长不应当仅以满足孩子真实需求为限,更应当主动地引导孩子,玩什么,做什么,认识什么,将一个世界观逐渐地介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以乐观,饱满的状态展示给孩子,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成长环境。

  我相信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在这样的引领下,孩子必然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4

  读完《美国式家庭教育》后,有几点感想:

  1、大人同孩子说话,必须蹲下来或是弯腰,大人与孩子之间是一种*等的伙伴式关系,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强迫别人仰视自己。

  2、让孩子从小就正确地对待金钱和使用金钱,并学会初步的理财知识和技能。引导孩子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并且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3、孩子做错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是帮他反省:错到哪里了,怎么改正,不要不停地责怪孩子,那样除了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外,没有任何用处。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大人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并加以引导。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的;第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

  4、兴趣才是孩子成才的最佳引导者,它能够化懒惰为勤劳,化腐朽为神奇。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兴趣,为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思想、千奇百怪的志向尽可能地提供发展的环境,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5、没有任何一本育儿书籍是适合所有的小孩子的,最适合自己子女的育儿经验还是要靠父母自己来尝试。

家庭教育读后感5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们家长建立了这个读书*台。我是二年四班姚权荣的奶奶,通过这次来校读书,我感触很深,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欠缺。

  以前发现孩子的不好习惯,以为孩子任性不听话,没想到家长自身的缺点和毛病。其实,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这次读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加懂得了怎样耐心去帮助孩子,养成生活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行为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只要我们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孩子的品行教育,习惯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时,增长了孩子的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在这我举个小小的例子:

  周末语文老师留了一篇日记孩子很快就把它写完了,当我把日记本拿过来给他检查时发现日记写得不错可是字写得太乱了,这是我就把孩子叫过来说:“宝宝你这字怎么写的,你还是给我重写一遍,写好为止,这时孩子没吱声竟然哭了,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刚要跟他发脾气,顿时我就想起了周五读书的场景,怎样去接纳孩子的错误和毛病,我就说宝宝你这样写字多难看呀,你这么帅的小帅哥,写这样的字,老师和同学多笑话你,你一定要好好写字。端正学习态度,你才是奶奶的好孩子,奶奶相信你是最棒的。然后他非常高兴把日记写完了。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我们坚信,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精心培养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家庭教育读后感6

  说到教育孩子,我觉得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在情感上认可你、接受你。所以我们*时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沟通——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说孩子有时放学回家很不开心,我就会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啊?她就会把在学校和小同学发生的不愉快一五一十的讲给我听,我就会帮她找原因,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化解开来,她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我们就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寄予美好的期望。孩子优质健康的成长是家长一生的目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但一系列的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而我们付出那么多孩子还是学习不好?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我总是为他着想而孩子却不领情?为什么孩子不按照我们铺设的路去走呢?等等。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家长都会束手无策,教育也会出现偏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增加矛盾,孩子就会和你唱反调,你越让他向东他就越向西。所以我们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非常欣慰的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的及时出现,为做父母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使我在困惑面前看到了希望,也使我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试想如果父母三天两头吵架,说脏话,孩子会有好的性格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和表率。有句话说得好“共成长,我先行”。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温馨和谐的家庭里,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父母能够认真学习、读书、看报,孩子也会主动去学习。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一旦孩子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如有些家长,孩子考试成绩好就非常高兴,考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感觉有压力,考不好时回家也不敢说。以前我也犯同样的错误。孩子考试考不好,回来我就臭骂一顿,孩子憋憋屈屈的。后来他就考好了回来告诉我。考不好,我要是不问,她也不说。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我就慢慢的改变了我的做法。过一段时间我就会问她,又考试没呀?考不好时回来告诉我,我也不再发火了,我会鼓励她,让她加油,只要你努力了,下次一定能考好。时间长了孩子自己就会知道努力学习了。

  除了学习之外,更要关注一些学习以外的东西,把孩子放在一个大的世界里。从孩子身上发现他的爱好,让他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去发展。还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依赖父母。比如早上起来让他自己去穿衣,叠被。晚上睡觉前自己去洗脚。有些家长太溺爱孩子,孩子说啥是啥,要啥买啥,一味的娇惯,这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无论从生活条件还是物质条件上与过去的哪个时代来比,都是天壤之别。所以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善于引导,决不迁就。

  通过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还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关心别人、有爱心。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做好事的同时,享受快乐,而在爱心奉献时也要考虑别人的需要与感受。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她每次在家和小朋友玩儿时,都会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与伙伴们一起分享。每次在家吃水果的时候都会先让一圈,问问爸爸妈妈还有奶奶,然后自己才吃。

  第二点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培养好习惯。比如:写作业拖拉,可以用书上说的加减法的方法,也就是比以前快一分钟或慢一分钟的方法,让他通过与自己的时间赛跑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先让孩子感觉到了再教育,我觉得这种方法就特别好。比如孩子写作业时,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前完成了有奖励,没按时完成要惩罚。

  第三点就是教会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耐性。比如:以前遇到我和别人打电话时,她要在旁边大声说话,我就会对他发脾气,结果孩子很不高兴,不理我了,她会认为别人比她都重要。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之后,我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和别人打电话之前就会先让她做一些别的事情,或者跟她约定好妈妈打完电话再和你一起做游戏。这样她就再也不吵闹了,会耐心的等我把电话打完,确实很有效果的。

  自从开始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就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做法和对孩子的态度。经常和孩子一起沟通,交流,和她做朋友。这样会把我们的距离拉得很近。遇到事情,无论她做的对与错,我也不再发火,用*和的语气和她讲道理。有时还和孩子一起唱唱歌,做做游戏,孩子每次都很开心。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也在一点点的改变。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写给家长的。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它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明天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家庭教育读后感7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应该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家长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自己孩子有这些缺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首先,宽容和接纳孩子。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育”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8

  在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总是好的,不好的孩子总是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开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所以要培养教育好孩子,就先得从自身做起。

  现在的许多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给孩子创造富裕生活条件的幌子,好像是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实却很少舍得多为孩子花一点心思。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着大人,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而且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一部分孩子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老人们代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时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倒不是说长辈们不关爱他们,但是此爱非彼爱。惭愧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时也抱怨也觉得很累,看着别人在潇洒的享受生活,我过着围着家庭转的日子,而且还总是有个“小尾巴”跟在身边。现在想来,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带孩子,如果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边,放手不管,将来我一定会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为让老人带惯的不听话,脾气太犟了,还好现在孩子还小,改正还不晚。千万别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书中谈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非常赞同,只是真正做起来有点难度,尤其是坚持长期如此,更是难上加难。读完这本书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是对我这个不太称职的妈妈敲响了好好教育孩子的警钟。

  班主任老师曾说过,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哪一个父母坚持的时间长,哪一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现在不为孩子操心,孩子的后半辈子都需要你操心,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相信我们做父母的只要选对了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关心教育孩子,那么每个孩子都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9

  《家庭教育》 是一本帮助家长教育的好书, 书上有句话“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 ,知道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学习家庭教育增强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从这本书中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帮助我更好的解决孩子的坏毛病和坏习惯。

  我的孩子在写作业时经常磨蹭,我就不断催促,结果越催促越慢,写出的作业质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气,经常责骂孩子,通过读《家庭教育》我的态度有所改变,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此外,还有把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书和家长以身作则相结合,中华美德教育,对孩子个人来说,是其做人基础,家长对待长辈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选择,感激父母的养育,在发展到能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的实际行为来报答父母。

  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

  学习 《家庭教育》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的成长,家长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向上,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

家庭教育读后感10

  近日,拜读了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此书分十三章,以浅显*实的语言,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为人父母者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书中陈鹤琴先生运用了一百多个案例,而其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有关儿子一鸣的。从所举事例可以感受到,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细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过许多的母亲。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试验,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家庭教育道路。

  陈鹤琴先生指出,“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此话说得不无道理。在不少家庭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采取的是这样的作法: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对孩子怒气冲天,大发雷霆,一个却对孩子好言相劝,哄骗利诱。如此一来,孩子便可能会得寸进尺,甚至对父母之言产生轻视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年轻父母与爷爷奶奶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必须采取统一的态度。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也同样如此。作为教师,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一旦发现了问题,都会严肃对待,认真教育。可现在很多家庭,要么是称没时间管教孩子,要么是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极不重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长所教的,完全跟学校教师所教的背道而驰。结果呢,老师辛辛苦苦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后果。这岂不令人难过?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方面面都应该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书中124页,有这样一句话:“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陈鹤琴先生的话,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同样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就应该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把他们看做一个真正的“人”!既为真正的“人”,就应当享有作为“人”的尊严。我们就应当同样给予他们尊重,而不能因为是他们的父母或教师,就任意的训斥,或时整天板着脸孔,做出一副威严无比的样子。这样,有可能表面上让孩子驯服了,但孩子的内心呢,却不见得信服。甚至,还会在父子、母子或师生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导致彼此的隔膜。此举,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则孩子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教诲,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时,有了尊重作基础,孩子与父母或教师之间的关系则会显得和谐、和睦而快乐。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则是用金钱也买不回来的。同时,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或教师的言行会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孩子,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他人。

  陈鹤琴先生在书中还提到,“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爱人”。看到此处,不禁想起了一位学生家长曾经愁容满面地对我说起的一句话:“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一点儿都不晓得关心父母!”其内心的忧虑,溢于言表。我想,有此烦恼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实,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需要后天的培养。为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爱孩子,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为孩子操劳,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辞。但可怜的父母们忘记了一件顶重要的事,忘记在爱孩子的同时,教会孩子关爱他人。于是,培养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于是,父母们无奈地发出上述的感慨。其实,教会孩子关爱他人,并不难。关键在于,为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比如,家人生病时,可让孩子端水拿药,嘘寒问暖;吃饭时,教孩子把好吃的饭菜夹给长辈吃;出门购物时,让孩子帮着拎东西;家人生日时,自制或选购小礼物,并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遇上自然灾害,引导孩子用零花钱为灾区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识地长期进行训练与培养,那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而不会成为为世人所不齿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这是陈鹤琴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为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却还是忍不住动手帮着孩子做了。就拿我来说吧,儿子小时候,生怕他剥不好葡萄,总是一颗颗剥皮去籽后再送到儿子嘴边。做其他事,也是如此,关怀备至。老公发现后,极力反对。细细想来,自己的确做得不够高明。表面上是爱儿子,实际上却在无意中害了儿子。让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处多多。首先,在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自然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这将极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其次,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可以发展他的双手的小肌肉,训练并提高双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这又将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第三,孩子独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成功,则可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失败,则从中汲取沉痛的教训。因此,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锻炼机会,都将很好地帮助孩子积累实践经验,以免重蹈覆辙,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让孩子在独立做事,则孩子就会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体验,是父母所不能给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激发起再一次冲刺的信心和欲望。因此,为人父母者,何不放开手脚,让孩子们独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里行间,听陈鹤琴先生娓娓道来,真的是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曾赞道:“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能捧起此书,认真拜读,这样,“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多好!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扩展4)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0篇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

