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中外史学交流格局中的中国思想史论述

|来源:网友投稿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因与外国史学交流,出现了许多大变化,包括一些新的分支学科,例如“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史”等都是。

中国古代本来没有这样通叙型的专史,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因新式学堂教育之需要,故参考着外国相关论著来试着编写。从胡适、冯友兰以降,皆是如此。故其论述方法与述史架构,亦深受外国史学之影响。

本文以思想史为例,来说明这种变化,并讨论其中蕴涵之问题。

百年来,对思想史之处理,可分成几种论述模式。首先是不再采分朝代的叙述法,而多用分期法。例如分成上古中古近代,或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之类。此称为思想史的分期论述。

其次是思想史的时空论述。这又可分两种。一是以时间之流来观察思想的兴衰嬗变,是一源分流,渐变而衰;抑或推陈出新,以昭时变。古多采前一观点,现代则以后者为胜,以符应“进化”之说。二是以空间分布来描述思想的情势及竞争发展状况。看到底是一元推拓,广被四方;还是多元并起,互动互荡。早期以前者为多,近则较偏于后一说法。

再者,二十世纪还流行着思想史的哲学论述,也就是以哲学思想为主要论述内容的思想史。这一方面遗漏了许多哲学以外的思想,其所谓“哲学”,也深受西方义界所限定。

如此一来,也使得思想史发生了一种西化论述的倾向。西化有两类:一是俄化,即以苏联、马克斯主义为理论底据;二是现代化,以其理论与方法为工具,不但描述了思想史,也在叙述、评价中指出了中国应该俄化或现代化。这些做法,都强化了中国思想史的依赖论述。述史者依赖西方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之理论、方法、概念来分析中国的思想历程,令人有以洋厨师烹调手法炒中国菜的感觉。

这几种论述模式,彼此是相关的,包括框架、材料、方法及诠释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省,才能写出真正的中国思想史,也才能在中外史学交流中不迷失自我。

一、思想史的分期论述

古代史书,多以朝代为区分。各个朝代的《儒林传》《道学传》《艺文志》等等,其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之史,但通史型态的思想史著作甚少,仅有熊赐履《学统》一类论述。黄宗羲父子所作《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也以朝代为断。因此,我们可以说,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史”这个学科及其相关论述,乃是个新玩意儿,是为了因应新式学堂教育而参考外国相关著作来建立的,在哲学系开讲“中国哲学史”或“中国学术思想史”等等,情况与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史”、历史系开设“中国史学史”差不多。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整个论述就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之格局中形成的。

通史型的中国思想史,当然要贯穿各个朝代讲下来。这时最简便的方法,自然是按照朝代叙述。但我们说过,这个学科乃是新的、按外国相关著作来建立的,故依朝代论说,虽为我国古代史述之常例,在这个领域却不再时兴了。较常见的,反不是分朝论述,而是分期论述。

朝代,是政权兴迭的单位,用以界划思想嬗变之轨迹,确实也有所不便、不妥之处。故分期论述,较能考虑到思潮本身的变化,可说是较能从思想本位来观察思想史的角度。是以它兴起后,立刻广受欢迎,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国古代谈史,其实也不是没有分期论述。不但有,而且古代分期论述也是比较兴盛的,后来朝代正史观念渐渐崛起代兴,才渐衰微下去。

例如我们看古人之叙史,史籍所载,《史记》《竹书纪年》只始于黄帝,《尚书》只始于唐虞。黄帝以前的事迹,见于《左传》《庄子》等书者,则均为断简残篇、片言只语。汉代纬书,论其事始详。至晋,遂更有皇甫谧《帝王世纪》,唐司马贞复作《三皇本纪》矣。

这些记传,大抵表示了汉唐时人的古史观,不足以考见三皇五帝时代实际的状况。就连“三皇”“五帝”亦多异说。《周礼·春官》郑注谓三皇五帝之书即三坟五典,《史记·秦本纪》则谓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淮南·原道篇》又有泰古庖牺神农二皇之说。余多谓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史记》指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诸如此类,也都是当时人推溯之词,非实证之语。

但话虽如此,敢问:古人为何如此无聊,偏要去替不可知也不可证实的上古茫昧之世排谱牒、编世系、次事迹、并考诸帝之言行呢?皇又为何为三、帝又为何为五?而不是四或八?

事实是:没有三统论,就不会有天统地统人统、黑统白统赤统之说,也就不会有天皇地皇人皇;没有五行之说,同样也不会有五帝。《吕氏春秋》以太昊配勾芒、炎帝配祝融、黄帝配后土、少昊配蓐收、颛顼配玄冥,就表现了五方与五帝的关系。五方本为空间方位之概念,配以五帝,就有了时序递迁的情形了。

这“三统”与“五行”,是用来解释时代文化之变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对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的描写概念。三统说,以三统代表三种时代,其文化表现各不相同,故以黑、白、赤来形容。五行,也代表五种时代,其文化表现,也就是它的“德”,以金木水火土来表示。三统文质代变、五德终始流转,则可用以说明历史变化的原理,以通古今之变。

换言之,时间之流,无法切割;但各个时代时期的文化表现确乎有所不同。故仍可依吾人对历史演变之方式(代变的、终始流转的、或今人所喜欢讲的“进化的”或“发展的”……等),及文化表现之不同阶段的认知,做一观念的区分。这就是分期论史的方法学依据。

中国古代常见的历史分期法,除了“三统”与“五德”之外,还有《春秋》公羊家所讲的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大同世),或邵雍《皇极经世书》所谓元、会、运、世之类。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内分十二会,分别以十二辟卦来表示。尧舜时在干卦,夏至宋为媚卦,现在则应该在阴长阳消的逐卦了。

但这些传统史学中用以讨论历史的观念性时间架构,到了民国以后,均已失势。中国人不喜欢也不再熟悉这样来讨论历史,而渐流行采用一种“古代一中世一近世”的架构。

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导言》部分就抛弃了以往的分期方式,改用古代、中世、近世的分期法。谓古代哲学,是从老子到韩非,这也是世界各哲学独立发生期;中世哲学,指从汉至北宋初年,其中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汉至东晋初,是诸子学的延续与折衷,一是东晋至北宋初,是印度哲学盛行期,在这段时间内,也是犹太系哲学加入希腊的阶段;至于近世哲学,则指宋元明清而言,欧洲哲学也在此时逐渐脱离犹太势力,与我国儒家复兴,摆脱佛教势力相似,故为近世。

热门推荐
  • (2022年-2023年)党史

    0年-03年最新0年党史知识竞赛多选题库及答案1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方面包括(ABC)。A 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B 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C 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D 无产阶级领导为根本原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安排表月周专题学习内容3月3 --3 61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地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3 9--4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

  • 2022 党支部学习制度

    2019党支部学习制度三篇 2019党支部学习制度1 为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党员理论素质和业

  • 2021学习党章党史知识

    第1页共11页01)学习党章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040题)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B。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五卅运动、191年7月3日至

  • 2022党史知识竞赛试题

    党史知识竞赛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40分)1 建国初期进行的大规模的保家卫国的战争是()。A 抗美援朝战争B 珍宝岛保卫战C 对越自卫反击战 新中国第一大腐败案是()。A 谢步升案件B 刘青山

  • 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心得

    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学习七一重要讲

  • 学习5.8讲话精神心得总

    学习5 8讲话精神心得总结_“四指连弹”  一讲话不仅是对从事文秘工作者的要

  • 2022年党史国史教育活

    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意义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把青少年一代培养好、教育好,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