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学习与创造力对绩效的影响
摘 要:本文从团队层面探讨了双元学习、创造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梳理,构建了团队创造力作为中介变量影响了双元学习与团队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运用57个团队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双元学习与团队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双元平衡与联合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不显著。(2)双元学习与团队创造力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但其平衡和联合状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团队创造力对团队绩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团队创造力在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和团队绩效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双元学习;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5000309
一、引 言
伴随着管理工作复杂化、系统化程度的加深,团队在组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动荡的环境中,如何赢得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团队绩效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重点关注的议题。从企业实践来看,团队绩效往往依赖于通过学习将有限的内部资源转化为创造性产出的能力。尽管这一机制对团队绩效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仅有陈国权[1]等少数学者对团队层次的学习进行了探讨,而在团队学习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方面,学术界亦尚存颇多争议,对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还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一些学者如Edmondson[2]认为团队学习能够对团队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另外一些学者如Lewis等[3]则指出团队学习本身有时并不能直接导致团队绩效发生变化,其产出可能还受制于其他因素,且现有的研究还未能够对团队学习效能的实现过程做出具体解释。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对团队学习认识的片面性。学习具有双重属性,学者们将其定义为“双元学习”(Ambidextrous Learning,简称为AL),其包括探索式学习(Exploratory Learning)和利用式学习(Exploitative Learning),并且Gupta和Smith[4]指出不同的学习机制对绩效的影响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尝试从双元学习的两个维度去探究其对绩效的影响,旨在探索联接两者的机制。另一方面,双元学习与团队绩效之间也并非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其结果受制于一个复杂的过程[3],因此,要明确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果,深入地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企业进行双元学习的目的旨在促使成员获取进行有效创新必须要掌握的对外部知识的探索能力和对现有技术、知识等的利用能力,然而要求每个成员都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全部知识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对团队成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的互补来实现协同效应,而团队学习则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同时进行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获取的知识数量和质量制约着团队创造力的高低[2],所以最终学习成为了组织创造力的来源。团队作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造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弱,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团队创造力对绩效起着积极作用[5]。因此,如何利用双元学习实现团队内外部知识技术的有效整合,进而提升团队创造力,最终实现高水平的团队绩效成为本研究关注的焦点。
然而,就现有研究来看,尽管有部分文献考察了双元学习、团队创造力与团队绩效两两间的关系,但以团队创造力为中介变量研究双元学习对团队绩效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基于此,本文根据“双元学习→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这一研究路径,进一步剖析双元学习情境下团队创造力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有助于明晰团队层面的双元学习与团队绩效的作用机理,更有助于改善团队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变量界定
1双元学习
March[6]于1991年首次提出双元学习的概念,其包含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两个维度。其中,探索式学习包括搜索、变化、风险承担、试验、灵活性、开发或创新等行为[6],其特点是追求和获取新知识;利用式学习包括对知识的提炼、选择、实施执行以及对知识库中存储知识的再利用等行为,其特点是利用和开发已拥有的知识[6]。随后,许多学者从组织视角、创新视角以及战略视角等多个角度对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关系、前因和后果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了大量相似的概念来阐释这两种学习方式,如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尽管两种学习方式源自于组织层面,Li[7]的研究却认为两类学习同样适用于个体、团队、组织间和产业四个层面。在团队层面,Edmondson[2]将学习分为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前者是指团队成员关注绩效以实现目标、获取新信息、检验假设及创造新的可能性;后者指团队搜寻新信息或向外部相关人员寻求反馈,这一划分反映的正是探索与利用的实质含义。
借鉴组织层面对两种学习方式的概念研究,本文从团队层面将两种学习方式分别界定为:探索式学习是指团队内的成员对自身工作外的新知识的发现、获取及更新;利用式学习是指团队内的成员对自身工作中的知识的利用、深化与提炼。
2团队创造力
团队创造力(Team Creativit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但其定义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学者们主要从个体创造力和团队层面的特性两方面对其进行界定。
从个体创造力出发的学者认为团队创造力会受到个体创造力的影响。Pirola-Merlo和Mann[8]认为团队创造力就是将众多个体集合在一起,并且某个时点的团队创造力是团队个体成员创造力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但Woodman和Sawyer[9]则指出团队创造力并不是个体创造力的简单集合,团队创造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团队特性为基准进行研究的学者则认为团队创造力的构成因素包含成员创造力、团队结构、团队的创新气氛和团队领导的个人素质等多个方面。强调过程的学者认为团队创造力是在外部需求的影响下,利用团队内部的互动过程将团队内部资源转化为创造性的产品、工艺、服务或工作方式,是作为创造主体的临时团队整体创造性品质及其创造过程中的整体体现;强调结果的学者则认为团队创造力是作为创造主体的团体的创造性品质,以及其在创造性成果中的具体体现;强调关系的学者则将团队创造力理解成是团队受外部环境影响,围绕内部成员之间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交互关系。
上一篇:网络团队及网络团队学习心理浅谈
下一篇:以学定教,读写整合,高效学习