  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2

  我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首先,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等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我自己曾经发过誓:给孩子18年最美好的光阴,18年以后,不管她将来是一只金光灿烂的凤凰,还是一只啁啾的麻雀,最重要的是能健康的飞行。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作的,让她每天都在开心快乐中成长,就象她的名字一样。我觉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说教和感情上我更侧重感情,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已经给孩子足够的教育,回到家里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氛围,更多的感情交流,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家长更应该是孩子的玩伴,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感情的交流、生活的快乐、做人的道理、成长的快乐。

  其次,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从开心小时候开始,每次开心摔倒的时候,我都会让开心自己起来,从来不去扶她或者安慰她,虽然她有时候哭的很伤心,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但是我会强忍着让开心自己爬起来,我要让开心从小就学会面对困难,要学会坚强的面对。虽然现在开心不会想到这些,但是我想随着她慢慢的长大,她自己也会慢慢的从中意识到些什么。我觉得现在的父母太关心孩子,让孩子失去了体会失败的乐趣,而多了一份依赖,也让孩子失去了怎样学习面对困难的一种机会。

  再次,不能娇生惯养,溺爱孩子。我觉得太溺爱孩子就是害了孩子,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的孩子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不想他们想要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再加上现在的老人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也许老人觉得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现在的生活,要在开心这一代上要补偿回来。所以我觉得对待孩子的要求上,要正确对待,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是要有针对性,对孩子有益的要求尽量满足,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家务,让从小就体会生活、锻炼她适应生活的能力。

  然后,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她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最后一点,我觉得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接近大自然,让孩子在接近动植物的时候,学习到一些课本上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同时也让孩子在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也让她拥有博大的胸怀和生活的历练。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3

  初为人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总想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同时,也认为严厉是最好的方法,毕竟严师出高徒嘛。所以很多时候不许孩子做这不许做那。

  记得有一次,周末在家没事就教吴诗箬写字,那时她才3岁,我就让她写数字,前面写的.很好,可是写到“8”就是怎么都写不好,反复很多遍还是写不好,我也失去了耐心,就狠狠的批评了她,突然她哇哇哭了,说道妈妈好凶啊,我怕。我说谁让你字写不好的,妈妈批评你是为你好。她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写字,手好酸,我想画画。”听完孩子的话,突然间意识到她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手还没劲,能写成这样已经很好了,而且一个3岁的孩子还没有学习的意识,对写字也不感兴趣,能喜欢画画已经很不错了,作为母亲更不应该因为写不好就批评孩子,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是在不断地鼓励中成长起来的,而不应该对做不好就批评,有时候鼓励比批评更有效果。

  其实作为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应该控制孩子自己想法,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自由发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严厉一点,等孩子大一点,也更容易上规矩,更讲道理。

  想想我自己3岁的时候还不知道在干啥呢,更别说写字画画了,其实我们自己当时做不到的事情又为什么要逼自己的孩子呢,要认识到自己的错,孩子不是用控制来教育的,更不是用教育作借口从而控制孩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而我错在对孩子太严厉后,总认为我自己的想法是为孩子好,她应该要听我的,不应该武逆我,可是我却忘记了孩子她还太小,她应该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想法,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给她压力,其实就是在控制她,这是不对的,以后要好好反省一下,好好思考自己还有哪里做的不好,多多阅读并学习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千万不能以爱的名义来约束孩子控制孩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4

  我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首先,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等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我自己曾经发过誓:给孩子18年最美好的光阴,18年以后,不管她将来是一只金光灿烂的凤凰,还是一只啁啾的麻雀,最重要的是能健康的飞行。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作的,让她每天都在开心快乐中成长,就象她的名字一样。我觉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说教和感情上我更侧重感情,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已经给孩子足够的教育,回到家里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氛围,更多的感情交流,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家长更应该是孩子的玩伴,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感情的交流、生活的快乐、做人的道理、成长的快乐。

  其次,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从开心小时候开始,每次开心摔倒的时候,我都会让开心自己起来,从来不去扶她或者安慰她,虽然她有时候哭的很伤心,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但是我会强忍着让开心自己爬起来,我要让开心从小就学会面对困难,要学会坚强的面对。虽然现在开心不会想到这些,但是我想随着她慢慢的长大,她自己也会慢慢的从中意识到些什么。我觉得现在的父母太关心孩子,让孩子失去了体会失败的乐趣,而多了一份依赖,也让孩子失去了怎样学习面对困难的一种机会。

  再次,不能娇生惯养,溺爱孩子。我觉得太溺爱孩子就是害了孩子,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的孩子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不想他们想要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再加上现在的老人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也许老人觉得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现在的生活,要在开心这一代上要补偿回来。所以我觉得对待孩子的要求上,要正确对待,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是要有针对性,对孩子有益的要求尽量满足,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家务,让从小就体会生活、锻炼她适应生活的能力。

  然后,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她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最后一点,我觉得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接近大自然,让孩子在接近动植物的时候,学习到一些课本上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同时也让孩子在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也让她拥有博大的胸怀和生活的历练。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5

  最近忙里偷闲,终于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细细读完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主要是承担智力教育,而品德、习惯、人格等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和成功的品质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老师很难做到完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来弥补。而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一、父母如何学

  成功的家庭教育要靠父母来实现。要使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首先父母自己不要先输在自我学习与提高上。优秀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懂教育的家长。

  一方面,作为父母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作为父母还应该在不断的探索与自我矫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成长,问题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某一个模式。

  二、孩子如何教

  家庭教育是通过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价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质。家庭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帮手,又是社会教育的示波器。

  对于还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重点绝不应是孩子在幼儿园智力教育的继续,而应放在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上。因为没有爱心的孩子,很难想像会真诚地尊重、谅解和宽容别人,长大后会努力回报社会。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尊重、一份谅解、一份宽容和一份给予。

  三、习惯如何养

  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也需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上。

  一位刚上幼儿园的男孩,中午午睡时总把脱下的外衣叠得很整齐。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妈妈每次睡觉时总把衣服一件件叠得很整齐,放在一边。”这些例子生动的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情感失控。有时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做起来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比如,说好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心就软。先是迁就退让,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同时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现在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却做不到。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6

  南宋时期大学问家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意是说,方方正正的池塘就象一面明亮的镜子,天光云影、湖光山色倒映其中,景物清晰可见,这都是因为有源头清澈的活水。思想源头的活水是什么?就是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获取新知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书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现就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学习情况谈几点体会:

  当今社会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很难去做,因为现在是竞争的社会,作为父母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风。只要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当父母的就脸面生辉,无尚光荣。但孩子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怎样才能让孩子成才,也使当父母的非常头痛。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把他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当父母的只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等等。其实这只是对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一种教条的说教。事实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更不容忽视。教育孩子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在这一点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中介绍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满爱心,关爱他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今天我给孩子去开家长会,相比之下,我发现自己是一名不合格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自己认为,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当父母的就"称职"了。去年10月份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以来,濮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让我感到充实了。在充实的同时却与孩子的沟通少了。在此,我特别感谢孩子的母亲和他的姥姥,一直细心照顾着孩子。我以后要多挤点时间来陪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父母课堂”这个栏目,因为在家庭教育这个新课题上我们这些毫无经验的父母应该是学生,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书中有几句话很有道理: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这本书中确实为我们展现了许多民主的、客观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等等,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确实不少启发。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7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8

  最近看了刚跨入小学的儿子学校推荐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感觉作为年轻的父母,闲暇之余读读该书,很有裨益。

  重视孩子的教育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古有孟母三迁培养出孟子这样一代先哲,演化为现代版的故事便是大量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抢购学区房等现象。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下一代的培养,作为父母亲总是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交给学校由老师管理教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教得好教不好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殊不知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固然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好的学校教育体制甚至对于孩子是决定性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环境却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方向性的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年轻的父母而言,欲望子成龙,必须首先严于律己,创造孩子成材的良好家庭环境。结合该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好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深刻影响这孩子的一生。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通常父母的素质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知识结构水*的高低等等。

  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特点、人生观、道德观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有高尚的品德、积极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想;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孩子具有好奇心强、模仿力强、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印象,此时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而言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父母必须时刻牢记:努力做好自己,进而影响孩子。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比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知识结构水*的高低:现代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即使是高学历的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的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孩子的求知欲望强,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他们最方便的答疑对象当然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具备较强的知识结构,能够及时的给孩子以圆满的解答,这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巨大的帮助。有这样一项统计,曾经在一届中科大少年班中,70%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家长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现在的小孩基本上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与长辈的掌上明珠。我们在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上经常会经意间陷入这样一种误区,即一味的迁就与宠爱,久而久之便助长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我们经常听到的口头禅是”孩子还这么小,长大了就懂事了“,殊不知等到孩子长大了,他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都已经成型了,要克服坏习惯已经晚矣。因此必须从小处做起,充分重视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严格要求孩子、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的孩子智商其实都差不多,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在其成长道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于众人,笨鸟之所以先飞于智鸟都说明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轨迹。

  孩童时期能够学到的知识总量终归有限,所以我们不要过于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而要将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而言就是学习时精力集中,专心致志,不做小动作,不边学边玩;独立完成作业,知难而进,乐于思考;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不是被逼着被动的甚至委屈的学习;具有自觉学习态度,自律性强,不用家长”陪读“,不过分贪玩等等。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与毅力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无不具备坚忍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自信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有了自信心,当他面对困难时会想尽一切方法克服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而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困难时通常会消极对待,主观地认为我不行再努力也不行。同样面对同一件事情,有自信心和没有自信心的最后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该做到: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加以鼓励,唤醒其内心深处的自尊感。必须时刻记住:对待孩子的早期教育,鼓励往往比斥责与批评有效得多。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9

  看到一篇家教文章《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故事里说母亲问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母亲原以为儿子会说我们可以一人一个,没想到孩子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这位母亲有多么失望。

  她本想训斥孩子的自私,不孝顺,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的时候,她改变了主意,她温柔的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儿子眨眨小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我想把最甜的那个给妈妈!“瞬间,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花。

  我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他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因为她退后的等一等,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也为这位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学会倾听是一种爱的能力,即使是最爱的家人之间也会有误解,给他人说明、解释的机会可以让爱更清楚明白的传递。

  沟通也要学会等待,这需要足够的人生智慧,但你发现孩子的回应不如所愿时,家长要能够不露声色,思考沟通方式等待交流时机,抓住适当机会来教育孩子。然而大多数家长性子急不能等,一遇到问题,要么大发雷霆,要么唠叨没完,本来正确的事情很容易变成孩子抵触的说教。

  沟通也是需要艺术的,第一,听孩子把话说完,在听孩子表述的过程中,要表现出我们最大的耐心,我们不仅听,我们还要微笑还要点头,甚至于我们还要有诧异的表情,比如说是吗,真的是这样吗。太棒了这么好玩,这么有趣,你们班孩子怎么这样,太有意思了。我要是你们班孩子会感到很开心很幸福。这样讲了以后,让孩子就能融进这个集体,它能热爱这个集体,听点头微笑赞许,这是我们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做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学会反问,比如说孩子讲完了,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什么?他会有很多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他会讲出很多看法,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你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怎样处理会更好,激发他思考。而不是说你说完了,思考完了,该答案了,作为我们每一个朋友都有想法,都应该得到一个基本的答案,那就是孩子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其实我们与孩子交流就是想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人际交往学上说,沟通的最好的效果是取得积极的的良好的回应,我们绝大多数朋友在与孩子交流方面谁说的多,我们说的多,我们是一言堂,孩子的一句话,我们就能讲一大堆,所以第二个要会问。

  第三个是原则是给孩子提建议,孩子讲完了,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表述,爸爸想法和你的想法有点不一样,你可不可以听一听。在前边两个过程中,他会听我们答案吗,他会听的,或者说我的想法和你有点不同,你可不可以听一听,好了,当他想听当他愿意听,我们就说。

  有了这些艺术,相信等待、倾听、沟通将变得更加完善,和孩子的关系将变得更加融洽。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0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里的教和育。教即传授,教养,是一个人一生初始化教育,对于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而育则为养育,即父母给我们提供衣食住行等。那么可以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了。对于每个刚来到世界并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小生命来说,家庭的教育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乃至后世。

  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里,作者对“家教”两字有非常深的理解。作者认为家庭教育里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是一个家的最重要构成部分。这本书对家庭教育讲的也非常全面,也列举了很多例子,还有专家的看法,并对孩子在青春期的行为等做了分析,有论有据。

  看完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但现实生活并不是书,我们还是得按实际来教育孩子,把书本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我根据经验总结了三点:

  1.家庭风气很重要。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可以决定孩子的性格、兴趣、习惯等等。所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比如,父母要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拎清工作和生活,不把任何坏脾气带回家,家里只有爱,给孩子一个非常温馨、幸福的家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对于孩子的人格塑造、自信力、性格等都影响巨大。再比如,给孩子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家长回家基本都是看书或者看报等,不时刻盯着手机。因为家长的榜样力量,孩子也很容易喜欢上看书,并且养成一生都喜爱阅读这样的好习惯。这样的例子数不甚举,可见家庭风气的重要性。

  2.家庭里父母与孩子关系的重要性。在家庭里,父母是家长,也是老师,还应该是朋友。家长在家里时,很多时候只做了孩子的家长和老师,而没有做到朋友。但是,其实这层关系是很必需的。因为如果家长成为了孩子的朋友,不仅可以增加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更深入的去理解孩子,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而且还可以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不断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亦师亦友,既有亲情又有友情。

  3.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孩子解惑。比如,当家里有了第二个孩子的时候,那么第一个孩子就上升到了小家长的阶段了,而且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也出现了,所以,这时候,家长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家长要像自己教第一个孩子时一样去教这位小家长怎样教这个最小的家庭成员。在这个阶段,小家长也能不断的成熟和懂事。再比如,每个孩子都有的青春期,这时期孩子会开始变得叛逆,远离家长,不听话。这时家长要重视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给孩子他们想要的存在感,并在此基础上和孩子多沟通,多讲心里话。陪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孩子作为上天赐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成长也只有一次。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次旅程,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非凡,每一步父母都需要小心翼翼的帮助,给孩子一个有温情的旅行,让孩子从小就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扩展5)

——家庭教育随笔10篇

家庭教育随笔1

  家庭是孩子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在这里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再重要也不为过,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否则很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误了孩子,认识到这一点还不行,还必须有方法。

  正确认识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中的一种,也是最具艺术技能的教育。这种教育取决与父母的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做父母的不能只是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教育、情商的培养等。孩子在成长,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跟上,家庭教育不能像学校那样标准化,家庭教育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出发,给孩子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即使有很多父母懂很多知识,也要指导孩子正确的认识社会。下面是一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请大家作为参考!

  孩子从小到大,要遇到很多位老师,但是父母和家庭是不变的,这就奠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孩子帮父母做任何事情,只要能代替孩子完成的,就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完成,认为这就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其实这个一个极端错误的做法,孩子的学习不仅在书面上,孩子在生活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是孩子最为自豪礼物。我们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指明方向,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待孩子,我们要*起*做,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批评孩子,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讲解道理。

  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问题

  孩子的思维是可以开发的,我们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认识事情的对错和好坏;我们直接灌输给孩子,反而起不到本质的作用。孩子自己认识的到问题,理解了的事情,往往给孩子带来终生的价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看到孩子优秀的以免,父母首先要节制自己的坏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学到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孩子的优点,还要看到孩子的缺点;当看到孩子优点的时候要做出表扬,看到缺点的时候,要及时做出批评。做父母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教育方法要保持一致,不要意见相左。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只要经常发现和解决问题,一定会取得一个很好效果。

  家庭教育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否则家庭教育就发挥不了它该有的作用,希望以上浅谈

  对在家庭教育中苦苦挣扎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随笔2

  转眼间果果和他的同学们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可以算是学校里其他小同学的高年级学长了。孩子们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也已经过了大半,很快就要面临小升初这道坎了,作为家长,我把自己这段时间陪同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写出来,希望与班上其他家长交流一下。

  一、学习同磨刀其实是一个道理,刀越磨越快。在学习过程中,当孩子跨越几个*台之后,也应该是越学越轻松,不是越学越费力。其实,这个说法是人大附中一位学生家长提出来的,他的孩子非常优秀,我在和他探讨孩子学习问题的时候得知,他的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突出,那时候他一直鼓励孩子要向班上优秀的孩子学习,要敢于超越他们。孩子的母亲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们怎么能和小A和小B比呢,人家是多聪明的孩子啊,咱们孩子可比不过人家。”但是孩子父亲不这么想,每次考试过后,他都会给孩子定一个目标,让他在学习上超越比自己成绩稍好一位的同学。就这样,终于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说“爸爸,我已经是年级第一了!”。孩子父亲说孩子小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确实下了一番苦功,但现在到了高中,却省力了(这孩子发展很全面,除了学习成绩优异,还有很多其他特长,这与家长的倾心培养分不开)。

  通过和这位家长的交流,我想家长可以帮孩子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要对孩子有信心,别人能做到的,只要方法用得对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孩子的进步一方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家长用心的结果。小学生毕竟年纪小,需要家长引路,家长心在孩子身上和不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绝对不一样的。现在很多家长都在谈快乐童年问题,我的看法是快乐童年不等于说对孩子完全的放手,毕竟在*这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够优秀,那么眼前的快乐会是有限的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孩子会因为小学时期学习基础不牢固而感觉压力与负担更重。所以我想在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爱好的同时,在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适当的让孩子的学习进度领先一步,让孩子的成绩相对优秀,这样才能最终让孩子有真正的快乐童年,进而成为一个快乐少年,快乐青年。

  二、课外报班学习要有底线。孩子到了五年级,一般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几个课外班,奥数、英语或其他特长类的。我也给孩子报了课外班,我报班的底线就是孩子不勉强,自己愿意上。我们报的班都是家长可以旁听的,我观察了一下,果果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与老师互动很好,每次都是上课的时候眉飞色舞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回家的路上倒是会有些瞌睡。我看到过一篇报道,北京一个即将小升初的孩子每周上9个课外小班,一年费用7万多。这么学的话,孩子真没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几乎每天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都在上课,就是连轴转,学的内容有很多也是重复的。这个时候即便家长能够负担得起学费,孩子的身体也负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很极端的例子。优秀的学生一定会有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优异不太可能靠学习时间无限延长来达到。

  三、学习要讲效率与方法。如果说果果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话,那么这成绩的取得靠的应该不是勤奋与主动,而是另外一些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我观察他的学习效率比较高,比如说作业完成很快且不用家长辅导或陪同。我想他能做到这点一方面是他做事注意力比较集中,另一方面一定是在学校听课的效果比较好,而课上听讲是学习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课上把握不好,靠课下自学那就真费时费力了。一般来说果果不会翻来覆去的做过多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无论期中与期末考试,数学这门课程他从来不用复习,因为有多年学习奥数的功底,课本上的知识对他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我现在希望他能在学习方面更勤奋主动些,我给他举例子说如果你自己不想走而是靠别人推着走,那永远也走不快,更不用说跑起来了。只有你自己想去达到目标,自己想跑那才能真正的跑起来。我想让他明白,学习毕竟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为我学,而是为他自己。从我做家长的这方面来讲,迄今为止我没有强迫果果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报课外班我会征求他的意见,他不想报我不会强行给他报班学习。*时他不想学习而是想玩游戏的时候,我虽然有时心里不高兴,但也会让他玩,因为那个时候非要强迫他什么事情效果也不会好。

  四、爱老师,爱学习。孩子的情商培养是很重要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也不会是一个成功的快乐的人。孩子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这一路上为他们成长付出那么多辛苦的老师们。我很赞同陈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那个观点:一个孩子如果喜欢一个老师就有可能喜欢上这位老师教的这门学科。果果对教过他的每一位老师都很有感情,前一阵因为他一、二年级时的班主任黎老师和他聊了几句,他回家后特开心的告诉我“妈妈,李老师还记得我呢,她今天遇到我还和我说话了”。现在果果喜欢、佩服陈老师和李老师,就像他曾经在学校的调查表上填写的那样“我喜欢陈老师,她上的每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我也喜欢李老师,他讲数学很有方法”。”家长可以做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孩子的一些情况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毕竟一个老师要负责班上八十个学生,而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明白,老师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爱与负责的表现。

  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的想法与感受,希望与大家交流。

家庭教育随笔3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争论一直是无法休止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打骂着就跳了楼?有孩子打骂着就成为了郎朗、冼劲松……?打骂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吗?

  我觉得由于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心态不同,想法不同……如果不由分说的采用一种法子来教育孩子,结果肯定是无效的。

  举两个极端个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半点爱意和关心,总觉得父母忙起来,对他不闻不问,即使该父母从来不打骂孩子,也从来不责备孩子,你觉得这种孩子将来会怎么样?这样的例子是不是太多?这样的悲剧是不是也经常发生?

  另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孩子感到父母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他身上,对他严格要求,事情但凡做错不改,总是严厉呵斥、不吝打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本领的增强,刻苦拼搏,绝不放弃的精神逐渐养成,孩子的成就感也越来越足,你觉得孩子会恨他的父母吗?

  所以,该不该打孩子,关键不在这“打”字上,在于你有没有让孩子清楚的明白到你为什么要打他?更在于你有没有在认清孩子能力上限的基础上,通过这种严格的管理,让孩子养成坚韧的品格、挫折的教育、最后带着一定的压力获得成功的巨大喜悦?

  打骂的度是可以控制的,次数多了其实半点用处没有,即使偶尔有点过火,但是最终都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做父母的是真的无私的爱孩子的话,绝对不会无端打骂孩子,无端打骂才叫虐待,那才是真正应该禁止的!

家庭教育随笔4

  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然后才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令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潜能充分发展和遵纪守法。这四个方面又可以概括为三种具体任务,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辅导功课。大体上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分成下列几个方面。

  1。塑造社会需要的内容。社会需要的内容的含义或范围非常广泛,大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小到买东西排除都属于这个范围。

  2。矫正缺陷和不良行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行为和不良行为,如撒谎、偷盗等都是需要矫正和消除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儿童上学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4。文化知识的辅导。在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文化知识的辅导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5。成家立业的内容。成家立业的内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之一,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恋爱、婚姻的内容,理财的内容,生儿育女的内容,处理家庭矛盾与关系的内容等。

  对特殊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还要加上一些针对不同儿童特点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家庭教育随笔5

  进入小学是学生生涯真正的开始,家庭教育心得随笔。"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此,作为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我们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仿佛是和孩子一起迈进了小学校门!孩子入学已有大半年之久,回顾这几个月的时光,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这离不开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的精心培育,加上孩子自己的努力取得的。作为家长,我们尽可能地注意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优秀的品质潜移默化地灌输一些知识,并尽量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辅助教育。但最让我重视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是作业问题。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不多,但要孩子按时完成、书写工整、不拖沓就费了一番功夫。为此,我一般是放学回家后先让他吃点东西就写作业,一开始几乎都是我在一旁"陪做",提醒他坐姿、写字工整、认真计算等等。慢慢我就让他独立写作业,我自己干我的家务活,不时提醒他注意坐姿、注意检查什么的,培养他独立学习的习惯。遇到语文有写生字的作业,我一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儿,让孩子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是怎样板书的,再给孩子写一下示范,告诉他怎样写"好看",让他模仿着写,因为任何一种学习都从模仿开始,写汉字除需告诉他一些"横*竖直"、"间距匀称"的基本的写字规范外,还得给他做做示范,很快,她的小手就能写出有模有样的字来!

  其次,学会合理安排。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写作业时难免会不专心、磨蹭,看他很"不在状态"的时候,我也不逼她非要写作业,干脆就让她玩玩或是看会电视,知道他有时就是因为惦记《喜羊羊和灰太狼》这类动画片,于是我就规定她可以看6点档的动画片,但要保证认真完成作业才能看。这个效果相当不错,孩子居然为达到"目的",利用起了课间等一切课余时间写作业,这样回到家时的作业大多数都完成了,只需要扫尾或是将"不合格"的作业将其返工。慢慢地,孩子逐渐养成较快较好地完成作业的习惯能挤出干别的事的时间呀!

  此外,学校更是下大力气抓了新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坐姿、站队到"良好习惯早养成"的每日一评等,还辅以"小贴画"等一些"幼小结合"的好方式鼓励孩子,让这些孩子们很快就懂得了当学生应该有的规矩,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我们家长在家再继续配合学校教育,双管齐下的效果的确显著!

  学海无涯,仅仅是开始,在分享了孩子学习进步,跟孩子一起"教学相长"的同时,更体会了"和孩子一起上学"的不易,我想做家长的只要言行一致,奖惩分明,才能威信长树,但不要想着去"掌控"自己的孩子,孩子更需要理解,只有理解他才能做出判断,帮他安排好学习和生活。

家庭教育随笔6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争论一直是无法休止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打骂着就跳了楼?有孩子打骂着就成为了郎朗、冼劲松……?打骂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吗?

  我觉得由于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心态不同,想法不同……如果不由分说的采用一种法子来教育孩子,结果肯定是无效的。

  举两个极端个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半点爱意和关心,总觉得父母忙起来,对他不闻不问,即使该父母从来不打骂孩子,也从来不责备孩子,你觉得这种孩子将来会怎么样?这样的例子是不是太多?这样的悲剧是不是也经常发生?

  另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孩子感到父母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他身上,对他严格要求,事情但凡做错不改,总是严厉呵斥、不吝打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本领的增强,刻苦拼搏,绝不放弃的精神逐渐养成,孩子的成就感也越来越足,你觉得孩子会恨他的父母吗?

  所以,该不该打孩子,关键不在这“打”字上,在于你有没有让孩子清楚的明白到你为什么要打他?更在于你有没有在认清孩子能力上限的基础上,通过这种严格的管理,让孩子养成坚韧的品格、挫折的教育、最后带着一定的压力获得成功的巨大喜悦?

  打骂的度是可以控制的,次数多了其实半点用处没有,即使偶尔有点过火,但是最终都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做父母的是真的无私的爱孩子的话,绝对不会无端打骂孩子,无端打骂才叫虐待,那才是真正应该禁止的!

家庭教育随笔7

  1、教育不是万能的东西。孩子的成长,是大自然赋予他的本能,你不去教育他照样长大。你精心教育了,他也不一定优秀,你放养,他也不一定不成器。教育是个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家长用一种正确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问题。

  2、教育在某些方面是肯定有用的。你教他就有,你不教他就没有,比如习惯啊,态度啊,品德啊等等这些方面。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教育,我们的社会就不能一代人胜似一代人。

  3、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问。这和钱关系不是那么的大,和地位关系不是那么的大,和学问关系不是那么的大。怎么样进行教育,除了长辈的口口相传的家庭传统外,还有许多别的东西,需要我们进行学习,交流,思考。最后,我们和孩子一同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身受教育的过程。

  4、教育是个综合的活动,教育就是生活,没有什么时候我们专门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了。教育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教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去了。我们要注意这件事。

家庭教育随笔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影响深远。现在我就作为一名普通家长,谈谈家庭教育方面的一点体会。

  首先是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般每周都会到书店看书或购书,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千千万万个普通家长的一员,谁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想法,要想做好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颗*常心。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家长就不要无形中再给予压力,而是减压,这个减压不是不学习,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孩子放学回到家,一般是吃完晚饭后,休息15分钟,就自觉去写作业,这个时候,我们从不看电视,而是看看报纸或聊聊天,做做家务。

  其次是家校联合,学校教书育人两不误,家庭以身作则做榜样。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作为父母应该说到做到,家庭教育要落到实处才有效果。同时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沟通配合,加强学校的引导,只有家校共同努力作用才更好。孩子在春小已经快三个学期了,孩子在学校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我们觉得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每个学期都有进步,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三是努力培养孩子全方面发展的能力,“善于提问,培养兴趣”。不仅读书能学到知识,其实看动画片,打电脑游戏也能学到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我们就约定每周五放学后可以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上网打游戏或听歌或查资料。他现在已经可以自己‘百度’查一些学习资料了,像学校布置的画画,广播体操比赛的音乐。甚至还教起我们来了,这里面也有拼音的基础练习,孩子妈妈打字拼音发音不标准,他会提醒妈妈及时纠正,我们当然不能落伍,要加强学习。

  最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也很重要。记得儿子在幼儿园上大班放寒假的时候,有一次孩子妈妈上晚班回来以后,钱包忘记收起来,没有经过同意孩子拿了钱买了好多的玩具,还把衣服给弄破了,孩子妈妈将他狠很的揍了一顿,从此他再也没犯类似错误。还有现在孩子在书法班学习毛笔字,刚开始练字时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有一次孩子妈妈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跟孩子讲,“你如果不认真练字,你就不要去书法班学习了”。一听这话,孩子急了,答应妈妈一定好好练字,现在他的毛笔字也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我们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快乐健康成长的生活。

家庭教育随笔9

  转眼间果果和他的同学们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可以算是学校里其他小同学的高年级学长了。孩子们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也已经过了大半,很快就要面临小升初这道坎了,作为家长,我把自己这段时间陪同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写出来,希望与班上其他家长交流一下。

  一、学习同磨刀其实是一个道理,刀越磨越快。在学习过程中,当孩子跨越几个*台之后,也应该是越学越轻松,不是越学越费力。其实,这个说法是人大附中一位学生家长提出来的,他的孩子非常优秀,我在和他探讨孩子学习问题的时候得知,他的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突出,那时候他一直鼓励孩子要向班上优秀的孩子学习,要敢于超越他们。孩子的母亲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们怎么能和小A和小B比呢,人家是多聪明的孩子啊,咱们孩子可比不过人家。”但是孩子父亲不这么想,每次考试过后,他都会给孩子定一个目标,让他在学习上超越比自己成绩稍好一位的同学。就这样,终于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说“爸爸,我已经是年级第一了!”。孩子父亲说孩子小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确实下了一番苦功,但现在到了高中,却省力了(这孩子发展很全面,除了学习成绩优异,还有很多其他特长,这与家长的倾心培养分不开)。

  通过和这位家长的交流,我想家长可以帮孩子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要对孩子有信心,别人能做到的,只要方法用得对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孩子的进步一方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家长用心的结果。小学生毕竟年纪小,需要家长引路,家长心在孩子身上和不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绝对不一样的。现在很多家长都在谈快乐童年问题,我的看法是快乐童年不等于说对孩子完全的放手,毕竟在*这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够优秀,那么眼前的快乐会是有限的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孩子会因为小学时期学习基础不牢固而感觉压力与负担更重。所以我想在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爱好的同时,在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适当的让孩子的学习进度领先一步,让孩子的成绩相对优秀,这样才能最终让孩子有真正的快乐童年,进而成为一个快乐少年,快乐青年。

  二、课外报班学习要有底线。孩子到了五年级,一般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几个课外班,奥数、英语或其他特长类的。我也给孩子报了课外班,我报班的底线就是孩子不勉强,自己愿意上。我们报的班都是家长可以旁听的,我观察了一下,果果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与老师互动很好,每次都是上课的时候眉飞色舞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回家的路上倒是会有些瞌睡。我看到过一篇报道,北京一个即将小升初的孩子每周上9个课外小班,一年费用7万多。这么学的话,孩子真没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几乎每天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都在上课,就是连轴转,学的内容有很多也是重复的。这个时候即便家长能够负担得起学费,孩子的身体也负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很极端的例子。优秀的学生一定会有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优异不太可能靠学习时间无限延长来达到。

  三、学习要讲效率与方法。如果说果果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话,那么这成绩的取得靠的应该不是勤奋与主动,而是另外一些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我观察他的学习效率比较高,比如说作业完成很快且不用家长辅导或陪同。我想他能做到这点一方面是他做事注意力比较集中,另一方面一定是在学校听课的效果比较好,而课上听讲是学习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课上把握不好,靠课下自学那就真费时费力了。一般来说果果不会翻来覆去的做过多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无论期中与期末考试,数学这门课程他从来不用复习,因为有多年学习奥数的功底,课本上的知识对他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我现在希望他能在学习方面更勤奋主动些,我给他举例子说如果你自己不想走而是靠别人推着走,那永远也走不快,更不用说跑起来了。只有你自己想去达到目标,自己想跑那才能真正的跑起来。我想让他明白,学习毕竟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为我学,而是为他自己。从我做家长的这方面来讲,迄今为止我没有强迫果果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报课外班我会征求他的意见,他不想报我不会强行给他报班学习。*时他不想学习而是想玩游戏的时候,我虽然有时心里不高兴,但也会让他玩,因为那个时候非要强迫他什么事情效果也不会好。

  四、爱老师,爱学习。孩子的情商培养是很重要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也不会是一个成功的快乐的人。孩子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这一路上为他们成长付出那么多辛苦的老师们。我很赞同陈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那个观点:一个孩子如果喜欢一个老师就有可能喜欢上这位老师教的这门学科。果果对教过他的每一位老师都很有感情,前一阵因为他一、二年级时的班主任黎老师和他聊了几句,他回家后特开心的告诉我“妈妈,李老师还记得我呢,她今天遇到我还和我说话了”。现在果果喜欢、佩服陈老师和李老师,就像他曾经在学校的调查表上填写的那样“我喜欢陈老师,她上的每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我也喜欢李老师,他讲数学很有方法”。”家长可以做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孩子的一些情况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毕竟一个老师要负责班上八十个学生,而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明白,老师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爱与负责的表现。

  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的想法与感受,希望与大家交流。

家庭教育随笔10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底下每一位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爱孩子的方式如果不恰当,教育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要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大人就应该尊重孩子,*等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真正成为孩子信赖的知心朋友,真诚地与其交流,让他们像快乐的小鸟,在蓝天白云下自由飞翔!

  以前我经常出入儿子的QQ空间,经常阅读和评论他空间里的文章!因为我是母亲,评论的语气自然与其他网友不同,总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给他留言和评论,语言免不了有几分长者的口吻。儿子有时埋怨道:“你*时喜欢喋喋不休,唠唠叨叨的。评论文章时也是这样的风格!我的同学看到了准会笑话我,你总是把我当作长不大的小孩子!”我不以为然:“儿子,在妈妈的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

  有一次,儿子在他QQ空间用英语写了一封长信。我瞪大眼睛看了老半天,一句话也没有看懂,只猜对几个单词。我问儿子这写的什么内容。儿子很得意:“哈哈,这下看不懂了吧!就是要让你看不懂!”我不甘心,在网络上用“英译汉在线”翻译一下,意思出来了!我把那封英语信的大概意思告诉了儿子,他大吃一惊!从此以后儿子的QQ空间再也不向我开放了!

  不能及时了解他的思想状况,我很失落!没有我的教育和提醒,如果他交上不良网友我该怎么办?我很恐慌!我有一千个不放心!一万个不放心!

  “你总是把我当作长不大的孩子!”晚上睡在床上,儿子的话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他的话触动了我的神经,我在不断反思自己,也许是我错了。圈在笼里的鹰是永远不会展翅翱翔的!圈在笼里的鸟,无论叫声多么动听,总会有几分无奈!我凡事喜欢替孩子做主,对他的管教太严,约束太多,他的心理压力就大,长此以往,显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开心快乐、健康成长,才是我们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取决于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在这个知识更新、社会变革的时代,不能再给孩子有形或无形的束缚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反思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方式,不要让孩子成为只会学习、没有主见,唯命是从的奴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成长道路上健康快乐,自由发展!

  首先对孩子须*视,不能以大人、小孩的标准区分彼此,这样,孩子才亲近父母,敞开心扉,乐意与父母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便于父母及时引导和教育。

  其次要学会放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为孩子操心得太多,有些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独立解决。允许孩子失败,让他们经受人生风雨的洗礼。学会那里摔倒就在那里爬起。在经受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总之,只有父母尊重孩子,在和谐自由的教育氛围中,与他们保持民主*等的关系,才能使他们茁壮地成长,成为具有健康人格和心理的人,让孩子能够拥有完美的人格,健全的思想意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扩展6)

——家庭教育的读后感5篇

家庭教育的读后感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而陈鹤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紧密联系结合的开拓者。虽然我们还并未成为家长,但细读这本书,也能收获到许多感悟,对我们的专业实践也有许多启发。

  《家庭教育》一书对于如何教养小孩讲得详细入微。不仅包括养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处事方面,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指导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养孩子。例如在讲到游戏与玩物时,陈鹤琴老先生建议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在游戏中成长探索,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又例如在责罚方面,陈鹤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暗示比消极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写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认,而是告诉他那几个字写得特别好,剩下的字也请像这几个字一样写得工整规范。

  看这本书时,突然想起小时候犯了错,妈妈总会告诫我:“小心爸爸回来教训你。”我想,在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这种情况。这就好比戏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妈妈总是扮作红脸,给予你慈母的爱,而爸爸总是扮作黑脸,给你严父的威严。可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慈母的爱并不能消除严父带来的伤害。《家庭教育》一书告诉我们爸爸并不是大老虎。父亲是孩子力量和勇气的依靠,不要随意用父亲去恐吓孩子,孩子做错事后不要就对他说:你再不听话,你爸爸回来教训你!这样子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对父亲产生天然的抗拒感。

  陈鹤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浅显易懂、容易掌握,但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陈鹤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思想在此书中也多次渗透与体现。“活教育”就是强*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譬如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爱游戏,*就应多多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参与,提供合适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种“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教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多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关在家里,怕孩子弄脏衣服、受伤、受累或受凉感冒,而是在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为,生活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这本书为广大*提供了一个借鉴。这本书教育父母不仅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的读后感2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骗),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让1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2个小时,哭睡了),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对待孩子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8年间的买*录,除了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100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临,那种使命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2年多陆续购进了5000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书,少部分是饮食健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干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书,分不清好坏(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观点合理否),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写道“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习吧!

家庭教育的读后感3

  读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学的悬梁岁月”的文章,感触很深。说的是前世界乒坛冠军邓亚萍苦心求学直至读到剑桥博士的艰辛历程。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刚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亲坚持对他说,你很优秀,真的,后来靠吃方便面矜持集训的 她最终靠坚韧的毅力取的了骄人的战绩。

  同样,退役的她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清华大学读完了英语本科专业,后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再到后来就读英国剑桥读博士,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与外国教授用英语熟练交流,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挑战,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的益于她先天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想反,在条件对她很不利的情况下,靠内心那对强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撑,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和他人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生有涯,知识无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家庭教育的读后感4

  在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总是好的,不好的孩子总是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开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所以要培养教育好孩子,就先得从自身做起。

  现在的许多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给孩子创造富裕生活条件的幌子,好像是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实却很少舍得多为孩子花一点心思。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着大人,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而且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一部分孩子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老人们代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时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倒不是说长辈们不关爱他们,但是此爱非彼爱。惭愧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时也抱怨也觉得很累,看着别人在潇洒的享受生活,我过着围着家庭转的日子,而且还总是有个“小尾巴”跟在身边。现在想来,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带孩子,如果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边,放手不管,将来我一定会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为让老人带惯的不听话,脾气太犟了,还好现在孩子还小,改正还不晚。千

  万别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书中谈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非常赞同,只是真正做起来有点难度,尤其是坚持长期如此,更是难上加难。读完这本书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是对我这个不太称职的妈妈敲响了好好教育孩子的警钟。

  班主任老师曾说过,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哪一个父母坚持的时间长,哪一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现在不为孩子操心,孩子的后半辈子都需要你操心,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相信我们做父母的只要选对了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关心教育孩子,那么每个孩子都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的读后感5

  今天读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一路学习》,里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其中有一条说到:家长要学会宽容,敢于放弃“完美”。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思惟驱动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这种完美主义在于其他孩子攀比的过程中,难免对不同条理的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获得的只是父母的絮聒、不满、埋怨、指责,长期如许,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的遭到打击,从而产生了厌烦感。

  伶俐的家长都是从孩子的现实出发,亲近与孩子接触,从深切智慧的爱出发,用“赏识”的目光取代“挑剔”的目光;用热情赞美取代讽刺、挖苦,宽容孩子的缺点和过失,认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与生俱来、与生相伴的。于是,家长就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用有点去点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点燃孩子对糊口和学习的热情。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扩展7)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菁选20篇)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

  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时,并没有端正自己的阅读态度,只是想大概翻阅一下,顺便完成老师给家长布置的这次读后感的作业,心中也没有太多的期望和希望,只是感觉它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但仅仅只看完这本书的序观后感,他们输在家庭教育上,我就被吸引了,忍不住仔细阅读下去。当把这本书彻头彻尾看完一遍时,我感触颇多,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欠缺。

  以前,每每发现孩子的不好习惯,总认为孩子自己不听话,从没从自身检讨我们家长自身的不足之处。其实,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父母是家庭教育和影响孩子行为的先行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没有不懂教的父母,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需要我们先从自身做起,注重孩子的品行教育,习惯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时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也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于言教,我们将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座,与同学团结关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担当,碰到困难从自己做起,铸就孩子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其实,孩子的许多习惯都受大人影响,所以我们家长本身约束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比如养成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的好习惯,爱劳动、讲礼貌、讲卫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我的儿子在最近这段日子里在这方面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来做,还学会了帮妈妈洗碗,这一个月的里时间基本上是每天孩子都能自觉地帮着做些家务什么的,有时我回来晚了,孩子还会把饭给我盛好端给我吃。曾经是心里有些舍不得让儿子做这做那的,但看到儿子的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从《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里,我们能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结合实际,掌握方法及时与孩子沟通,及时疏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让孩子着实能够健康起来,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在与孩子沟通上都犯一通病,就是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有时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甚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了孩子内心的埋怨,甚至记仇,所以批评孩子前首先要弄清原由,不要乱批评;批评时需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最好是一对一,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长包括我自己,总是当着其他孩子和家长的面,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不经意就会说自己孩子不爱听的话伤孩子的自尊心。虽是言者无意,但却孩子有心啊,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多表扬孩子,给孩子各方面都树立自信心。

  我们一再强调,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核心,从实际生活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品格修养与家庭人文环境的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充满爱的家庭,孩子学习成绩较好,特别是精神素养方面,我们要用人性适度约束本性,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有爱心,在家庭里父母首先要做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才能让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自然成为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人。还是那句老话,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是永恒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在家长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坚信,在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共同努力、精心培养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2

  最近看一本书《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虽然是写给家长的,但从中我获到了许多的启发,在此与大家共享。

  “学习——成长”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成为家长、教师的发展动力。《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有句老古话:“棒棍底下出孝子!”,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这样一句话常常出现:“孩子还小,打他干吗?他又不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

  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个不争的道理,但在现代*,这种传统观念被颠覆了,现代年轻家长由于经济、文化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渐渐转化到另一种进步,是文明的体现。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儿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是非观,性格的关键期,通过讲道理,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到了少儿期,通过讲道理,正确引导是重要手段,不轻易“惩罚”。到了青少年期,则以讲道理沟通为主,不应动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则孩子会越打越叛逆,适得其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棍棒”教育应随之减少。

  另一种“孩子还小,打他干吗?……”的教育方式则是一种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多数出现在“爷爷,奶奶”一辈人身上,由于每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隔代的亲情、宠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至于丧失了对孩子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百害而无以利的。因此,以本人观点,孩子教育应结合中西方各长处,特点施以“管教”,而且年轻父母应尽自己所能,亲子教育孩子,不应托管给老人。随着孩子一同学习,成长,这才是人生中精彩、重要的一课。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3

  儿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哺育孩子长大,更渴望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于私,希望他拥有灿烂的前程,享受比我们更优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身为年轻的`父母,自持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上也比较顺利,总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产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应对。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写到,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主见、意志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极具创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属于比较顽皮的那种,人也很机灵,学东西也很快,但往往因为他顽皮,所以上课时也总有点不安分,我总是告诉他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重点,如果你上课说话或不认真,一是自己写作业时不会,二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说过他这几天会感觉孩子好些,可几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对他发火,但效果还不如给他讲道理,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发现以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将在以下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增加家庭学习氛围

  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正象班主任老师曾提到的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起到表率作用,适当放松之余,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多进行学习和阅读,家庭的学习气氛好了,孩子也会跟着静心学习。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由于我和孩子父亲都在前线上班,一般都是老人接送孩子,所以有时孩子稍微不听话了,就会对着孩子发泄一番,事后觉得很不对,偶尔会听到孩子抱怨:说心里很烦很急,我就感觉孩子的抱怨,根源在于我。按以前的想法,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学习上能保持良好就可以的,抱怨的产生主要源于沟通。物质的提供代替不了必要的沟通,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孩子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波动,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和细致地问清原因。孩子毕竟不善于总结和表达,发生问题不及时排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积怨。我们应该多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以便针对性地强化。

  另外孩子的劳逸结合时间和比例缺乏合理性,孩子每天中午回家吃完饭就要练葫芦丝,下午放学后写完作业就快到7点,有一次孩子喊到我每天好累呀,我心里也替孩子感到累,可为了孩子还是要坚持住。我要试着调整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让孩子感到有压力。从书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因为压力大,不光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须要多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他的,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心比心地化解孩子的积怨,不使他产生厌学和逆反情绪。

  三、培养学习自觉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因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有些内容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总让我头痛,不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这个问题,前几天看到书上写到有位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在不断的下降,相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当老师,自己当学生,结果孩子上课的时候睁大眼睛认真的听课,把每天学到的再教给他父亲,孩子的成绩明显提升,我看了这篇故事就感觉特适合我们,我也要降低身份,当好孩子的学生,用这种方法增强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刚开始孩子不知道如何讲,我就鼓励他大胆的说,我也装作什么都不会,慢慢的孩子已能给我讲出课上老师讲的重点了,而且经常回来给我说老师奖励他奖票了。这说明孩子通过当老师已经能认真听课,进入到了学习状态,只要我们坚持住,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的。

  四、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所谓的“小皇帝”。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这方面做的不太好,不太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但是每天都是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吃饭时收发筷子、端碗,并且我在做清洁工作时会经常和我一起做。这方面我觉的很欣慰,所以我会经常对他说:“我的儿子真棒,有儿子就是好呀!”,也许就是这句话,孩子干的更起劲了。

  五、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要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坐、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成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每页的页脚都写着“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4

  我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首先,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等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我自己曾经发过誓:给孩子18年最美好的光阴,18年以后,不管她将来是一只金光灿烂的凤凰,还是一只啁啾的麻雀,最重要的是能健康的飞行。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作的,让她每天都在开心快乐中成长,就象她的名字一样。我觉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说教和感情上我更侧重感情,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已经给孩子足够的教育,回到家里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氛围,更多的感情交流,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家长更应该是孩子的玩伴,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感情的交流、生活的快乐、做人的道理、成长的快乐。

  其次,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从开心小时候开始,每次开心摔倒的时候,我都会让开心自己起来,从来不去扶她或者安慰她,虽然她有时候哭的很伤心,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但是我会强忍着让开心自己爬起来,我要让开心从小就学会面对困难,要学会坚强的面对。虽然现在开心不会想到这些,但是我想随着她慢慢的长大,她自己也会慢慢的从中意识到些什么。我觉得现在的父母太关心孩子,让孩子失去了体会失败的乐趣,而多了一份依赖,也让孩子失去了怎样学习面对困难的一种机会。

  再次,不能娇生惯养,溺爱孩子。我觉得太溺爱孩子就是害了孩子,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的孩子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不想他们想要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再加上现在的老人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也许老人觉得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现在的生活,要在开心这一代上要补偿回来。所以我觉得对待孩子的要求上,要正确对待,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是要有针对性,对孩子有益的要求尽量满足,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家务,让从小就体会生活、锻炼她适应生活的能力。

  然后,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她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最后一点,我觉得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接近大自然,让孩子在接近动植物的时候,学习到一些课本上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同时也让孩子在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也让她拥有博大的胸怀和生活的"历练。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5

  我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首先,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等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我自己曾经发过誓:给孩子18年最美好的光阴,18年以后,不管她将来是一只金光灿烂的凤凰,还是一只啁啾的麻雀,最重要的是能健康的飞行。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作的,让她每天都在开心快乐中成长,就象她的名字一样。我觉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说教和感情上我更侧重感情,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已经给孩子足够的教育,回到家里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氛围,更多的感情交流,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家长更应该是孩子的玩伴,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感情的交流、生活的快乐、做人的道理、成长的快乐。

  其次,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从开心小时候开始,每次开心摔倒的时候,我都会让开心自己起来,从来不去扶她或者安慰她,虽然她有时候哭的很伤心,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但是我会强忍着让开心自己爬起来,我要让开心从小就学会面对困难,要学会坚强的面对。虽然现在开心不会想到这些,但是我想随着她慢慢的长大,她自己也会慢慢的从中意识到些什么。我觉得现在的父母太关心孩子,让孩子失去了体会失败的乐趣,而多了一份依赖,也让孩子失去了怎样学习面对困难的一种机会。

  再次,不能娇生惯养,溺爱孩子。我觉得太溺爱孩子就是害了孩子,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的孩子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不想他们想要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再加上现在的老人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也许老人觉得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现在的生活,要在开心这一代上要补偿回来。所以我觉得对待孩子的要求上,要正确对待,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是要有针对性,对孩子有益的要求尽量满足,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家务,让从小就体会生活、锻炼她适应生活的能力。

  然后,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她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最后一点,我觉得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接近大自然,让孩子在接近动植物的`时候,学习到一些课本上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同时也让孩子在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也让她拥有博大的胸怀和生活的历练。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6

  儿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哺育孩子长大,更渴望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于私,希望他拥有灿烂的前程,享受比我们更优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身为年轻的父母,自持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上也比较顺利,总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产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应对。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写到,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主见、意志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极具创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属于比较顽皮的那种,人也很机灵,学东西也很快,但往往因为他顽皮,所以上课时也总有点不安分,我总是告诉他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重点,如果你上课说话或不认真,一是自己写作业时不会,二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说过他这几天会感觉孩子好些,可几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对他发火,但效果还不如给他讲道理,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发现以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将在以下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增加家庭学习氛围

  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正象班主任老师曾提到的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起到表率作用,适当放松之余,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多进行学习和阅读,家庭的学习气氛好了,孩子也会跟着静心学习。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由于我和孩子父亲都在前线上班,一般都是老人接送孩子,所以有时孩子稍微不听话了,就会对着孩子发泄一番,事后觉得很不对,偶尔会听到孩子抱怨:说心里很烦很急,我就感觉孩子的抱怨,根源在于我。按以前的想法,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学习上能保持良好就可以的,抱怨的产生主要源于沟通。物质的提供代替不了必要的沟通,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孩子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波动,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和细致地问清原因。孩子毕竟不善于总结和表达,发生问题不及时排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积怨。我们应该多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以便针对性地强化。

  另外孩子的劳逸结合时间和比例缺乏合理性,孩子每天中午回家吃完饭就要练葫芦丝,下午放学后写完作业就快到7点,有一次孩子喊到我每天好累呀,我心里也替孩子感到累,可为了孩子还是要坚持住。我要试着调整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让孩子感到有压力。从书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因为压力大,不光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须要多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他的,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心比心地化解孩子的积怨,不使他产生厌学和逆反情绪。

  三、培养学习自觉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因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有些内容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总让我头痛,不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这个问题,前几天看到书上写到有位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在不断的下降,相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当老师,自己当学生,结果孩子上课的时候睁大眼睛认真的听课,把每天学到的再教给他父亲,孩子的成绩明显提升,我看了这篇故事就感觉特适合我们,我也要降低身份,当好孩子的学生,用这种方法增强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刚开始孩子不知道如何讲,我就鼓励他大胆的说,我也装作什么都不会,慢慢的孩子已能给我讲出课上老师讲的重点了,而且经常回来给我说老师奖励他奖票了。这说明孩子通过当老师已经能认真听课,进入到了学习状态,只要我们坚持住,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的。

  四、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所谓的“小皇帝”。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这方面做的不太好,不太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但是每天都是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吃饭时收发筷子、端碗,并且我在做清洁工作时会经常和我一起做。这方面我觉的很欣慰,所以我会经常对他说:“我的儿子真棒,有儿子就是好呀!”,也许就是这句话,孩子干的更起劲了。

  五、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要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坐、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成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每页的页脚都写着“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7

  转眼间孩子已由“呀呀学语”的小豆丁成长为“处处说不”的毛头小子,随之各个方面的“问题”也就一个接着一个的冒了出来,初为人母的喜悦也随着这些“问题”渐渐消失,惆怅慢慢的多了起来,好在此时学校给家长推荐了这本好书——《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的惆怅也在这不断地学习中慢慢消失。

  当孩子刚刚跨入学校大门时,写家庭作业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可后来作业越来越多,孩子起初的新鲜感没了,厌烦悄悄的袭来,看着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发脾气,我又气又急,有时候甚至被他逼到了“大吼大叫”,当我“软硬兼施”后孩子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无奈极了。恰在这时我读了《克服厌学的办法是找到好感觉》一文,我试着去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一切,给他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和建议,让孩子从学习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当孩子写作业发脾气时,我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静的去面对,然后等孩子发完脾气后,就将孩子搂入怀中说:“怎么样?火发完了舒服点没?人是需要发泄的,想发泄的就发泄出来,像你刚才那样。”心*气和的安抚孩子,顺便在夸他两句:“孩子,虽然作业很多,但是你写的还不错的,你看看擦痕少了,书写也很规范。你呀,可以把写作业当成*时最爱玩的打仗游戏,把它们当做是你的敌人,写完一项说明你打赢了一场,全部写完之后,看看你用了多长时间打赢了多少场胜仗,好吗?”孩子听完我的话,刚才的激动情绪完全没有了,而是喜悦的接受了作业。开始的几天,孩子还是会有不耐其烦的情绪,这时的我学会了接纳他的发火,不再对他吼叫,而是心*气和的提醒他一下,一个星期下来,孩子嘴里的“烦死了,讨厌死了”逐渐的消失了,我也做到了真正不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妈妈。那天孩子写完作业后,我开玩笑的问孩子:“请问昊昊先生,最近成功打败了很多敌人,能谈谈你的感想吗?”儿子被我一句问话弄得不好意思了,说:“老妈,您的这招太管用了!”我顺势对儿子说:“怎么样?以后愿不愿意让妈妈给你出主意?遇到事情还愿不愿意听听妈妈怎么说?”儿子认真的点点头。

  在当下的社会体系中,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就是这种心态促使着我们每天只知道盯着孩子的错误、弱点,拼命让孩子改进、提升,由此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使得孩子与家长存有代沟,让本该积极向上的孩子消极了,让付出了很多的我们伤心了。其实这些都是和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息息相关的。现在的时代也要求我们终生学习,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喜欢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就是你在童年时受到了学习的伤害。也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使我们受到了学习的伤害。当我们长大了,有了孩子,我们也在用同样的传统教育方法伤害我们的孩子。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家长来说是积年累月的长久考验。我深知自己的孩子身上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作为家长,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让我们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陪伴下共同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8

  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让我深深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深知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偶然的机会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收获很大,感想很多。

  一、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我们作为*家长,一般都教育孩子要听话家长的话,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但现在我改变了想法。我认为孩子未成年,这是事实,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需要人去尊重,需要人理解。所以现在只要有事发生在他身上,我都会问询问他的意见,由于他太小,我会给他选择性的询问。

  二、对待孩子要保持心*气和

  以前,当我们叫孩子做某事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释,我们就会不耐烦地对他吼,或者威胁他,以至于他对我们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一点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如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心*气和的问他为什么,并且会努力劝说他按照我们的意思去行动。如此一来,孩子遇到什么事也会心*气和的你商量,而不会蛮不讲理。

  三、表扬孩子要具体化且要鼓励持久性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听表扬,遇到不愿意做的事经过你表扬,如:你好棒,好乖,好聪明,就会很高兴的去做,做好后还不忘记在你面前自夸一下,造成什么都是他最好的意识,没有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现在,如果我表扬我孩子,就会把这件事情什么地方做的好分析给他听,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现在的家长,都不让太小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愿意,家长也不愿他们插手,怕把事情越做越糟。我个人就不这样认为,现在的小孩子做事情,不是把他当作负担,而是当作游戏,如洗衣服,有许多泡泡,小孩子会觉得特别好玩。另外做事情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为什么不同意呢?我儿子在吃饭时要自己摆碗,第二次时把碗打碎了一个,从此以后,他每次摆碗时,都自己提醒自己要当心点。所以,千成不要让他什么都不能碰,不能摸,限制太多,要激发孩子多实践,这样做事才有条理和责任心。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环境,学校的教育是大家一视同仁,那么怎么让孩子优于别人呢?就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开始,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所以,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9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主要是承担智力教育,而品德、习惯、人格等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和成功的品质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老师很难做到完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来弥补。而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一、父母如何学

  成功的家庭教育要靠父母来实现。要使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首先父母自己不要先输在自我学习与提高上。优秀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懂教育的家长。

  一方面,作为父母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作为父母还应该在不断的探索与自我矫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成长,问题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某一个模式。

  二、孩子如何教

  家庭教育是通过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价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质。家庭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帮手,又是社会教育的示波器。

  对于还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重点绝不应是孩子在幼儿园智力教育的继续,而应放在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上。因为没有爱心的孩子,很难想像会真诚地尊重、谅解和宽容别人,长大后会努力回报社会。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尊重、一份谅解、一份宽容和一份给予。

  三、习惯如何养

  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也需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上。

  一位刚上幼儿园的男孩,中午午睡时总把脱下的外衣叠得很整齐。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妈妈每次睡觉时总把衣服一件件叠得很整齐,放在一边。”这些例子生动的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情感失控。有时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做起来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比如,说好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心就软。先是迁就退让,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同时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现在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却做不到。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0

  今天买了一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也是老师留给家长的家庭作业,怎样看待孩子的优点与缺点。看了这本书受益匪浅,与许多家长一样,看到的只是孩子缺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期盼。现实生活中事与愿违例子很多。

  1、作为普通孩子,别的孩子犯的错误她经常犯,比如花钱买的玩具,玩几天,就不稀罕了,玩后的玩具收拾好,转过来在看,还是摆放一地。

  2、每天写完作业总是提醒她检查一遍,把书包整理好。好好看看东西是否带齐了。

  3、晚上洗脚后,让洗袜子,就找各种理由、借口。等一些缺点。

  人的不足各种各样,生怕孩子考虑不到,要替孩子考虑。还是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犯点错误难免的,才能慢慢学会做的更好。

  经常批评孩子,孩子会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欣赏孩子的优点,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

  1、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孩子有些内向,交际面不是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

  2、有礼貌。

  3、很有上进心,不服输。

  4、爱看书,记忆力好。

  5、尊敬老人,体贴弱小,富有同情心。

  6、乐于帮助他人,是父母、老师的小帮手。

  7不乱花钱。

  孩子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想想我做孩子时,就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点吗?经常受到父母的训斥。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

  让孩子有个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这是收益终生的品质。应该看到自己孩的优点、长处,并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指导孩子扬长避短。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1

  阅览了二十卷《*妈妈和北美妈妈差别在哪里》这篇文章,一丝感悟涌上心间。其中“北美妈妈不重知识重能力”“北美妈妈怕孩子上兴趣班没兴趣”“北美妈妈不看重出人头地看重生存本领”道出了*文化的差异,尤其针对*的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现状,这肯定不是崇洋媚外!

  如今我教的大班,为了让幼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家长忙着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殊不知幼小衔接绝非一蹴而就,过早过量的知识灌输,很容易导致幼儿学了知识毁了兴趣。关于幼小衔接,有的家长认为就是让孩子提前学拼音,识字1500以上,会做100以内加减法,刚上小学就样样成绩好;有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逐步适应不睡午觉,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对小学充满期待,等。殊不知,理想的幼小衔接远不止这些。

  在目前*教育现状下,理想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必要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三者缺一不可。真正做得好的幼小衔接,应该拉长至整个学前教育,根据每个年龄段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规划,循序渐进,步步为赢。大班后阶段的3个月时间可以应下急,突击识字、算术,但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则更需要长时间来养成和巩固。

  对目前及其走俏的拼音、硬笔书法、看图说话等幼小衔接辅导课一“座”难求的现象。“超前教育的优势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到了某个阶段就会消失,这种状况犹如拔苗助长。超前教育虽然可以让孩子抢先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治标不治本。同时,提前灌输小学知识,可能对以后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专注性有所影响。”更有不少小学老师发现,小学三年级是个分水岭,一些提前学而本身习惯和能力没有养成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基本老本吃光,优势丧失,而另一些孩子则后来居上。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习惯,才能让孩子不光赢在小学一年级,更赢得整个人生长跑。

  拼音、算术等知识技能对孩子建立初期的学习自信有一定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长的动力”,这个动力也是孩子的软实力,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领导力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将帮助孩子进入小学时迅速融入集体,和老师、同学建立友善的关系,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而,作为还是学前期的孩子,不应要求他们能学多少知识,关键是有品质地玩。“玩”,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无意识无计划地“散养”,而是在游戏中运用动手实验、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观察实践、搜集资料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孩子的兴趣,从而产生“玩的质变”。如:小班是想象创造力发展的启蒙阶段,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如让他们说出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里默数。但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想象力旺盛的开端,*认为十分混乱的画页,在孩子眼里,每个点、每条线都有特殊的表达内涵,因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瑞吉欧教育体系)。而4岁,孩子的精力更加旺盛了,是发展孩子交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最好时期。5岁呢,孩子的自我控制与忍耐力达到了较高峰,孩子的时间意识(有意注意)也在这个阶段慢慢形成。

  我们*的孩子在想象创造力、交往沟通能力培养方面需求强烈,对孩子发展的每个阶段,家长最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内容。而最好的方式是游戏。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2

  第一次看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就让我感到:这是一本贴近广大家长需要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好书。该书主要倡导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从中能让更多的家长逐步找到了解家庭问题的好思想、好方法。

  根据我多年来从事教育事业所耳闻目睹的一切,感觉到一直以来,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要在学习下功夫,有好成绩就是自己教育有方,在孩子的思想品质、自理能力方面,他们较少顾及,一般是出问题了,才意识到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有的在*时的教育中也有注意到这方面,但远远低于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看了书中的教育方法及实例,我更加确信:在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帮助孩子牢固树立“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绩第三”的正确理念。这在传统家庭教育实践中,早就有着成功的经验。需知,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始终是一个人发展的根本基础。品行端正,能力超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根据需要,发展自我,学到更有用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也认为:一个人的人品比他的才学更重要!而身体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父母首先应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其中包括了如何做人和能力的健全,然后再去督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孩子才能走持续发展之路。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缺少责任感,主要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造成的,一切事情“包办”就直接导致了孩子的“无责任感”和“空虚感”,从而导致了各种让大人不能理解和“失望”的事情发生!责任既包括对别人对学习、工作的态度,也包括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自己*时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地方,进行自我反省,书上的许多实例具有普遍意义,能有效地指导家长们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

  同时,这本书也是教师们的良师益友,对如何理解、帮助、教育学生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阅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转变、飞跃,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学生,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在他身上却收效甚微,这跟教育不得法,家庭教育缺失等有关,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教师不但对学生,同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也应了解,给予指导,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性的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和家长们是一致的,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学业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学会教育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美好的明天。我真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成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受益者。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3

  儿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哺育孩子长大,更渴望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于私,希望他拥有灿烂的前程,享受比我们更优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身为年轻的父母,自持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上也比较顺利,总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产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应对。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写到,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主见、意志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极具创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属于比较顽皮的那种,人也很机灵,学东西也很快,但往往因为他顽皮,所以上课时也总有点不安分,我总是告诉他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重点,如果你上课说话或不认真,一是自己写作业时不会,二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说过他这几天会感觉孩子好些,可几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对他发火,但效果还不如给他讲道理,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发现以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将在以下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增加家庭学习氛围

  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正象班主任老师曾提到的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起到表率作用,适当放松之余,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多进行学习和阅读,家庭的学习气氛好了,孩子也会跟着静心学习。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由于我和孩子父亲都在前线上班,一般都是老人接送孩子,所以有时孩子稍微不听话了,就会对着孩子发泄一番,事后觉得很不对,偶尔会听到孩子抱怨:说心里很烦很急,我就感觉孩子的抱怨,根源在于我。按以前的想法,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学习上能保持良好就可以的,抱怨的产生主要源于沟通。物质的提供代替不了必要的沟通,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孩子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波动,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和细致地问清原因。孩子毕竟不善于总结和表达,发生问题不及时排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积怨。我们应该多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以便针对性地强化。

  另外孩子的劳逸结合时间和比例缺乏合理性,孩子每天中午回家吃完饭就要练葫芦丝,下午放学后写完作业就快到7点,有一次孩子喊到我每天好累呀,我心里也替孩子感到累,可为了孩子还是要坚持住。我要试着调整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让孩子感到有压力。从书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因为压力大,不光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须要多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他的,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心比心地化解孩子的积怨,不使他产生厌学和逆反情绪。

  三、培养学习自觉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因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有些内容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总让我头痛,不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这个问题,前几天看到书上写到有位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在不断的下降,相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当老师,自己当学生,结果孩子上课的时候睁大眼睛认真的听课,把每天学到的再教给他父亲,孩子的成绩明显提升,我看了这篇故事就感觉特适合我们,我也要降低身份,当好孩子的学生,用这种方法增强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刚开始孩子不知道如何讲,我就鼓励他大胆的`说,我也装作什么都不会,慢慢的孩子已能给我讲出课上老师讲的重点了,而且经常回来给我说老师奖励他奖票了。这说明孩子通过当老师已经能认真听课,进入到了学习状态,只要我们坚持住,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的。

  四、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所谓的“小皇帝”。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这方面做的不太好,不太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但是每天都是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吃饭时收发筷子、端碗,并且我在做清洁工作时会经常和我一起做。这方面我觉的很欣慰,所以我会经常对他说:“我的儿子真棒,有儿子就是好呀!”,也许就是这句话,孩子干的更起劲了。

  五、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要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坐、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成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每页的页脚都写着“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4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们家长建立了这个读书*台。我是二年四班姚权荣的奶奶,通过这次来校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感触很深,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欠缺。

  以前发现孩子的不好习惯,以为孩子任性不听话,没想到家长自身的缺点和毛病。其实,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这次读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加懂得了怎样耐心去帮助孩子,养成生活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行为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只要我们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孩子的品行教育,习惯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时,增长了孩子的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在这我举个小小的例子:

  周末语文老师留了一篇日记孩子很快就把它写完了,当我把日记本拿过来给他检查时发现日记写得不错可是字写得太乱了,这是我就把孩子叫过来说:“宝宝你这字怎么写的,你还是给我重写一遍,写好为止,这时孩子没吱声竟然哭了,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刚要跟他发脾气,顿时我就想起了周五读书的场景,怎样去接纳孩子的错误和毛病,我就说宝宝你这样写字多难看呀,你这么帅的小帅哥,写这样的字,老师和同学多笑话你,你一定要好好写字。端正学习态度,你才是奶奶的好孩子,奶奶相信你是最棒的。然后他非常高兴把日记写完了。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我们坚信,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精心培养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5

  初为人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总想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同时,也认为严厉是最好的方法,毕竟严师出高徒嘛。所以很多时候不许孩子做这不许做那。

  记得有一次,周末在家没事就教吴诗箬写字,那时她才3岁,我就让她写数字,前面写的很好,可是写到“8”就是怎么都写不好,反复很多遍还是写不好,我也失去了耐心,就狠狠的批评了她,突然她哇哇哭了,说道妈妈好凶啊,我怕。我说谁让你字写不好的,妈妈批评你是为你好。她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写字,手好酸,我想画画。”听完孩子的话,突然间意识到她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手还没劲,能写成这样已经很好了,而且一个3岁的孩子还没有学习的意识,对写字也不感兴趣,能喜欢画画已经很不错了,作为母亲更不应该因为写不好就批评孩子,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是在不断地鼓励中成长起来的,而不应该对做不好就批评,有时候鼓励比批评更有效果。

  其实作为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应该控制孩子自己想法,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自由发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严厉一点,等孩子大一点,也更容易上规矩,更讲道理。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想了想我自己3岁的时候还不知道在干啥呢,更别说写字画画了,其实我们自己当时做不到的事情又为什么要逼自己的孩子呢,要认识到自己的错,孩子不是用控制来教育的,更不是用教育作借口从而控制孩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而我错在对孩子太严厉后,总认为我自己的想法是为孩子好,她应该要听我的,不应该武逆我,可是我却忘记了孩子她还太小,她应该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想法,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给她压力,其实就是在控制她,这是不对的,以后要好好反省一下,好好思考自己还有哪里做的不好,多多阅读并学习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千万不能以爱的名义来约束孩子控制孩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6

  作为一名学生的家长,我在坚持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承担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的义务,读了这本书,让我反思,自我教育。以前孩子小,在这方面也没多大体会,现在孩子长大了,上学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我和孩子之间的摩擦也随之越来越多,矛盾重重,孩子的教育问题也突显出来了。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尊心,作为家长的我忽略了这点,当孩子犯了错时,我只知道训斥,从来没有耐心的倾听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所以使孩子对我很不服气,但不敢反驳,*时什么都会为他安排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得孩子现在在很小的事都来问我怎么做,家里的事,基本不用他做,使得孩子既缺少主见,独立能力也差。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与建议

  一、在以后的教育中,遇事不要不耐烦对他吼,或者威胁他,而是心*气和的和他商量来解决问题。

  二、孩子多动手,要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不能养成温室的花朵。

  三、做好做对了的事要多表扬,对做不好的事要多鼓励。

  四、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没有章程的过程,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主动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教育,学习,并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努力的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7

  阅览了二十卷《*妈妈和北美妈妈差别在哪里》这篇文章,一丝感悟涌上心间。其中“北美妈妈不重知识重能力”“北美妈妈怕孩子上兴趣班没兴趣”“北美妈妈不看重出人头地看重生存本领”道出了*文化的差异,尤其针对*的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现状,这肯定不是崇洋媚外!

  如今我教的大班,为了让幼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家长忙着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殊不知幼小衔接绝非一蹴而就,过早过量的知识灌输,很容易导致幼儿学了知识毁了兴趣。关于幼小衔接,有的家长认为就是让孩子提前学拼音,识字1500以上,会做100以内加减法,刚上小学就样样成绩好;有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逐步适应不睡午觉,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对小学充满期待,等。殊不知,理想的幼小衔接远不止这些。

  在目前*教育现状下,理想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必要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三者缺一不可。真正做得好的幼小衔接,应该拉长至整个学前教育,根据每个年龄段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规划,循序渐进,步步为赢。大班后阶段的3个月时间可以应下急,突击识字、算术,但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则更需要长时间来养成和巩固。

  对目前及其走俏的拼音、硬笔书法、看图说话等幼小衔接辅导课一“座”难求的现象。“超前教育的优势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到了某个阶段就会消失,这种状况犹如拔苗助长。超前教育虽然可以让孩子抢先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治标不治本。同时,提前灌输小学知识,可能对以后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专注性有所影响。”更有不少小学老师发现,小学三年级是个分水岭,一些提前学而本身习惯和能力没有养成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基本老本吃光,优势丧失,而另一些孩子则后来居上。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习惯,才能让孩子不光赢在小学一年级,更赢得整个人生长跑。

  拼音、算术等知识技能对孩子建立初期的学习自信有一定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长的动力”,这个动力也是孩子的软实力,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领导力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将帮助孩子进入小学时迅速融入集体,和老师、同学建立友善的关系,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而,作为还是学前期的孩子,不应要求他们能学多少知识,关键是有品质地玩。“玩”,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无意识无计划地“散养”,而是在游戏中运用动手实验、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观察实践、搜集资料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孩子的兴趣,从而产生“玩的质变”。如:小班是想象创造力发展的启蒙阶段,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如让他们说出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里默数。但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想象力旺盛的开端,*认为十分混乱的画页,在孩子眼里,每个点、每条线都有特殊的表达内涵,因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瑞吉欧教育体系)。而4岁,孩子的精力更加旺盛了,是发展孩子交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最好时期。5岁呢,孩子的自我控制与忍耐力达到了较高峰,孩子的时间意识(有意注意)也在这个阶段慢慢形成。

  我们*的孩子在想象创造力、交往沟通能力培养方面需求强烈,对孩子发展的每个阶段,家长最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内容。而最好的方式是游戏。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8

  儿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哺育孩子长大,更渴望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于私,希望他拥有灿烂的前程,享受比我们更优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身为年轻的父母,自持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上也比较顺利,总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产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应对。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写到,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主见、意志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极具创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属于比较顽皮的那种,人也很机灵,学东西也很快,但往往因为他顽皮,所以上课时也总有点不安分,我总是告诉他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重点,如果你上课说话或不认真,一是自己写作业时不会,二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说过他这几天会感觉孩子好些,可几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对他发火,但效果还不如给他讲道理,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发现以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将在以下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增加家庭学习氛围

  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正象班主任老师曾提到的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起到表率作用,适当放松之余,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多进行学习和阅读,家庭的学习气氛好了,孩子也会跟着静心学习。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由于我和孩子父亲都在前线上班,一般都是老人接送孩子,所以有时孩子稍微不听话了,就会对着孩子发泄一番,事后觉得很不对,偶尔会听到孩子抱怨:说心里很烦很急,我就感觉孩子的抱怨,根源在于我。按以前的想法,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学习上能保持良好就可以的,抱怨的产生主要源于沟通。物质的提供代替不了必要的沟通,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孩子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波动,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和细致地问清原因。孩子毕竟不善于总结和表达,发生问题不及时排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积怨。我们应该多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以便针对性地强化。

  另外孩子的劳逸结合时间和比例缺乏合理性,孩子每天中午回家吃完饭就要练葫芦丝,下午放学后写完作业就快到7点,有一次孩子喊到我每天好累呀,我心里也替孩子感到累,可为了孩子还是要坚持住。我要试着调整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让孩子感到有压力。从书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因为压力大,不光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须要多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他的,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心比心地化解孩子的积怨,不使他产生厌学和逆反情绪。

  三、培养学习自觉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因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有些内容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总让我头痛,不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这个问题,前几天看到书上写到有位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在不断的下降,相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当老师,自己当学生,结果孩子上课的时候睁大眼睛认真的听课,把每天学到的再教给他父亲,孩子的成绩明显提升,我看了这篇故事就感觉特适合我们,我也要降低身份,当好孩子的学生,用这种方法增强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刚开始孩子不知道如何讲,我就鼓励他大胆的说,我也装作什么都不会,慢慢的孩子已能给我讲出课上老师讲的重点了,而且经常回来给我说老师奖励他奖票了。这说明孩子通过当老师已经能认真听课,进入到了学习状态,只要我们坚持住,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的。

  四、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所谓的“小皇帝”。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这方面做的不太好,不太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但是每天都是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吃饭时收发筷子、端碗,并且我在做清洁工作时会经常和我一起做。这方面我觉的很欣慰,所以我会经常对他说:“我的儿子真棒,有儿子就是好呀!”,也许就是这句话,孩子干的更起劲了。

  五、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要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坐、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成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每页的页脚都写着“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9

  从孩子踏入校门,我才接触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这是一本集时代性、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书。通过多次阅读和学习,深刻体会到没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书中这句话对我感触颇深,作为家长任务艰巨,怎样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们一个导向,书中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成功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还有素质教育,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等重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自由支配,做家长的树立好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孩子。对照这些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以前的我总认为把孩子送入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推给了老师,父母只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物质上的尽量满足就很称职了。现在有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在我遇上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可以从中学习技巧。书中一些失败的教育案例也能让我们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一角色。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20

  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了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但读完这本书,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父母,一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从父母,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我认为,虽然孩子还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现在当孩子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有时他可以向我们表达他的意见,有时我们需要给他一些指导。这样,他的果断和自信才可以逐渐增长。

  其次,我们应该*静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有时,当我们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释作业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解,我们会不耐烦,导致他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冷静地向他解释事情,让他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静的交谈,可以使孩子放松下来你,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沟通。

  以前,我们不让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们也不希望他干预,因为害怕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认为做事可以锻炼动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饭时,我们希望他准备好饭碗和筷子,晚饭后,我们让他清理盘子,在假期,他还主动洗碗,我们同意了,他洗完后,我们还称赞他。

  从那时起,当他主动提出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一般没有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启发了孩子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丢失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环境,学校教育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比别人更好呢?有必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入手,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推荐访问:读后感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1 《家庭教育》读后感1000字

热门推荐
  • 《彼得兔故事》读后感

    《彼得兔的故事》读后感1  《彼得兔的故事》是一本特别好看的书,里面人物描写、丰富,好词好句特别多。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小本杰明:在第一篇的时候彼得因为逃跑丢了衣服,小本杰明很

  • 个人党风廉政自查报告

    个人党风廉政自查报告20**年即将结束,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大学生资本论读后感范

    大学生资本论读后感范文1000字  很多大学生都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打游戏上面,如果利用这些时间来看一些

  • 领导个人述责述廉报告1

    恪尽管党治党之责。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注重加强支部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

  • 成全一棵树读后感五篇

    成全一棵树读后感1  《成全一棵树》这篇引人深思的文章讲的是一个身患残疾的小男孩成全了一棵瘦小枯萎的可怜的小树苗。后来,由于这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小男孩格外地施肥,使得那棵差点被遗弃的小树苗比其它树苗

  • 2023年黑羊读后感600字

    黑羊读后感600字6篇黑羊读后感600字篇1一本好书在不同的阶段阅读,内心会有截然不同的触动,而《半生缘》就是这样一部很有时代感的小说。去年我买了《张爱玲作品集》,一直都没有完整的时

  • 新时代面对面读后感范

    新时代面对面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理论读物《

  • 对写作文的读后感最新8

    对写作文的读后感最新8篇在写作文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文章是怎样构成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思路,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写作文的读后感最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